自然辨证法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8732868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辨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考试习题及参考答案自然观一:综述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与现代系统自然观的区别与联系, 论述为何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二:什么是自然观?结合自然科学发展史,论述自然观与科学发现的内在关联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四:掌握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科学技术观五:列举一项新技术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社会效应,并论述其在国防科学技术发展 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六:列举你目前所处的两个科学共同体,说明这两个科学共同体运作机制的异同, 并预判其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一.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朴素唯

2、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 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古代朴素自然观不 但将科学研究的目标确立为建立起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且还开创了科学 研究的两大传统一一经验传统和理性传统,前者的代表人物是泰勒斯和亚里士多 德,后者则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 世纪的自然哲学家门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 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

3、 的观点。它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缺陷,是人类自然观的巨大进步,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 贡献,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 19 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 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 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辩证

4、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5)现代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 识,它建立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 上,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 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系统自然 观是在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 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 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系统的方式 存在的。(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

5、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 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 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 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 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 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 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

6、示了物 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 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 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 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其次, 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以直观性、思辨性 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

7、存在,并 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 的分化。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 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 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 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 19 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 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辩证

8、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 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 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 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 然界的和谐统一。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 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 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大致

9、经 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由工业文 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阶段。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建设生态社会,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作为文 明建设的目标,这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生态问题:P86 (为何要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做:(参考十九大报告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 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10、最终会 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 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 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 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

11、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 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 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 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 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

12、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 减排承诺。(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 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 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 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 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 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

13、导, 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 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 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 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 们这代人的努力!二.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

14、法概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自然观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的自然观、1718 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19 世纪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中国的朴素自然观中国是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中国古代实用自然科学技术体 系。从古代到明朝,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农学、医学、 天文学和算学这四大学科体系对世界影响深远,而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的发明居世界领先地位。与中国古代自然

15、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形成了中国 古代的自然观,其主流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随 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是阴阳说、五行说、八卦 说和元气说。二、西方的朴素自然观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古代科学技术 成就的最高峰在古希腊,因为真正具有科学形态的自然科学最早出现在这里;古 希腊人建立了古代最完整、最具代表性、与科学联系最密切、对后世欧美各国的 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朴素自然观。在古希腊,数学成熟得最早,天文学和力学也 高度发达,并延伸到其后的古罗马时代。西方朴素自然观的内容包括:第一,关 于万物的本源;第二,关于宇宙的结

16、构;第三,关于自然界运动的变化。总来的说,朴素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辩证性 的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 和宗教的束缚,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蕴涵其中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 想,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在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 重要的历史地位。牛顿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 本命题是自然界的机械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它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 基础之上,受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是人类自然观的巨大进步, 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在近代只有机械

17、力学是一门较为 成熟的科学,人们对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研究得比较清楚。因此人们往往用力学 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于是,便出现了用机械 运动理论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甚至把人也说成是一架机器的思想。自然科学技 术发展的这一特点和状况,很自然地在人们的世界观中形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自 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于天体演化学说、地质渐变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它 们给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新的缺口,也为辩证唯物 主义的自然观的创立打下了越来越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 主义自

18、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恩格斯就是总结概括了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在 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使辩证 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以确立。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 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随机性, 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 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三. 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演绎,类比非逻辑思维方法:直觉和灵感技术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P218)各门自然学科特有的方法、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哲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

19、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 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科学技术研 究,离不开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 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 自觉地认识和提升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入 研究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答: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 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2)归纳和演绎 (3)从抽象到具体 (4)历史和 逻辑的统一。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 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

20、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 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 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 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 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 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 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

21、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我们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 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 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 体科学技术研究中。分析和综合: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 互转化的。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 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 础,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

22、。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归纳和演绎: 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 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 抽象到具体: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第 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逐步使抽象的理论上升到与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的过程,是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 践,赋予理论具体内容的过程。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概念与理论的逻辑建构, 应该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相一致。在特定

23、情况下,逻 辑与历史的统一并非完全一致,而是一种有差别的对立统一关系。历史和逻辑的 统一,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构建科学技 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规定性或原则。科学技术历史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 展的基础,其需要决定把握事物的何种本性,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科学 技术历史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四. 系统方法是指 20 世纪 40-90 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的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有重要的作用。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看作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这一系统 综合整体及其要素

24、、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发展趋势等等进行辩证综合 地考察,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方法。 复杂性方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 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 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复杂性思维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凸显出来,让人们更 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思维在更高 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科学上以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 性为主要特征。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体现在:(一)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二)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为人们对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制、管理 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三)系统

25、科学方法的产生,为研究跨学科的交叉问题提供了钥匙(四)为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 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原则。复杂性科学方法的作用体现在:(一)复杂性科学与模型方法:几个重要的模型包括复杂适应系统的回声模 型、涌现理论中的生成模型、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沙堆模型、人工生 命研究中的人工生命模型。(二)复杂性科学与数值方法:所谓数值方法就是对系统模型进行计算求解, 从而把握的系统的组成和运行规律。其中分形理论是美国数学家曼德 布罗特创立的一门新几何学,如今分形已经成为理解非线性动力学的 关键结构,分形理论也已经成为自组织和复杂性理论的重要理

