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8723387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hery Testing Technology Center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1.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汽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本标准是综合LOTUS和PROTOTIPO评价标准转化而来的。3.试验条件试验条件3.1试验场地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的路面,包括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操控跑道、动 态试验广场。3.2试验载荷 整备质量+1驾驶员+12乘客;满载。3.3试验环境 风速不大于5m/s;大气温度应在040度范围内。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前的准备工作4.1检查轮胎气压。4.2测量车轮定位参数。4.3检查车辆状

2、态(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灯光、喇叭)。4.4确认试验内容(操控性主观评价、转向性主观评价、平顺性主观评价)。4.5确认试验条件。4.6车手的确定(不少于三人),参与评价的车手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或经过公 司认可具有评价能力的人员,没有经过高级驾驶培训的人员应禁止参与评 价。5.试验方法试验方法5.1在评价过程中,根据每个评价项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车速和路 面进 行评价。5.2评分标准根据SAE评分等级进行,见表1。分值基于用户角度功能10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都不能察觉完美9专业人员可以发现非常好8挑剔用户可以发现好7少数用户注意到但没有抱怨较好6部分用户注意到但没有抱怨可接受5所有用户都可以发现接受

3、边缘4所有用户都反映差差3所有用户都反映很差很差2几乎没有功能有害1没有功能非常有害表16试验结果试验结果6.1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结果按附录A记录表填写。6.2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按照附录B实施。转向主观评价结果 序号项目注释评分1驻车/低速转向力 2动力转向泵噪音和方向盘振动 3回正能力 4CATCH UP 5转向间隙 6中间位置力感觉 7中间位置响应 8转向摩擦感觉 附附 录录 A CTTC9力的建立 10转向力线性 11弯道中转向响应 12响应线性 13KICK BACK 14转向角度 15力的水平 16直线行驶能力 操控主观评价结果 序号项目注释评分1不足/

4、过多转向 2侧倾角 3侧倾速度 4侧倾线性 5扭矩转向 6俯冲蹲伏 7回正性能 8转弯轮胎抓地能力 9转弯稳定性 10弯道制动表现 11弯道驱动能力 12弯道中松油门表现 13弯道中加油门表现 14移线稳定性 15控制准确性 16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能 17破损路面弯道行驶稳定性 18高速行驶稳定性 19侧向风稳定性 CTTC 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 序号项目注释评分1俯仰角 2受路面干扰引起的侧倾 3侧倾晃动(头部摆动)4上下起伏 5点头/后蹲 6转向管柱振动7非簧载部分振动 8轮胎滚动舒适性 9轮胎噪声 10大的冲击 11小的冲击 12振动吸收能力13车厢紧密性CTTC 附附 录录 B 汽车操纵

5、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1.驻车/低速转向力 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手刹松开;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评价内容:1.转向力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波动。2.极限位置是否清晰,转向力是否有大的变化。转向主观评价2.动力转向泵噪音和方向盘振动 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评价内容:转向泵的噪声、方向盘在静止状态和转动时的振动CTTC3.回正能力 试验路面:平直沥青或水泥路面。驾驶方式:1 原地将方向向左或向右打至极限

6、位置,然后车辆起步加速到40km/h;2 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90左 右),达到中高侧向加速度。评价内容: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表现,不应过快或过慢,超调量应 小且振荡应快速衰减。4.Catch up 试验路面:平直沥青或水泥路面。驾驶方式:1 怠速,快速向左右转动方向盘,然后逐渐增加发动机转 速;2 二档,发动机转速在2000r/min-5000r/min之间,快速向左 右转动方向盘。评价内容:Catch up是否出现及出现的强烈程度。CTTC 5.转向间隙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小角度左右转动方向盘

7、。评价内容:感觉中间位置左右无响应的角度范围,此范围应越小越好。6.中间位置力感觉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 不超过10。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力感觉。7.中间位置响应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 不超过10。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响应。8.转向摩擦感觉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或更高的速度行驶,向 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评价内容:评价是否有摩擦的感觉。9.力的建立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8、。驾驶方式:车速20km/h120km/h,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左或向右均 匀对称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评价内容:转向力开始建立的感觉以及随车速的变化,左右转向力 的对称性。10.转向力线性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 盘,逐渐增大方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6g。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变化是否是逐渐增长的,不应有突然的变大或变 小情况。11.弯道中转向响应 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在弯道中以中等侧向加速度(0.40.5g)行驶,增大或减 小方向盘转角。评价内容:评价在弯道中的转向响应。12.响应线性

9、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向左或 向右转动方向盘,从低到中高侧向加速度。评价内容:评价转向响应在整个侧向加速度区域内是否有大的变化。13.KICK BACK 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弯道中有碎石、小坑、接缝 等。驾驶方式:在弯道内以不同侧向加速度匀速通过。评价内容:是否出现回敲的感觉、在何种侧向加速度情况下出现以及出现的强烈程度。14.转向角度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1 以4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 速度做移线动作。2 在不小于20m半径的圆上行驶,逐渐增加车速。评价内容:评价需要的方

10、向盘转角是否太大或太小。15.力的水平 试验路面:中等半径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不同的车速通过同一个弯道,弯道中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评价内容:在弯道中匀速行驶时转向力的大小及随通过车速的变化。16.直线行驶能力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40km/h10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并进行加速和制动,观察车辆是否跑偏。评价内容:车辆在匀速行驶及加减速时是否跑偏及跑偏的严重程度。操控主观评价1.不足/过多转向 试验路面:操稳广场。驾驶方式:围绕半径不小于24m的圆缓慢加速直至发生侧滑,方向盘应 均匀的修正以保持行驶在圆轨迹上。评价内容:不足转向度是否合适。2.侧倾角 试验

