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7195766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new(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年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解题技巧一、技巧口诀 词语形近看差异;形容词来掂感情;注意搭配和关联;程度语气要分清;巧辨同义与反义;以题解题硬道理。二、技巧解释 1、“词语形近看差异”是区别近义词的一种方法。要探讨两个形近且意近的词的差别,可以直接把相异之处提取出来,然后组词加以比较。如:“传颂”和“传诵”两个词的差别字为“颂”和“诵”,可以分别造一个词来显现它们的差别,“颂”即“歌颂”,“诵”为“背诵”,两个词强调什么意思显而易见。2、“形容词来掂感情”是选择形容词的一种方法。遇到形容词的时候,要先考虑它的感情色彩,因为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例1】由于疏于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

2、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饰 寒酸 B。修葺 逊色 C。管理 破败 D。维护 杂乱【答案】B【解析】可以从第二个空突破确定答案为B。B选项是比较中性的词语,而其他选项都是贬义词。从题干可以推知,原文对这个院子没有贬低的意味。所以选择B选项。3、“注意搭配和关联”指的是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定搭配和使用范围。如:“流传”接的是抽象词,如“流传了千古的神话”;“留传”接的是具体词,如“留传了一个手镯给儿媳”。4、“程度语气要分清”指的是面对一些同义表述的词语,要注意所表示程度的轻重,而且一般情况下,程度深的词是正

3、确答案。【例2】人大会后,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政府工作报告发表看法,一致认为报告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听了以后十分令人( )A. 兴奋 B. 高兴 C. 激动 D. 振奋【答案】D【解析】振奋与其他词语相比,程度更深,而且更显气势。其他的词语也可以填,但是“振奋”最为合适,最能表达前文的表意意图。所以选择D选项。5、“巧辨同义与反义”指的是要注意题干词中的一些同义或者反义指向。【例3】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 _ 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时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A. 大模大样,血气方刚,人微言轻 B. 微风凛凛,

4、血气方刚,人穷志短C. 像模像样,年轻气盛,人微言轻 D. 昂首阔步,年轻气盛,人穷志短【答案】A【解析】从第一个空可以看出,能够与“招摇过市”相搭配的词,无论从感情色彩还是语义上,较为接近的只有A选项。所以选择A选项。6、“以题解题硬道理”是核心句。目前大部分的选词填空题,都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找出正确答案。同时要结合以上五种方法综合运用。【例4】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_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

5、果_申请了专利。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垄断 抢先 B。操纵 独立C。控制 自发 D。专营 及时【答案】A【解析】从题中“王牌”这个关键信息,可以得知第一个空应该强调占有主导地位的意思。而从另一关键词“专利”可知强调的是时效性,结合两者可以排除B、C选项,而对于“抢先”和“及时”两个词,根据同义出现,我们选择表意程度较深的词,可以确定应填入“抢先”。所以选择A选项。一、关键信息法 所谓关键信息法,是指通过第一时间来拆解定义项,将拆分出的关键信息作为判断被定义项的指标要件,以此来衡量备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方法。关键信息是具有代表性的条件,一般出现在状语部分,如时间状语、行为方式状

6、语、地点状语等表现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比如主体、客体等。因此,考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1】外部不经济性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并未因此得到补偿。 下列属于外部不经济性的是( )。 A. 某项新技术发明被他人使用,没有得到使用费 B. 桃树花开时,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但并未向种桃树的人交钱 C. 上游居民大量植树,自己收获了木材又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质量,却未收取费用 D. 农民使用农药过量造成污染,却并没有赔偿受害者 【答案】D。解题关键在于“经济活动主体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或额外费用”。A没有给他人

7、带来损失。B行人不属于经济活动主体且也为造成损失。C没有给他人带来损失。D符合题目中的定义。所以答案为D。 二、定义的成分解题法 依据定义成分解题可以将解题思路确定在“运用定义内涵”和“运用定义的外延”两个角度:依据定义的内涵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并以此本质属性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依据定义的外延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多囊括的事物范围来确定正确的选项,从而解题。 【例2】其他存款性公司是指除中央银行以外的所有存款性公司,主要进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创造存款等活动,我国称之为存款货币银行。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他存款性公司的是( )。 A. 城市商业银行 B. 保险公司 C.

