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714311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元教案6.6.画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偏旁归类、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认识“远、远、色色”等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斜刀头 2 个个偏旁偏旁;会写会写“水、去水、去”等等 4 个字。个字。2.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识记生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图文结

2、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个偏旁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2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1.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2.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

3、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1.1.出示插图出示插图(课件展示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相应位置出示“山、“山、水、花、鸟”水、花、鸟”4 4 个字。个字。2.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来认一认。3.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

4、一读。读一读。5.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1.1.小组共学生字词。小组共学生字词。2.2.展示汇报: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注意提醒读音。汇报本组识记生字的办法。展示汇报: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注意提醒读音。汇报本组识记生字的办法。3.3.师生点评,互相补充,总结识字方法。师生点评,互相补充,总结识字方法。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1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3 个

5、字。引导学生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寻找这 3 3 个字的相同点。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记这 3 3 个字。个字。(2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 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3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来记?的方

6、法来记?(4 4)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5 5)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2 2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字。的字。课间操“说反话”课间操“说反话”。4.4.复习巩固。复习巩固。(1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远山、白色、远 近、听说、无声、还是、

7、还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有、走来、走去。”(2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1.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2.教师示范“水、去”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

8、字,再书写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争取一个比一个好。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复习复习 10 10 个生字和个生字和 2 2 个偏旁,会写“来、不”个偏旁,会写“来、不”。2.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3.背诵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一、复习巩固1.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运用“摘果子”

9、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二、朗读诗句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领会诗意1.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2.2.学生读课文。提问:学生读课文。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3.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

10、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也不会惊吓得飞走。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画中描述:画中描述:生活所见:生活所见: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近听水有声。3 3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11、不同。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春去花还在,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人来鸟儿惊。4.4.熟读成诵。熟读成诵。(1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 2)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读到“近听近听水无声水无声”时时,做出侧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耳倾听的动作;读到读到“人来鸟不惊人来鸟不惊”时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做出摆手的样子。(3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

12、。)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1.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过近。“不”“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点收尾。2.2.教师示范“来、不”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提

13、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多写几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 7 大小大小多少多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 12 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个生字,认识反犬旁 和和鸟字旁鸟字旁 2 2 个偏旁。会写“小、少”等个偏旁。会写“小、少”等 5 5 个生字和竖折折钩个生字和竖折折钩 1 1 个笔画。个笔画。2.2.正确朗读课文,

14、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4 43.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一、举例导入,揭示

15、课题1.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量。2.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3.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的大小多少。4.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二、明确课时目标二、明确课时目标三、图文结合,识字认字三、图文结合,识字认字1.1.课件出示第课件出示第

16、1 1 小节(插图)小节(插图)。(1 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认读“黄、牛、只、猫”认读“黄、牛、只、猫”。(2 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提示:提示:“黄”是后鼻音;“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牛”是鼻音,声母是 n;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只”是整体认读音节。2.2.课件出示第课件出示第 2 24 4 小节(插图)小节(插图)(方法如上)(方法如上)(1 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2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采取多种方式认读。(指名读,开火

17、车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点拨)偏旁归类法:偏旁归类法:在字形上,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关。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关。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图文对照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学习象形字“牛牛”。熟字加偏旁。如熟字加偏旁

18、。如,“,“猫、边、鸭、苹、杏、桃猫、边、鸭、苹、杏、桃”。事物归类。如事物归类。如,动物类动物类“黄牛、猫、鸭子黄牛、猫、鸭子”,”,水果类水果类“苹果、杏、桃苹果、杏、桃”。反义词。如反义词。如,“,“多多 少少”。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多多:多少、众多、大多多少、众多、大多 少少:少见、少数、很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黄牛、黄牛、5 5黄色、黄色、黄金黄金 边边:边上、边上、水边、水边、天边天边 果果:苹果、苹果、果树、果树、果子果子 桃桃:桃树、桃花、桃子桃树、桃花、桃子三、

