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检测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713528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炭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炭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炭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煤炭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检测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煤炭检测方法(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l-CAL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煤的质量分析方法参照 GB212-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煤热值的计算、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 煤。2. 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i.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C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 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ii. 仪器、设备a. 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C范围内。b.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

2、水氯化钙。c.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d.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iii. 分析步骤a.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 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b.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1)并已加热到105110C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无烟煤干燥11.5h。注:1)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 量。c.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进

3、行检查性干燥, 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质量增 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干燥。d. 分析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式(3)计算:3) 式中:m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adm: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oB.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表1规定:表1, %水分(M )重复性ad50.205100.301. 灰分的测定缓慢灰化法i.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C,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 物的质量占煤

4、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ii. 仪器、设备a. 马弗炉:能保持温度为81510C。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炉后壁的上部带有直径为2530mm的烟囱,下 部离炉膛底2030mm处有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炉门有一个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b. 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mm,宽22mm,高14mm (见图4)。图4灰皿c.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d.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e. 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iii. 分析步骤a. 用预选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 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 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

5、量不超过0.15g。b. 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C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 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到81510C,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c.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 20min)后,称量。d. 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 为计算依据。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2. 挥发分测定方法A.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

6、0010C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 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皿胡作为挥发产率。B. 仪器、设备i. 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形状和尺寸如图5所示。坩埚总质量为1520g。图5挥发分坩埚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10C,并有足够的恒温区(9005C)。炉子的热容ii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C时,放入室温下的运动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C。炉后 壁有一排气孔和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小孔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和炉之间,距炉底20 300mm 处。马弗炉的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

7、至少半年测定一次。高温计(包括毫伏计和热电偶)至少半年校正一 次。iii.坩埚架:用镍络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其规格尺寸以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15部位于热电偶热接点上方并距炉底2030mm (见图6)为准。图6坩埚架iv. 坩埚架夹(见图7)。图7坩埚架夹v.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vi. 压饼机:螺旋式或杠杆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约10mm的煤样。vii. 秒表。viii.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HGB3208)。C. 分析步骤i. 用预先在900C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空气干燥煤样10.01g,精确 至0.

8、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约3mm的小块。ii.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C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莫过于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准确加 热7min。坩埚及架子刚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C,否则此试验作废。加 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iii. 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D. 焦渣特征分类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的特征,按下列规定加以区分:(1)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2)粘着一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

9、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3)弱粘结一一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4)不熔融粘结一一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5)不膨胀熔融粘结一一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沟 (或小气泡)。(7)膨胀熔融粘结一一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8)强膨胀熔融粘结一一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为了简便起见,通常用上列序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的代号。E. 分析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按式(5)计算:m(5-1)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为

10、2%12%时,贝I:m(5-2)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2%时,贝施% =玉x 1 oo -冏显- (C6人- 96)詛(焦渣)1 m(5-3式中:V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admx煤样加热后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M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ad(CO )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按GB212测定),%;2 ad(CO )(焦渣)焦渣中二氧化碳对煤样量的百分数,。2 adF. 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挥发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表3规定:挥发分重复性v d再现性vdd400.801.503.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酸盐二氧化

11、碳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褐煤、烟煤及无烟煤。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 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83-87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3方法提要用盐酸处理煤样,煤中碳酸盐分解析出二氧化碳,后者用碱石棉吸收,根据吸收器质量的增加,求出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 量。4试剂所用水均符合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要求的三级水,并经煮沸除去二氧化碳。4 . 1 盐酸(GB/T 622) :(1+3)溶液。4 . 2硫酸(GB/T

12、625):相对密度1.84。4 . 3无水氯化钙:粒度36 mm,4 . 4碱石棉或碱石灰;粒度12 mm,4 . 5粒状无水硫酸铜浮石:把粒度为1.53mm的浮石浸入硫酸铜(GB/T 665)饱和溶液中,煮沸23h,取出浮石置于搪瓷 盘内,然后把瓷盘放人干燥箱中,在160-170C。下经常搅拌干燥到白色,保存在密闭瓶中备用。4 . 6 润湿剂:95%乙醇(GB/T 679)。5仪器、设备5.1二氧化碳测定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按术.方利1、气体流量计;3、洗气瓶;二氧化碳的测定装置图2、弹簧夹子4 (9、10、11、12)、U 形管书5、梨形进气管;6、双壁冷凝器7、管状带活塞漏斗;8、带橡