8、邮政储汇局 D. 城市信用社 【答案】B。根据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定义,我们可知本定义的内涵为存款货币银行。做题时只需从备选选项中选择不能作为存款货币银行的选项。保险公司的不具有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所以选择B选项。 三、定义的“属”加“种差”解题法 一般情况,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概念。比如:单身汉(被定义者)=未婚(种差)+男子(临近的属概念)。对“属”加“种差”方法从形式上进行综述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例3】季节变化是指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一年的季节发生改变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动。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 )。 A. 夏季用电最高于

9、其他季节 B. 冰冻灾害后第二年一般发洪水 C. 瑞雪兆丰年 D. CPI指数持续上涨 【答案】A。从本体定义的“属”入手可知本定义“季节变化”是“变动”。 B、C项均未涉及变动的问题,故排除。D项CPI指数持续上涨并未体现定义中的经济现象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故排除。所以答案为A。(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一、概括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虽然以“对策”的名义出现,实际上却是概括题中的一种,在题干中多以“概括*对策、比较*对策”等尾随概括题的标志性词语出现。考生在遇到此类题目时,不必过多考虑对策题的答题思路,首先要明确材料中针对该事件的对策都有哪些,按照阅读理解的答题法则把相关要点勾画出

10、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作答即可。 【例1】2009年北京应届第一题: “根据材料6、7、8的内容,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文字不超过300字。” 首先看题干,有“概括”两个字,可以判断这是一道概括题;然后看材料6、7、8,分别找出新、韩、美三国的做法,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抓住信息点,防止“空”、“碎”;最后作出必要的比较分析。总体来说,这类“对策”题要点一般都在材料中,细致把握即可,此外,这类“对策”题往往和分析题结合来考,以提高题目的难度,考生在列举总结信息点后一定要注意比较,看相同点和不同

11、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提出对策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是申论考试对策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也是传统意义上“对策”题的指向所在。在申论试卷中看到的大多数“对策”题都属于此类。这类题目往往针对整篇材料(材料中讨论的主要问题)让考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措施。和前一类型不同的是,考生不仅要找出信息点,而且要根据一定的答题思路将对策予以梳理整合。 【例2】 “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30分)” 我们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将有关对

12、策的做法和要点找出来之后,根据一定的思路,如机制体制、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角度,整理归纳,分条作答。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目往往和“分析原因”题目结合出现,考生不妨根据原因找对策,也不失为一条有效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中的“对策”题 这类题目出题思路上基本同上,即根据课堂所授思路对材料相关做法进行归纳。所不同的是,这类题目出题点针对的不是整篇材料,而是材料中的某个具体段落,甚至某句话、某个行为,某个具体矛盾等。考生面对此种题型,一定要注意把材料中具体问题所指研究清楚,措施一定要具体可行。 【例3】(2009天津、陕西、湖北三省联考第三题) “给定资料10”提到了英国主要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网络管理问

13、题。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2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例4】(2007北京社招第二题) “就划线部分所提矛盾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切实可行,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20分)” 这类题目应对方法是:考生要注意所提对策要针对该小问题,依据材料做适当发挥,即直接可引用的就直接表述,间接的可以从问题的不良表现、错误做法、原因等方面转化,联系实际,紧靠政府态度倾向。答题思路上,依然可以参照对策题的几种思路进行梳理。2011年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解答技巧】江西人才网()为大家提供解答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三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

14、C (A、B、C为三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 四词形:其基本形式为:()对于A相当于()对于B(A、B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语) 按照类比推理考查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类型: 1因果关系: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 3对立关系:即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 4属种与种属关系: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

15、”,“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5质同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6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 8事物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个事