19、再读儿歌,感知内容。三、再读儿歌,感知内容。1.1.师:师:再读儿歌,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比什么?(学生自由说,(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教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四、书写指导“小、少、牛”四、书写指导“小、少、牛”本课要写的本课要写的 5 5 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 4 4 个独体字,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独体字,先让学生观察这 4 4 个独体字个独体字 的共的共同之处,同之处,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竖钩,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竖钩,从而领会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从而领会支

20、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小”和“少”字形接近,指导观察、比较。“小”和“少”字形接近,指导观察、比较。“小”“小”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比右点略低。左点比右点略低。“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 住整个字。住整个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后进行描红、练习书写。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后进行描红、练习书写。书写反馈,投影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议。书写反馈,投影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议。四、总结课时学习收获。四、总结课时学习收获。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一、复习巩固1.1.请学生“开火车

21、”认读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3.全班齐读古诗,师生接读句子。全班齐读古诗,师生接读句子。二、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二、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 读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感受“一”“一”的变调规律。的变调规律。三、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

22、画的对应关系。三、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1.1.学生观察图画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里说说图画里 有什么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大,哪个哪个小小,哪个多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少。(1 1)学习第)学习第 1 1、3 3 小节。小节。(2 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 1 1、3 3 小节)小节)(3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 1 1、3 3 小节。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苹果和枣。)(4 4)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

23、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大,枣小)(5 5)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果大大的”)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果大大的”,大,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再配上动作,读,再配上动作,读 一读儿歌“一个大,一读儿歌“一个大,6 6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5 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流。)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

24、流。)2.2.比多少。比多少。(1 1)学习第)学习第 2 2、4 4 小节。小节。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 2 2、4 4 小节)小节)(2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 2 2、4 4 小节。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3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怎样才是“一群”?)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怎样才是“一群”?“群群”可让学生看图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通过鸭子和鸟

25、的数量对比量对比,知道知道 很多事物聚在一起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才能叫“群群”;“”;“堆堆”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说说哪是杏杏,哪是哪是 桃桃,理解理解“堆堆”的意思的意思,再拓展说说生活中看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再拓展说说生活中看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颗颗”,”,则可让学则可让学生生 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一颗珍珠、一颗葡萄一颗葡萄,直观感受直观感受“颗颗”的意思的意思 和和适用对象。适用对象。(板书:鸭子多,鸟少(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多,桃少)(4 4)师拓展:在我

26、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流。流。)4.4.认识反义词。认识反义词。出示出示“大小”“大小”“多少”“多少”,认识反义词。认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如:(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5.5.熟读成诵。熟读成诵。同桌互读、同桌互读、拍手伴奏、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朗读时朗读时,每段尾

27、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一个(,一个(),一头(,一头(),一只(,一只(),学生看图补充背,学生看图补充背诵;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四、书写指导“果、鸟”四、书写指导“果、鸟”“果”“果”先写“曰”先写“曰”,再写“木”,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竖笔从上写到 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

28、折折钩,横向的 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教师示范竖折折钩:教师示范竖折折钩:教师可用一段铁教师可用一段铁 丝折出“竖折折钩”丝折出“竖折折钩”,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 笔连成的。书写示范笔连成的。书写示范 时,时,起笔时稍重,每起笔时稍重,每 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 下,下,最后收笔微顿,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再出钩。五、实践活动五、实践活动1.量词大集合。课后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量词大集合。课后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认一认一认。如认。如“一个人一个人”,”,边上画一

29、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2.“我来编一编我来编一编”。模仿课文的句式。模仿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并配上图画。教学板书:教学板书:7 7教学反思教学反思8.8.小书包小书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竹字头 3 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个偏旁。会写“早、书”等 5 5 个字。个字。2.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

