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676839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4.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_JGJ_130-2011(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 JGGJ J P JGJ 1302011 备案号 J84-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in construction 2020202011111111 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20 20 20 2011111111 0 0 0 01 1 1

2、 1 实施实施实施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in construction JGJ1302011 J84201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

3、1 年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北京 3 前前前前 言言言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466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用的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构配件;4.荷载;5.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施工;8.检查与验收;9.安全管理。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荷载分类及计算;满堂脚手架、满堂支撑架、型钢悬挑脚手架、地基承载力的设计;构造要求;施工;检查与验收;安全管理。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

4、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九江信华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杭州二建建设有限公司 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北京城建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5、建科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4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 群 杨晓东 徐崇宝 陈志华 陈建国 张有闻 刘 杰 孙仲均 刘子金 金 睿 程 坚 陈 红 梁福中 罗尧治 张国庆 谢良波 张振拴 安占法 线登洲 毛 杰 沈 兵石永周 马锦泰 薛 刚 张心忠 高任清 张明礼 李云霄 陈增顺 燕振义 王玉恒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郭正兴 秦春芳 应惠清 阎 琪 赵玉章 葛兴杰 孙宗辅 耿洁明 房 标 刘新玉 胡 军 陶伟农 5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4 3 构配件 7 3.1 钢管 7 3.2 扣件 7 3.3 脚手板 7 3.4 可调托撑 7 3.5 悬挑脚

6、手架用型钢 8 4 荷载 9 4.1 荷载分类 9 4.2 荷载标准值 9 4.3 荷载效应组合 12 5 设计计算 13 5.1 基本设计规定 13 5.2 单、双排脚手架计算 14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19 5.4 满堂支撑架计算 20 5.5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21 5.6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22 6 构造要求 24 6.1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24 6.2 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25 6.3 立杆 28 6.4 连墙件 29 6.5 门洞 30 6 6.6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31 6.7 斜道 32 6.8 满堂脚手架 34 6.9 满堂支撑架 35 6.1

7、0 型钢悬挑脚手架 38 7 施工 41 7.1 施工准备 41 7.2 地基与基础 41 7.3 搭设 41 7.4 拆除 44 8 检查与验收 45 8.1 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45 8.2 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48 9 安全管理 54 附录 A 计算用表 56 附录 B 钢管截面几何特性 61 附录 C 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62 附录 D 构配件质量检查表 65 本规范用词说明 66引用标准名录 67 附:条文说明 68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

8、ols 4 3 Members and accessories 7 3.1 Steel tube 7 3.2 Coupler 7 3.3 Ledger board 7 3.4 Adjustable forkhead 7 3.5 Steel shapes in cantilever scaffold 8 4 Loads 9 4.1 Loads classification 9 4.2 Normal values of loads 9 4.3 Load effect combinations 12 5 Design calculation 13 5.1 Basic requirement 13 5

9、.2 Calculation for single pole and double pole scaffold 14 5.3 Calculation for full scaffold 19 5.4 Calculation for full formwork support 20 5.5 Calculation for upright tub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21 5.6 Calculation for steel shapes cantilever scaffold 22 6 Detailing requirements 24 6.1 Common

10、design dimensions of single pole and double pole scaffold 24 6.2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tube、transverse horizontal tube、ledger board 25 6.3 Upright tube 28 6.4 Tie member 29 6.5 Door opening 30 8 6.6 bridging and diagonal brace 31 6.7 Inclined platform 32 6.8 Full scaffold 34 6.9 Full formwork supp

11、ort 35 6.10 Profiled bar cantilever scaffold 38 7 Construction 41 7.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41 7.2 Subgrade and foundation 41 7.3 Installation 41 7.4 Dismantlement 44 8 Check and accept 45 8.1 Check and accept for members and accessories 45 8.2 Check and accept for scaffold 48 9 Safety management

12、 54 Appendix A Tables for calculation 56 Appendix B Geometrical sectional characters of the steel tube 61 Appendix C Efficient length coefficient of upright tube in full scaffold and formwork support 62 Appendix D Check table of components quality 6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6 List of qu

