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657948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64.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精选生产实习报告锦集9篇 生产实习报告 篇1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一、实习地点论文联盟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b.岩石与土的类

2、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构造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作用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毕业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三、实习内容1、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

3、,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戎行凸蹋主要建筑物

4、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_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2、泵站建设工程3、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4、1.1工程地理位

5、置及受益面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O。5、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

6、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唷6、1.3工程投资及规模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叮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石方5.01万、混泥土方1.16万,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生产实习报告 篇2生产实习报告 篇3实习时间:11月1012月10日实习目的:1、了解大豆生物学特性一、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 大豆是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

7、间以15 25最适宜;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2光照 大豆是喜光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3水分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4土壤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2、高产栽培技术:(1

8、)选种(2)种子处理(3)播种(4)中耕除草(化学、人工)(5)收获(6)贮藏加工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加工油料为主的应该选择含油量高的品种。二、种子处理 精选大豆种子,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已确定合理的播种量。针对当地大豆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恰当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二、适时播种: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时进行播种,但要保证在终霜期过后出苗。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

9、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采用条播的方式,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亩用种5-7公斤。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五、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加速土壤有机物分解,改善土壤理

10、化性状,旱时蓄水保墒,涝时散墒,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大豆苗期中耕是促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俗话说“麦锄三遍没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夏播大豆苗期高温多雨,草苗齐长,易出现草荒。因此,必须及早中耕。大豆生育期内一般需中耕23次。第1次在苗高610厘米时进行;第2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3次在开花前进行。灭茬播种的大豆,第1次中耕要深,以松土灭茬除草为目的,同时要防止带土压苗;第2次中耕深浅应视苗情而定,对旺长的苗可深中耕;第3次中耕应浅,可结合培土进行,以松土、除草、防倒伏为目的。也可应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播后苗前进行

11、1次土壤化学封闭性除草,将杂草消灭在出苗前后。常用药剂为每亩50%乙草胺乳油2575毫升,72%都尔乳油150毫升,或48%拉索乳油200毫升,对水45千克喷雾。六、鼓粒成熟时期管理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2、主攻目标: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3、主抓措施:遇旱及时浇水。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山东“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补施肥料。此期强叶片发黄,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5公斤或喷洒3%的磷酸二 氢钾1-2次。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粒重。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豆荚螟。可结合增

12、强叶片后期功能,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进早熟,每亩可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加天达2116(豆科型)75克兑水45公斤混合喷雾或用70%晶体敏螟虫700-1000倍液加入天达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喷雾。可防消费品市场虫害,又能早熟、增产。适时收获。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黄禾期,机械收获大豆在完熟初期为适宜期。大豆田采用上述栽培技术要点实施,病虫害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植株健壮不早衰,荚果饱满优质,较普通管理田增产25%以上。七、适时收获大豆的适宜收获期:大豆的适宜收获期为黄熟末期到完熟期,过早收获,籽粒尚未充分成熟,干物质积累还在进行,降低百粒重和脂肪含量。过晚收获,豆荚炸裂,籽粒

13、落地减产。人工收获宜在大豆黄熟末期进行,即当大豆叶片脱落90%,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用手摇动植株可听到子粒的哗哗声时收获。机械联合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此时大豆植株的茎杆变成褐色,叶片全部脱落,叶柄基本脱尽,豆荚和豆粒呈现品种的固有的颜色,籽粒已归圆,摇动豆荚有响声。无论人工或机械收获最好在晴天早晨或上午进行,以防炸荚。质量要求:人工收获质量要求要求割茬低,不留底荚,放置规范,及时凉晒收打,收割损失率小于2%,脱粒要脱净收净,颗粒不丢,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大豆收获质量标准,至少在3等以上。机械收获的质量要求不留底荚,割茬一般在56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