30、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3.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图画对照、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认识 8 8 个生字和个生字和 3 3 个个 偏旁,偏旁,会写会写“书、“书、本”本”2 2 个个生字。生字。2.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

31、的用处。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1.多媒体课件一组。多媒体课件一组。2.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 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可以是多种文具。3.3.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1.1.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2.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出示书包图

32、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1)读准读准“书包书包”的字音。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的字音。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再开 火车巩固读。火车巩固读。(2 2)识记生字“书、包”)识记生字“书、包”。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8 8“书”“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包”“包”,结合实物,结合实物书包,书包,进行形象记忆:进行形象记忆:“书包”“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包”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1.1.请学生

33、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答,出出 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橡皮、橡皮、尺尺子、子、作业本、作业本、笔袋、笔袋、铅笔、铅笔、转笔刀等,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猜猜文具的名称,给文具贴上标签。给文具贴上标签。2.2.学习本课新词。学习本课新词。(1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2 2)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读。(3 3)打乱顺序,归类读。)打乱顺序,归类读。3.课间操。出示配乐

34、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课间操。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读。生边做动作边读。转笔刀,转起来,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作)作业本,业本,翻开来,翻开来,(左右手伸直,(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翻再同时向上翻开。开。)小橡皮)小橡皮,来回擦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再做来回擦的动作。小尺子,小尺子,拉拉直,拉拉直,(左右(左右手拉成直线,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再做左右拉伸动作。)小铅笔,小铅笔,站直了。站直了。(左(左右踏步,

35、最后站正。右踏步,最后站正。)9 94.识记生字。识记生字。(1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2 2)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3 3)认读单个生字。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认读单个生字。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4 4)归类识记生字。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归类识记生字。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

36、人旁等偏旁。字头、单人旁等偏旁。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1.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2.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 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3.3.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文具的名字,邀请学习伙伴读读文具的名字,读对了,读对了,就赠送这就赠送这张词卡。张词卡。4.4.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

37、得“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奖励。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1.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2.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得直。3.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4.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

38、一个。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1.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2.2.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3.3.正确书写“早、刀、尺”三个生字。正确书写“早、刀、尺”三个生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找朋友找朋友分发各种文具图片分发各种文具图片,和相应的词卡,让学生玩找朋友和相应的词卡,让学生玩找朋友游戏。游戏。二、二、学习儿歌,培养良好习惯。学习儿歌,培养良好习惯。1.1.小朋友们真是太棒

39、了,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那么那么“我”“我”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呢?它们又是怎样陪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呢?它们又是怎样陪“我”“我”1010去学校的?读读下面的儿歌你就知道了。去学校的?读读下面的儿歌你就知道了。2.2.课件出示课文儿歌,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儿歌,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3.3.我”的书包里有什么?(板书: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自由拼读儿歌,争取我”的书包里有什么?(板书: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自由拼读儿歌,争取把音节读准把儿歌读流利。把音节读准把儿歌读流利。4.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

40、末可以稍微延长,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末可以稍微延长,感受儿歌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5.5.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 示范。示范。例如例如“的”“的”和和“得”“得”,要念得轻而短,要念得轻而短,不拖音。不拖音。“真“真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 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大。大。6.6.检查朗读情况:个别指名读、分行小组开火车读,齐读。检查朗读情况:个别指名读、分行小组开火车读

41、,齐读。7.7.交流读这首儿歌的收获。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上课静悄悄”,交流读这首儿歌的收获。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上课静悄悄”,即上课时,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让它们静静地待着;“下课不乱跑”“下课不乱跑”,即下课了,即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要及时收拾好文 具具不乱丢乱放。不乱丢乱放。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学知识,学知识,学学 本领。本领。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整理。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

