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700748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路径 1医学期刊在抗疫战斗中的重要性11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及疫情防控疫情流行初期,广大医务人员及疾控防疫人员因没有相关医学学术成果的指导,对COVID-19认识较少,故防控措施不到位,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华医学会共建新冠肺炎专题学术交流平台,该平台也被指定为国内唯一的关于新冠肺炎官方学术交流平台。平台整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政策、中医药相关指南和文献,并汇集国外权威期刊刊发的文献及原文链接,形成了关于新冠肺炎学术成果集中呈现的交流平台7。中华医学杂志社同时开放旗下中华医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41种医学期刊供抗疫人员免费使用,并呼吁国内其他生

2、物医学期刊快速发表新冠肺炎科研成果。自2020年2月27日起,国际4大知名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Lancet、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TheBritishMedicalJournal(BMJ)也加速了新冠肺炎成果的科学研究报道,还单独为新冠肺炎开设了专栏,Lancet还发表了27位国际医学界大咖力挺中国同行抗疫的联合声明信。12助力科学抗疫宣传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医学期刊作为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专业媒体,理应践行社会责任,尤其是该领域内权威医学

3、期刊,更应率先垂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科学抗疫宣传,及时向民众传递科学权威抗疫信息。权威医学期刊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好抗疫宣传:1)全面服务于人类健康,专注新冠肺炎相关研究成果的正面报道。例如,2020年2月18日Lancet发表通讯文章,支持中国广大科研、公共卫生及医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谴责COVID-19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2)搭建抗疫一线专家云相约;交流平台,帮助公众了解全球抗疫现状。例如,2020年4月22日晚国际权威医学期刊NEJM医学前沿邀请13位来自中、美2国抗疫一线的临床专家、科研人员和NEJM主编团队云相约;探讨疫情防控走向,会议视频资料向全球观众免费开放,为强化

4、民众防控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3)凝心聚力抗疫,人文关怀宣传彰显学术情。例如,2020年5月5日Chest在线发表中国医师李佳的抗疫诗和你一样,这也是其首次发表中国医师创作的抗疫文学作品,彰显权威医学期刊的学术情。4)启动快速审稿流程,助力科学权威抗疫信息传播。NEJM等权威医学期刊纷纷为新冠肺炎论文的发表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发布在预印本网站,平时从提交到正式发布最快也需要2周时间,在战时状态下整个流程仅用了48h,充分展示了战时医学期刊审稿流程的高效性。2疫情给医学期刊出版带来的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期刊传统的生产出版模式,迫使其采取新的生产、发布和传播方式来践行社会责任。21颠覆传统的

5、出版思维模式疫情期间线下出版模式全部处于暂停状态,平时作为互动和沟通的线上模式成了疫情之下出版的主流模式,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期刊能否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国内大部分医学期刊的同行审稿专家都参加了保卫湖北、保卫武汉的疫情阻击战,编辑很难通过线上模式联系到专家,寄希望于一线专家为期刊提供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的思维方式难以实现。新冠肺炎对于专家来说也存在许多的未知,编辑需通过多看新闻、疫情专题报道、学术网站和官方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等积累专业知识,运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由过去的线下出版思维模式全面转变为线上出版思维模式,这种变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思维模式。22考验网

6、络办公协同能力期刊的编辑出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许多编辑已习惯了通过面谈与审稿专家、编委、作者、读者、排版人员及同事进行协作沟通。疫情期间只能通过电话、网络视频、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及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协同办公。这可谓是对期刊的网络协同办公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主编、编辑部主任面对面开会下达组稿、选题策划等任务的工作方式中断,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分工需全部线上沟通完成,原有的网络办公协作系统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期刊网络办公平台的功能,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团队的网络协同办公能力。期刊网络协同办公能力不高的情况下难以组织团队精心策划选题。网络协同办公不仅可以传达团队指令或者通信,还可以使团