13、oted standards 67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8 1 1 总则总则总则总则 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

14、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术语和术语和术语和符号符号符号符号 2.1 术语术语术语术语 2.1.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2.1.2 支撑架 formwork support 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2.1.3 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sing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只有一排

15、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固定在墙体上的脚手架,简称单排架。2.1.4 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doub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简称双排架。2.1.5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2.1.6 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fastener steel tube

16、full hall formwork support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钢结构安装等(同类工程)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撑架。2.1.7 开口型脚手架 open scaffold 沿建筑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为开口型脚手架;其中呈直线型的脚手架为一字型脚手架。2.1.8 封圈型脚手架 loop scaffold 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2.1.9 扣件 coupler 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为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2.1.10 防滑扣件 ski

17、d resistant coupler 3 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2.1.11 底座 base plate 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调底座。2.1.12 可调托撑 adjustable forkhead 插入立杆钢管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撑。2.1.13 水平杆 horizontal tube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为纵向水平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为横向水平杆。2.1.14 扫地杆 bottom reinforcing tube 贴近楼地面设置,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2.1.15 连墙件 tie membe

18、r 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2.1.16 连墙件间距 spacing of tie member 脚手架相邻连墙件之间的距离,包括连墙件竖距、连墙件横距。2.1.17 横向斜撑 diagonal brace 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2.1.18 剪刀撑 diagonal bracing 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2.1.19 抛撑 Cross bracing 用于脚手架侧面支撑,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2.1.20 脚手架高度 scaffold height 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2.1.21 脚

19、手架长度 scaffold length 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2.1.22 脚手架宽度 scaffold width 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外皮至墙面的距离。2.1.23 步距 lift height 4 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2.1.24 立杆纵(跨)距 longitudinal spacing of upright tube 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2.1.25 立杆横距 transverse spacing of upright tube 脚手架横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2.1.26 主节

20、点 main node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2.2 符号符号符号符号 2.2.1 荷载和荷载效应 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W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G1k脚手架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2k脚手架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 Gk 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Nk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Pk 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wk风荷载标准值;wo基本风压值;M弯矩设计值;MW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

21、值;N轴向力设计值;Nl 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5 v挠度;弯曲正应力。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f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容许挠度;容许长细比。2.2.3 几何参数 A钢管或构件的截面面积,基础底面面积;An挡风面积;Aw迎风面积;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步距;i截面回转半径;l长度,跨度,搭接长度;la立杆纵距;lb立杆横距;lo立杆计算长度,纵、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s杆件间距;t杆件壁厚。W截面模量;长细比;杆件直径;2.2.4

22、计算系数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6 stw按桁架确定的脚手架结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挡风系数;7 3 构配件构配件构配件构配件 3.1 钢管钢管钢管钢管 3.1.1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 中规定的 Q235 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 级钢的规定。3.1.2 脚手架钢管宜采用48.33.6 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3.2 扣件扣件扣

23、件扣件 3.2.1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3.2.2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3.3 脚手板脚手板脚手板脚手板 3.3.1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质量不宜大于 30kg。3.3.2 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碳素结构钢 GB/T700 中 Q235级钢的规定。3.3.3 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 中 IIa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 50mm,两端

24、宜各设置直径不小于 4mm 的镀锌钢丝箍两道。3.3.4 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竹串片脚手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 的相关规定。3.4 可调托可调托可调托可调托撑撑撑撑 3.43.43.43.4.1.1.1.1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 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梯型螺纹GB/T 5796.2、GB/T 5796.3 的规定。3.4.2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 6;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 5 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 30 。3.4.3 可调托撑抗压可调托撑抗压可调托撑抗压可调托

25、撑抗压承载力承载力承载力承载力设计值设计值设计值设计值不应小于不应小于不应小于不应小于 40404040 kN kN kN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支托板厚不应小于支托板厚不应小于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5 5 5 5。8 3.5 悬挑脚手架用型钢悬挑脚手架用型钢悬挑脚手架用型钢悬挑脚手架用型钢 3.5.1 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的规定。3.5.2 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 U 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 中 HPB235 级钢筋的规定。9 4 荷载荷载

