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虫害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692687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棉花常见病虫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棉花常见病虫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常见病虫害(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 但农田生态和气候条件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较大变化, 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 量和品质的提咼。一、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 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7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6% 棉枯净可湿粉剂10-15克/亩,兑水15公斤顺棉苗茎杆喷雾,间隔5-7天, 再喷一次。二、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 治,

2、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或15%金好年乳油1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 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加40%毒死蜱1200倍防治蚜虫兼治其它 害虫。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0ml/亩,兑水5公斤,晴天 无风的傍晚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三、棉叶螨: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 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 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1500 倍、或1.8%阿菌素3000倍

3、液进行喷雾防治。四、棉盲蝽:近年,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久效磷乳油200倍液涂茎防治。在棉花蕾期、在铃期,可选用 5%啶虫咪乳油3000-5000 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五、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主要 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 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1) 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开昂科技巴克星太阳能杀虫灯

4、, 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2) 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4.5%高效氯氰菊 酯乳油2000倍或1.8%阿维茵素3000-4000倍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 次,连喷2-3次,后期扫残时可用20%辛灭乳油1000-1500倍,20%水胺硫磷 1000倍或20%氰马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六、棉花枯、黄萎病:都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 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可 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七、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虫龄不整齐,高温干

5、旱气候因素和多种作物混种的栽培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 的发生,一般管理粗放,杂草多的棉田发生较重。可选 0.2%甲维盐1500倍 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连喷2-3次,效 果较好。棉花常见病虫害1. 病害1)棉苗立枯病英文名称:Cotton Rhizoctoniosis拉丁学名:RhizoctoniasolaniKChn为害作物:棉花为害症状:棉花播种后,种子萌动但还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 害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 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可以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颜色黑 褐,棉苗枯死。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

6、状,仅仅表现枯萎;但也有棉 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受害棉 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 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露出木质纤维,严重的可折断死亡。 感病部位,有时出现瘤状病变。病原菌形态特征:不产生抱子,产生菌核,由菌丝与菌核繁殖侵染。在 培养基上菌丝匍匐,蛛网状,粗壮,生长迅速,初无色,渐成褐至棕褐色, 有隔,分枝处常呈直角。老菌丝常为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由桶形细胞菌 丝交织而成,无一定形状,浅褐至深褐色,质地松。有性时期的担抱子, 仅在高温酷暑、高湿条件下生成,一般不易发现。发病特点: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

7、可腐生。在土壤中形成的菌 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 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在1625C时,侵染发病严重。耐酸、碱性强, 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 害。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 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防治方法:1.在精选棉子的基础上实行化学为主的种子处理主要是棉花种子的脱绒,使用消毒棉子和保护棉子的化学药剂2. 加强耕作栽培管理3. 探索并寻求新的防病壮苗的措施选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种4. 春季低温年份必须进行拌种处理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250

8、克与5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 匀,然后与50克棉子拌匀,现拌现播,或以20%稻脚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 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与100克棉子拌种。常用药剂:稻脚青五氯硝基苯2)棉苗炭疽病英文名称:Cotton anthracnose拉丁学名:Colle tot richumgossypiiSo uthw为害作物:棉花为害症状:棉苗出土前被害,下胚轴和幼根变褐腐烂,被害轻者可以出 土。病株基部最初出现红褐色小斑,后成紫褐色略凹陷的短条斑,边缘红 褐色,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枯死。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出现黄色或灰褐 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干燥条件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

9、红色。茎部被 害,出现暗黑色圆形或长形病斑,以后凹陷,表皮破裂,气候潮湿时可产 生桔红色粘分生抱子团。遇干燥气候,木质部裂开,露出纤维,最后枯死。病原菌形态特征: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纲的棉小丛壳菌 Glomerellagossypii(Southwo . )Edg .,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出现子囊。 子囊壳暗褐色,球形或梨形,有突出喙孔,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棍棒 形,无色、有侧丝与子囊混生。子囊抱子8个,作1行或2行排列,单胞, 椭圆形,无色。无性世代分生抱子生于抱子梗上,呈浅盘状排列。分生抱 子盘周围生有刚毛,暗褐色,上端尖而透明,基部黄褐,有2-5个分隔。分生抱子无色、单胞,长椭圆或短棒形,多数