7、队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保持通畅。读者、作者、专家等的加入需要期刊社对原有的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升级改造,以便更有利于期刊的线上选题策划及组稿,同时增加线上视频会议办公、工作提交及完成提醒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完善将提高期刊的网络办公协同能力。由此可见,要想获得关于新冠肺炎的优秀选题,期刊网络协同办公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参与抗疫的专家、作者及编辑的幕后策划。23推动出版生产流程改造升级印刷厂停工停产导致期刊线下出版生产流程被按下暂停键。这给期刊出版生产流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从工作模式来看,如果期刊原来没有建立线上出版生产流程,则无法快速启动线上出版生产流程,出

8、版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难以践行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遵义医科大学学报联系采编系统开发商,对系统进行升级,新版采编系统可与微信深度融合;支持移动阅读、移动办公;参考文献辅助校对;一键;预出版等功能。一键;预出版可以把稿件最新版本转化为PDF进行发布,暂时解决了疫情期间期刊的排版问题。参考文献辅助校对也为编辑节省了大量用于核对参考文献的时间,使编辑更加专注于稿件内容的编辑加工。通过采编系统的升级,整个出版生产流程可完全满足疫情期间的线上出版。编辑部可调整人员在出版生产流程中的角色和职责,解决因人员不能按时到岗导致出版生产流程不畅,确保投、审、编、排、校;等数字化生产出版流程畅通无阻,为抗疫提供技术支撑

9、。3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疫情期间医学期刊的工作模式进入战时状态,在纸媒办公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网站工作群,将全部办公电话设置手机呼叫转移,开启电话+网站+智能平台;办公模式,出版生产模式全面转换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数字优先出版模式。在线上出版模式下,医学期刊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并寻求践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值得思考。31转变出版思维模式疫情期间受国家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期刊出版以居家线上办公;为主要工作模式。传统的线下出版思维模式转为战时的线上出版思维模式,这种转变有利于期刊在紧急情况下创新出版思维模式,勇于改进医学期刊传统的审稿机制。例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快速组织该校从事脓毒血症研究

10、的周红教授等8撰写专家述评重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诱导的脓毒症免疫抑制,整个出版流程仅用了7d,于3月3日通过中国知网首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于1月30日在线预出版国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病原的第一篇论文,从收稿到发表仅用了5d,2篇论文的发表均为国内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9。出版思维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选题的创新。选题要紧跟疫情发展动态,策划出适合相应时机的选题。疫情初期情况紧急,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准备时间仓促,加上医疗物资供应短缺,一线医务人员均需穿上3层防护服,大部分医务人员及患者都易产生焦虑和恐慌。此时的选题策划要关注如何在疫情下克服紧张、恐

11、惧心理,疏导抗疫人员的心理障碍。二是沟通的创新。在疫情下开展线上视频会议和工作,这是工作方式的创新。利用医学期刊资源优势,聘请业界专家参与评论和开通疫情防控咨询服务,为参与抗疫人员送去人文关怀,倾听一线抗疫人员的心声,缓解抗疫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出版思维模式的转变可适应动态变化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抗疫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32优化出版生产流程疫情发生后,医学期刊原有的出版生产流程难以保障期刊的正常出版,因此,优化期刊出版生产流程,尤其是编校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期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整个出版生产流程的优化要突出时效性,通过建立线上出版新冠肺炎论文的应急工作机制,合理分工,优化整个出

12、版生产流程。实行智能化签到,确保编辑部工作人员按时到岗,引入智能编校系统及云排版等升级改造编校出版生产流程。整个出版流程的优化以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为主,同时兼顾纸媒,待条件成熟时发行纸媒。大力倡导全程移动化办公,以提前适应5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出版。将所有新冠肺炎的科技论文配上二维码,通过二维码与网站实现互联互通,二维码可为民众防疫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由此可见,出版生产流程的优化为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33精心策划抗疫专题、专刊开展应对新冠肺炎;的专题征稿活动,征稿范围可不限制文章体裁,各刊应根据自己的刊登范围精心策划抗疫专栏10。如暨南大学学报、中华医学期刊网为抗疫设置的新冠