14、5%,清洁率大于95%。生产实习报告 篇4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培养专业进行了调整,其中,将过去的铸造、锻压、焊接3个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材料热加工方面的人才。旧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新专业的需求。所以自1999年按新专业招生以来,便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制订和修改,但在教学实施和毕业生就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本课题便是针对这些问题,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1、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专业方向从就业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热加工行业从我校招的毕业生一直以铸造、焊接、锻压为各对口专业,所以近年来,用人单位仍以此旧专

15、业名称招收毕业生。加之企业在生产中分工较细,他们都希望有各个专业特长的人才,在短期内便可胜任一方面的技术工作。由此看来,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专业制定一套新计划而完全取消过去的专业方向是不合适的。但专业方向如何设置仍需慎重。为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河北省对本专业的需求,连年来省内各中小企业对铸造、焊接方向的人才需求较多,尤其我国加人WTO后,铸件出口量逐渐增多,优质高效的要求使他们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强。由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的锻压方面的人才需求减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呈连年上升趋势,而且省外的某些模具加工基地也逐渐从我校招聘毕业生。分析了河北省的需求情况,我们又对其他兄弟院

16、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在我们收集的教学计划中有全国重点院校的,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也有一般院校的,如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从这些院校的教学计划看,重点大学基本不分专业方向,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其他课程安排完全一致,专业性强的课程开设较少。分析原因,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考研率较高,从事科研工作的较多,而在企业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的较少。一般的地方院校的计划中在进人第6,7学期后,根据专业方向划分几个相应的专业模块,主要的专业课开设2一3门,因为这些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一些企业,将来主要从事技术工作,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短期内胜任具体工作。我校面向

17、的主要是河北省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来校招人时都表示希望能尽快在工作岗位中独挡一面。鉴于以上分析,决定在新的方案中,分出三个专业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焊接。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更近于机械工程学科、而铸造和焊接所需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较多。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制订了模具方向、铸造和焊接方向两套培养方案。2、加强基础教育,优化学科基础为了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范围,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应占较大比重,而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学校对理工专业的要求开始的,包括两课、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而学科基础课的设置是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关键,在本方案中,首先确

18、定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等学校框架内的几门课程,然后根据专业方向的需要,搭建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其中模具方向以机械工程基础为主干学科,因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开设学时较多,而铸造、焊接方向则以材料科学工程基础为主干学科:如开设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等课程;除以上因专业方向不同而开设的不同的学科基础课以外,还开设了多门相同课程,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材料科学基础,另外为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考虑到后续课的学习、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开设了工程材料概论、文献检索、电工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成型控制基础、材料检测及控制工程等课程。从课程的开设看,包含了自然科学

19、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的课程,而且考虑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基础与专业的关系,优化了学科基础课程。3、整合专业课,精选选修课为加强专业综合教育,拓宽学科专业范围,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确定也很重要。专业课是按专业方向开设的,各方向根据专业特点,在有限的学时内选择了几门构成专业框架的专业课。铸造方向是以设备、工艺、材料三方面的课程构成的框架;焊接方向则由电源、工艺、结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组成;模具方向则体现了模具设计(冲压模具、锻造模具、塑料模具)和制造(模具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两大方面,同时开设了计算机在模具中的应用(模具CAD/CAM)。有了以上各专业方向的主体框架,考虑到

20、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及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开设了小学时的专业性强的专业课(每个专业方向2一3门)。另外,为拓宽学科专业范围,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精选了一系列选修课:如材料成型新技术、工业机器人、工程软件、计算机在热加工中的应用、技术经济学等十几门课程可供选择。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的计划中,除了传统的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外,模具方向增加了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培训,主要有线切割编程加工、数控铣编程加工;铸造和焊接方向增设了两周专业实验周.,学生可自己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操

21、作。这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也给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留下了空间。为了使学生四年外语不断线、培养学生对外语文献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结合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练习查阅、整理资料;另外为锻炼学生文字表达和科技写作的能力,在5一6学期增设了“外语文献阅读及学年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5、结束语本课题的研究是根据近几年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情况,按照“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创新性纂合型人才的综合培养”的指导思想而进行的,体现了强化基础理论,加强专业综合教育,拓宽学科专业范围,同时,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也存在某些缺憾,如无双语教学的计划;因学校软硬件配套问题未能实现“专业实验平台”的

