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663120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X 页数:138 大小:12.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ppt课件(完整版)(1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PPT模板下载: 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的定义,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的线缆与连接器件将所有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系统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能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1.1.1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1、兼容性2、开放性3、灵活性4、模块化5、扩展性6、经济性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历程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产生。1985年初,计算机工业协会(CCIA)提出对大楼布线系统标准化的倡仪1991年7月,ANSI/EIA/TIA568即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问

2、世,同时,与布线通道及空间、管理、电缆性能及连接硬件性能等有关的相关标准也同时推出1995年底,EIA/TIA 568标准正式更新为EIA/TIA/568A,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相应标准ISO/IEC/IS11801。1997年TIA出台六类布线系统草案,同期,基于光纤的千兆网标准推出。1999年至今,TIA又陆续推出了六类布线系统正式标准,ISO推出七类布线标准。2000年国内推出GB50311-2000和GB50312-20002007年国内推出GB50311-2007和GB50312-20071.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1.2.1 ISO/IEC11801标准的综合布线组成综合

3、布线系统可分为3个部分:1.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2.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3.水平布线子系统1.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1.2.2 EIA/TIA 568标准按照EIA/TIA568标准进行划分: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6个部分: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干线子系统3.管理间子系统4.垂直干线子系统5.设备间子系统6.建筑群子系统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标准体系有:1.国内常用标准2.国际标准3.美国标准4.欧洲标准国际组织有1.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2.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3.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1.3.1 国内常用标准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GB503

4、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GB50312-2016 1.3.1 国内常用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16共分为10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缩略语、环境检查、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工程电气测试、管理系统验收、工程验收等。1.3.2 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该标准目前有1995、2000、2002、2008、2010、20171.3.3 美国标准EIA/TIA-568-B TIA-568-C.0-2009:用户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TIA-568-C.1-2009:商业楼宇电信布线标准

5、。TIA-568-C.2-2009:布线标准 第二部分:平衡双绞线电信布线和连接硬件标准。TIA-568-C.3-2008:光纤布线和连接硬件标准。TIA-568-C.4-2011:宽带同轴电缆及其组件标准。1.3.3 美国标准TIA-568-D也在陆续颁布,第四版本在命名规则上和之前的有所不同,以光纤相关标准为例,在第四版中命名为TIA-568.3-D,该部分主要规定了对光纤、连接器、及转接线的要求。目前已经颁布的第四版标准包括TIA-568.0-D、TIA-568.1-D、TIA-568.3-D。1.3.4 欧洲标准目前欧洲标准已经推出EN 50174标准内容,具体内容如下:EN 5017

6、4 系列信息技术-布线安装。EN 50174-1:信息技术布线安装 第一部分安装规范和质量保证。EN 50174-2:信息技术布线安装 第二部分建筑物内的安装规划和实践。EN 50174-3:安装技术布线安装 第三部分建筑物外安装规划和实践。1.3.5 标准的选择和使用1、用户个人要求,由用户进行指定使用哪类标准。2、根据工程情况推荐标准,由承包商推荐相关标准。3、采用多种标准相结合的原则。1.4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1.4.1 铜缆相关产品1.4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1.4.2 光缆相关产品1.4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1.4.3 接插件产品1.4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1.4.4 国内综合布线

7、产品现状1.5 综合布线系统扩展1.5.1 智能家居布线系统1.5.2 公共广播布线系统PPT模板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2.1.1 用户需求分析1.通过用户调查,确认建筑物中工作区的数量和用途2.实际需求应满足当前需要,但也应有一定发展空间3.需求分析时要求总体规划,全面兼顾2.1.2 综合布线设计原则1.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纳入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中2.系统设计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3.系统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4.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工程的性价比23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1.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步骤一般需要经历七个步骤,分别是:

8、1.用户需求分析2.获得智能大厦的平面图3.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设计4.综合布线路由走线设计5.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7.编制综合布线工程材料清单242.2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设计2.2.1 工作区系统设计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的类型适配器的使用 2.2.2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 1、确定导线的类型 2、确定导线的长度 3、布线方式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5确定水平电缆的长度确定布线方法和线缆走向确定配线间所管理的区域确定离配线间最远的信息插座的距离确定离配线间最近的信息插座的距离平均电缆长度=两条电缆的总长2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 (平均长度的10)+端接冗余(510m