11、路面:操稳广场。驾驶方式:1 在24m半径的圆上逐渐增加速度行驶;2 以6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向左 或向右转动方向盘,由低到中高侧向加速度。评价内容:评价侧倾角大小在整个侧向加速度区域内是否比较合适。3.侧倾速度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速度 做移线动作。评价内容:评价移线时的侧倾速度,以及前后轴侧倾速度是否平衡。4.侧倾线性 试验路面:操稳广场。驾驶方式:1 以6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向 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由低到中高侧向加速度。2 在固定半径圆上缓慢加速。评价内容:评价侧倾

12、角是否随侧向加速度增大而均匀增加。5.扭矩转向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沿直线以2档或3档低速行驶,松开方向盘,迅速将油门踩到底。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急加速中是否有向一边跑偏的情况。6.俯冲蹲伏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2档50km/h,3档80km/h行驶,加减油门、制动。评价内容:评价车身俯仰、蹲伏的程度。7.回正性能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60km/h100km/h速度行驶,转动方向盘达到中高侧向 加速度,松手。评价内容:评价车身收敛的快慢、整车是否有震荡及震荡的程度。8.转弯轮胎抓地能力 试验路面:操稳广场。驾驶方式:1 以60km/h100km/h的速度直线行

13、驶,向左或向右快速 转动方向盘并逐渐增加侧向加速度直至发生侧滑;2 以大S或单移线轨迹行驶。评价内容:感觉后轮是否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发生侧滑。9.转弯稳定性 试验路面:不同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匀速、加速通过弯道。评价内容:评价轮胎抓地性能、俯仰和侧倾的摆动。10.弯道制动表现 试验路面:不同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进入弯道,在弯道中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 制动。评价内容:车辆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的能力,车辆是否容易控制。11.弯道驱动能力 试验路面:小半径(R15m)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2档或3档的中等转速在弯道内全油门加速。评价内容:内侧驱动轮

14、是否有容易打滑空转现象。12.弯道中松油门表现 试验路面:不同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进入弯道,在弯道中松开油门踏板。评价内容:车辆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的能力,是否容易控制。13.弯道中加油门表现 试验路面:不同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通过弯道,在弯道中迅速加油,档位根 据情况选择3、4档。评价内容:车辆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的能力,是否容易控制。14.移线稳定性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速度做 移线动作,需要摆桩并按照试验车辆的实际尺寸设置通道 宽度。评价内容:评价移线时的通过速度、稳定性、轮胎的抓

15、地表现、车身 侧倾及前后轴侧倾的一致性等。15.控制准确性 试验路面:普通公路。驾驶方式:以正常的驾驶方式在普通公路上行驶。评价内容:评价转弯、超车时的转向准确性及控制的容易程度。16.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能力 试验路面:不平路面。驾驶方式:车速在4060km/h之间,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评价内容:观察车辆行驶轨迹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的程度。17.破损路面弯道行驶稳定性 试验路面:破损路面弯道。驾驶方式:以中低侧向加速度在破损路面弯道上匀速行驶。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破损路面弯道上行驶时的稳定性。18.高速行驶稳定性 试验路面:高速公路或高速环道。驾驶方式:以不小于100km/h的速度行驶,做小

16、幅度的转向和移线动作。评价内容:评价车辆的稳定性及驾乘人员的信心。19.侧向风稳定性 试验路面:高速公路。驾驶方式:在高速公路上有侧向风的情况或超过大型车辆时进行 评价,车速不低于100km/h。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有侧向风或超过大型车辆时的情况下是否 有较好的稳定性、车辆是否容易控制。舒适性主观评价1.俯仰角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驾驶方式:以60km/h10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的车身俯仰表现。2.受路面干扰引起的侧倾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驾驶方式: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

17、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的车身的侧倾表现。3.侧倾晃动(头部摆动)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较小的高低差)。驾驶方式:以4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成员头部左右摆动的表现。4.上下起伏 试验路面:平滑普通沥青公路,有大的起伏。驾驶方式:以60km/h10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车身随路面的上下低频起伏的表现。5.点头/后蹲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分别以3档40km/h60km/h、4档60km/h80km/h的速度沿 直线行驶,施加不同强度的制动以评价制动点头表现,施 加不同的油门大小评价加速后蹲的表现。评价内容:评价加速或施

18、加制动时的后蹲或点头的表现。6.转向管柱振动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或水泥公路,路面有小坑、轻微鼓包、接缝等特 征。驾驶方式:以不同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通过方向盘传递的振动表现。7.非簧载部分振动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轮胎等非簧载部分的振动表现。8.车轮滚动舒适性 试验路面:平直光滑沥青路面。驾驶方式:以60km/h100km/h或更高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车轮滚动所产生的颤抖的感觉。9.轮胎噪声 试验路面:平直水泥或沥青路面。驾驶方

19、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关闭发动机滑行。评价内容:评价轮胎滚动产生的噪声。10.大的冲击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坑、减速坎等特征。驾驶方式:以正常行驶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遇到大的冲击时的衰减性能。11.小的冲击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碎石、小坑、接缝轻微鼓包等特征。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10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遇到小的冲击时的衰减性能。12.振动吸收能力 试验路面:普通粗糙沥青公路。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对高频振动吸收和隔振能力。13.车厢紧密性 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碎石、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驾驶方式:分别以不同速度沿直线行驶。评价内容:评价内饰件等的振动、由车厢传入的噪声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