13、皮塞的平底烧瓶13、10mL气泡计;14、二通玻璃活塞5.1.1净化系统由内装浓硫酸(4.2)的洗气瓶(3)和内装碱石棉(4.4)的U形管(4)组成。5.1.2反应系统 由一个300mL的平底烧瓶(8),分液漏斗(7),冷凝器(6)和梨形管(5)组成。5.1.3吸收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U形管(9),内装无水氯化钙(4.3),用以吸收从反应系统出来的水分;U形管(10),前2/3装粒状无水硫酸铜浮石(4. 5),后1/3装无水氯化钙,用以吸收煤分解的硫化氢;U形管(11),(12),前2/3装碱石棉,后1/3装无水氯化钙,用以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与碱石棉反应生成的水分。5. 2分析天平:感量0.1

14、mg5.3气体流量计:量程20500mL/min,5.4水力泵或下口瓶。5.5万能电炉。5. 6平底烧瓶:容量300mL,6试验准备如图1所示将各部件连接好,夹好弹簧夹(2),关闭漏斗(7) 上的活塞,打开各U形管和二通活塞(14),开启水力泵抽 气,经12min后,如气泡计(13)每分钟漏气不超过2个气泡,即达到气密的要求。7测定步骤7.1准确称量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5g (称准到0.001 g),放入平底烧瓶中,加人50ml水,用橡皮塞塞紧,用力摇 动以润湿煤样。打开瓶塞,再用50mL水将粘附在橡皮塞上的煤样洗入瓶中,若遇到难润湿的煤样,可先加5mL润湿剂(4.6)以后 再加水

15、。7. 2接通仪器各部件,打开弹簧夹,以(50士5)mL/min的流量抽入空气,约10min后,关闭U形管(9)、(10)、(11)、(12) 及二通活塞,取下U形管(11),(12),用清洁干燥没有松散纤维的布擦净,在天平室冷却到室温(约15 min)后称量。再将其连到仪器上,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每支U形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时为止。注:每天开始试验时,进行U形管质量恒定试验。7. 3将质量恒定的U形管重新接好,以(50士5 )mL/min的流量抽入空气。打开冷却水,在漏斗中加入25mL盐酸溶液(4.1),打开活塞,使盐酸溶液在12min内慢慢滴入平底烧瓶中。注意不要太快,尤其对二氧化碳

16、含量高的煤样,以免反应过猛。为了防止空气进入平底烧瓶,应在漏斗中尚存少量盐酸时,便关闭漏斗活塞。慢慢加热平底烧瓶使其中液体在78min后沸 腾。注意,在溶液即将沸腾之际,要立即降低温度,以免溶液向外喷溅。溶液沸腾后(若煤样往烧瓶壁上爬,可轻轻摇动烧 瓶),继续保持微沸30min。停止加热,关闭U形管(4)、(9)、(10)、(11)、(12)及二通活塞。然后取下U形管(11)及(12),按7.2所述擦净和称量。8空白试验每天开始试验时按7.1至7.3条规定(但不加煤样),进行空白试验。9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按式(1)计算:codadX 100 2 一 |丿 一 I -II

17、I.式一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试验前u形管(11),(12)的总质量,g;空白值,g;m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10精密度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表1规定。表1重复性炯5再现性3;%0.100.151. 固定碳的计算固定碳按式(6 )计算:FC =100-ad(M +A +V )(6)ad ad ad式中:FC 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含量,%;adM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adA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产率,%;adV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ad2. 煤热值(Q)的计算:Q=100K- (k+6) x (水分+灰分) +3x挥发分)K=挥发分%/ (10

18、0-(水分%+灰分%)K值通过煤渣类型(18)及挥发分数值%查下表求的。煤炭公式K值与V血和焦渣特征对应值表V Vd%10.013.517.020.023.029.032.035.038.042.013.517.020.023.029.032.035.038.042.0焦渣特征 、84.080.580.078.576.576.573.073.073.072.5284.083.582.081.078.078.077.577.575.574.5384.584.583.582.581.080.079.079.078.076.5484.585.084.083.082.081.080.080.079.077.55684.585.085.084.083.582.581.581.580.079.5784.585.085.085.084.584.083.083.082.081.0885.085.085.585.084.583.583.582.58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