10、聚生时呈粉红色。分生抱子 梗短。发病特点:炭疽病菌主要通过棉种携带传播,其次是土壤中的植物病残 体。病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6个月;在种子内部可存活1年以上。土壤中 的病菌可存活1215个月。越冬后的病菌随棉籽萌发侵入子叶和幼茎,在 病部形成大量分生抱子,成为再侵染源。最后,病菌在棉种或土壤中的病 残体上越冬。温湿度对发病有密切影响。棉花苗期遇低温多雨,最易得病, 10C以上即可侵染,致病适温为1819.5C。除温、湿度外,棉苗龄与发 病关系密切,在长江下游棉区,出苗15天内的棉苗发病最重,以后棉苗渐 大,抗病力增强,发病程度逐渐降低。防治方法:选用质量好的无病种子或用隔年种子作种,并彻底进行种子

11、 消毒消毒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五多合剂,种衣剂1-3号,棉子用 量为300-500克药剂拌100克棉子。常用药剂:多菌灵3)棉枯萎病英文名称:Cotton Fusarium wilt拉丁学名 :FusariumoxysporumSchl.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为害作物:除侵染棉花外,决明、秋葵、大豆、烟草、锦葵、苜蓿、咖 啡、印度麻、蓖麻、木槿。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蔗、甘薯、大豆、豌豆、红麻、向日葵、 烟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笋瓜、牛角椒、芝麻、花生、马铃薯、赤豆、扁豆等。为害症状:棉枯萎病菌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季节侵

12、染和为害棉花,在 自然条件下,苗期感病的棉株在播种后 1个月左右即可显露症状,定苗至 现蕾期,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棉苗大量萎蔫、死亡,夏季高温季节,病 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势发展缓慢,症状呈现隐蔽,至秋季多雨,气温下降, 病蓖生长旺盛,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一、苗期症状:棉枯萎病在棉花子 叶期即可发病,常见的症状有:1、黄色网纹型:是棉花枯萎病早期典型症 状。棉株子叶或真叶匠叶脉褪绿,变黄,而叶肉部分仍保持绿色,叶片局 部旺现黄色网纹。叶脉变黄多由叶缘或顶部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块 斑。最后叶片凋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2、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多从叶缘开始,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变黄,但不呈现网纹,叶

13、片最后枯死,脱落,叶柄和茎导管变褐。3、紫红型:早春气温偏低且不稳定,罹病棉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 部变成紫红色,大叶片上形成块斑或全叶变为紫红, 随之叶片枯萎,脱落, 棉株死亡。紫红病部的叶脉也呈现出红褐色。4、青枯型:幼苗或子叶突然失水,叶片呈现失绿,变软,下垂,植株 青枯、死亡。但叶片并不脱落,植株仍保持青绿色。5、皱缩型:受病植株在5-6片真叶期有些叶片往往出现皱缩、 畸形, 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并不枯死。黄色网纹型、黄化型叶紫红型的病株,都可出现皱缩型症状。二、成株期症状:棉枯萎病成株期症状表现颇不一致,常见的是植株 矮缩。病株叶片深绿,皱缩不平,叶片

14、变厚叶缘向下卷曲,主茎和果枝节间缩短,有时旦现扭曲。有些植株受病后半边表现病态,另半边仍可生长, 形成半边枯萎。罹病重的棉株,早期枯死。轻病株虽可带病存活。俣产量 受到严惩影响。三、枯、萎病混生病株症状:在棉枯、黄萎病混生病田,两种病害可 以同时侵害一个棉株,表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这样的病株叫混生病株, 症状叫同株混生型。同株混生型的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1、混生急性凋萎型:多在铃期发生,同一病株上表现有枯萎病和黄萎 病的两种症状,有些叶片表现黄色网纹型、紫红型或黄化型证状,而另一 些叶片则表现为黄萎病的掌状斑驳。这种病株发病快,病势猛,叶片迅速 脱落,棉株死亡。2、混生慢性凋萎型:同一病株苗期

15、先出现枯萎病症状,植株矮缩、瘦 小,有些叶片出现黄色网纹、至蕾铃期又出现黄萎病症状,叶片显露黄褐 色掌状块斑。但病情发展缓慢,棉株一般不会迅速枯死。3、矮生枯萎型:病株低矮,只有30 - 40厘米,上部叶片皱缩、变厚, 叶片浓绿、叶片皱缩,但不表现其他症状;另一种是棉株下部叶片出现网 纹块斑,紫红块斑或掌状斑驳,经分离,在同株上可有枯、黄萎两种病原 菌。病原菌形态特征:棉枯萎病原刀菌的菌丝透明,有分隔,在侧生的抱子 上生出分生抱子。大型分生抱子镰刀形、新月形或稍直;薄壁;顶端细胞较窄细,有的 呈喙状弯曲;足细胞明显或不明显;一般有3个分隔,最多的可达7分隔。 大小为2.6-4.1微米X22.8