26、论构成。(三)复杂性科学与计算方法:计算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操作,也是科学发现 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复杂性科学中,计算却有着特别的意义。计算 复杂性和算法复杂性基本上就是依靠计算方法来进行研究的,所以, 复杂性科学与计算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世界事物的多样性只不 过是算法的复杂程度的不同的外部表现。整个世界的演化:从虚无到 存在,从非生命到生命,从感觉到思维,实际上都是一个计算复杂性 不断增加的过程。不仅生命和思维的本质是计算,自然事件的本质也 是计算。这或许是当今生命科学和相关的学科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四)复杂性科学与虚拟方法:计算机出现之后,虚拟实验和虚拟方法就成 为一种新的实验形式和研究

27、方法。模拟、计算机与虚拟方法用数字电 子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对象,都是要把对象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处 理的数字信息。这种新方法不是基于直接的观察与实验,而是基于从 真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映射。在这里,诞生了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一一模拟方法。由于计算机模拟的数字虚拟特征,我们也一般把模拟 方法称之为“虚拟方法”。 面对复杂系统,直接的受控实验不太现 实,我们不得不采用虚拟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的虚拟方法克服了直接 实验或受控实验的缺点,使得复杂系统的实验检验成为可能。五 人类认知是平的局限性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在创造了物质文 明和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而且不断开发人类的理智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 识

28、水平7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自己当成是自然界的主宰,忽视了人与大自然 之间的平衡 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不 和谐。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在开发一项新的技术时 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观念以 及所处的时间与环境 对自己工作情况的了解很可能只停留在技术的本身 而 忽视了其给社会带来的其他影响。那是因为每一个人受客观事物的本质、社会历 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等限制 往往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难以预见或根 本无法预见的后果。而现今人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 我们对这些的技术的理解 也只能停留在我们现阶段的水平 人类这种认知的局限性 导致了盲目发展科 学技术最终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

29、估量的危害。人类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备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自然辨证法 我们知道人的本质属性是他的 社会性。人们的生活会有很多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 人类不断开发新的技 术以实现其价值最主要在实现价值的同时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正是对这些利 益的过分追求 使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根 源上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存在问题 导致其产生了负面效应。人们对科技利益的驱 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成果的受益者或科技资源的占有者为了保全 自身利益不顾其他社会成员的异议和反对 而使用对他人或环境不利的技术手 段进行生产不同的利益集团或地区为了扩大影响或提高生产效益和地位滥 用各种技术

30、世界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与安全 利用科学技术研制破坏力强大 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等8。 现在整个世界弥漫着对利益最大化追逐的思 想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使得很多的科学技术往往 是在给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带来了暂时的利益而给世界、自然和整个人类带来的 是十分严重的危害。应对其产生负面效应的措施: 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是辩证统一 的 是科学技术内部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带来人类主体力量的增强和 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 却使得人类被科学技术带来的财富所支配 丧失了最原 始的、自由的主体价值。因此 我们反思科学技术 就是要摒弃单向的“科学至 上主义”学会用理性的科学态度来重

31、构新的文明时代。医疗技术的进步 保证 了人类的健康 降低了死亡率 延长了人的寿命 但却导致了人口膨胀、病毒进 化、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 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却要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 能源消 耗速度的增加又反过来威胁着机械化所支撑的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 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却又催生了新的环境污染与物种变化的问题。世界上没 有绝对有利而无害的技术 因此 我们只能在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是选择技术 还是选择放弃暂时的发展 在使用新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要预先对其可能产生 的负面影响做出防范。我们还要提倡与推广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建立完善的法

32、律与监督体系O由于人的对利益追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仅仅靠道德来约束还远 远不够。伦理在利益面前总是无力的 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还要致力于逐渐完 善法律与监督的体系 这要求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参与以及落实到实际当中 只 有这样才能尽量消除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六科学共同体:P344 (1)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的社会规范的 四条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家的群体。其成员受相同科学规范的约束,有相同的自我认同,共享相同或近似的价值和目标。在我国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大致是:一,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二,博士 生导师,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者;三,大学教授或科学院、工程院研究院

33、;四, 博士及一般科研人员。科学共同体是由科学观念相同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集合彳一科学活动的主体。1942年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拉尼(M. Polanyi)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1962年美国科学 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运用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来说明科学认识发展 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认为“科学共伺体”在实际上和逻辑上都很接近“范式”。指出一 个范式只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由于这些成员使用共同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 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由一些学有专长的科学家所组成。科学共同体是科学建制的核心,是由科学家组成的专业团体,具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为加强交流、促进科学进步而结

