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8716843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者其它信息:作者姓名:丰玉芳作者简介:丰玉芳(1962),女,汉族,江苏丹阳人,江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通讯地址:江苏,扬州市,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荷花池校区82105信箱)邮编:225009E-mail: fyf1130培养英语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玉芳(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扬州225009)摘要:阅读理解是文本信息输入与大脑中固有知识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也是一个包含多种 技能的心理语言思维过程。本文在分析英语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型及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就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技巧和合理运用应

2、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解题策略Cultivate and Improv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Feng Yu-fangAbstract: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a dynamic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ext information input and existing knowledge as well as a thinking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language cont

3、aining various skill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this paper tend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developing some useful reading habits and forming proper reading skills as well as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

4、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Key word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引言阅读理解是文本信息输入与大脑中固有知识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也是一个包含多种技 能的心理语言思维过程。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编码,进行知识意 义的再构建。GoodmanE曾定义“阅读理解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在一定程 度上重构以文字编码的信息”。“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中学和大学的 英语教学大纲中

5、都明确地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第一目标。” 2英语的各级水平测试包 括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以及出国人员英语水平测试如PET5、TOEFL、 GRE、IELTS等都无一例外地把阅读理解作为测试的主要项目,所占分值较高。然而,目前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较欠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未掌握 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具备应有的解题策略。因此,笔者试图在分析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型及作者简介:丰玉芳(1962 -),女,江苏丹阳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应用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技巧及合理运用应对 策

6、略等方面作一详尽阐述,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英语阅读技能是发展其它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 英语阅读策略对学习者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2.1按意群阅读,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一目一词的阅读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影响理解,很难形成完整的概念。而效率高的读 者总是将眼睛从一组词移向另一组词,即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阅读、甚至以句子为单位进行 扫视,这是理解句子意义的重要方法。“意群是由许多词按一定语法结构组合而成、共同表 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的基本单位。因为句子的整体意义是由各个意群相联系而成,所以在 阅

7、读时抓住意群就可以获得句子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囹如:Edison planted vegetables/ in his garden/ and sold them to buy / what he needed for his lab.此句共有十七个词,有些学生往往看 一个词想一个词,造成阅读速度缓慢且不易掌握全句的意思。如果阅读时能按照上面的斜线 处稍作停顿,则全句只要“注视”四次即可完成,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而对句子的理解也 会完整得多。2.2根据语境、上下文等线索来理解词义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 直接相关的词。对于前一类生词,即使不知

8、道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阅 读时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学生可以根据语境、上下 文及字里行间的各种线索来进行分析、推测词义。实际上,任何词或词语在语篇中都不是孤 立的,它与其前后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段落间都有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某个定义、解释、甚至 标点符号、关联词都可以帮助考生推测生词的意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密切注意 该生词与其前后一些词所形成的同义、反义、并列和指代等关系,寻找与这一生词相关的上 下文意义线索来猜测词义。2.2.1同义定义法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本义,许多作者在论述某一概念时常使用一些标志性的短语, 对所出现的生词、词组或专

9、业性较强的术语直接给出定义或作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这些解 释提供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为猜测某些生词的含义提供了线索。如:In slang, the term “jam” constitutes a state of being in which a person finds himself or herself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从上下文的定义可知jam 一词在俚语中的意思是“困境”。这些标志性的短语包括constitute, which means,in other words,that is,be known as,or,refer to, namel

10、y,be called,can be defined as,signify, deal with, be considered, to be, define, represent 等。有时作者也使用一些醒 目的字体,如斜体或黑体、或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括号等标点符号来标志下文的定义 内容。2.2.2近义复述法同一短文中上下毗邻的句子通常有互释作用,我们可以从上下文的复述中获取与某一单 词相关的信息来推测词义。虽然复述不如定义那样严谨、详细,但是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足以 使读者猜出词义。例:Semantics,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is nece

11、ssary if you are to speak and read intelligently.从逗号后的短语解释“对词意义进行研究的学科”,我们不难猜出semantics 的意思为“语义学”。该短语与前面的生词semantics属同位关系。在复述中构成同位关系的两部分之间多用逗号连接,有时也使用破折号、冒号、分号、 弓 I号和括号等。如: Capacitance the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 char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circuits.从破折号后面引导的同位语