26、荷载荷载 4.1 荷载分类荷载分类荷载分类荷载分类 4.1.1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4.1.2 脚手架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扣件等的自重;2)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重。2 满堂支撑架: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可调托撑、扣件等的自重;2)构、配件及可调托撑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重。4.1.3 脚手架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1)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

27、员、器具和材料等的自重;2)风荷载。2 满堂支撑架:1)作业层上的人员、设备等的自重;2)结构构件、施工材料等的自重;3)风荷载。4.1.4 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支撑架上的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4.2 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 4.2.1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 A 表A.0.1 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 A 表A.0.2 采用;满堂支撑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10A.0.3

28、 采用。2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与竹芭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宜按表 4.2.1-1 取用。表表表表 4.2.1-1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脚手板自重标准值脚手板自重标准值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2)冲压钢脚手板 竹串片脚手板 木脚手板 竹芭脚手板 0.30 0.35 0.35 0.10 3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宜按表 4.2.1-2 采用。表表表表 4.2.1-2 栏杆栏杆栏杆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挡脚板自重标准值挡脚板自重标准值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 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0.16 0.17 0.17

29、4 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 0.01kN/。5 支撑架上可调托撑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自重应按实际计算。对于下列情况可按表 4.2.1-3 采用:1)普通木质主梁(含48.33.6 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2)型钢次梁自重不超过 10 号工字钢自重,型钢主梁自重不超过 H10010068 型钢自重,支撑板自重不超过木脚手板自重。表表表表 4.2.1-3 主梁主梁主梁主梁、次梁及支撑板次梁及支撑板次梁及支撑板次梁及支撑板自重标准值自重标准值自重标准值自重标准值(kN/)立杆间距(m)类别 0.750.75 0.750.75

30、 木质主梁(含48.33.6 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 型钢主梁、次梁,木支撑板 0.6 1.0 0.85 1.2 4.2.2 单、双排与满堂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应低于表 4.2.2 的规定。11 表表表表 4.2.2 施工均布施工均布施工均布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2)装修脚手架 混凝土、砌筑结构脚手架 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构脚手架 普通钢结构脚手架 2.0 3.0 2.0 3.0 注:斜道上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 2.0 kN/m2。4.2.3 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 2 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

31、个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 5.0kN/。4.2.4 满堂支撑架上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大于 4.2kN/时,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范表 4.2.2 采用;2 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标准值总和大于 4.2kN/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作业层上的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 1.0 kN/m2;大型设备、结构构件等可变荷载按实际计算;2)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作业层上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4.2.5 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k=

32、zswo (4.2.5)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规定采用;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表 4.2.6 的规定采用;wo基本风压值(kN/m2),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附表 D.4 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 n=10 对应的风压值。4.2.6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 4.2.6 的规定采用。12 表表表表 4.2.6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s s s s 背靠建筑物的状况 全封闭墙 敞开、框架和开洞墙 全封闭

33、、半封闭 1.0 1.3 脚手架状况 敞开 stw 注:1、stw值可将脚手架视为桁架,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表 7.3.1 第 32 项和第 36 项的规定计算;2、为挡风系数,=1.2An/Aw,其中:An为挡风面积;Aw为迎风面积。敞开式脚手架的值可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A.0.5 采用。4.2.7 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不宜小于 0.8。4.3 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 4.3.1 设计脚手架的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宜按表 4.3.1 采用。表表表表 4.3.1 荷载

34、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1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 型钢悬挑梁的强度、稳定与变形 2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载)1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立杆稳定 2永久荷载+0.9(可不荷载+风荷载)连墙件强度与稳定 单排架,风荷载+2.0 kN 双排架,风荷载+3.0kN 4.3.2 满堂支撑架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荷载组合与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135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5.1 基本设计规定基本设计规定基本设计

35、规定基本设计规定 5.1.1 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 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3 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4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5.1.2 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1.4。5.1.3 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5.1.4 当纵向或横向水