42、整理。三、指导书写三、指导书写1.1.出示会写生字“早、刀、尺”出示会写生字“早、刀、尺”,指名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2.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学生练习书空。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学生练习书空。3.3.教师指导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指导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认真观察。4.4.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范写难写的字。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范写难写的字。5.5.展评书写,奖励大红花。展评书写,奖励大红花。四、拓展练习,整理书包四、拓展练习,整理书包1.1.怎么样才能将书包里的“朋友”放整齐?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小书包。怎么样才能将书包里的“朋友”放整齐

43、?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小书包。2.2.请学生介绍:你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么放?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请学生介绍:你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么放?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3.3.小结: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结: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119.9.日月明日月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认识“明、“明、尘”尘

44、”等等 11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个生字和日字旁 1 1 个偏旁。个偏旁。会写会写“木、“木、林”等林”等 5 5 个生字和卧钩个生字和卧钩 1 1 个笔画。个笔画。2.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3.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45、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9 9 个生个生字,感受识字的乐趣;会写生字“木、林”。字,感受识字的乐趣;会写生字“木、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苹果树。课件苹果树。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一、揭题导入1.1.直接揭题“直接揭题“日月明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让学生谈谈发现。(“日日”和和“月”组成“明”)“月”组成“明”)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相机

46、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 月的明亮。月的明亮。2.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2 课时课时将这两个字组合在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一起造出了“明明”字字,意思取日、意思取日、月组合明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是这样的字。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三)指名诵读课文,识

47、记前四行生字。1.1.“日月明,田力男”“日月明,田力男”。(1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2 2)写出汉字“男”)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3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2.2.“小大尖,小土尘”“小大尖,小土尘”。1212(1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端细小为“尖”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细微的土为“尘

48、”。(2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有哪些?在哪儿见到过“尘”?在哪儿见到过“尘”?3.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1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众、双、木、林、森”的意思。思。(2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3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全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走一人跟随为“从”,

49、人多,人多为“众”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4.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字的整体意 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5.5.齐读课文。齐读课文。(1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2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子?预设: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

50、金”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游戏:摘苹果1.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2.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森。3.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果”。4.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

51、组成的,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哪些是 3 3 个字组成的,个字组成的,组成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四、写字练习四、写字练习 1.1.指导写“木”。指导写“木”。(1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书写,一边说要领。(2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2.2.指导写“林”。指导写“林”。(1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

52、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2 2)学生尝试写“学生尝试写“林林”。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3 3)学生再次书写“林”。)学生再次书写“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1.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2.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1313 3.3.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53、学写笔画卧钩。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一、复习巩固,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1.1.游戏:找朋友:把“日、月、田、力、小、大、小、土、游戏:找朋友:把“日、月、田、力、小、大、小、土、”卡片发给学生,玩找朋友”卡片发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游戏。2.2.情景表演认字:人、从、众情景表演认字:人、从、众 -“从”“从”,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从”即跟从。“从”即跟从。二、学习儿歌,借助语境识字,明道理。二、学习儿歌,借助语境识字,

54、明道理。1.1.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的构字特点。2.2.小组合作读儿歌,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小组合作读儿歌,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 的?的?“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启发学生说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孩子们在做什么

55、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孩子们在做什么(你扶树苗,(你扶树苗,他培土,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进而。进而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 财富的道理。财富的道理。启发学生说说生活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师总结:通过看图、

56、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师总结: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四、书写“土、力、心”四、书写“土、力、心”“土”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土”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心”“心”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 置。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力”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力”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1.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出示卡片,指

57、名认读2.2.指导观察,学会提醒。指导观察,学会提醒。3.3.教师范写,学生说笔顺书空,描红后练习书写。教师范写,学生说笔顺书空,描红后练习书写。五、课外拓展,趣味识字五、课外拓展,趣味识字1.1.课件出示“泪”课件出示“泪”“歪”“歪”“休”图。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休”图。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 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猜出来的。(1 1)眼睛里面有水,即是泪()眼睛里面有水,即是泪();(2 2)人靠在木桩下休息,即是休()人靠在木桩下休息,即是休();14141515161617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