16、物,被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作用对象。 9描述关系:指一个词是对另外一个词的形态、颜色、特征、性质等的说明或描述。 下文将通过考试真题解读判断推理定义判断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的运用。 1未婚:无权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7题 A国家:不丹 B非法:无理 C无锡:非党员 D不倒翁:不健康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两词型类比推理题,题干的两个概念在逻辑上是全异关系。选项中C和D也是全异关系。所以此题有另外考点,那就是逻辑学中的负概念。负概念一般带有否定词“不”、“非”、“无”、“未”、“没”等,但有些概念含有否定词但并不是负概念,如“无锡”、“不丹”、“无线电”等。 辨别

17、含有否定词概念是否是负概念的方法有三种: 1、把否定词去掉,看能否形成概念。若不能形成概念,那么这种含有否定词的概念就不是负概念。比如说不丹,把不字去掉以后丹不能独立形成概念。 2、把否定词去掉,形成的概念和原概念间若形成矛盾关系,则该含有否定词的概念是负概念。 3、正负概念的区别通常是揭示对象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如“输”和“没输”中输是正概念,没输是负概念。 回过头来看题,题干中未婚和无权均属负概念。分析选项A中国家和不丹是包含关系,不丹不是负概念;选项C,无锡不是负概念;选项D 不倒翁不是负概念。选项B非法和无理均为负概念,为正确选项。 2超声波:机械波 A极限:常数 B轮船:船 C一

18、次方程式:线形方程 D斡旋:调解 【答案】B。 【解析】题干两个词语之间是属种关系。超声波是机械波的一种,轮船是船的一种,故正确答案选择B。 3位置:高度 A卧室:厨房 B室内:墙壁 C苏打:漂白 D网球:排球。 【答案】B。 【解析】高度是表示位置的一个量。一般位置要定位的话,需要长宽高都有规定。以此规律答案选择B。A和D是反对关系,不符合题干词语关系,C项漂白是苏打的属性,也不符合题干词语关系。故正确答案选择B。 4毛笔:砚台( ) A文具:铅笔 B菜肴:白菜 C飞机:天空 D香瓜:西瓜。 【答案】D。 【解析】毛笔和砚台同属于书写工具,同样,香瓜和西瓜同属于瓜类。因此,正确答案为。此题解

19、题的关键点在于并列关系。属于简单题型类比推理题,不存在二级辨析。 5篝火:寒冷() A日记:隐私 B网络:代沟 C键盘:手写 D湖泊:干涸 【答案】C。 【解析】篝火用来驱走寒冷,键盘用来取代手写。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的功能,考生需要具备对概念外延的把握。 6画圣:吴道子 A酒圣:杜康 B茶圣:陆游 C武圣:张飞 D医圣:华佗 【答案】A 。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关系和历史常识。画圣和吴道子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画圣就是吴道子,吴道子就是画圣。选项A,酒圣是杜康;选项B,茶圣是陆羽;选项C,武圣是关羽;选项D医圣是张仲景。 【点评】历史常识是类比推理中常考题,考生在复习中要注

20、意积累。 7地球:宇宙 A白云:大气 B桌椅:教室 C树木:树枝 D铅笔:钢笔 【答案】B。 【解析】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桌椅是教室的一部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属简单题型类比推理题。 8水星:金星:行星 A公司:管理:管理者 B县:省:国家 C水桶:实验:科学 D杨振宁:张衡:科学家 【答案】D。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关系。水星和金星是并列关系,同时水星和金星都属于行星,与行星成包含关系。分析选项A 公司与管理、管理者均呈交*关系;选项B 县、省、国家是包含关系;选项C水桶和实验是交*关系,实验和科学是包含关系;选项D杨振宁和张衡是并列关系,二者