36、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 55mm 时,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5.1.5 当采用本规范第 6.1.1 条规定的构造尺寸,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5.1.6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表 5.1.6 采用。表表表表 5.1.6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2)Q235 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205 弹性模量 E 2.06105 5.1.7 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 5.1.7 采用。表表表表

37、5.1.7 扣件扣件扣件扣件、底座底座底座底座、可调托撑可调托撑可调托撑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的承载力设计值的承载力设计值的承载力设计值(kN)项目 承载力设计值 对接扣件(抗滑)3.20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8.00 底座(抗压)、可调托撑(抗压)40.00 145.1.8 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 5.1.8 中规定的容许值。表表表表 5.1.8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构件类别 容许挠度 脚手板,脚手架纵向、横向水平杆 l/150 与 10mm 脚手架悬挑受弯杆件 l/400 型钢悬挑脚手架悬挑钢梁 l/250 注:l 为受弯构件的

38、跨度,对悬挑杆件为其悬伸长度的 2 倍。5.1.9 受压、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 5.1.9 中规定的容许值。表表表表 5.1.9 受压受压受压受压、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构件类别 容许长细比 双排架 满堂支撑架 210 单排架 230 立杆 满堂脚手架 250 横向斜掌、剪刀撑中的压杆 250 拉杆 350 5.2 单单单单、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计算计算计算计算 5.2.1 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WMf (5.2.1)式中:弯曲正应力;M弯矩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第 5.2.2 条的

39、规定计算;W截面模量(mm3),应按本规范附录 B 表 B.0.1 采用;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 5.1.6 采用。5.2.2 纵向、横向水平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M=1.2MGk+1.4MQk (5.2.2)式中: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155.2.3 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式规定:(5.2.3)式中:挠度();容许挠度,应按本规范表 5.1.8 采用。5.2.4 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内力与挠度时,纵向水平杆宜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立杆纵距la;横向水平杆宜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lo

40、可按图(5.2.4)采用。(a)双排脚手架 (b)单排脚手架 图 5.2.4 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 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 5.2.5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RRC (5.2.5)式中: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表 5.1.7 采用。5.2.6 立杆的稳定性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不组合风荷载时:AN f (5.2.6-1)组合风荷载时:AN+WMW f (5.2.6-2)式中: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5.2.7-2)计算;16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

41、系数,应根据长细比 由本规范附录 A 表A.0.6 取值;长细比,=ilo;lo计算长度(),应按本规范第 5.2.8 条的规定计算;i 截面回转半径(),可按本规范附录 B 表 B.0.1 采用;A立杆的截面面积(2),可按本规范附录 B 表 B.0.1 采用;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 5.1.6 采用。5.2.7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1.4NQk (5.2.7-1)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

42、+0.9 1.4NQk (5.2.7-2)式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2k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 1/2 取值。5.2.8 立杆计算长度lo应按下式计算:lo=k h (5.2.8)式中: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 1.155,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 k=1;考虑单、双排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表 5.2.8 采用;h步距。表表表表 5.2.8 单单单单、双双双双排排排排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

43、数 类 别 立杆横距 连墙件布置 17(m)二步三跨 三步三跨 1.05 1.50 1.70 1.30 1.55 1.75 双排架 1.55 1.60 1.80 单排架 1.50 1.80 2.00 5.2.9 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下式计算:Mw=0.9 1.4Mwk=104.19.02hlwak (5.2.9)式中:Mw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wk风荷载标准值(kN/m2),应按本规范式(4.2.5)计算;la立杆纵距(m)。5.2.10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时,应计算

44、底层立杆段;2 当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5.2.11 单、双排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小值。不组合风荷载时:H=kQkkGgNNAf2.1)4.12.1(2+(5.2.11-1)组合风荷载时:H=kwkQkkGgAWMNNAf2.1)(4.10.92.12+(5.2.11-2)式中: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按本规范附录 A 表A.0.1 采用。185.2.12 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

