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治疗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8718302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疱性皮肤病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疱性皮肤病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疱性皮肤病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大疱性皮肤病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疱性皮肤病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八章大疱性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bullous dermatosis)是指一组发生在皮肤粘膜以大疱为基本 损害的皮肤玻有自身免疫性及遗传性,原发性及继发性之分。本章仅介绍自身免 疫性的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第一节天疱疮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玻共同 的特征有:薄壁、松弛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棘层松解所致的表皮内水疱; 免疫病理显示角质形成细胞间IgG、IgA、IgM或C3网状沉积。血清中存在针 对桥粒成分的天疱疮抗体。病因天疱疮是表皮细胞间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玻各型天疱 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抗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抗体(也称天疱疮抗体),

2、而且抗体 滴度与病情的活动程度平行。天疱疮抗体与角质形成细胞结合后,使细胞释放纤 维蛋白酶原激活物,引起纤维蛋白酶系统活化,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降解, 引起表皮棘层细胞松解。寻常型天疱疮抗原主要是桥粒芯糖蛋白3(DG3),而落 叶型天疱疮抗原为DGl。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类型有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 疮、红斑型天疱疮和疱疹样天疱疮。(一)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中年人, 儿童罕见。常发于口腔、胸、背、头颈部,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约60%的患者 初发损害在口腔粘膜,表现为水疱和糜烂。46个月后才发生皮肤损害。表现 为外观正常皮肤发生

3、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浆液性大疱,疱壁薄, 尼氏征阳性。大疱松弛易破,形成糜烂面,渗液较多,部分可结痂,若继发感染 则伴有难闻臭味(图18-1)。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症状持续及扩展,大量 体液丢失,发生低蛋白血症,并发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危及生命。图18-1 寻常型天疱疮(二)增殖型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是寻常型天疱疮的(示 松弛性大疱和糜烂面)良性型,较少见。患者一般是免疫力较低的年轻人。皮损 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损害最 初为薄壁的水疱,尼氏征阳性。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图 18-2),边

4、缘常有新生水疱,使损害面积逐渐扩大。尼氏征阳性。皱褶部位温暖 潮湿,易继发细菌及念珠菌感染,常有臭味。陈旧的损害表面略干燥,呈乳头瘤 状。病程慢性,预后较好。(三)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 foliaceus)好发于中老年人,皮损开始主要 发生在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粘膜受累少见。水疱常发生于红斑的基础上, 尼氏征阳性。与寻常型相比,病情较轻,粘膜受累罕见而轻微,疱壁更薄,更易 破裂。在浅表的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疏松的叶片状表皮剥脱、痂和鳞屑, 如落叶状,由于痂下分泌物被细菌分解而产生臭味。病情缓慢发展,渐及全身。 患者亦可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四)红斑型天疱疮(pemphi

5、gus erythematosus)是落叶型天疱疮的良性型。 皮损主要发生于头皮、面及胸背上部,下肢和粘膜很少累及。早期局部损害类似 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水疱常不明显,轻度渗出,上覆鳞屑和结痂,胸背部红斑 上可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浅表性水疱,壁薄易破,结痂,尼氏征阳性。一般无粘 膜损害。病情发展缓慢,水疱时愈时发。偶可发展至全身转化成落叶型天疱疮。 本型日晒后可加重。(五)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好发于中老年人。躯干及四 肢近端发生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略隆起,表面有紧张性水疱或丘疱疹,尼氏 征阴性。瘙痒明显,病程慢性,预后好。多数病例能用药物长期控制,少数

6、转变 成寻常型或落叶型天疱疮。组织病理和免疫天疱疮基本病理变化是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和水疱, 疱腔内有棘层松解细胞(Tzanck cell),这种细胞较正常棘细胞大,圆形,核大 而深染,胞浆均匀呈嗜碱,性,核周有浅蓝色晕。不同型的天疱疮棘层松解的部位 不同。寻常型天疱疮的裂隙或水疱位于基底层上方,疱底有一层呈“墓碑”状的 基底细胞。增殖型天疱疮的棘层松解部位与寻常型相同,但晚期病变有明显的棘 层肥厚和乳头瘤样或疣状增生。落叶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的裂隙或水疱位于 棘层上部或颗粒层。颗粒层内可见角化不良细胞。疱疹样天疱疮的裂隙或水疱位 于棘层中部,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免疫病理显示Ig

7、G、IgA、IgM 或C,在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内呈网状沉积。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沉积在棘层中下方, 落叶型天疱疮主要沉积在棘层上方甚至颗粒层。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80%一 90%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诊断依据:皮肤发生不易愈合的松弛性水疱、大 疱,容易破裂,遗留不易愈合的糜烂面,尼氏征阳性。可伴有口腔粘膜损害。 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内水疱及棘层松解。免疫病理可见棘细胞间有IgG、IgA、IgM或C、网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 检出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本病主要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该病多发于中老人。基本损害为疱壁紧张 性大疱或血疱,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粘膜损害少。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

8、 免疫病理检查见皮肤基底膜带IgG和/(或)C、呈线状沉积。治疗1.一般治疗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的血浆清蛋白、少量多次输血或血 浆。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衰竭者应给予适量2.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 病的首选药物。诊断一旦确立则应及早应用,开始的剂量要足够,以尽快控制病 情。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口服可选用前两 种,静脉给药可选用后两种,用量与给药方法应根据天疱疮类型、皮损的范围、 粘膜有无损害、天疱疮抗体的滴度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寻常型、增殖型用量 要大,落叶型与红斑型的用量相对较校以泼尼松来计算,对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 积10%的轻症患者给予3040mg