22、设想,校定选修课内包括的某些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应改为必修课等等。这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在将来的计划中能成为现实。生产实习报告 篇51、结构现在绝大多数硬盘在结构上都是温彻斯特盘。从1973年IBM生产出第一块温氏硬盘以来,后来的硬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即采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其核心就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2、磁头技术硬盘读取数据是通过磁头来完成的。最早的传统磁头是电磁感应式磁头,这些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由于硬盘读、写操作的不同,这种二合一磁头就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对硬盘的设计造成了不便。后来的硬盘

23、开始采用MR(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这种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磁感应磁头,而MR磁头则作为读取磁头磁阻。这样便可以得到更好的读/写性能。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来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准确性也较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扩大了盘片的容量。然而,随着单碟容量的不断增加,终于到了MR磁头的读取极限,于是GMR(巨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诞生了,现在单碟容量超过5G的型号都采用了GMR磁头。进入后,几乎全部硬盘均采用GMR,GMR磁头技术是在MR的基础上开发的,它比MR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正在基于越来越先进的磁头技术,才使硬盘单碟容量越

24、做越大成为可能,目前最新的磁头是基于第三代巨磁阻磁头技术。3、接口硬盘的接口方式可以说是硬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这点从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巨大差价就能体现出来,接口方式直接决定硬盘的性能。现在最常见的接口有IDE(ATA)和SCSI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移动硬盘采用了PCMCIA或USB接口。(1)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IDE接口最初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联合开发,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标准,所以又称ATA接口。我们普通用户家里的硬盘几乎全是IDE接口的。IDE接口的硬盘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

25、3(FastATA-2)、ATA-4(包括UltraATA、UltraATA/33、UltraATA/66)与SerialATA(包括Ultra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基本IDE接口数据传输率为4。1MB/秒,传输方式有PIO和DMA两种,支持总线为ISA和EISA。后来为提高数据传输率、增加接口上能连接的设备数量、突破528M限制以及连接光驱的需要,又陆续开发了ATA-2、ATAPI和针对PCI总线的FAST-ATA、FAST-ATA2等标准,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6。67MB/秒。1996年昆腾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UltraDMA/33接口,严格说来,这已经不能算IDE接口,而应称

26、为EIDE接口,它采用PIO模式5,数据传输率达到33MB/秒。1999年昆腾又推出了UltraDMA/66接口,传输率为UltraDMA/33的两倍,采用CRC(循环冗余循环校验)技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且使用了80线的专用连接电缆,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即为UltraATA/66。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最有前景的硬盘接口类型则该是UltraATA/100了,它的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可以高达100MB/s。(2)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由于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

27、,所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系统占用率极低,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这种接口的硬盘大多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合。4、容量容量可以说是用户对硬盘认识最多的一个技术指标,它的单位是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影响容量的两个因素是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顾名思义,单碟容量也就是在单张盘片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单盘容量越大,实现大容量硬盘也就越容易,寻找数据所需的时间也相对减少。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是越做越大了,一般都可以达到20G。单碟容量提高的同时,硬盘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而降低,这也是为什么硬盘厂商竞先推出高单碟容量的硬盘产品。你有时在检测硬盘时可能会发现厂家标称的容量和电脑检测的容量不一致,这是由于他们采

28、用的换算单位不同,厂家多以1000进制换算,即1MB=1000byte、1GB=1000MB,而电脑中多用1024进制换算。5、缓存由于CPU运算与硬盘读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速度差异,为了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硬盘缓存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作用一样,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当然缓存越大越好。目前IDE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到2M之间,主流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6、转速转速指的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其单位是RPM(RoundPerMinute,每分钟旋