12、,很快便可猜出生词 capacitance的词义 “电容量”。除此之外,在复述时,还可用or,similarly,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namely, or other, say, i. e,等副词或短语。定语从句也可以用来进行近义复述。如Krabacber suffers from SAD, which is short for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seasonal mood swings. 根据定语 从句 which is short for

13、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和 同位语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seasonal mood swings,我们可以推断出SAD含义,即“季节性情绪紊乱症”。2.2.3反义对照法在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性的描述中,作者常通过一些表示对比关系的词汇和短语 如 although,but,however,though,instead,whereas,while,yet,rather than,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unlike,not,but,despi

14、te, in spite of 等来引导并歹U句,进彳亍 句子间的转折连接。这些反义对照词常描述与上文意义相反的一些概念。这些意义相反的概 念互为线索,帮助我们揣摩词义。只要了解一个分句的意义,另外一个分句的意思就可以根 据逻辑的转折推断出来。如,Andrew is one of the most supercilious men I know. His brother, in contrast, is quite humble and modest.该例中 supercilious 可能是个生词,但句中短语 in contrast (相对照的,相对比的),可以提示我们supercilious

15、和后面词组humble and modest (“谦卑又谦虚的”)属对比关系。分析出这种关系后,我们便能猜出supercilious意为“目 空一切的,傲慢的”。2.2.4构词法英语中有大量的词缀构成派生词。遇到这类词不必直接去查字典,可利用构词法知识进 行大胆推测,通过词缀辨认大量不熟悉的同族词。一般可把词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如前缀、 后缀及词根等,然后根据自己对这三部分的构成来理解词义。前缀通常只增加或改变一个词 的意义,但并不改变其词性。而后缀不但可以增加或改变一个词的意义,而且改变其词性。只要知道词根的意义,又熟悉前缀和后缀表示的意义,就不难判断词义。例如,如果了解 micro = sm

16、all, -scope = instrument for observing,就不难猜出 a microscope = an instrument for observing very small things; chrono- = time,-metre =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也可悟出 chronometer =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ime。2.3辨别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在阅读中应注意辨别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些词在句子中、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达到起、 承、转、合等作用。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1. 表示各种关系的词语,如表示并列关系

17、的and,in addition, besides等;表示因果关 系的 so,therefore, as a result, because, owing to 等; 表示比较关系的 similarly, likewise, 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 to 等;表示转折关系的 but, although, but, however,though, whereas, while, ye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等; 表示条件关系的 if, unless, even if 等。2. 表示作者态度的词语,如表示假设或怀疑

18、的perhaps,maybe等;表示强调的above all, actually,really 等。3. 表示叙述次序的词语,如表示次序的first,finally,later等;表示重述的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hat is, namely,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等。2.4分析主谓语,理解复合句英语的各种从句常给学习者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理解复杂的长句时,首先 应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因为它们是传达信息的主要载体,其 它成分,不论它有多长、多复杂都属辅助成分。找出句子中的主、谓语对复合

19、句的理解至关 重要。如:Unlike the real world, where personalities are complex, motives unclear, and outcomes ambiguous, television presents a world of clarity and simplicity. 通过分析了解,该句中 television 是句子的主语,presents 是谓语,a world of clarity and simplicity 是宾语,unlike the real world为介词短语做状语,在where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persona

20、lities are complex,motives (are) unclear 和 outcomes (are) ambiguous 为并列I成分,句子含义一目了然。3. 分析题型,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主要有主旨题、态度题、例证题及细节题等。在解题时应根据不同 的题型采用相应的解题策略。3.1主旨题主旨题主要考查文章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把握主题思想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阅读解题技巧,对于全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5。主题句大 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因此,考生阅读时应首先关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以及段首句和 段尾句。一般而言,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

21、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 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则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写作程序,即 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该文章的主题句就是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 要考生进行概括或归纳隐含的主题思想。概括主题可以从归纳每段的要点开始,最后将各段 要点集中概括就可得出全文的主题思想。主题句往往含有文章所涉及的中心词,简明扼要但 概括全面,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等作用。所谓的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 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3.1. 1命题规律(1)一般来说,某一段的段首、段尾句以及一篇文章中第一段首句或最后一段末句往 往是该篇文