45、列公式的要求:强度:clAN=f85.0 (5.2.12-1)稳定:ANlf85.0 (5.2.12-2)Nl=Nlw+No (5.2.12-3)式中:连墙件应力值(N/mm2);cA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 5.2.13 条的规定计算;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 2kN,双排架取 3kN;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A.0.6 取值;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 5.1.6 采用。5.2.13

46、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Nlw=1.4wkAw (5.2.13)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5.2.14 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式计算:lNVN (5.2.14)式中:VN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5.2.15 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lNcR (5.2.15)19式中:cR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 8.0kN。5.3 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 5.3.1 立杆的稳定性应

47、按本规范式(5.2.6-1)、(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公式(5.2.9)计算。5.3.2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公式(5.2.7-1)、(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5.3.3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 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3 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

48、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o=kh (5.3.4)式中:k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 5.3.4 采用;h步距;考虑满堂脚手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C 表 C-1 采用。表表表表 5.3.4 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计算长度附加系数计算长度附加系数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 (m)H 20 20 H 30 30 H 36 k 1.155 1.191 1.204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 k=1 5.3.5 满堂脚手架纵、横水平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5.2.1 条5.2.

49、5 条的规定。5.3.6 当当当当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 1.5m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筑物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并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不大于 4.5m,竖向间距不大于 3.6m时,可按本规范第 5.2.6 条5.2.10 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行计算。20 5.4 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计算计算计算计算 5.4.1 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层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5.4.2 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设置不同分为普通型构造与加强型构造,其构造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6.9.3 条的规定,两种类型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5.4.6 条的规定。5.4.3 立杆的稳

50、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5.2.6-2)计算。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5.4.4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 Gk+1.4N Qk (5.4.4-1)组合风荷载时:N=1.2NGk+0.9 1.4N Qk (5.4.4-2)式中:N Gk 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5.4.5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满堂支撑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2 符合本规范第 5.3

51、.3 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5.4.6 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取整体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值:顶部立杆段:l0=k 1(h+2a)(5.4.6-1)非顶部立杆段:l0=k 2h (5.4.6-2)式中:k满堂支撑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 5.4.6 采用;h步距;a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 0.5m,当0.2ma0.5m 时,承载力可按线性插入值。1、2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普通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2、C-4 采用;加强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3、C-5 21采用。表表表表 5.4.6 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

52、架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 高度H (m)H 8 8 H 10 10 H 20 2050m 2 h 3 la 27 单排 24m 3 h 3 la 40 注:h步距;la纵距。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开口型脚手

53、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物的层高物的层高物的层高,并并并并且且且且不应大于不应大于不应大于不应大于 4m4m4m4m。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 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

54、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再 30拆除。6.4.8 架高超过 40m 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6.5 门洞门洞门洞门洞 6.5.1 单、双排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型式(图 6.5.1),斜杆与地面的倾角a应在 450600之间。门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1 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 A 型;2 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 B 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h=1.8m 时,纵距不应大于 1.5m;2)h=2.0m 时,纵距不应大于 1.2m。(a)挑空一根立杆 A 型 (b)挑空二根立杆 A

55、型 (c)挑空一根立杆 B 型 (d)挑空二根立杆 B 型 图 6.5.1 门洞处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 1防滑扣件;2增设的横向水平杆;3副立杆;4主立杆 316.5.2 单、双排脚手架门洞桁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排脚手架门洞处,应在平面桁架(图 6.5.1 中 ABCD)的每一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 5 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图 6.5.1 中 1-1、2-2、3-3 剖面)。2 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150mm。当斜腹杆在 1 跨内跨越 2 个步距

56、(图 6.5.1A 型)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3 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当必须接长使用时,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 6.3.6 条第二款的规定。6.5.3 单排脚手架过窗洞时应增设立杆或增设一根纵向水平杆(图 6.5.3)。图 6.5.3 单排脚手架过窗洞构造 1增设的纵向水平杆 6.5.4 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为双管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于门洞口 12 步。6.5.5 门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杆的杆件端头,均应增设一个防滑扣件(图 6.5.1),该扣件宜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6.6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57、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6.6.1 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6.6.2 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表 6.6.2 的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 跨,且不应小于 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450600之间;32表表表表 6.6.2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a 450 500 60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n 7 6 5 2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应符合本规范第 6.3.6 条第