29、转次数),它直接影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理论上转速越快数据传输率就越大。目前IDE接口的硬盘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和7200rpm(转/秒),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可达7200到10,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更快的转速可以使盘片转动一周的时间减短,使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寻道时间减短,更快地寻找所需要的数据,同时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会提高,使读写速度加快。7、平均寻道时间这个指标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是代表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需要注意的是它与平均访问时间有差别。平均寻道时间越小越好,现

30、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毫秒的产品。8、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30MB/s到45MB/s,这比UltraATA/100的100MB/s低多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

31、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9、外部数据传输率这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勾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采用目前最新的UltraATA/100接口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即可达到100MB/s。对于SCSI硬盘,若采用最新的Ultra160/mS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FibraChannel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10、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

32、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技术指标外,影响硬盘性能的还有道至道时间、硬盘表面温度等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说实话,一口气说这么多专业性挺强的内容,不但你可能难以消化,就是我的头都大了。但之所以坚持讲这些术语常识,只是希望你对硬盘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对硬盘一无所知。关键技术篇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由于技术的发展,硬盘的速度、性能在近几年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究其根源,硬盘在技术上的突破只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使硬盘的单碟容量更高以能存储更

33、多的数据(此项技术也就是在上面所说的盘片及磁头上下功夫);改进硬盘的主轴电机以使其转速更高,从而减小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采用更先进的硬盘附加技术,以使硬盘的工作稳定性及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这样一个思路,如今的硬盘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并将在新世纪里继续得以广泛的应用:1、RAID(Redunde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磁盘阵列技术RAID实际上可以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功耗小、传输速率高,可以提供容错功能、安全性更高以及比起传统的大直径磁

34、盘驱动器来,在同样的容量下,价格要低许多。RAID现在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硬盘上,但就像任何高端技术一样,RAID也在向PC机上转移。也许所有的PC机都用上了SCSI磁盘驱动器的RAID的那一天,才是PC机真正的“出头之日”。2、PRML(PartialResponseMaximumLikelyhood,部分响应完全匹配)读取通道技术PRML技术简单的讲就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

35、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PRML技术的普通采用,使硬盘的容量、速度、可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技术由于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厂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硬盘安全监测机制,S。M。A。R。T。技术便应运而生。S。M。A。R。T。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它可以监控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等部件,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一旦出现安全值范围

36、以外的情况,它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通过S。M。A。R。T。技术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4、ATA/100技术对于IDE市场,世纪末可以说是UltraATA/66的天下,它支持最大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到了昆腾公司联合英特尔等芯片组巨头共同推出了ATA/100标准,在理论上它支持的最大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100MB/s,同时在处理器厂商、芯片组厂商、主板厂商及硬盘厂商的努力下,ATA/100成了硬盘新技术的主角。但是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就是影响硬盘性能大幅提高的瓶颈所在,尽管

37、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可目前最高也只能达到45MB/S,这就影响了硬盘整体速度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ATA/100虽然需要相应主板的支持,还使用了单独的80芯接口线缆,但是它可以完全向下兼容,能在ATA/33、ATA/66等不同模式下使用。而且接口同样包含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正)特性,这能增加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它能检测到数据传送中的错误。5、数据保护与震动保护技术硬盘非常怕震动,不管电源是否已经启动,只要硬盘受到了撞击或震动,或多或少总有数据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处于运转状态的硬盘受到震动或撞击,所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在这方面,

38、原昆腾公司(已被迈拓公司并购)的DPS(DataProtectionSystem,数据保护系统)与SPS(ShockProtectionSystem)技术、西部数据公司的DataSafeGuard(数据卫士)技术、IBM公司的DFT(DiskFitnessTest)、迈拓公司的MaxSafe与ShockBlock以及希捷公司的SeaShield技术使得硬盘可以承受较高g数的冲击,这种技术可以把硬盘因冲击而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能够对硬盘中的数据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6、厂商独特技术为了增强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厂商在自己的硬盘中增加了独特的技术来提升硬盘的质