21、均是科学家,与科学家是包含关系。所以此题选D。 【注意】三词型类比推理题如果选项与题干概念间的关系相同,但概念的顺序不同,也不能选。 9慷慨对于大方相当于()对于() A休闲谈天 B抖动颤栗 C神气豪气 D拷贝复制 【答案】D。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近义词使用场合。慷慨和大方属同义词,慷慨是书面语,大方是口语。选项D中的拷贝和复制也是同义词,拷贝偏向于书面语,复制偏向于在口语中使用。与题干完全吻合。选项B 抖动和颤栗也是同义词,但是抖动在口语中使用,颤栗在书面语中使用,与题干结构相反。选项A和C 两组词会不是同义词,排除。 10雪泥鸿爪:大雁 A虾兵蟹将:老鳖 B丧家之犬:猫 C劳燕分

22、飞:老鹰 D狼奔豕突:猪 【答案】D。 【解析】本类比推理题考察成语及其相关事物。雪泥鸿爪对应的动物是大雁,狼奔豕突对应的动物是猪,豕,即猪。本题在不知道豕是猪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虾兵蟹将对应动物应该是虾或者蟹,A错;丧家之犬对应动物显然是狗,B错。劳燕分飞对应动物应是燕子,C错。在解成语类比推理题时如果不知道所有成语的意思而无法选出答案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在考试中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雪泥鸿爪比喻以往事物遗留下的痕迹;虾兵蟹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11“自圆其说”相对于()相当于“镇定自若”相对于() A百

23、口难辩措手不及 B破绽百出惊慌失措 C自食其果手足无措 D自顾不暇束手无策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四词型类比推理题,要考虑每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两组概念间的相似性。从题干出发,首先要明确“自圆其说”和“镇定自若”的概念的内涵。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镇定自若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观察选项可以知道此题考察的是与题干具有反对关系的成语,所以选择B。自圆其说与破绽百出是反对关系,镇定自若和惊慌失措是反对关系。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词语的反对关系,我们也将其称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此外还考察考生对成语的理解,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中有意识

24、地积累常用成语的解释,尤其是一些大众常用,但却与成语本来的内涵不符的成语。比如:炙手可热,炙手可热本是贬义,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现在却被用来形容某人事业很兴旺、人气高涨等,但是在考试中所有的成语考察的仍然是本源的意思,所以要引起考生注意。 12谦虚:品德 A绑架:犯罪 B足球:比赛 C火车:交通 D书信:沟通 【答案】A 。 【解析】谦虚是一种品德,绑架是一种犯罪,因此A选项正确。足球与比赛没有严格的种属关系,火车是交通工具的一种,书信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因此B、C、D项错误。本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属简单题型类比推理题。 13摩擦:燃烧 A骄傲:落后 B阴天:下雨 C鸡鸣:

25、天亮 D比赛:冠军 【答案】A。 【解析】摩擦和燃烧存在因果关系,摩擦是因,燃烧是果。骄傲和落后也存在因果关系,且骄傲是因,落后是果,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和D选项中的词语不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的天亮是因,鸡鸣是果,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14军官:上校 A教师:教授 B警察:狱警 C工人:经理 D白酒:红酒 【答案】A。 【解析】上校和教授分别是军官和教师的一种,排除C和D,狱警只是警察不同性质的分类,而教授和上校则都是特别的称谓,选A 【2011年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解答技巧】江西人才网()为大家提供解答数量关系题的解题技巧:整除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的运用主要由以下三种情况:一、明显型

26、这类题比较简单,一般考生能够明显看出可以通过整除法来解题。1. 已知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其中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乙的书有12.5%是专业书,问甲有多少本非专业书(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109A. 67 B. 75 C.87 D.1741. A 书的数量有一个特点,就是最小的单位为1。设甲一共有x本书,则甲的专业书的数量13%x一定是整数,根据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可知,x100或200,带入乙的条件,可知甲有100本书,乙有160本。甲的非专业书为1001367。故选A。提示:具有“最小单位为1”这样特点的还有人、动物之类不可拆的东西。2.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

27、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4,小强答对了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3道 B. 4道 C.5道 D. 6 道2. D 本题属于集合问题。题中只有一个条件是整数,即小强答对了27题,说明应该从整除法入手。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总数的3/4和2/3都是整数,说明题目的总数可以被12整除。通过“小强答对了27 道题”这个条件可知,只有x36满足条件(很容易排除x12,24,因为x27;若x48,则两人都答对2/3x3227,不符合题意)。通过二集合的方法可知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6道。故选D。二、技巧型江西人才网认为这类题隐蔽性较强,

