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8713409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专业的听评课(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 乌职大教师培训学院乌职大教师培训学院 郁金香郁金香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专业、专业-“专业专业”的工作实践以专门知识和的工作实践以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为基础。专门技术为基础。2、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中小学教师职业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不断满足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成成为专业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为专业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程。3、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为增进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为增进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能和专业态度的过

2、程和活动。4、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1)培训)培训 (2)观察观察/评估评估 (3)参与发展参与发展/完善过程完善过程 (4)研研究小组究小组 (5)探究探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6)个体指)个体指导活动导活动 (7)辅导辅导.5、专业的听评课范式、专业的听评课范式-基于技术、合作、研基于技术、合作、研究的听评课范式。究的听评课范式。二、目前中小学听评课的现状二、目前中小学听评课的现状1、听评课比较注重整体评价。听评课比较注重整体评价。2、听评课是评教,而不是评学。听评课是评教,而不是评学。3、听评课的过程是一个简单处理、任务取向、听评课的过程是一个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

3、而作。不合而作。4、对课堂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困难,甚至对课堂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困难,甚至 是混乱。是混乱。三、课堂观察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定义: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课堂观察的定义: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展的专业活动。1、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2、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即彼此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4、它由即彼此 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四、课堂观察的意义四、课堂观察的意义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学习的改善。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途径之一。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五、课堂观察的合作体五、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开展课堂观察需要建立一种专业合作共开展课堂观察需要建立一种专业合作共同体。同体。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

5、兵、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作战的听评课方式。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观察专、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观察专业化。业化。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是课堂观察更加有动有固定的合作群体,是课堂观察更加有动力,更加持续。力,更加持续。六、课堂观察的框架六、课堂观察的框架 我们尝试从四个纬度构建一个课堂观我们尝试从四个纬度构建一个课堂观察框架。察框架。纬度一:学生学习纬度一:学生学习纬度二:教师教学纬度二:教师教学纬度三:课程性质纬度三:课程性质纬度四:课堂文化纬度四:课堂文化附:附: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七、课堂观察的程序七、课堂观察的程序1、课前会议、课

6、前会议2、课中观察课中观察3、课后会议课后会议八、课前会议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八、课前会议应着重解决的问题1、被观察者说课。被观察者说课。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九、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九、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1、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3、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十、课堂观察的类型十、课堂观察的类型1、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2、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察。、

7、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察。3、合作课堂观察与独立课堂观察。、合作课堂观察与独立课堂观察。4、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5、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十一、课堂观察的局限性十一、课堂观察的局限性1、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2、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3、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应的观察技能

8、,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4、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十二、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十二、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1、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支架。2、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十三、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十三、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 1、根据观察点品质、根据观察点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解释来确定观察点

9、。2、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定观察点。3、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十四、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十四、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1、观察点。、观察点。2、观察者自身的特征。、观察者自身的特征。3、观察条件。、观察条件。十五、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十五、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1、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和观察课的、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和观察课的特征。特征。2、试用修正新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以检验其、试用修正新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以检验其科学性。科学性。3、正式使用新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正式使

10、用新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十六、进入现场观察应注意的问题十六、进入现场观察应注意的问题1、进入现场观察的时间。、进入现场观察的时间。2、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3、如实地记录所看到、听到的种种现象。、如实地记录所看到、听到的种种现象。4、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不应影响、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不应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正常的课堂教学。十七、课堂观察记录的具体方式十七、课堂观察记录的具体方式1、定量的记录方式。、定量的记录方式。2、定性的记录方式。、定性的记录方式。十八、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十八、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1、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

11、整理。2、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类。3、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做出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义做出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十九、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理时十九、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2、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3、要注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要注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问题。4、推理要基于证据,推论程度要适当。、推理要基于证据,推论程度要适当。5、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论。、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论。二十、课堂观察需要的支持或保障二十、课堂观察需要的支持或保障1、学校需要为课堂观察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学校需要为课堂观察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件。件。2、合作的教研文化是课堂观察顺利开展的前、合作的教研文化是课堂观察顺利开展的前提。提。3、教师个人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专、教师个人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意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意愿。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