9、)*信息点 估算总订购线缆箱数=电缆总长度305m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6写字楼某一层,长30米,宽25米,高5米,已知最远信息点离竖井25米,最近信息点离竖井5米,端口冗余留6米,信息点共100个,求需要使用多少箱双绞线。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7水平布线主要有六种类型的布线方式:(1)地板下管道型(一层或二层)(2)蜂窝型(金属和混凝土)(3)无限制的进出型(活动地板)(4)吊顶型(顶棚型)(5)管道型(6)其他类型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8吊顶内布线形式的主要方法: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1.区域布线法2.内部布线法3.电缆管道布线法4.插通布线法29地板下线槽布线法1.

10、地面线槽布线法2.蜂窝状地板布线法3.高架地板布线法4.地板下管道布线法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0旧建筑物或翻新的建筑物的布线方法1.护壁板电缆管道布线法2.地板上导管布线法3.模制电缆管道布线法4.通信线槽敷设法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12.2.3管理间子系统设计1、管理间的主要作用2、管理间的硬件构成3、管理的设计决定配线架的类别计算配线架数量的原则列出管理接线间墙面全部材料清单,并画出详细的墙面结构图4、配线架的种类双绞线多对数配线架快接式配线架光纤配线箱光纤配线盘光纤和其他种类电缆合用的配线架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22.2.4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1、干线子系统的硬件2、设

11、计原则3、设计步骤(1)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2)确定干线电缆路由(3)确定干线电缆长度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34、布线方式开放型通道封闭型通道5、垂直的干线电缆穿过建筑物的方法介绍 电缆孔法 电缆井法6、水平的干线电缆穿过建筑物的方法介绍 管道法 电缆桥架法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42.2.5设备间设计 1、设备间子系统的主要作用2、设备间的硬件3、设备间设计应考虑的问题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52.2.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1、建筑群子系统的主要作用2、建筑群电缆布线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1)了解敷设现场的特点(2)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3)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4)确定明

12、显建筑物的障碍物的位置(5)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另选电缆路由(6)选择所需的电缆类型和规格(7)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劳务费用(8)确定每种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62.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图纸设计与绘制2.3.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参考图集2.3.2 工程图纸设计与绘制工程图纸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点统计表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图设计(3)端口编号表设计(4)施工图设计(5)材料统计表设计(6)预算表设计(7)施工进度表设计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7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信息点数据统计表38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综合

13、布线系统图端口编码表39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3.3 设计与绘图软件介绍2.4 标识管理设计2.5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PPT模板下载: 铜缆概述3.1.1 双绞线 目前普遍使用的网络传输介质有无线和有线两种。有线传输介质又可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无线传输介质可分为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双绞线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的。3.1.1 双绞线双绞线分类1、按结构进行分类STP、UTP2、按性能指标进行分类3类、4类、5类、超5类、6类、7类3、按特性阻抗进行分类 100欧姆、120欧姆、150欧姆电缆 3.1.2 大对数电缆25对大对

14、数电缆主色:白、红、黑、黄、紫副色:蓝、橙、绿、棕、灰 3.1.3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是由一根空心的外圆柱导体及其所包围的单根内导线所组成 3.2 RJ45水晶头与双绞线的连接技术3.2.1 基本工具和耗材 非屏蔽双绞线(UTP)RJ-45水晶头 线缆制线钳 剥线器 数据跳线测通仪 3.2.2 接线标准 RJ-45水晶头和双绞线的连接技术一般有两种接线标准,分别是EIA/TIA 568A标准和EIA/TIA 568B标准 EIA/TIA 568A的基本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EIA/TIA 568B的基本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3.2.2 接线标准 3.