16、 -38.4微米。小型分生抱子卵贺形至肾型,无 色透明无分隔至1个分隔,大小为2.2-3.5微米一一5-11.7微米。厚垣抱 子顶生或间生,浅黄至卵黄色,单生或2-3个相连,表面光滑或粗糙,球形至卵圆形。分类属性:半知菌类,丛抱目、瘤座抱科、镰刀菌属,美丽组、尖抱种。分布区域:世界性的危险病害防治方法:根据自前棉田棉花的长势长相,结合近几年来应用实践,防治棉花枯 萎病的关键措施主要有:a. 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施用无菌净肥。重病田块要施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清沟理墒、中耕除草 松土。b.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百克20-30克或25%使百克40-50

17、毫升, 或世高30-40克(3-4包)对水40-50公斤常规喷雾,或对成500倍液进行 灌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一次,或再灌根一次,同时用0.2% 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尿素溶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2-3 次,防病效果更明显2、 棉花虫害1) 棉铃虫英文名称:American cotton bollworm拉丁学名 :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2738毫米。雌蛾前翅赤褐色 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肾状纹和环状纹暗褐色,外横线及亚 外横线之间色较深。后翅淡黄灰色,近外缘部分茶褐色,外缘中部内侧有 灰

18、白色月牙形斑。卵黄白色,半球形,0. 5毫米大小,主要散产在棉花主 茎或分枝顶部叶片正面,在花蕾萼片表面也有。幼虫共 6龄。体长一龄2 3、二龄4. 56、三龄912、四龄1524、五龄3336、六龄3537 毫米。各体节一般有毛片12个,四龄以后体背和侧面有多条细纵纹。体色 变化很大,有绿、黄绿、红褐、黄褐等色。蛹体长1720毫米。腹部第五、 六节各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背面比腹面密。尾端有 1对臀棘。在土表下 土室中化蛹。为害作物:棉花为害症状:(1)二代(蕾铃期)为害状生长点被害幼虫将顶心周围小叶芽为害成缺刻形,有细虫粪,叶展开 后呈畸形;生长点常被破坏,使棉茎顶部停止生长,从顶部以下几个

19、叶腋 处长出粗壮的徒长枝,上面基本不长花蕾,使整株棉花变成只长叶、杆不 结果的光杆棉,俗称“公棉花”。顶部嫩叶被害被吃成许多小穿孔。蕾被害 幼虫藏在苞叶内蛀食幼蕾,蛀孔处有虫粪;被害蕾苞叶张开, 很快脱落。花被害花的雄蕊、花柱被吃掉;子房基部蛀入为害,被害花往往不结 铃。(2) 三、四代(铃期)为害状棉铃基部有蛀孔,孔口附近有虫粪,正蛀食 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 部位成为僵瓣,蕾被害状相同。发病特点:以蛹越冬。一年发生26代,由北往南代数逐渐增加,北 纬40度以北以1年3代为主,北纬40度以南到长江以北以l年4代为主, 长江以南到北纬25度以北以1年5

20、代为主。全国以黄河流域(4代区)常年 发生较重。成虫在夜间活动,取食花蜜和交尾、产卵;飞翔力较强,对黑 光灯和半干的杨树枝叶有较强的趋性;白天潜伏在植物丛间不活动。成虫 产卵最适温度是2530C,每雌一般可产卵千粒左右。卵散产,二代多产 在上部嫩叶正面,以后各代产在上部嫩叶及蕾、铃苞叶上。初孵幼虫先吃 掉卵壳,再取食嫩叶和顶心,然后蛀蕾、花和铃。二代发生早时常造成棉 株主茎生长点大量被害而严重减产。在二代期间棉花对花蕾的被害脱落有 较强的补偿能力;棉田肥力愈高,补偿能力愈强;三代以后,棉花的补偿 能力明显下降。在温度2528C、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对棉铃虫的 生长发育有利。棉花与小麦、豌

21、豆等间作有利于棉铃虫发生,与玉米、高 粱间作可以减少棉花上的卵量。棉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寄生卵、齿唇姬蜂、侧沟茧蜂、绒 茧蜂等寄生幼虫、草蛉、瓢虫、小花蝽、蜘蛛等捕食卵和幼虫,对控制棉 铃虫的危害有良好作用。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 杨树枝把诱蛾(2) 玉米高粱诱疾带(3) 田间耕作管理和农事操作减轻虫口密度(4) 棉花抗虫品种的利用2.生物防治(1) 应用微生物农药治棉铃虫(2)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3化学防治5%氟铃脲乳油75-112.5克/公顷;20%氟铃辛乳油180-240克/公顷; 20%灭辛乳油100-150克/公顷;25%溴氰菊脂1000-1500倍,辛硫磷、敌 敌畏100

