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2)



《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2)(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2)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 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
2、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 A.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马克思说:“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5.
3、_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以生产工具为骨骼系统的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 6.恩格斯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期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这说明 A.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 B.某个伟大人物的出现
4、是必然的 C.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不一定的 7.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35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份都决定
5、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9.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10.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说明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11.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
6、础,只能是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 1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13.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14.在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
7、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15.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 D.人们的社会分工状况 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8、 17.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A.社会革命是历史火车头的原理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1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
9、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0.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A.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C.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 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 2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
10、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4.国家政权属于 A
11、.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的上层建筑 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25.交往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是 A.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B.科学交往和技术交往 C.国家交往和民族交往 D.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 26.“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论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 2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
12、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8.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 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原理 29.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3、30.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31.在相互依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B.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孤立地进行 C.是在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32.马克思、恩格斯说:“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人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这一论断说明 A
14、.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B.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D.交往扩大和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33.在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阶级斗争 C.改革 D.生产力发展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35.下列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的有 A.一切唯物主义者 B.某些唯心主义者 C.马克思主义者 D.唯意志论者 3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37.“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这是 A.唯物史观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观点 C.历史主义的观点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38.
16、在阶级社会的变革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政治革命 B.议会斗争 C.和平过渡 D.社会改良 3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表明 A.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B.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是无所不能的 C.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非常完善的 D.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大小是和社会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4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17、 4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这两段论述深刻而又透彻地说明了 A.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B.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D.交往扩大和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2.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是从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B
18、.十二大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五大 43.集约型增长的实质是 A.生产要素使用质量的提高 B.生产要素使用效益的提高 C.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D.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44.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执政为民 D.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是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逐步实现经济市场
19、化较高的历史阶段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6.被邓小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并把其称做纲领文件的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A.以物为本 B.以民为本 C.以人为本 D.以市场为本 48.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A.和平与发展 B.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49.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是 A.科技进步与创新 B.科教兴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与人才培养 50.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