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依恋理论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728857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依恋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依恋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依恋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儿童依恋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依恋理论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童依恋理论依恋attachment儿童依恋理论2依恋理论v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v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v习性学的依恋理论v认知的依恋理论儿童依恋理论3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依恋不局限于亲子之间,也不局限于婴幼儿期。恋人、挚友之间都存在依恋,但亲子间的依恋是其主要形式。狭义的理解 狭义的依恋指婴儿与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状态,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可见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它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依恋的概念儿童依恋理论4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 依恋就其实质而言,是儿依恋就其实质而言,是儿童对能够满足

2、其生理需要的童对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的抚养者的一种情感联结,抚养者的一种情感联结,也也就是说,依恋是以需要的满就是说,依恋是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的。足为中介的。在依恋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在依恋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喂养方式、大小便训练以及喂养方式、大小便训练以及自居作用是影响依恋形成的自居作用是影响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儿童依恋理论5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新精神分析强调人的社会存在性,认为婴幼儿与身边重强调人的社会存在性,认为婴幼儿与身边重要他人的关系决定着依恋的质量,如果缺乏要他人的关系决定着依恋的质量,如果缺乏这种与其他人的情感联系,儿童将不能顺利、这种与其他人的情感联系,儿童将不能顺利、有效地

3、进行社会化。但与早期精神分析一样,有效地进行社会化。但与早期精神分析一样,他们也认为父母对儿童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依他们也认为父母对儿童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依恋的起源和基础。恋的起源和基础。儿童依恋理论6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和喂养方式在依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儿童的依恋实质上是母亲满足其基本需要而获得的二级强化行为。母亲反复与儿童的生理需要满足(如喂食、换尿布等)相联系,减少了儿童的基本内驱力,于是母亲的在场、微笑和声音获得了二级强化的性质,母亲就成了儿童依恋的对象。儿童依恋理论7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母亲的善意照料是使母亲成为二级强化物的一个因素,与母亲的分离则是儿童焦虑的一个源泉;依恋方式 最初

4、儿童可能采取依附、追随的方式来表现依恋,稍大一些,儿童则采取更为成熟的方式,如寻求注意和赞许来表现依恋。依恋对象依恋对象 从最初指向母亲,从最初指向母亲,到后来指向其他成人到后来指向其他成人(如老师如老师),再逐渐发展到指向同伴。再逐渐发展到指向同伴。儿童依恋理论8习性学的依恋理论v依恋具有生物学的基础,是一套生物学上的本能反应,它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其作用在于保护幼小后代,为他们提供一种心理安全感。v人类进化过程中使婴儿产生了一种先天的倾向,即婴儿具有在无力照顾自己时发出信号(哭、笑、依附等)以吸引成人接近,从而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倾向,同时成人也具有对这些信号做出适当反应的倾向,这两种倾向

5、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依恋。儿童依恋理论9习性学的依恋理论v“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儿童对自我、重要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认知,主要以无意识方式运行,并且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永久,它决定着儿童的行为方式,并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参照系。v鲍尔比 安斯沃斯儿童依恋理论10认知的依恋理论v强调一些认知能力(如观察力、辨别力、记忆力等)对依恋发展的影响v形成依恋必须具备: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人,若缺乏这种能力,儿童既不会发展对特定对象的依恋,也不会产生怯生心理;必须具备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儿童依恋理论11认知的依恋理论v图式卡根 卡根设想,婴儿在交往过程中会逐渐

6、形成一些人和物体的图式。当与图式相似的刺激物出现时,婴儿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当与原先图式略有不同的刺激物出现时,会引起婴儿的兴奋、好奇和探索行为;当刺激物与原先图式差别过大时,则引起婴儿的害怕。婴儿在 69 个月时已形成对抚养者的专门图式,因此产生了特定的依恋。儿童依恋理论12几种依恋理论的比较与评价理论理论评价评价不足不足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探讨了依揭示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探讨了依恋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儿童早期的恋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儿童早期的依恋性质将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人依恋性质将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人际关系,这些思想为依恋的后继研际关系,这些思想为依恋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基