22、0倍常用药剂:5%氟铃脲乳油 溴氢菊脂 20%氟铃辛乳油20%灭辛乳油 棉花生育期比较长,且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在棉花一生漫长的生育 过程中,常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般年份 棉花因遭受病虫为害可造成经济损失 5%15%,如果不进行防治,则可造成 30%50%的损失,少数病虫在特殊年份可造成棉花,80%以上的经济损失。自从农药发明之后,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 地控制了病虫害的为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农药长期大量使用, 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环境污染,造成了病虫害的再猖獗,增加 了防治的困难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对病虫害发生

23、严重、 农药使用量大的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1)苗期病害综合防治对于棉花苗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达到控制苗病发生,培育壮苗的目的。以下以营养钵苗床苗病防治为主来 探讨棉花苗病的防治方法。 苗床备制钵土选择:营养钵苗床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钵土应为无病土,以利 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无病土一 般要求是:晒场土、冬前的塘泥土、菜园土和无病棉田土;切不可在棉田 中枯黄萎病发病中心处制钵。钵土施肥:钵土要为营养土,对于待制钵土,应在制钵前10天施入碳铵25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钾肥10千克/亩。制钵待播:一般要求从

24、3/下4/上开始抢晴制钵。营养钵应为“中钵”, 摆放平整,床宽1.2米,长10米左右,以利盖膜管理。钵脚掩土,苗床四 周开沟,沟深于钵底,以利滤水。 种子处理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是 防治棉花苗病的一条重要措施。选种晒种:对于待播棉种,播前粒选,剔去虫籽、瘪籽和破损籽。播 前晒种2-3日,提高种子发芽势。药剂拌种: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精加工棉种;毛棉籽选用0.5%1%稻脚青拌种或甲基立枯磷200倍液浸种56小时。 苗床管理适时抢晴拌种。一般在四月上旬晴天播种。拌种前用10001500倍稻脚青液或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将营养钵充分浇足水份后拌种,每穴 12 粒,播

25、后用细土将钵盖平,立明用竹片打弓盖膜。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当出苗达80%以上并子叶平展时,于晴天上午九 时至下竿四时揭膜散湿,通风炼苗(高脚苗),揭膜时先只揭两头,2天后全揭炼苗,夜晚及阴雨寒潮时盖膜防冻。施药防病,保全苗壮苗。齐苗后,由于膜内高温高湿,各种苗病迅速 发生,造成死苗弱苗。最早发生的是立枯病和炭疽病,当真叶开始长出时, 猝倒病大量发生,造成成片死苗,同时黑斑病普遍发生,为害叶片影响光 合作用造成弱苗。对于棉苗基部病害(立枯、炭疽等),结合雷床浇水用1000倍稻脚青或500倍甲基立枯磷泼浇。叶部病害选用半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 灰,水的比例为0.5:1:100 )或500倍多菌

26、灵、甲基立枯磷喷蓖。整个苗床 期防治23次。适当浇水,减轻病害发生。在营养钵苗床管理上,切忌过多浇水,要 求实行“干旱”管理,苗床表土一般让其发“白”。搬钵蹲苗,防猝倒促早发。有时苗床猝倒病大发生时,各种药剂均很 难控制其发生,这时只有搬钵。当第一片真叶长出至一叶一心时搬钵,搬 钵时剔去病苗、弱苗和死苗钵,搬钵后重新盖土并适量施肥。(2 )棉花生育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上,一般根据棉花的生育特点和害虫的发 生为害特点,在棉花生育前期(以7月中下旬进入伏旱时为分界线),制 定以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棉花的补偿作用为主的防治策略,而在棉花 花铃期则以化学农药防治保棉桃为主。 充

27、分发挥天敌的控害和棉花的补偿作用。棉田控制棉花害虫的天敌 种类很多,如蜘蛛类、瓢虫类、小花蝽、草蛉、六点蓟马等,这些天敌对 棉花的一些主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对棉蚜和棉铃虫。棉花在 生育前期补偿作用很强,遭受病虫为害造成蕾花脱落后,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仅不造成棉花减产,还能促使棉株多结桃。因此,我们在前期棉花害虫 防治上,秘须充分考虑以上两点,通过放宽防治指标,合理使用农药来达 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防、治结合,减轻枯黄萎病发生为害程度。于仍种植感病品种的病 田,则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来减轻其发生为害程度,一是要深挖三沟防 渍;二是在无病土育苗的基础上移栽时施药灌定根水,营养钵移栽后当日

