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716399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课程理念教师怎样用好教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用好教材新教材必须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来 充实化学教材、加强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 境、生命 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 学探究为主的 多元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其形成科学的 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中,我个人 认为应从以下方而用教材。一、熟悉教材新课程理念里用的教材是范例,作为教师在拿到教材第一时间通 读教 材,了解教材是否有改动,哪些内容有调整,对教材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中的每章在教材中的位置,每节在每 章中的位置,更

2、应该清楚每章每节中的重点、难点,要熟悉每节课的 基本课型、构思每一 节课型实施流程,找出每一节课型实施关键。如:空气的教学的流程可以用 设、探、合、巩、思。二、研究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教材,真正做到教材内容 消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8?的性质时,把CO?通入紫色石蕊试 液的实验,学生存在不能从现象中得出正确结论,总认为是8:使石蕊试液 变色,而不是生成的碳酸。为了让学生很好理解并掌 握,从习题中引入典 型例题进行突破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 四个实验。例(题喷狗醋酸(E)啖水(III)宜接放入二氧化碳中(W

3、)喷水后放入花化碳中如学习催化剂时,学生很容易接受速度的改变,但对其“化学性质、质量 在反应前后不变”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疑惑。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设计如下 几组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HQ,溶液, 然后其中一个加入MnO2; 2、把1中的上层清液倒出后,然后继续加入 H2O2; 3、对比实验进行拓展,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取等质量等 浓度的比02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g MnO2,另一份加入2g CuOo取等质量 等浓度的比。?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g MnO2,另一份加入lg MnO2o取等 质量等浓度的HQ?溶液两份,加入等质量的MnO2o取等质量等浓度的 HQ?溶液两份,加入

4、等质量的MnO2,其中一份加热。取等质量等浓度的 HQ,溶液两份,加入等质量的 MnO2,其中一份为粉末,另一份为块状。让学生进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学习NaOH与CO2的反应设计如下; 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MQH固体与盐酸的反应问:和的现象一样吗?变质:有血2CO3存在不变质:没有存在师:如何确定是否变质?生:只需确认M-CQ存在师:请大家设计方案证明MCQ存在设计方案方案1:取少量敞口一段时间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HC7方案2:加入Coq溶液方案3:加入Ca(OH)2溶液师:通过上述活动,咱们知道己变质,但它是部分变质,还是 全部变质? 全部变质:成份M

5、CO部分变质:成份Na2CO5NaOH分析:两种情况下,成分中都含有Nag,不同MQH的存在就说明,只要证明是否存在师:请大家设计方案学生方案:1、石蕊2、酚瞅3、CaS( 4、FeCl.2、强化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做好知识铺垫,使前后知识自然衔接,巧妙过渡。如水的电解,可让学 生通过水的电解图示,及时用相对原子质量算一算比与O?的质量比,在化 学式计算中求H与O的质量比,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为质 量守恒的教学做铺 垫。女山对化学用语教学的要提前分散,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每节课的容 量小,在教学中适当地串插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识,为以后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做准备。在物质的构成的教学

6、中,多练习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的组成教学中侧重物质的组成,真正地学习 化学式时,让学生根据前而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三、运用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教材做准备,只有这样 才能 在教学中灵活驾驭课堂,才能把灵活多变的使用教材。1、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举例时要密切贴进学 生的 己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 能想、能 说、能做,真正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投 入到学习中。如学习溶液概念,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概念 中的关键词,为了 让学生理解,便以做饭的为

7、例和学生共同回忆做饭的整个过程。例如问学 生:做饭时水中加入哪些物质?饭做熟后,要 想知道饭的味道的浓淡,该 怎么办?为什么只尝一点汤,就知其味?通过很容易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再让学生尝试解释溶液概念中“一种 或几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 以及溶液的性质“均一性” “稳定 性”学生很容易解释出来。学习燃烧和 灭火时用“三根蜡烛,三根火 柴,三个鞭炮”来设计教学。把三根火柴点 着后,分别平放、火柴头 向上、向下让学生做实验,三根蜡烛做对比实验 得出灭火的原理,三个鞭炮做如下处理:一个不变,一个去掉后面的泥土, 另一个倒出里 而的火药分别点燃后,引导学生得出爆炸所具备的条件。设 计生活中的事例

8、,“取等质量的碳,分别是块状,蜂窝状的形状,根据燃 烧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学习PH值的测定时,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水。如井水、污水、自来水、河水;收集不同的溶液进 行测定。2、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让学生质疑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质疑是学生自学能 力强的表现,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而且创造思维的火花,往往 在质疑问题中点燃。如学习分子运动时用浓HC1与 浓NH:做实验解释产 生了 口烟。此时一个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怎么知道是口烟,还是白雾?为 了让学生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讨论其

9、方案的可行性。学 生设计如下:生1:用两个玻璃片分别放在现象上下;生2:用两个集气瓶,一个内壁涂有浓盐酸,另一个内壁涂有浓氨水, 放置一起,抽掉中间的玻璃片。NH3浓氨水浓盐酸HCi(g)生3:用两个集气瓶,一个装有氯化氢,另一瓶装有氨气,放置一起,抽掉中间的玻璃片;生4: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其中c为中间线,-按照学生的设计,做了这些实验,然后由学生叙述所观察的现象,结果 全是口色固体小颗粒,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发现两瓶中口色物质的 浓度不一样。请你叙述你观察到的现象:生5:装有浓盐酸的这一瓶白烟浓度大。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生6:可能跟分子间作用力

10、有关?生7:可能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3、改变实验的形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家庭小实验,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CaCO3与HC1反应,改 为鸡蛋壳与醋的反应,以及学生做“鸡蛋与醋的反应”,让学生观察,记 录实验现象。如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止水夹红磷卜为了让学生在家做此实验,此实验改为利用蜡烛燃烧测定氧气的体积分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温下二氧化碳仅微溶于水,且溶解速度 比较慢,因此一般不用蜡烛燃烧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但若能吸收二氧化 碳,此法也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而且蜡烛易燃烧,取 材方便,可鼓励 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实验。图5-7如图

11、所示,在水槽中盛适量的水,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 烛lcm,生日蜡烛2 3cm),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 水位上升。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上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约为集气瓶容积的1/5。若学生在家做此实验,可用茶杯代替集气瓶。4、课堂上捕捉突发事件在课堂要善于捕捉突发事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灵活驾驭课堂。如 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比时,一次反应速度很慢,一次制氢气时发生活塞喷出,学生乘机发难。这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5、课堂中串插一些所学知识有关的信息通过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可 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习氧气时介绍研究氧气的科学家以及研究其 的历程;如学习水时,介绍如今的“民勤县”的缺水以及“罗布泊的干涸”。 学习自燃介绍一战时期盟军要炸德国军火库的事,不是用火炮,而是用小老 鼠,此时学生肯定想知道老鼠怎能炸掉军火库,介绍老鼠身上涂上CS?的 白磷溶液,CS?易挥发。学习燃烧时,让学生讨论“鬼火”“天火”的形成。 如学习盐时用幻灯片介绍科学家侯德榜的成就。总之,新课程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教材是范例,是参照 物。教师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增加内容,拓宽知识面。真正地在教学中 用好教材,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联系,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只有 这样才能灵活驾驭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