9、/ d 口服;对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30%左右的 中等病情者给予6080mg / d 口服或静脉给药;对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50%以 上的重症患者给予80100mg / d,甚至更大剂量静脉给药。给药后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如35日后,仍有新疱出现,应酌情加量,直至无新的水疱出现,且 原有皮疹开始消退,维持12周,然后逐渐减量。每次减前量的1 / 61 / 10 为宜,减至30mg / d左右时,可采用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法。维持量一般为5一 15rog/d。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者,疗效可提高,激素的用量酌情 减少及减药的速度可适当加快。应注意观察和预防激素常见的副作用。在少数病例,皮损非常

10、局限时,给予 局部或皮损内注射激素治疗也有效。对泛发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当每日口服大 剂量激素(一般需要0.10. 2g/d泼尼松)有困难时,可静脉滴注相应量氢化 可的松或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35日后仍有新的水疱发生,应立即增加 剂量的1/31/2。冲击治疗:少数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滴度天疱疮自身 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无反应,但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快速反应。 如用甲基泼尼松龙每日1g静滴,连用35日后,改服泼尼松40mg/d。在急性 阶段,临床表现是判断疾病进展的最好指标,血清天疱疮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 对激素用量的估计。3. 免疫抑制剂常作为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

11、减少大剂量激 素的副作用。亦可单独应用于病情较轻的病例及激素治疗抵抗的病例。可选用雷 公藤多甙,3060mg / d;硫唑嘌吟23mg / (kg d),分次口服;环磷酰胺1 2mg / (kg d) 口服或24mg / kg静脉给药,隔日一次,总量均为68g为一 疗程;甲氨蝶吟1025rug,肌肉或静注,每周一次;环孢素58mg/(kgd), 分2次口服,病情改善后改为23mg / (kg - d)。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要密切注 意其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4. 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及与免疫抑制联合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者,可考虑采用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疗法及血浆置换疗法。5.

12、 抗感染治疗天疱疮并发细菌、真菌感染相当常见,尤其是细菌感染,常 见且严重,是天疱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密切注意,及时选用足量有 效的抗生素。6. 局部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损害广泛者应给予暴露疗法。用1: 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 1000苯扎漠铵清洗创面,合并感染者选用有效的抗生 素软膏,疼痛明显,无明显感染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口腔粘膜糜烂者,可 用10%的甘草水或多贝尔液漱口,外涂2. 5%金霉素甘油或碘甘油。第二节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玻 主要的特征是疱壁较厚、紧张不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表

13、皮下大疱,免疫病理 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沉积。病因与发病机制大疱性类天疱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玻大多数患者血 清中存在有抗基底膜带的自身抗体,免疫电镜显示这种抗体结合在基底膜带的透 明板。研究发现BP循环抗体的靶抗原是位于半桥粒上的BP230和BP180。BP230 又称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是胞浆内蛋白,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最主要 的抗原,80%90%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能与其发生反应BP180又称大 疱性类天疱疮2(BPAG2)或大疱性类天疱疮次要抗原,属于跨膜蛋白,将兔特异 性抗鼠BP180胞外非胶原样特定区域(NC16A)的抗体注射给BALB / C小鼠已成功 地

14、制造出类似于人大疱性类天疱疮水疱形成的动物模型。本病可能是由于基底膜 带透明板部位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补体的参与下趋化白细胞并释放酶,导致表皮 下水疱形成。临床表现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 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直径约12cm。 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阴性。 有的患者开始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如风团样、湿疹皮炎样或浮肿性红斑。好发 于躯干、四肢伸侧、腋窝和腹股沟(图18-3)。约10%35%的病例出现口腔粘 膜损害,表现为水疱或糜烂。病程大多进展缓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可有不 同程度的瘙痒。

15、若治疗不及时,皮疹可逐渐增多泛发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 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表皮下水疱是本病的特征,水疱为单房性,疱顶多 为正常皮肤,疱腔内有嗜酸性粒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病理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沉积。盐裂皮肤间 接免疫荧光检查示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结合表皮侧。诊断1. 皮肤上出现壁厚、不易破的张力性大疱。2. 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3. 免疫病理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检出结合表皮侧的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鉴别诊断1.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本病为针对基底膜带训型胶原的自

16、身免疫表皮 下大疱玻多见于中老年人,大疱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等易受摩擦部位。组织病 理为表皮下大疱,真皮中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盐裂皮肤间接 免疫荧光检查,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结合真皮侧。2. 大疱性多形红斑多见于青、壮年人,皮疹呈多形性,粘膜损害严重,发 病急,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免疫病理未见IgG在基底膜带沉积。治疗1. 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中等量的泼尼松0. 751. 25rog/(kzd)即可有 效。病情控制后则逐渐减量,并予每日清晨一次服药则可,至5mg/d为维持量。 对少数症状严重的病例也可大剂量应用激素,方法及用量可参照天疱疮的治疗。2. 免疫抑制剂单独应用有效,也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也可用雷公藤 多甙。3. 氨苯砜0.10.15g/d 口服,可单独应用或与激素联合应用。4. 四环素1. 52. 0g/ d或米诺环素0.1g/d单用或与大剂量烟酰胺1. 5 一2. 0g/ d联用有一定疗效。5. 支持疗法对症状较重的病例尤为重要,应适当补充营养,必要时少量输 血、血浆、白蛋白,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护理,防止感染。6. 伴有感染应及时选用抗生素。7. 外用药治疗注意创面清洁,可用1: 50001: 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清热解毒中 药液外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