15、2.3 数据跳线分类一般可分为平行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平行双绞线:既两端进行制线时均采用统一接线标准,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级联 交叉双绞线:既两端进行制线时采用了不同接线标准,用于同级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 3.2.4 具体操作步骤 除去外套层 将双绞线拆开 按照标准线序进行排列 剪线 将网线插入RJ45水晶头内 使用制线钳进行压制 数据跳线测通 3.3 大对数电缆连接技术3.3.1 基本工具和耗材 3.3.2 接线标准3.3.3具体操作步骤 剥除外表皮 剥除聚酯带 配色排序 多余线缆处理 完成打线 配套模块安装 标签条安装3.4 铜缆模块压制技术3.4.1 基本工具和耗材3.4.2 具体操作步骤 语

16、音模块压制技术 超5类非屏蔽模块压制技术 6类非屏蔽模块压制技术 超5类屏蔽模块压制技术 3.5 配线架安装技术3.6 标准机柜安装技术 PPT模板下载: 光缆概述4.1.1 光纤结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是由一组光导纤维组成的用于传播光束的,细小而柔韧的传输介质。它是用石英玻璃或者特制塑料拉成的柔软细丝,直径在几个m(光波波长的几倍)到120m。就象水流过管子一样,光能沿着这种细丝在内部传输。光纤的构造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涂覆层,包层,纤芯 4.1 光缆概述4.1.1 光纤结构 涂覆层包层纤芯62.5 m125 m4.1 光缆概述4.1.1 光纤结构 光纤内部一共有两种光折射率,纤芯的折射

17、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使包层的折射率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n2n1。4.1.2 光纤类型 光纤的类型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是将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4.1.2 光纤类型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特性比较 特性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纤芯大小8-10m50m、62.5m、或者更大模间色散(模态色散)可避免模间色散存在模间色散现象距离特性适合长距离传输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光源激光发光二极管(LED)单模光纤 包层包层包层包层纤芯纤芯多模光纤 纤芯纤芯包包层层包包层层4.1.3 光缆的优缺点光导纤维光缆是由一捆光导纤维组成的,简称光缆。光缆的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2.电磁绝缘性能好,不受电磁干扰影

18、响。3.信号衰变小,传输距离较大。4.保密性高。5.可以减少整个通道中继器的数量,可降低成本。6.线径细,重量轻。7.抗腐蚀。8.制造原料丰富。4.1.4 光纤施工的安全性问题 光纤(光导纤维的简称)犹如人类的头发一样细小。由于光纤是由玻璃和锋利的边缘组成,在操作时要小心以避免被伤害到皮肤。因此在进行光纤研磨操作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1.安全的工作服2.安全眼镜3.手套4.安全工作区4.2 光纤研磨技术4.2.1 基本攻击和耗材 工具名称备注耗材名称备注光纤剥线钳剥离光纤护套,涂覆层等ST头和护套光纤连接器和保护装置专用针管注射混合胶水多模光纤光纤的一种类型冷压钳进行ST头固定操作光纤研磨

19、砂纸对ST头进行研磨操作16头热固化炉进行胶水快速固化清洁布用于ST头端面的清洁切割刀处理多余光纤混合胶水使ST头和光纤连在一起光纤研磨盘进行光纤研磨双面胶处理多余光纤专用显微镜观察ST头端面专用剪刀对光纤进行剪切4.2.2 具体操作步骤混合胶水的配制光纤护套的安装护套剥除剥离光纤缓冲层、涂覆层去除光纤表面的残余物将混合胶水注入ST头内将光纤插入ST头内安装金属护套使用冷压钳进行固定 4.2.2 具体操作步骤安装压力防护罩开始热固化对多余光纤进行切割对光纤头进行初次研磨开始细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磨设备的清洗保存成品 4.3 光纤熔接技术4.3.1 熔接流程 在高压电弧的作用下将两根需要熔接的

20、光纤重新融合在一起,熔接是把两根光纤的端头熔化后才能连接到一起。4.3.2 基本工具和耗材 熔接机 光纤切割刀 光纤剥线钳 热缩套管和尾纤4.3.3 具体操作步骤 4.4 光纤快速端接技术4.4.1 基本工具和耗材 光纤切割刀 光纤剥线钳 酒精泵 皮线开剥器 4.4.2 SC型快速光纤连接头具体步骤 剥除光纤外表皮 安装光纤夹 穿入光纤尺 剥除涂覆层 切割光纤 插入光纤 固定光纤 卡紧光纤 4.4.3 冷接子具体操作步骤 检查冷接子 剥除涂覆层 压入刀轨条 切割光纤 穿入光纤 压盖固定 4.5 光纤链路施工技术4.5.1 项目背景介绍4.5.2 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5.3 项目设备选型4.5.