39、量:(1)西部数据公司的数据卫士(DataLifeguard)技术西部数据的硬盘里多了一个“DataLifeguard”技术,它实际上运用了S。M。A。R。T。技术。简单地说,DiskLifeguard在硬盘持续开机八小时后,硬盘本身就自动地扫描侦测硬盘内部,如果遇到可能快要产生坏磁区的部分时,就赶快把些磁区上的数据转移到状况良好的磁区上面,并且做好数据在硬盘上所需的连接。独特之处在于DataLifeguard的所有工作都是硬盘本身就可以启动和执行的,不需要主板或其它工具程序配合,所以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工具软件,只要硬盘的电源开着,每隔八个小时DataLifeguard就会做一次扫描、分析与

40、修复的动作。并且DataLifeguard会在硬盘处于Idle(硬盘15秒钟没有任何动作)状态下才会工作,一旦DataLifeguard准备开始扫描、分析与修复的动作时,如果硬盘还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完成时,DataLifeguard就会往后延长15分钟再开始工作,所以外面不必担心这个功能会影响到硬盘的工作效率。(2)原昆腾公司的DPS技术DPS(DataProtectionSydtem)是原昆腾公司提出的另一项新技术,它可以让用户确定自己的硬盘是否真正发生了问题。如果你觉得硬盘有些奇怪的表现,比如不正常的声音、速度突然变慢的时候,就可以用软盘开机并运行DPS程序,让它帮你测试一下硬盘有没有问题。

41、这时它会检查硬盘的S。M。A。R。T。数据缓冲区,以及其它基本的随机检查测试,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测试绝对不影响到硬盘里面所储存的数据。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判定硬盘是否真的需要送去修理了。(3)迈拓公司的MaxSafe和ShockBlock技术MaxSafe是迈拓公司的独特技术之一,该技术提供了ECC错误修正码(ErrorCorrectionCode)功能。所谓的ECC是指以一种复杂的编码算法,当传输一个数据时,额外采用几个位元来当成错误修正的判别码,一旦数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就可以通过一个错误修正码来修复不正确的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以前在PC-100的SDRAM内存、Pent

42、iumII350MHz以上的CPU有ECC的功能,现在硬盘也有这个功能了!ShockBlock是迈拓新一代硬盘所采用的另一项新技术,它强化了连接读写磁头的钢板的刚性,并且读写磁头比原来的读写磁头轻40%,这两种新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于尽量降低读写磁头弹离碟片的可能性,如果读写磁头没有弹离碟片,就不会有碟片被读写磁头敲击而产生屑片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了硬盘的使用寿命。在国内的硬盘市场中,由于硬盘厂商的激烈竞争,硬盘技术不断提升,品种更加多样,而价格也越来越低。这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就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常见的硬盘厂家有迈拓、希捷、IBM、西部数据、富士通等,另外,著名的昆腾公司已被迈拓公司收

43、购,但品牌的影响还在。下面将就各个厂家的特点、代表产品等方面介绍一下。1、IBM说到IBM,不仅仅是因为它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还因为它对硬盘技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实在太大了,除了前边提到的温彻斯特技术外,IBM的磁头技术一直走在其他厂商前面,其GMR磁头技术已经成为新世纪硬盘事实上的标准。IBM硬盘在国内的产品可分为Deskstar、Ultrastar和Travelstar三个系列。Travelstar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的2。5英寸硬盘,Deskstar与Ultrastar都是3。5英寸硬盘,Deskstar用于台式机,而Ultrastar则是SCSI接口的,多用于服务器或工作站。在家用市

44、场上,提到IBM,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它的硬盘容量,当其他厂家还在销售10。2GB硬盘时,IBM的桌面硬盘的最小容量就是20GB了。2、迈拓(Maxtor)说起迈拓,我们得先提一下它并购的昆腾硬盘。在被并购前,如果说昆腾是中国硬盘产品的第一品牌,恐怕没有人反对,尤其在1998、1999年,简直有非昆腾硬盘不买的架势。的确,昆腾的技术优势使其一直走在其他厂商前面,它的新产品研发能力最强是其最大的优势。在被并入迈拓公司以后,虽然昆腾的品牌不再保留,但其尖端的研发技术仍然将极大的促进硬盘的发展。再看迈拓公司本身,其并购昆腾的大手笔无疑就是其实力的证明。现在的迈拓,除了整合了昆腾硬盘的产品优势外,还继

