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阳五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665377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阴阳五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医学阴阳五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医学阴阳五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阴阳五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阴阳五行(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阴阳五行学说 导论n天地混沌(元气论),盘古开天劈地,天地混沌(元气论),盘古开天劈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导论 n伏羲观天象,作伏羲观天象,作“盖天说盖天说”(天圆如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盖,地方如棋盘)。导论 n作圭表测天地之秘(表高八尺,含勾作圭表测天地之秘(表高八尺,含勾股规律),立中国定观天地之方位。股规律),立中国定观天地之方位。圭表南北夏至投影日冬至投影日导论 n参照日月交会等自然现象,确立历法参照日月交会等自然现象,确立历法。导论 n夏至与冬至平分黄道圈,就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夏至与冬至平分黄道圈,就形成了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阴阳之道。

2、n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又将周天一分为二而成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又将周天一分为二而成四季。四季。至夏至冬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导论 n二十四节气内二十四节气内 角相交即成原角相交即成原 始太极图。始太极图。n黄赤夹角即黄赤夹角即 两鱼尾的夹两鱼尾的夹 角为角为 232621一阴一阳之谓道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相互转化阴 阳 学 说 基本概念 n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对立统一的内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对立统一的内涵。涵。阴和阳各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阴和阳各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事物和现象的属性。n阴阳学说

3、阴阳学说认为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认为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着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着。阴阳的基本特征(属性)n阳:阳: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凡运动的、外向的、上 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 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n阴:阴:凡相对静止的、内守的、凡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相关性、普遍性、相对和可分性n相关性相关性-只有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才具只有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才具阴阳关系。阴阳关系。n普遍性普遍性-凡有相关凡有相关 事物或现象,都事物或现

4、象,都 可以用阴阳对其可以用阴阳对其 属性加以概括。属性加以概括。相关性、普遍性、相对和可分性n相对性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在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可分性可分性-指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或指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或阳之中又可分阴阳。阳之中又可分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n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相互约束。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表现

5、为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的统一。之中的统一。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n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又称阴阳相成,指阴阳任一方均不能脱离另一又称阴阳相成,指阴阳任一方均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体现方而单独存在,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n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一定于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

6、阴消阳长”和和“阳消阴长阳消阴长”中维持相对的平衡。消长中维持相对的平衡。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n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以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的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相互转阴阳的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相互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其转化为消长其转化为消长达到极限的结果。即所谓的达到极限的结果。即所谓的“物极必物极必反反”。“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

7、间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1.阐释人体组织结构阐释人体组织结构阳阳 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背背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手手足足三三阳阳经经 阴阴 内内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腰腰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手手足足三三阴阴经经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2.概括生理功能概括生理功能 人体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对立统一人体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人的生理活动(阳气)是以物的结果。人的生理活动(阳气)是以物质(阴精)为基础的,生理活动的结果,质(阴精)为基础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

8、神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乃绝”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3.说明病理变化说明病理变化 疾病的产生及病理过程,是阴阳失调的结果。疾病的产生及病理过程,是阴阳失调的结果。(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胜则寒”。(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热”。(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4.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将四诊资料如症状、色泽、声息、脉象将四诊资料如症状、色泽、声息、脉象等借助阴阳进行属性

9、归类。再以阴阳为等借助阴阳进行属性归类。再以阴阳为总纲,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总纲,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5.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2)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分阴阳,药味分阴阳,药性升降沉浮分四气分阴阳,药味分阴阳,药性升降沉浮分阴阳。阴阳。五 行 学 说 n伏羲作河图伏羲作河图 大禹悟洛书大禹悟洛书五 行 学 说 n河图、洛书 分别揭示了

10、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 行 学 说 基本概念 n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和变化。n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五行的特性n木:“木曰曲直”,具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n 火:“火曰炎上”,具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n土:“土爰稼穑”,具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土为万物之母”。n金:“金曰从革”,具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n水:“水曰润下”,具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n1.直接归类:直接归类:以取象、类比方法,根据以

11、取象、类比方法,根据五行特性来分析、归纳五行特性来分析、归纳。2.间接推演:间接推演:通过推演络绎的方法,根通过推演络绎的方法,根据五行特性加以分析、归纳。据五行特性加以分析、归纳。自然界的事物通过五行属性推演、归类自然界的事物通过五行属性推演、归类为五行系统,人体则归纳为以五脏为中为五行系统,人体则归纳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心的五行。五行归类自然界自然界五五 行行人体人体五五音音五五时时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谷谷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华华五五志志五五液液五五神神五五声声角角平平旦旦酸酸 青青 麦麦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 木木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12、 爪爪 怒怒 泪泪 魂魂 呼呼徵徵日日中中苦苦 赤赤 黍黍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 火火 心心 小小肠肠舌舌 脉脉 面面 喜喜 汗汗 神神 笑笑宫宫日日西西甘甘 黄黄 稷稷化化 湿湿 中中 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唇唇 思思 涎涎 意意 歌歌商商日日入入辛辛 白白 谷谷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 金金 肺肺 大大肠肠鼻鼻 皮皮 毛毛 悲悲 涕涕 魄魄 哭哭羽羽夜夜半半咸咸 黑黑 豆豆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 水水 肾肾 膀膀胱胱耳耳 骨骨 发发 恐恐 唾唾 志志 呻呻五行的生克关系n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生规律:木

13、相生规律: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 n 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 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的作用。相克规律:木相克规律: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五行制化n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即的,即“生中有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克中有生”。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是五行中的相生关系,生我是五行中的相生关系,生我为母、我生为子。为母、我生为子。所胜所不胜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是五行中的相克关系,是五行中的相克关系,克我为所不胜,我克为所胜。克我为所不胜,我克为所胜。五行的乘侮关系n相乘:相乘:即以强凌弱,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

14、行克制太过。n相侮:相侮:又称反克,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1)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联系成为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2)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述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3 3)以自然界)以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关系联系起来,表达天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关系联系起来,表达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人相应整体观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肝藏血以济心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

15、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水生木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肃降太过心之阳热以制肺金肃降太过-火克金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过于亢烈肾水上承以制心火过于亢烈-水克火水克火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犯)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母。(2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传变,相侮传)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传变,相侮传变。变。(3 3)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与病情的关系:)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与病情的关系:母母病及子和相侮传变者病情较轻浅,子病及母病及子和相侮传变者病情较轻浅,子病及母和相乘传变者病情较深重和相乘传变者病情较深重。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3.指导诊断疾病指导诊断疾病 根据五行的归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综合四诊材料来推断病情。n4.指导临床治疗指导临床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2)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3)应用于针灸疗法和精神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