28、大家可以通过正常的列方程之类的方法求得答案,但速度较慢,而整除法作为一种速算技巧却可以迅速求得答案。3. 某剧场共有100个座位,如果当票价为10元时,票能售完,当票价超过10元时,每升高2元,就会少卖出5张票。那么当总的售票收入为1360元时,票价为多少( )。A. 12元 B. 14元 C. 16元 D.18元3. C 方程法为设票价升高2x元,少卖出5x张票,则列方程:(102x)(1005x)1360。解此方程运算量较大,用整除法解析则比较简单。总售票收入票价x人数,所以总售票收入一定可以被票价整除。观察4个选项,12,18都含有约数3,而1360不含有,所以1360不能被12或18整

29、除,A,D排除;14含有约束7,1360不含有,排除B。故选C。4. 某单位有工作人员48人,其中女性占总人数的37.5%,后来又调来女性若干人,这时女性人数恰好是总人数的40%,问调来几名女性?( )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55A. 1人 B. 2人 C.3人 D. 4人4. B 常规解法:设调来女性为x,求得原有女性48 37.5%18人,所以(18x)(48x)40%,这样可以求得x2。整除法:后来的女性的人数为(48x)40%是一个整数,可知48x可被5整除,根据4个选项,得到x2。故选B。三、与方程相结合型解这类题时需要找到基本算法,并列方程准备求解,但是可以通过整除法在选项中

30、直接找到答案,不需要求解过程。与技巧型相区别的地方在于技巧型几乎不需要列方程。5. 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仍按上月售价销售,其利润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51A.12% B. 13% C.14% D. 15%5. C 本题属于利润问题。首先根据5%这个条件,设上个月的进价为100。则可列方程x/1006/100(5+x)/95,根据选项可知(x/1006/100)100一定是一个整数,则(5+x)/95)100也一定是一个整数。95195,可知5x是19的倍数,由四个选项可知x14。故选C。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种水平较高的职

31、业能力测验,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其测验目标是要考查考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语言文字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完成工作的能力。这项考题的题型一般有四种:1、词语类 词语替换与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词语类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切记一个基本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词语类较为简单,在这里不做重点讲解。2、语句辨析 该题型又分为病句辨析和长句辨析,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言语表达的理解程度。 语句辨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是利用“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

32、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例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A允许 B不允许 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 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解析: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出题者故意将题意复杂化,大家遇到这种题型用紧缩法:首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3、阅读理解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重点考查考

33、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 b、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 c、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例题 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给出的四个选项 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解析: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陌生人”“认识”,认识什么呢,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观察四个选项中D项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

34、文意思。数列篇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 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1:-8,15,39,65,94,128,170,()A180 B.210 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

35、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2, 增幅较大做乘除例2:0.25,0.25,0.5,2,16,()A32 B. 64 C.128 D.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3, 增幅很大考虑幂次

36、数列例3:2,5,28,257,()A2006 B。1342 C。3503 D。312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

37、思路是分组或隔项。例4:1,2,7,13,49,24,343,()A35 B。69 C。114 D。238解:观察前6项相对较小,第七项突然变大,不成线性规律,考虑思路B。长数列考虑分组或隔项,尝试隔项得两个数列1,7,49,343;2,13,24,()。明显各成规律,第一个支数列是等比数列,第二个支数列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很快得出答案A。总结:将等差和等比数列隔项杂糅是常见的考法。视觉冲击点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20 5例5:64,24,44,34,39,()10A20 B。32 C 36.5 D。19解:观察数值忽小忽大,马上隔项观察,做差如上,发现