45、续保留着它传统的技术优势。由于迈拓公司是诸多硬盘厂商中最专一于桌面级IDE产品的公司,这使得它在桌面级产品的竞争中优势突出。不仅率先推出了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DiamondMAX系列产品,还形成了DiamondVL系列、DiamondMAX系列和DiamondMaxPlus三条线,分别对应低端、主流及高端三种不同的用户需求。另外,星钻和金钻系列向来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在家用市场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硬盘。3、希捷(Seagate)近几年希捷产品在中国用户中口碑不佳,主要原因是其某个系列的产品性能不佳,被视为低档产品的代名词,而其另一个系列的产品虽是业界最先推出的7200转IDE硬盘,但因其

46、依旧采用MR磁头,造成发热量高、噪音大而其性能并不比同期其他厂家推出的5400转硬盘高多少,所以市场表现并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尽管希捷在桌面级IDE产品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其优势表现在它的企业级SCSI硬盘方面,它著名的印度豹(Cheetah)和酷鱼(Barracuda)系列分别对应高端及低端应用,高低搭配,使得其在企业级硬盘的市场占有率极高。4、其他厂商其他的硬盘厂商还有西部数据、富士通和三星,走的都是低价位的路线,但产品规格还比较齐全,性能虽无太过人之处,但也不会逊色多少,是考虑价格的用户的比较好的选择。回顾展望篇如同发生在微处理器领域的变化一样,在过去的几年中,硬盘的技术也发生了翻天

47、覆地的变化,在新世纪里,这些变化同样会相应地表现在硬盘的容量、缓存、速度、接口、附加技术和价格上。1、容量在过去的中,硬盘的容量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增长,不断创造着奇迹。先进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硬盘的研发和制造当中,硬盘容量在几个月之中就能翻一番。仅仅在,家用市场的最大硬盘容量就达到了惊人的80GB(MaxtorDiamondMax80),40GB左右容量的硬盘已经变得相当普遍。现在市场上最热销的IDE大硬盘就是IBM公司的Deskstar75GXP,它已经拥有高达75GB的庞大容量。硬盘容量的提高要归功于单碟容量的提高,回顾一下的产品,那时的单碟容量达到了20GB。如今的最高单碟容量甚至已经超过3

48、0GB。单碟容量戏剧性地从10。1GB、15GB直超30GB,3倍的增长发生在仅仅1年左右的时间里。硬盘容量的提高,还要归功于主要硬盘制造商在研究和开发上投注的努力,是他们使得涂有磁性材料的金属盘片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存储业界一直无休止地探索如何提高面密度和降低MB的价格,其成果就是面密度每年约提高50%。另外,IBM公司新采用的玻璃盘片技术还改写了硬盘制造的历史。IBM在7200rpm的Deskstar75GXP和5400rpm的Deskstar40GV两个系列中采用了玻璃盘片作为存储介质,单碟容量分别达到15GB和20GB。玻璃盘片的硬盘是以玻璃作为盘片材料,据IBM称,玻璃盘片与传统的铝

49、质盘片相比,拥有以下的优势:使用价格低廉的玻璃代替铝作为盘片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硬盘的单碟容量可以大量增加,而且盘片使用玻璃材料后,硬盘在高转速时稳定性也较铝质材料有了提高。在硬盘容量方面,的成果将推动的硬盘发展。在初硬盘市场将流行容量在30-40GB左右的硬盘,下半年就会成为绝对的主流,并出现大量40GB、60GB的产品。2、缓存与硬盘容量相似,还没有完全普及的2MBCache,将完全进入家用市场。由于IBM和迈拓的部分硬盘Cache容量早已经达到了2MB,这将会促使其他硬盘厂商向着更高缓存容量的方向发展。另外,伴随着硬盘Cache容量的不断增加,硬盘的寻道时间也会慢慢的缩短。大家可

