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8677847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县高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

2、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

3、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

4、,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5、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B .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C .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

6、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 .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 .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 . 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 .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 .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 .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 .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D . 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2. (12分) (2017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8、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

9、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

10、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

11、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 .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 .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 .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

12、两项是( )(5分)A .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 .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 .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

13、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3) 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3. (15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忽雨季符浩勇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边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圩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得也加快了脚步。快要进门时,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

14、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这阵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紧给瓜地挖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洒下来了。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以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瓜。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答答地就打在雨衣上,路,上的

15、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替地向前冲。她又想起丈夫的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到外乡去拉石料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人揽,田里锄草耕地就她一个人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五千元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

16、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割猪草。四周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今犹存的记忆。五千元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一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

17、音。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挖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头看着他:“你”雨水洒在她的脸上,她心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彩礼钱还给他,你

18、就是我的人了。”她几乎怔住了,眼里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她说:“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气坚定得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菊英嫂的回忆,交代了她丈夫受伤及其婚事梗概、情感遭遇等状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充实,也避免了平铺直叙。B . 小说中多次写到“他”的眼睛,

19、如“星月般的眼睛”“清亮的眼睛”“两眼湿湿的”“灼亮的眼睛”等,突出“他”对菊英嫂真挚的爱。C . “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爱,“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这一细节设置了悬念。D . 小说叙述菊英嫂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与无奈且不幸的婚姻际遇,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2) 菊英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中多次写到雨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 (19.0分) (2020高二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城王

20、元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之意也!”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陛下方隆太平,临覆四海,岂得上违宗庙,下弃兆民。父子相传,其来久矣。皇魏之兴,未之有革。皇储正统,圣德夙章。陛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冢副之寄,宜绍宝历。若欲舍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又,天下是祖宗之天下,而陛下辄改神器,上乖七庙之灵,下长奸乱之道,此是祸福所由,愿深思慎之。”太尉源贺又进曰:“陛下今欲外选诸王而禅位于皇叔者,臣恐春秋蒸尝 , 昭穆有乱,脱万世之后,必有逆飨之讥,深愿

21、思任城之言。”东阳公元丕等进曰:“皇太子虽圣德夙彰,然实冲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显祖曰:“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有何不可?”于是传位于高祖。云以太妃盖氏薨,表求解任,显祖不许。云悲号动疾,乃许之。性善抚绥,得徐方之心,为百姓所追恋,送遗钱货,一无所受。显祖闻而嘉之。复拜侍中、中都大官,赐帛千匹、羊千口。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于是合州请户输绢五尺、粟五升以报云恩。高祖嘉之,迁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云廉谨自修,留心庶狱,挫抑豪强,群盗息止,州民颂之者千有余人。文明太后嘉之,赐帛千匹。太和五年,薨于州。遗令薄

22、葬,勿受賵禭。诸子奉遵其旨。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曰康。陪葬云中之金陵。(选自魏书元云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B . 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C . 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D . 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僚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A .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并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B . 禅位,即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禅位分为“外禅”和“内禅”,本处是“外禅”。C . 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在这里是指国家祭祀。后来也用来也泛指族人聚餐。D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云历任多职,为官清廉。他曾担任中军大都督、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等多个重要职位,清正廉洁,临时留

24、下遗言,要求实行薄葬。B . 元云勇于劝谏,忠心耿耿。在显祖集群臣想要传授帝位给京兆王子推的时候,元云陈述这样做的危害,直言劝谏显祖谨慎对待此事。C . 元云为官一方,深得民心。他为官期间受理民众诉讼,善于安抚百姓,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深得百姓的赞誉和拥戴。D . 元云公私分明,特别注重感情。元云因太妃盖氏逝世,上奏请求解除职务,皇上刚开始不准许,在看到元云号哭引起疾病发作才答应其请求。(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不以万物为意,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丧至京师,车驾亲临,哭之哀恸,赠以本官,谥日康。5. (9.0分) (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 阅

25、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B . 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C . 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

26、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D . 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本诗可谓独树一帜。E . 诗中第六句孩童的形象特点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儿童形象特点是一致的。(2) 牧童和山翁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6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 ,_。(苏轼赤壁赋)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 鱼翔浅底,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 _ ,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 (6) 寄蜉蝣于天地,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17分)7. (9分) (2019高三上大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

28、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_、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_。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

29、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_。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1)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B . 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C . 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D . 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2)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B .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C .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D .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

30、状较为明显。(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B .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C .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D .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8. (6分) 下面这句话需要添加适当词语才连贯、明确

31、,请予添补。前不久,国家“863”计划专家组实地验收认为,美国“虚拟人创新计划”、韩国“可视韩国人计划”,我国的虚拟可视人的仪器设备先进程度、技术方法设计创新、铣削扫描精确定位,有突破和进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_”前与“_”后加上_ 在“_”前加上_9. (2分) (2020高三上长春模拟) 问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改革不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加快构建适

32、应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立足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有助于高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 (60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采,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一一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

33、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1、4-2、4-3、4-4、5-1、5-2、6-1、6-2、6-3、6-4、6-5、6-6、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17分)7-1、7-2、7-3、8-1、9-1、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