38、差成为一个等比数列,下一项差应为5/2=2.5,易得出答案为36.5总结:隔项取数不一定各成规律,也有可能如此题一样综合形成规律。视觉冲击点3: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例6:1,3,3,5,7,9,13,15,(),()A19,21 B。19,23 C。21,23 D。27,30解:看见双括号直接隔项找规律,有1,3,7,13,();3,5,9,15,(),很明显都是公差为2的二级等差数列,易得答案21,23,选C例7:0,9,5,29,8,67,17,(),()A125,3 B。129,24 C。84,24 D。172,83解:注意到是摇摆数列且有双括号,义无反顾地隔项找规律!有0,5,8

39、,17,();9,29,67,()。支数列二数值较大,规律较易显现,注意到增幅较大,考虑乘除或幂次数列,脑中闪过8,27,64,发现支数列二是23+1,33+2,43+3的变式,下一项应是53+4=129。直接选B。回头再看会发现支数列一可以还原成1-1,4+1,9-1,16+1,25-1.总结:双括号隔项找规律一般只确定支数列其一即可,为节省时间,另一支数列可以忽略不计视觉冲击点4:分式。类型(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例8:1200,200,40,(),10/3A10 B。20 C。30 D。5解:整数和分数混搭,马上联想做商,很易得出答案为10类型(2):全分数。解题思路为:能约

40、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例9:3/15,1/3,3/7,1/2,()A5/8 B。4/9 C。15/27 D。-3解:能约分的先约分3/15=1/5;分母的公倍数比较大,不适合划一;突破口为3/7,因为分母较大,不宜再做乘积,因此以其作为基准数,其他分数围绕它变化;再找项数的关系3/7的分子正好是它的项数,1/5的分子也正好它的项数,于是很快发现分数列可以转化为1/5,2/6,3/7,4/8,下一项是5/9,即15/27例10:-4/9,10/9,4/3,7/9,1/9A7/3 B 10/9 C -5/18 D -2解:没有可

41、约分的;但是分母可以划一,取出分子数列有-4,10,12,7,1,后项减前项得14,2,-5,-6,(-3.5),(-0.5)与分子数列比较可知下一项应是7/(-2)=-3.5,所以分子数列下一项是1+(-3.5)= -2.5。因此(-2.5)/9= -5/18视觉冲击点5:正负交叠。基本思路是做商。例11:8/9, -2/3, 1/2, -3/8,()A 9/32 B 5/72 C 8/32 D 9/23解:正负交叠,立马做商,发现是一个等比数列,易得出A视觉冲击点6:根式。类型(1)数列中出现根数和整数混搭,基本思路是将整数化为根数,将根号外数字移进根号内例12:0 3 1 6 2 12

42、( ) ( ) 2 48A. 3 24 B3 36 C2 24 D2 36解:双括号先隔项有0,1,2,(),2;3,6,12,(),48.支数列一即是根数和整数混搭类型,以2为基准数,其他数围绕它变形,将整数划一为根数有0 1 2 ()4,易知应填入3;支数列二是明显的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A类型(2)根数的加减式,基本思路是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例13:2-1,1/(3+1),1/3,()A(5-1)/4 B 2 C 1/(5-1) D 3解:形式划一:2-1=(2-1)(2+1)/(2+1)=(2-1)/ (2+1)=1/(2+1),这是根式加减式的基本

43、变形形式,要考就这么考。同时,1/3=1/(1+2)=1/(1+4),因此,易知下一项是1/(5+1)=( 5-1)/( 5)2-1= (5-1)/4.视觉冲击点7:首一项或首两项较小且接近,第二项或第三项突然数值变大。基本思路是分组递推,用首一项或首两项进行五则运算(包括乘方)得到下一个数。例14:2,3,13,175,()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解:观察,2,3很接近,13突然变大,考虑用2,3计算得出13有2*5+3=3,也有32+2*2=13等等,为使3,13,175也成规律,显然为132+3*2=175,所以下一项是1752+13*2=30651总