50、能已经留意到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已经发展到了8ms左右,并且不久就会超越。这也是明年硬盘技术发展的又一大趋势。3、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7200转的硬盘将成为完全的主流产品。大家可以看到,5400转硬盘的主流地位已经被7200转IDE硬盘所取代,在各个厂商的产品线中7200转的硬盘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中电脑的配置将再上一个层次,在商用配置的电脑系统中,速度对于硬盘性能是很重要的。例如两个硬盘,他们分别是5400转的硬盘和7200转的硬盘,他们的容量相同,性能指数也一样,那么7200转的硬盘读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就会比5400转的硬盘更少,这时整个计算机系统反应就更快了。由此我们可以完全的

51、肯定,到将是7200转硬盘完全取代5400转硬盘的时候。4、接口除了以上几个标准发生变化外,在硬盘领域发生的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是UltraATA/100的诞生,它将导致硬盘的接口方式加紧更新换代。在中UltraATA/100将完全取代现在正在流行的UltraATA/66的地位,成为用户装机的首选。从理论上来说,ATA/100可以提供1。5倍于ATA/66的速度,并且使用与ATA/66一样的数据电缆。接口速度的提高,为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为IDE硬盘的市场带来活力。实现UltraATA/100不仅需要硬盘的支持,还需要芯片的支持。虽然现在UltraATA/100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不过到此技术

52、将大有发展前途。在中支持此技术的主板将大量出现和完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到时支持UltraATA/100技术的主板流行起来时,此硬盘将完全取代现在正在流行的UltraATA/66的地位,成为几乎所有的IDE硬盘驱动器的标准接口,这是不容质疑的。除了下一代的IDE接口标准UltraATA/100,还有一些即将应用在硬盘上的接口也值得我们在新世纪里注意。USB2。0和IEEE1394技术就有可能应用在外置式硬盘驱动器上,用来增加存储容量或与如机顶盒这样的数字消费电子设备相结合。虽然目前还处在小规模应用阶段,但笔者预测在中就应该可以大量上市了。在,这些新型硬盘一定会成为我们硬盘选购的一个新方向

53、。5、附加技术早在1998年,各大硬盘厂商就大力发展其产品的附加功能。在,硬盘的各种附加技术同样也会成为一个大买点。各大厂商为突出自己产品的特色,会极力通过自己产品的各种附加功能大做宣传,这主要表现在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和降低硬盘噪音方面。(1)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的主流硬盘应该来说会有更稳定可靠的性能,这当然要感谢各大硬盘厂商为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而采用的各种技术。除了硬盘所共有的S。M。A。R。T。以外,各大硬盘厂商也都会力推自己的一套先进的数据保护技术。主要有富士通公司的CSS(ContactStartStop)、迈拓公司的MaxSafe和DPS(DataprotectionS

54、ystem)、IBM公司的DFT(DriveFitnessTest)、希捷公司EDST(ExtendedDriveSelfTest)以及西部数据公司的DataLifeguard等等。数据保护技术能够自动地进行硬盘诊断,并且更快更准确,这对于保存在硬盘中数据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新世纪里,这些硬盘安全性将会成为各大硬盘厂商关注的焦点。另外,在防震动技术上,昆腾品牌原应用的震动防护系统(ShockProtectionSystem,SPS)和迈拓原应用的ShockBlock技术仍来是迈拓公司的两个有分量的砝码,由于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分散冲击能量,尽量避免磁头和盘片的撞击,所以能有效减少硬盘在运输和使