28、 或次日每株灌1000倍多菌灵加100倍尿素液100毫升;三是对发病棉株追 施碳铵杀菌促发(株灌2030倍碳铵液400毫升)。 放宽防治指标,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前期害虫为害。棉蚜:三叶期卷叶株率达10%和益蚜比(益虫和蚜虫的比例)1: 100 以上时,三至七叶期卷叶株率 20%和益蚜比1: 100以上,棉株现蕾后弃治 棉蚜,防治药剂应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类药剂,以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红蜘蛛:苗期有螨株15%以上,蕾花期20%以上,防治上选用专用杀螨 剂,如生物农药浏阳霉素、虫螨克,化学农药达螨灵、速螨酮等。盲蝽蟓:常年主要是二代盲蝽蟓集中为害早发棉田,当百株虫量超过 10头时选用有机磷类吡虫啉

29、或锐劲特等药剂防治,切不可普治。一代红铃虫:常规棉田、村庄附近 200米以内的有3个以上大蕾的早 发棉田,当百株卵量超过100粒时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转 BT基因 抗虫棉不需防治红铃虫。13代棉铃虫:一代棉铃早重点防治番茄田、辣椒田、豆荚类等蔬菜 作物田;二代棉铃虫防治早发棉田和棉田间作套种作物,常规棉田二、三 代棉田百株卵量10粒即应施药防治,防治的主要目的减少四、五代发生基 数。转BT基因抗虫棉可弃治。一、二代和三代前期施药应选用生物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防治,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区域禁止使用BT制剂。(3)花铃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棉花进入八月份以后,自身补偿能力明 显减弱,

30、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也与前期有明显的不同,棉田天敌对害虫的控 制能力减弱。此时棉田发生的主要害虫,二、三代红铃虫和四、五代棉铃 虫直接为害的是棉花的收获部分,若防治稍有失误,就可造成棉花严重减 产。少数入秋后雨水多的年份,四、五代盲蝽蟓在田间不施药的情况下, 可造成棉花绝收。因此,这一时期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以药剂防治为主。 根据近几年棉花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应以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为主,兼 治其它害虫,对于铃病则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打空枝,摘烂铃,减轻铃病为害。铃病发生重的年份主要是棉花早发和秋雨多的年份,发病的直接原因是湿度大、光照不足。因此,在铃病 的防治上要通过打空枝来增强棉株间

31、通风透光度,来减轻发生程度,通过 抢摘烂铃及时剥晒来减轻损失程度。铃病的药剂防治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 其发生程度,不能完全控制其发生。从八月中旬开始,选用70%的代森锰辛等药剂对准棉株中下部施药防治,7天一次,共34次,可达到50%60% 的防治效果。 合理使用物理的和生物的防治措施。在 35代棉铃虫发生期,如遇 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成片棉区可选择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灭蛾,分散棉田可选用杨树枝把诱蛾。诱蛾措施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棉田棉 铃虫和红铃虫的田间卵量,降低田间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实际发生程度。条件成熟时,天坤太阳能杀虫灯可对棉铃虫、红铃早采取生物防治措 施,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或金小蜂来

32、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目的。 以保铃、蕾为重点,科学抓好化学药剂防治。主攻对象: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红蜘 蛛、斜纹夜蛾、盲蝽蟓;常规棉田防治的重点是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 蛾、盲春蟓。防治标准红蜘蛛:八月二十日前有螨红叶株率 30% ;盲蝽蟓:百株虫量10头;斜纹夜蛾:四代百株低龄幼虫30头;棉铃虫:抗虫棉田百株低龄幼虫10头;常规棉田株卵量30-50粒或百 株低龄幼虫35头;红铃虫:仅常规棉田二代单株30天以上青铃4个,当日百株卵量80 粒;三代单株30天以下青铃4个,当日百株卵量300粒。防治药剂:目前农药市场上药剂品种多、滥、杂,农药滥混滥配十分 严重,为了确保防治效果,要做到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在药剂防治上,除了正确选用药剂品种外,还要有正确的施药时间、 施药部位和亩喷液量。一般棉花中后期防治虫害亩喷液量手喷雾器常规喷 雾不少于 60 千克,机动喷雾器不少于 15 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