58、二款的规定;3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150mm。6.6.3 高度在高度在高度在高度在 24m24m24m24m 及及及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全立面全立面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连续设置剪刀撑连续设置剪刀撑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高度高度高度在在在在 24m24m24m24m 以下的单以下的单以下的单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均必须在外侧均必须在外侧均必须在外侧两端两端两端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转角

59、及中间间隔不超过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 15m15m15m15m的立面上的立面上的立面上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图图图 6.6.36.6.36.6.36.6.3)。图图图图 6.6.36.6.36.6.36.6.3 高度高度高度高度 24m24m24m24m 以下以下以下以下剪刀撑布置剪刀撑布置剪刀撑布置剪刀撑布置 6.6.4 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撑的固定应符合本规范

60、第 6.5.2 条第 2 款的规定;2 高度在 24m 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 24m 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 6 跨距设置一道。6.6.5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6.7 斜道斜道斜道斜道 6.7.1 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1 高度不大于 6m 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2 高度大于 6m 的脚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6.7.2 斜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331 斜道应附着外

61、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2 运料斜道宽度不应小于 1.5m,坡度不应大于 1:6;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 1m,坡度不应大于 1:3;3 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4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 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 180mm。5 运料斜道两端、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本规范第 6.4.1 条6.4.6 条的规定设置连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应按本规范第 6.6.2 条6.6.5 条的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6.7.3 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 500mm;2 脚手板顺

62、铺时,接头应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采用三角木填顺;3 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 250 mm 300mm 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 20 mm 30mm。346.8 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 6.8.1 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表 6.8.1 采用。表表表表 6.8.1 常用敞开式常用敞开式常用敞开式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 下列施工荷载时最大允许高度(m)序号 步距(m)立杆间距 (m)支 架 高宽 比 不大于 2(kN/m2)3(k

63、N/m2)1 1.21.2 2 17 9 2 1.01.0 2 30 24 3 1.71.8 0.90.9 2 36 36 4 1.31.3 2 18 9 5 1.21.2 2 23 16 6 1.01.0 2 36 31 7 1.5 0.90.9 2 36 36 8 1.31.3 2 20 13 9 1.21.2 2 24 19 10 1.01.0 2 36 32 11 1.2 0.90.9 2 36 36 12 1.01.0 2 36 33 13 0.9 0.90.9 2 36 36 注:1 最少跨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c 表 c-1 规定 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 0.35 kN/3 地面粗

64、糙度为 B 类,基本风压o=0.35kN/m2 4 立杆间距不小于 1.2m1.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 3kN/m2时,立杆上应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扣件 6.8.2 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36m;满堂脚手架施工层不得超过 1 层。6.8.3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 6.3.1 条6.3.3 条的规定;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对接扣件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6.3.6 条第一 35款的规定。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 6.2.1 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 3 跨。6.8.4 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

65、向每 6m 至 8m 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 8m 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 8m 及以上时,应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 8m 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剪刀撑宽度应为 6m8m。6.8.5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150mm。6.8.6 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 3,当高宽比大于 2 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 6m9m,竖向间隔 4m6m 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66、6.8.7 最少跨数为 2、3 跨的满堂脚手架,宜按本规范 6.4 节的规定设置连墙件。6.8.8 当当当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并应局部加固。6.8.9 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 300mm。6.8.10 满堂脚手架操作层支撑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 1/2 跨距;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6.2.4 条的规定。6.9 满堂满堂满堂满堂支撑支撑支撑支撑架架架架 6.9.1 满堂支撑架立杆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过本规范附录 C 表 C-2表 C-5 规定的上限值,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 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30m。6.9.2 满堂支撑架立杆、水平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6.8.3 条的规定。6.9.3 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型: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 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 5m8m(图 6.9.3-1)。36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5kN/,或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