44、结:有时递推运算规则很难找,但不要动摇,一般这类题目的规律就是如此。视觉冲击点8: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例15:1.01,1.02,2.03,3.05,5.08,()A8.13 B。 8.013 C。7.12 D 7.012解:将整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1,2,3,5,(),是一个明显的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8,排除C、D;将小数部分抽取出来有1,2,3,5,8,()又是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13,所以选A。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小数部分各成独立规律例16:0.1,1.2,3.5,8.13,( )A 21.34 B

45、 21.17 C 11.34 D 11.17解:仍然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开来考虑,但在观察数列整体特征的时候,发现数字非常像一个典型的和递推数列,于是考虑将整数和小树部分综合起来考虑,发现有新数列0,1,1,2,3,5,8,13,(),(),显然下两个数是8+13=21,13+21=34,选A总结:该题属于整数和小数部分共同成规律视觉冲击点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例17:1,5,11,19,28,(),50A29 B。38 C。47 D。49解:观察数值逐渐增大呈线性,且增幅一般,考虑作差得4,6,8,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缺少5、7,联想和数列,接下来

46、应该是10、12,代入求证28+10=38,38+12=50,正好契合,说明思路正确,答案为38.视觉冲击点10: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例18:763951,59367,7695,967,()A5936 B。69 C。769 D。76解:发现出现大自然数,进行运算不太现实,微观地考察数字结构,发现后项分别比前项都少一位数,且少的是1,3,5,下一个缺省的数应该是7;另外缺省一位数后,数字顺序也进行颠倒,所以967去除7以后再颠倒应该是69,选B。例19:1807,2716,3625,()A5

47、149 B。4534 C。4231 D。5847解:四位大自然数,直接微观地看各数字关系,发现每个四位数的首两位和为9,后两位和为7,观察选项,很快得出选B。第三步:另辟蹊径。一般来说完成了上两步,大多数类型的题目都能找到思路了,可是也不排除有些规律不容易直接找出来,此时若把原数列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可能更易看出规律。变形一:约去公因数。数列各项数值较大,且有公约数,可先约去公约数,转化成一个新数列,找到规律后再还原回去。例20:0,6,24,60,120,()A186 B。210 C。220 D。226解:该数列因各项数值较大,因而拿不准增幅是大是小,但发现有公约数6,约去后得0,1,4,10

48、,20,易发现增幅一般,考虑做加减,很容易发现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下一项应是20+10+5=35,还原乘以6得210。变形二:因式分解法。数列各项并没有共同的约数,但相邻项有共同的约数,此时将原数列各数因式分解,可帮助找到规律。例21:2,12,36,80,()A100 B。125 C 150 D。175解:因式分解各项有1*2,2*2*3,2*2*3*3,2*2*2*2*5,稍加变化把形式统一一下易得1*1*2,2*2*3,3*3*4,4*4*5,下一项应该是5*5*6=150,选C。变形三:通分法。适用于分数列各项的分母有不大的最小公倍数。例22:1/6,2/3,3/2,8/3,()A.1

49、0/3 B.25/6 C.5 D.35/6解:发现分母通分简单,马上通分去掉分母得到一个单独的分子数列1,4,9,16,()。增幅一般,先做差的3,5,7,下一项应该是16+9=25。还原成分母为6的分数即为B。第四步:蒙猜法,不是办法的办法。有些题目就是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时候就剩那么一两分钟,那么是不是放弃呢?当然不能!一分万金啊,有的放矢地蒙猜往往可以救急,正确率也不低。下面介绍几种我自己琢磨的蒙猜法。第一蒙: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见例5:64,24,44,34,39,()A20 B。32 C 36.5 D。19直接猜C!例23:2,2,6,12,27,()A42 B 50

50、 C 58.5 D 63.5猜:发现选项有整数有小数,直接在C、D里选择,出现“.5”的小数说明运算中可能有乘除关系,观察数列中后项除以前项不超过3倍,猜C正解:做差得0,4,6,15。(0+4)*1.5=6 (2+6)*1.5=12 (4+6)*1.5=15 (6+15)*1.5=31.5,所以原数列下一项是27+31.5=58.5第二蒙: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又出现负数,负数多半是答案。例24:-4/9,10/9,4/3,7/9,1/9,( )A7/3 B.10/9 C -5/18 D.-2猜: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也出现负数,在C/D两个里面猜,而观察原数列,分母应该与9有关,猜C。第三