13、肺炎防治专栏,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为抗疫特设同舟共济科学防疫栏目,其中同舟共济栏目刊出内容涉及中华医学会20个专科分会,科学防疫栏目刊出40篇各分会制定的指南或共识7。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医苑雅兴栏目向医务人员征集诗歌、书法、绘画等人文医学艺术和情怀的稿件,引导医护人员用文学和艺术形式来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参加抗疫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精心组织专家、编辑及作者共同策划专刊,构建线上策划专刊的组织机构框架,确定专刊栏目编辑,根据栏目设置精心策划选题,规定各个环节完成时限,以确保论文发表的时效性。专刊可以围绕新冠肺炎一两个研究领域组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系统、深入的报道,便于抗疫

14、人员了解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紧急选题可直接提交终审,以最快速度决定稿件取舍,以最快速度实现专刊网络首发;对于特殊稿件也可通过绿色发表通道或由策划团体快速决定稿件取舍。如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在2020年第3期策划的凝心聚力、共战疫情;专刊,中华医学杂志在2月出版的新冠肺炎特刊,都集中展示了近期新冠肺炎研究成果,受到抗疫人员欢迎。由此可见,医学期刊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各种题材,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网络首发,为抗疫践行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34开展线上抗疫科普知识及先进人物宣传向普通群众普及新冠肺炎防疫知识是医学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普知识宣传可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帮助群众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掌握防疫

15、知识。线上平台可开设防疫科普知识宣传专栏,编辑可向抗疫专家及作者征集科普题材类文章,及时将防疫知识发布到线上出版专栏。例如,2月5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指导广大陆军官兵科学防护、理性应对的陆军官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手册。5月1日重庆医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向全社会征集最美逆行者;摄影图片及优秀科普作品。宣传抗疫先进人物及感人事迹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医学期刊可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大力宣传抗疫先进人物,充分挖掘参与抗疫专家、作者的感人事迹,为抗疫传递正能量。例如,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抗疫一线战地日记栏目对30个单位或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

16、传。3月9日重庆医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其编委宋彩萍教授在抗疫中的英雄事迹。4月3日护士进修杂志在一线日记栏目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文中记录了吴雪等7人参加抗疫的感人事迹。35借助网络首发平台及时发表新冠肺炎论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建设的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开展了COVID-19病例征集,并发布新冠肺炎特殊病例,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借鉴。中国知网联合国内外出版机构及学会,开设了新冠肺炎;专题网络首发平台进行OA出版和整合传播,并与NEJM出版方NEJM集团达成中英全文合作意向,第一时间将NEJM中英文版本的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知网新冠肺炎;专题进行OA出版。万方医学网也开辟了新冠肺炎;专题,对所

17、有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全文OA出版。线上出版平台不够完善的医学期刊可借助上述平台对新冠肺炎论文进行网络首发,如现代医药卫生中医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等分别与中华医学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签署了优先在线发表新冠肺炎论文合作协议。每个期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新冠肺炎络首发平台优先出版新冠肺炎论文,力争将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传递给抗疫人员,为战胜疫情贡献期刊力量。4结束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进一步加剧,疫情何时结束也无法预测。国内医学期刊在疫情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全球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中国经验。然而,全球医学期刊抗击疫情任重道远,科技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中,医学期刊促进了全球科研、医务、疾控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策略,为疫情防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国内疫情已得到了基本控制,线下的出版活动也逐步恢复,疫情考验了我国医学期刊的线上出版能力,对医学期刊的媒体融合、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迫使广大医学期刊从业人员静下心来反思,今后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践行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为即将到来的5G时代谋划医学期刊的线上出版,全方位探索疫情下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医学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