22、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处。命题者常在这些地方出题。(2)段首的特殊符号,如破折 号之后的内容往往表达了作者的论点,阐释了全文主题,因而也常成为考查内容。(3)段首 的语义转折处常是考点,因为转折处后面的内容往往是作者真实的写作目的或作者的基本观 点,也是文章中心思想所在。(4)因果句表达了作者的目的、观点或文章主题,亦常成为考 点。3.1.2解题策略(1)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只读首尾段,答案很可能就在这些段落中。(2)阅读时,注 意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这些词可能就是蕴含中心思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能是同一词 多次出现,也可能是同一类词贯穿全文。(3)通常那些概括全文、内容全面、含义深刻、说 明道理

23、的选项一般是答案项,而选项内容较片面、单一则可排除。3.1.3干扰项的特点(1)只是局部信息即只反映了文章的某一细节或某一段落的选项一定不是主题句。(2) 概括范围太宽,即该选项对文章的内容概括过于一般化、包含的内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阐述的 内容或没有具体的内容等。(3)无关信息,即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 事物,只在文章最后用少量的文字提及了一些与前面所论相反的内容或其它与前面所论关系 不很紧密的内容,这最后提及的内容常为出题的干扰项。3.2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推理和判断。推理时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 及逻辑判断能力,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字面含义的基础上推

24、断出文章所隐含的深层含义。3.2.1命题规律(1)综合性推论和判断题常围绕文章的主题出题。要求将篇首、篇尾、段落中的主题 句等进行概括并从中推断出全文主题。因此,文章或段落开头处,尤其是文章结尾总结处常 是考点。(2)合理性推论和判断题常围绕文章若干段落进行,要求推论和判断出段落间的关 系。(3)支持主题思想的细节部分常成为考点。这些细节部分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列举、 例证、实验、人物、论断等,要求考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判断和推理。(4)语义转折处 亦常成为考点。3.2.2解题策略(1)若要求对某段内容进行判断、推论,那就只需看题干要求做答的那一段即可。(2) 选项措词过于绝对化的,一般不是

25、答案项。(3)合乎常理、意义深刻或符合一般常识的选项 一般是答案项,而照抄原文或对文中仅作字面解释的则不是答案。(4)弄清主题意思。在处 理与全文主旨有关的题或与文章首尾有关的推论题时,一定要放慢速度将各段、尤其是全文 首尾句意读懂后,再快速阅读其它部分。3.2.3干扰项特点(1)在文章事实或上下文逻辑基础上进行简单推理得出的观点往往是干扰题。(2)虽 然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内在逻辑为基础进行了推理,但推理过头或概括过度的句子往往是干 扰题。3.3事实细节题事实细节题是关于文中具体细节方面的问题,通过略读找出主题后,应进一步掌握阐述 和发展主题的主要事实或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回答此类问题时,应采

26、用扫读法,因为这些 具体内容是用来说明、论证或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细节性问题所涉及的面很广,有数字计 算题,如问时间、距离、次数、数量等,认真计算后方可选定正确答案。有正误判断题,正 误判断题要先看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线索,寻视文中相应部分,最后在题中选出肯定答案。 还有一些题考查事实、原因、结果、目的等。总之,做细节题时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切忌 通过自己对某类知识的主观了解和认识做出想象判断。这类题目常以“WH-”形式来提问。 3.3.1命题规律(1)列举处常考。列举处指First、Second、Third 等并列关系词出现的部分。 要求考生从列举的内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项。列举方式

27、有时不用数字排序,而 是采取句式排比的方式进行。(2)举例与打比方的地方常考。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更加明确,作者常用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这些例子或比喻常会成为考点。因此考生在阅读时 应关注那些引出这些例子或比喻的标志词。常见的有as、such、for example、for instance、 a case in point等。(3)(指示)代词出现处常考。这类考题常用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上 下文之间的关系及意义。(4)引用名家论断处常考。作者为了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使论点 更有依据,常会引用某些权威人士的论断或采纳其重要发现等。命题者常在此处做文章。(5) 特殊标点符号后的内容常考

28、。由于特殊标点符号后的内容常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 明,因此命题者常对标点符号后的内容进行提问。3.3.2解题策略(1)若针对举例、引用名家言论、特殊符号后的内容出题,考生可只读例子、名家言 论、符号前后句的内容,然后与选项对号入座。(2)根据题干中的中心词定位原文段落,如 选项中有内容超出此段落的可以首先排除。(3)选项中照抄或似乎照抄原文的,一般不是 答案,而同义词替换的选项一般是答案。(4)选项中表达意义较具体或仅肤浅地表达了字 面意思的,一般不是答案项,而概括性的、抽象的、含义深刻的是答案项。(6)选项内容 与其它三项有较大差别的,可能为答案。(7)答案项中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

29、正确答案。 这些词包括must、always、 never、the most、all、merely、only、have to、any、no、completely nonehardly等。而选项中含有不十分肯定的语气词一般是正确答案项。这些语气词如could、 may、often、should usually might、most、more or less、relatively、be likely to、possible、 whether or not necessarily等。(8)在议论文体中,那些符合一般常识的选项、意义深刻且 富有哲理、符合一般性规律、属于普通现象的选项往往是答案项。3.

