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18706506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古诗赏析复习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上诗歌赏析导学案复习目标:1、明确八上古诗赏析考试出题特点。2、梳理八上古诗赏析要点。3、强化识记八上古诗赏析要点。复习难点:强化背诵知识要点。实施流程:一、主动自学局部自学处理:复习过往试题,并就试题来源、答案来源、诗歌赏析考察点作探究。(一)试题再现: 第一组:1、2010-2011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春望,做题:诗歌一二句写望中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答案:破 深)说说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理解。(课后练习题)(答案: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使用拟人,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出了诗人

2、感伤或感时伤世之情。)2、2011-2012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渡荆门送别,做题:这首诗的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答案:思乡之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课后练习题)(答案: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而去。)3、2012-2013学年襄阳市八上期末测试题:阅读归园田居,做题:“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3、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二)试题再现:第二组:1、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阅读望岳,做题: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答案:遮天蔽日或高大雄伟)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答案:将来定要登上泰山顶峰,那时再俯视众山,就觉得它们很渺小。这两句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4、雄心和气概。)2、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一次月考试题:阅读望岳,做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作者 所见,“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答案:近望 神奇秀丽) 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取得事业或人生辉煌。)3、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期中考试试题:阅读春望,做题:颈联队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 4、2013-2014学年三十四中八上第三次月考试题:阅读渡荆门送别,做题: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5、。全诗 、写景、抒情一气呵成。结句抒发了诗人之情。(答案:叙事)诗中景有灵动之感。请赏析“月天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景诗句。(答案:诗句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一是水中映月图,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二是天边云霞图,黄昏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变幻多姿。)(三)我的探究结果:试题来源:答案来源:诗歌赏析考察点:二、有效互动局部1、阅读杜甫望岳,做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6、试对此作具体解释。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 形象。首联写远望,借齐鲁两地来 泰山那拔地而起、 的形象,即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两句有虚有实,其中“ ”一句是虚笔,“ ”一句是实写。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 望所见。 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2、阅读杜甫春望,做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7、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感人至深。首联切题,写望中所见。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 的感情。尾联诗人由“白头”而又稀疏到“ ”的地步,其苍老之态能够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 、 、 所致。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动。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局部想望亲人。“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

8、千古传诵的名句。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 ,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3、阅读陱渊明归园田居,做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个句的妙处。(答案:这个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该诗用语 ,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4、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做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 的塞外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两句,诗人以“ ”、“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和 。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两句,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比照,既是 ,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斥的 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 ,情感复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画面感极强,请作简要分析。这

10、首诗,通过作者表达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5、阅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做题: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 处着墨。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转为强烈的抒情。颈联以近于 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 。尾联顾影自怜,以 收束全篇。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据“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两句知: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白头”;不说“伤今”, 却说“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一词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三、反馈检测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