21、4 项目相关操作技术 PPT模板下载: 准备工作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桥架、线槽、管道系统因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配线灵活、安全可靠、整齐美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群和建筑物主干布线系统中。一般在设计和施工前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工具准备和施工条件准备。5.1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指在施工前要求拥有施工图纸、产品技术资料、相应规范和规程等。材料准备材料准备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足够的材料以便施工需要,具体包括金属桥架、线槽及其附件、绝缘导线、电缆、安全型压线帽、套管、金属膨胀螺栓、接线端子、镀锌材料和辅助材料等。5.1 准备工作工具

22、准备具体包括有梯子、钢锯、卷尺、铅笔、线槽剪、弯管器、切割机、冲击钻、角磨机、手枪钻、充电起子、电工工具等。5.1 准备工作施工条件准备首先在建筑物土建施工过程,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等必须全部完成。其次竖井内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等完成后,才能进行桥架、线槽敷设及配线。5.2 桥架、管线系统设计与安装具体操作步骤 桥架长度测量 桥架切割 连接片的安装 铆钉枪的使用 弯头和三通的使用 手枪钻的使用 桥架支架的安装5.3 安装注意事项5.4 线槽内配线要求和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步骤:1.清扫线槽2.放线PPT模板下载: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概述6.1.1 测试标准的分类 综

23、合布线工程的竣工验收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是鉴定综合布线工程各建设环节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相关的测试结果,测试资料都将被作为验收文档保存。6.1.1 测试标准的分类可以分成元件标准、网络标准和测试标准3类1、元件标准定义电缆/连接器/硬件性能和级别 2、网络标准定义了一个网络所需的所有元素的性能 3、测试标准定义了测试的方法,工具以及过程 6.1.2 测试方法的分类 验证测试测试方法认证测试验证测试:验证测试是指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测试,其目的是解决综合布线过程中电缆的安装问题,杜绝在施工过程随机产生的网络问题接线图和电缆长度认证测试:认证测试是所有测试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最为全

24、面和细致的一项测试,也可称为竣工测试。认证测试是指电缆 除了连接正确外,还需要满足相关的标准,即相应电缆的电气特性(如衰减,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所要求的标准。6.2 验证和认证测试仪简介 目前测试仪器的生产厂商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福禄克、赛博和理想。6.2.1 福禄克(Fluke)6.2.2 赛博(Psiber)6.2.3 理想(IDEAL)6.3 测试模型基本链路是指综合布线中的固定链路部分,由于综合布线承包商通常只负责这部分的链路安装,所以基本链路又被称作承包商链路。适合于5类和超5类布线链路测试。包括最长90m的端间固定连接水平缆线和在两端的接插件长度为90+4=94m

25、(两端各2米的测试跳线)ANSI/TIA/EIA 568-B.1 以永久链路模型取代了基本链路模型 通道用来测试端到端的链路整体性能,又被称作用户链路。包括最长90m的水平电缆,一个信息插座,一个靠近工作区的可选的附属转接连接器,在楼层配线间跳线架上的两处连接跳线和用户终端连接线。总长度不得超过100m 通道链路 永久链路 永久链路又称固定链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所制定的超5类、6类标准及EIA/TIA568-B中新的测试模型定义中,定义了永久链路模型,它将代替基本链路方式。取代基本链路模型链路总长度为90m(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线和插头,以及两端2m的测试电缆)用以测试所安装的固

26、定链路性能 永久链路 6.4 电气参数接线图长度特征阻抗衰减近端串扰损耗回波损耗衰减与近端串扰比(ACR)传播延迟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接线图接线图测试主要是确认链路的连接是否正确。验证连通性和检查安装连接的错误。包括内容:端端连通性开路短路错对反接串绕 错误结果分析开路(断开)跨接/错对(反线)(一端568A一端568B)(设备级联)反接/交叉(1-2、2-1)串绕 (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棕)(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棕)电缆长度的测试一般有两种方法:1.时域反射计(TDR)2.测量电缆的电阻测试仪一般使用前者,测试仪进行TDR测量时向一对线发送一个脉冲信

27、号,并且测量同一对线上信号返回的总时间,获得这个经过时间测量值并知道额定传输速度(NVP)值就能计算出电缆的电气长度。长度测试公式L=T/2(NVPC)公式中:L-电缆长度;T-信号传送与接受之间的时间差C-真空状态下的光速(3108m/s)特征阻抗指阻碍电流的阻抗,该测试值取决于电缆的结构,特征阻抗是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综合值包括:1.导体尺寸2.线对的电缆线之间的距离3.导线绝缘层的绝缘性能一般情况下,5类和超5类UTP电缆在1MHz-100MHz的频率范围内特征阻抗为100欧姆+/-15%。衰减测试衰减是信号能量沿基本链路或通道损耗的量度单位为分贝(dB)随频率和线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衰减