51、蒙:猜最接近值。有时候貌似找到点规律,算出来的答案却不在选项中,但又跟某一选项很接近,别再浪费时间另找规律了,直接猜那个最接近的项,八九不离十!例25:1,2,6,16,44,()A66 B。84 C。88 D。120猜:增幅一般,下意识地做了差有1,4,10,28。再做差3,6,18,下一项或许是(6+18)*2=42,或许是6*18=108,不论是哪个,原数列的下一项都大于100,直接猜D。例26:0.,0,1,5,23,()A119 B。79 C 63 D 47猜:首两项一样,明显是一个递推数列,而从1,5递推到25必然要用乘法,而5*23=115,猜最接近的选项119第四蒙:利用选项之

52、间的关系蒙。例27:0,9,5,29,8,67,17,(),()A125,3 B129,24 C 84,24 D172 83猜:首先注意到B,C选项中有共同的数值24,立马会心一笑,知道这是阴险的出题人故意设置的障碍,而又恰恰是给我们的线索,第二个括号一定是24!而根据之前总结的规律,双括号一定是隔项成规律,我们发现偶数项9,29,67,()后项都是前项的两倍左右,所以猜129,选B例28:0,3,1,6,2,12,(),(),2,48A3,24 B。3,36 C 2,24 D2,36猜:同上题理,第一个括号肯定是3!而双括号隔项成规律,3,6,12,易知第二个括号是24,很快选出A1、图形推

53、理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已给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它所使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图形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意观察图形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2、定义判断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在每一道定义判断题中,题干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

54、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b、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例题 漏税: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A杜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

55、他的税款实行查帐征收。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而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40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约10万元。第二天,该歌星又开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C张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税务管理部门核定他每月缴税款500元,他每个月都准时到税务局主动缴纳税款,但上个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几乎没有营业,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赢利,因此他就没有到税务局去交纳税款D黄兴是一个屠夫,他干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

56、,最近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很快,县物价局对猪肉作了最高限价。由于购买生猪的价格又很高,他们的利润很低。为此,黄兴对税务征管员说,如果政府不取消限价,他们就不缴纳税款解析:正确答案B。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够了。在题中举的四个事例中,都涉及到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但是第一个事例中,杜显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税,而是在逃税;C项中,张大伯因为没有营业而不缴税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D项中黄兴与C项中的事情有点相似,但他不仅不是漏税,更像是抗税了。只有B项中,该著名歌星也许是认为举办方已经缴纳了税款。江西人才网编辑整理。3、演绎推理

57、演绎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大家要注意的是这段陈述被假设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个正确答案。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b、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c、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例题 某年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

58、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10。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目中交代了一个隐含条件“曾经投入巨资”,故可以直接得到答案D。A、B、C均没有依据。4、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

59、逻辑关系。因为只有储备了更多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b、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c、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例题 绿豆:豌豆A家具:灯具 B蝙蝠:麻雀 c鲨鱼:鲸鱼 D香瓜:西瓜解析:正确答案为D。题干为同一类属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考生一定得注意B、c两项,B项蝙蝠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c项鲸鱼不是鱼,也是哺乳动物。5、事件排序每题给出五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以及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

60、字序列,要求以合理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首先对事实作必要的补充或假设,然后用排除法设计较为合理的顺序。在这里不作过多阐述。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必考模块。纵观历年考试规律,资料分析考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题量20道题目。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鉴于该笔试科目时间紧、运算强度大、得分率低等原因,国家公务员网提醒广大考生注意: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资料分析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针对性的进行题型训练,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是广大学员摆脱资料分析“低分魔咒”的关键所在。遵循有选择性放弃的原则,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有效地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得分比率!以下我们就2005年国考的真题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资料分析的解题方法,以最佳的心态,发挥出最大潜力,赢取高分! 【例】根据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