7、础究奠定了基础精神分析只停留在对依恋现精神分析只停留在对依恋现象的粗略描述水平,未能进象的粗略描述水平,未能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依恋的强化机制,认为依恋强调了依恋的强化机制,认为依恋本质上是与需要满足相联系的二级本质上是与需要满足相联系的二级强化为,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强化为,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依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研究依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研究片面强调了外在强化对依恋片面强调了外在强化对依恋形成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合形成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合理解释所有的依恋现象,比理解释所有的依恋现象,比如一些被严重虐待的儿童身如一些被严重虐待的儿童身上也会表现

8、出依恋行为上也会表现出依恋行为习性学理论习性学理论揭示了依恋的生物进化根源,强调揭示了依恋的生物进化根源,强调了依恋作用的双向性,并运用了依恋作用的双向性,并运用“内内部工作模型部工作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依恋的的概念来解释依恋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最为系统和完整,其整最为系统和完整,其整合性也是最强的合性也是最强的)忽略了依恋形成过程中的社忽略了依恋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因素,并且过于强调母会性因素,并且过于强调母亲在依恋形成中的地位,而亲在依恋形成中的地位,而忽视了其他抚养者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抚养者的作用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认知能力在依恋中的作用,强关注认知能力在依恋中的作用,强调儿童具备两种基本的认

9、知能力是调儿童具备两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是依恋产生的前提依恋产生的前提看到了认知能力在依恋形成看到了认知能力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但忽略了依恋的中的作用,但忽略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涵儿童依恋理论13鲍尔比-依恋理论之父v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学家v理论来源自身经历及培训经历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临近学科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Lorenz 在 1935 年发现,小鹅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会跟随母亲(或者母亲的替代物)印刻现象 -Harlow 于 1958 年的恒河猴实验也证实了猴子同“温暖的母亲”建立联系 战前在 Priory Gate 工作对

10、适应不良儿童的观察和研究一个两岁儿童到医院在精神分析培训中儿童依恋理论14儿童依恋理论15儿童依恋理论16鲍尔比-依恋理论之父他视依恋行为为一种使婴儿免受伤害的进化意义上的生存策略。依恋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激活:大的噪音,突然出现的陌生的客体和其它与潜在威胁相联系的现象。此外在疲劳、生病、痛苦以及需要额外照顾期间,依恋行为会增加。婴儿的焦虑经验也是为了维持同依恋人物的联系,以避免未来可能的分离或丧失所产生的哀悼情绪。鲍尔比关于依恋联系、焦虑和哀悼的观点对当时精神分析学者所持守的规律提出了挑战。儿童依恋理论17鲍尔比-依恋理论之父 依恋理论是一个关于正常发展过程和精神病理学的理论 依恋理论是一

11、个动机理论 依恋理论是一个社会心理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论 依恋理论是不同记忆系统对经验的编码和表征的理论 依恋理论是一个关于焦虑的理论 依恋理论是一个防御理论 依恋理论是一个解释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理论儿童依恋理论18安斯沃斯-依恋理论之母 安斯沃斯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格伦代尔(1913.121999.03),逝于弗吉尼亚州夏洛特维尔市。获得过很多奖项,发表了很多著作,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有1965年与鲍尔比一起合编的儿童照顾和爱的发展,1967 年编撰的乌干达的婴儿和 1978年的依恋的类型。她对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早期情感依恋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儿童依恋理论19安斯沃斯-依恋理论之母 为了

12、能在自然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正常母婴关系的发展,她计划在乌干达进行一项对母婴互动的纵向自然研究。她的研究结果表明了母亲和婴儿之间互动的类型与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性水平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评估婴儿与他们母亲的分离与重聚后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她与同事一起提出了“陌 生 情 境”测 验法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场景,当抚养者与陌生人进入、离开测试场地后,主试对婴儿进行长达20 分钟的观察,对婴儿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的反应进行观察。以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为基础,安斯沃斯将婴 儿 分 成 了 三 大 类 和 八 个 亚类:A 型:焦虑-回避型依恋。B型:安全型依恋。大约占 70。C 型:焦虑-反抗型依恋。儿童依恋理论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