28、测试未通过原因1.链路过长2.链路阻抗异常 衰减1.随频率的增高而增大2.随长度的增大而增高3.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近端串扰(NEXT)又称线对-线对NEXT损耗串扰是指线缆传输数据时线对间信号的相互泄漏,类似噪声。近端串扰是指串扰的测量是在测量信号发送端进行的。必须进行双向测试(必须进行12次测试)近端串扰1.导致串扰的原因2.选用的元器件不符合标准3.施工工艺不规范串扰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综合近端串扰是一对线感应到的所有其他线对对其的近端串扰的总和是一个计算值,而不是测量结果必须进行双向测试 传输延迟传播延迟是信号在一个电缆线对中传输时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纳秒ns)传播时延会随着电缆

29、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回波损耗指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被反射回来的信号能量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引起回波损耗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阻抗不匹配必须保持线缆中的特性阻抗一致性,所有元件都要有很好的匹配性 超5类现场测试需要测试的电气参数1.接线图2.长度3.衰减4.近端串扰5.综合近端串扰6.传输时延7.衰减串扰比8.时延偏差9.回波损耗10.等效远端串扰11.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PT模板下载: DTX系列线缆认证测试仪DTX 系列线缆认证测试仪具有 IV 级精度、智能故障诊断能力、900MHz的测试带宽、12小时电池使用时间和快速仪器设置,并可以生成详细的中文图形测试报告。具体模式包括【SPECIAL FUN

30、CTIONS】【SETUP】【AUTO TEST】【SINGLE TEST】【MONITOR】7.2 WirePert超万兆线缆认证测试仪 该线缆认证测试仪测试频率高达2500MHz,可在不到9秒中内完成超六类(CAT6A)线缆测试,并在11秒钟内完成Class FA 标准测试。7.3 LANTEK系列线缆认证测试仪 测试仪共有8个主要的操作菜单,分别是【电缆ID】【已存储测试】【现场校准】【首选项】【仪器】【分析】【光纤】【电缆类型】PPT模板下载: 数据跳线的测试方法 查看线序,初步检测 使用测通仪进行验证测试 使用认证测试仪进行测试 对测试仪进行现场校验 跳线连接 选择具体的线缆类型 自

31、动测试 8.2 通道永久链路认证测试 选择通道链路类型(CAT 5E UTP CHAN)永久链路认证测试选择永久链路模型(Cat 5E UTP perm)8.3 光纤测试技术光纤测试等级是指在现场进行光纤测试时的测试级别,一般可分为两个级别。等级1指对光纤只进行衰减和长度测试,使用的设备有光功率计等。等级2指除了衰减及长度测试外还可以进行OTDR断点测试,进行等级2测试时需要使用到光时域反射计。8.4 光纤测试标准 ANSI/TIA/EIA-526-7关于单模光缆设备的功率损耗的测试标准。规定了单模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程序。ANSI/TIA/EIA-526-14关于多模光缆设备的功率损耗的测试标

32、准。规定了多模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程序。ANSI/TIA/EIA-455-171A关于短尺寸多模光缆,折射率渐变光缆和单模光缆组合的衰减测试标准。ANSI/TIA/EIA-455-61关于用OTDR测试光纤或光缆的衰减的测试标准。8.5 光纤链路测试 8.6 反射损耗测试 反射损耗测试是指使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对断点进行测试和判断,是光纤链路维护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8.7 测试报告生成软件安装8.8 测试报告的分析 PPT模板下载: OptiView XG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OptiView XG是专为网络工程师设计的首款平板式手持分析仪主界面9.2 OptiView XG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功能模块介绍 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表示;9.3 OptiView XG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基本设置9.3.1 设备网络端口的配置9.3.2 发现控制配置9.3.3 远程控制配置9.3.4 测试项目仪表板配置9.1 OptiView XG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网络部署9.4.1 OptiView XG 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接入部署介绍9.4.2 OptiView XG 平板式手持网络分析仪关键应用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