34、合在一起。科学共同体有多种功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数项包 括科学交流、出版刊物、维护竞争和协作、把个人知识和地方知识变成公共知识、承认和奖 励、塑造科学规范和方法、守门把关、培育科学新人、争取和分配资源、与社会的适应和互 动、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等。科学共同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一, 科研经费的投入运行状况充足的经费资源能够为高校科学共同体提供不竭的动力,有效地促进科研活 动的顺利进行和实现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 设和科学技术体质的改革,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开发被提上了国 家战略议程,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相继推 出了各项计划来鼓励共同体的建设

35、和发展。二:科技人才培养运行状况学徒培养模式。是指以师傅专人指导的方式提高徒弟的学习、技能。在培养 阶段的科研人才,主要是所在科学共同体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助手,是共同体的主 要成员,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与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科带头人 的关系是师徒关系,两者的融洽程度、接触密度直接影响着团队科研成果产出的 质量和人才的成长。专业培养模式。学科带头人在培养过程中,按照培养模式制定学习内容、培 养时间、考核制度及选拔,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撰写论 文、实验报告等基本流程。导师受命于培养单位的安排,对培养对象进行直接管 理,但不再是一人说了算。协作培养模式。高校科学共同体与

36、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过程 中教学、科研与生产开发紧密结合。培养对象与导师的关系,更接近于合作伙伴, 有更多的自主性。科学共同体交流与同行评议体系:一:科学交流 高校科学共同体的交流从大的方向可按照科学共同体的交流 模式进行,即正式交流,例如:在高校内部召开的学术报告会、科研工作总结 会、硕博研究生论文答辩,或者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研讨会等;非正式交流,例 如:科研工作者通过电话、网络、递送文件等向共同体负责人汇报科研进展等。 目前,高校科学共同体应用较广泛且效果显著的交流模式为学术交流。是指针对 科研课题,由本团队或其他团队相关专业的带头人、研究者、学者,以交流知识、 经验、成果为目的

37、,共同分析讨论课题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而进 行的沟通、探讨、论证的活动。学术交流会议可以分为国际性、全国性以及省级 性三个层次会议。等级的高低和次数的多少反映一个科学共同体在国内外的学术 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充分体现科学共同体的综合实力。二: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指科学共同体在发表论文之前,将论文提交同 行进行评议、选择和鉴定,在向期刊杂志社等投稿后,由期刊主编或编辑自行评 议或者征求相关权威学者,提出意见和判定,按照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合适在本刊 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在被同行评议后发表,其内容一般还没有被完全确认,只有 在经受其他科学家所作的足够长期的批判性评价而被科学共同体鉴定之后,才

38、会 得到职业承认。 同行评议的运行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 求真务实的原则 目前,我国同行评议模式一般采取单盲、双盲和公开评议三 种。 单盲评议是指投稿人的姓名对审稿人公开,但是评议人的姓名对投稿人保 密。普遍认为,对评议人姓名进行保密,一方面有助于评议人做出客观、真实的 评价;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投稿人伙同评议人发生结党营私现象。 双盲评 议是指双方互相隐瞒姓名。双盲评议一方面可以避免评议人存在审稿歧视现象;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投稿人与评议人事先串通,影响评审结果真实性。 公开评 审是指双方互相公开姓名。公开评议可以很好的监督评议人在评议过程中的某些 不负责任的行为。科

39、学共同体的科学奖励机制:一、奖励的方式和手段 结合目前高校科学共同体的运行情况,可将其主要归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薪酬奖励 薪酬奖励一般以物质形式体现,为满足共同体成员的生活 需求为导向,以物质形式激励成员为完成科研目标而努力工作。成员 活动薪酬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成员自身价值的好坏,代表着 科学共同体对成员本人及其工作的认可程度。(二)工作成就奖励 共同体可以在科研项目中增加具有挑战性内容,授 予成员在科研活动中更多的自主权,给科研人才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加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促进科研活动成就更多、更好的创造性成果。(三)个人成长奖励 包括培训、授权、晋升等方面。(四)关系奖励 良好

40、的组织关系科学共同体社会规范系统:科学共同体 高校科学共同体普遍主义 号召力(表现为学术水平、共同的愿景以及学术氛围等。) 公有主义 凝聚力(体现在团队精神、团队的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等) 非谋利性 发展动力(体现在团队的合作、竞争和创新文化等) 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建议:1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政府资源、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产学研模式的科研2 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 机制、构建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四、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五、建立有 序的人才流动机制3 优化同行评议机制:一、建立专家资格审查制 二、建立评议意见反馈制 三 建立政府等权力机构参与机制4 正确认识奖励系统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存在有其必然性的根源, 在不同情况下,这一效应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同时表现出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奖励的政策制订和操作实施过程中对“马太效应”予以 充分的重视,根据其发生的规律,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它采取合理 控制,兴利除弊,尽量减少“马太效应”在科学奖励过程中的不良影响。5 完善社会规范体系: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 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根据具体情况参照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