30、3.3干扰项特点(1)与原句内容相反。(2)与原文内容一半相同一半不同。(3)与原句内容相似但过 于绝对化或将文章中的非绝对的观点绝对化,非具体的内容具体化。(4)符合常理,但文 中并未提及。(5)含有原文原句中的单词,尤其是生词、难词,此选项一定不是正确答案。3.4态度题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常会提问“作者对某事件的态度”或“文中某人的态度”、全文的 基调、文章的出处及对文章前后接续内容的判断等。态度题最重要的是看清楚“谁对谁的态 度、谁对什么的态度”。关于态度或基调类题的回答应从篇章的体裁着手。一般来说,在说 明文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或中立的,而在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会显得多种多样。作者的态度

31、一般会隐含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常通过某些带有导向性的词汇来描述作者对 某一事物的态度。如,only常表示否定态度;seem表明作者对所论问题持一种否定、批评 的态度;双重否定则表示作者的强烈肯定或强烈否定的态度,此时作者的态度便不太可能是 客观的,一般都掺进了作者本人的感情好恶。有时作者可能不直接表明态度,而是通过举例 或引用他人的话来说明自己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当问题涉及到作者对其所论述的内容持 何种态度时,如果备选答案中有indifferent disinterested或impassive时,可首先排除,因 为如果作者是漠不关心的话,就不会写文章来论述了。有些文章中,作者观点明确,文章基

32、 调清楚,而有些文章中,作者仅通过暗示来表明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或观点,此时考生应首先 通读全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脉络,注意篇章中起衔接作用的词汇及表明作者观 点的词语,才能最终正确地揣摩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4.1命题规律(1)涉及文章中心思想处易考。文章的中心思想、组织脉络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密 切相关的。(2)作者提出观点处易考。这主要会出现在议论文体中。议论文中作者的写作思 路一般是先提出某观点,然后给予论证、支持,最后得出与观点相一致的结论。了解了作者 的观点,也就把握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和态度,因此这样的内容自然就成为理解作者观点和态 度的考点。(3)语义转折或强对比处易考。语

33、义转折或强对比处往往标志着作者将要提出文 章中的重点内容,表明其基本思想,自然也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命题者会围绕此 处出题。(4)复杂句处、特殊句型处易考。复杂句,尤其是表示条件或让步的主从复合句 中常隐含着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此外,一些特殊句型,如强调句及虚拟语气等,也以不同于 一般陈述句的方式提示读者注意,预示所说内容的重要性,该内容自然会与作者的观点和态 度联系紧密。3.4.2解题策略(1)阅读时,要注意辨别文章的体裁。议论文中,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暗示作者的态度。 而说明文,因其体裁的客观性,作者的态度也往往采取中立。在描述性文章的写作中,作者 常带有某种倾向性,其观点通常也不会直接

34、提出,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类似的文体时要细心 捕捉那些表达或暗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关注那些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词句。(2)对于 综合性判断情感态度的题,需要分析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后才能判断作者的情感态 度。(3)要善于区分不同的观点并努力找出作者的观点。同时,考生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直接 引语和间接引语,它们一般代表说话人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4. 结语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题材广泛,如果学生能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注意运用恰当的阅读 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就能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及解题正确率。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切记不能为做题而做题,而是要在做题过程中不

35、 断总结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迅速提高阅读技能。当然,也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更好 地体会、分析、巩固各种阅读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技能的发展和提升与各种背景知识、 基础知识的积累密不可分。学生平时应不断注重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掌握并熟练运用 解题技巧,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飞跃。参考文献1 Goodman, K.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 In Harry Singer and Robert B.Ruddell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M. Newark, Delawar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70.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3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4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黄锦蓉.英语阅读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6,(1): 100-1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