55、用中的损坏。与之不同,希捷则在硬盘的外部大做_,它很可能继续使用SeaShield外壳和SeaShell包装占领市场(SeaShield可以保护硬盘的电路板,SeaShell是取代ESD包装袋的可回收透明蚌壳式包装盒,可以防静电并抵御非震动撞击)。(2)降低硬盘噪音为了满足用户在降低硬盘噪音上的要求,在新世纪里各硬盘厂商也会加大力度继续使用各种技术。从马达上降低噪音显然还是最直接的方法,液态轴承马达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它使用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有效地降低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问题。同时液油轴承也可有效的吸收震动,增强硬盘的抗震能力,由此硬盘的寿命与可靠性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项

56、技术无疑极具应用价值,虽然市场上的普通硬盘还没能应用这一技术,但我们相信一些高品质的家用硬盘就会开始应用。此外,迈拓公司还在原昆腾产品上通过把转速降到4400rpm来实现更低的噪音,而希捷也将大力推广声音屏蔽技术(SoundBarrierTechnology,SBT),它可在制造时配置或由用户设置。6、价格与硬盘性能和容量大幅度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硬盘价格将在持续下降,如今容量为20GB的5400rpm硬盘价格已经跌到了800元左右,在1999年,这样的价格只能购买一块8。4GB的硬盘,而在下半年,这样的价格将能购买一块7200rpm的40G硬盘。也就是说,以几乎相同的价格,我们可以购买到几乎

57、5倍于1999年的容量并且速度更快的硬盘。硬盘价格直接引动了购买需求,主流硬盘的容量迅速攀升,甚至已经有人在考虑买一块硬盘来作移动存储设备。早在1999年大家可能就已经发现了,现在硬盘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了。我们经常看到一家公司刚刚发布了一款最新型号的产品,此产品用了某些新技术,但过不了多久,几乎每家硬盘公司都会推出性能差不多的产品出来竞争。同时各公司又会在几个月后推出同价格的更新产品,面对如此发展的硬盘市场,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到了暂新的世纪,硬盘及其市场将以无比迅速的速度飞快发展。认识硬盘的大小、外观与型号硬盘正面贴有标签,上面有产品的品牌、产地、批号、序列号、以及代理商的防伪标签等信息

58、,一些产品还提供了接口电压、连接与跳线方法等说明。我们在选购时最值得注意的是硬盘的编号,它包含了产品型,容量与性能等基本信息。有必要通过编号识别硬盘,杜绝商家以次充好的不良企图。ZiffDavisWinbench992。0Winbench99恐怕是硬盘测试中最常用,也普遍认为是最权威的测试软件了。其实Winbench99的测试范围包括整机、CPU、图形等多个方面,磁盘性能测试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我们测试的是硬盘,所以可以直接选择DiskInspectionTests(包括硬盘寻道时间、CPU占用率和数据传输率测试)或DiskWinMarks(包括BusinessDiskWinMark和Hig

59、hEndDiskWinMark)。当然最好用的还是它的“Selected”,用户可以自己定制测试项目。磁盘测试项目就这几个,选好之后按“Run”(注意需要关闭其他无关软件,并将任务栏设置为自动隐藏模式),一盏清茶之后,测试结果就出来了。其中包括我们最关心的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和CPU占用率等参数,当然还有分别针对商用领域和高端领域的两个综合得分,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磁盘的总体性能。Winbench还提供了强大的测试结果数据库,如果同时进行多款硬盘的测试,那么数据比较将十分方便。HDTach2。HDTech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磁盘测试工具,它提供了硬盘的读写数据传输曲线,最高、最低和平均数据传输率

60、和CPU占用率。它是专门针对硬盘底层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主要通过分段拷贝不同容量的数据到硬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硬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随机存取时间及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使用的场合并不仅仅只是针对硬盘,还可以用于软驱、ZIP驱动器测试。比起Winbench,HDTach的使用要简单的多,如果有多个硬盘,只要运行界面中选择你要测试的硬盘测试就开始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测试硬盘中存在分区信息,那么软件将会提示你不能进行写测试,因此写测试通常对于新硬盘才会使用,而读测试则没有这样的限制。测试结果有清晰的数据传输曲线,所以特别适合数据传输率的测试。而CPU占用率的测试结果往往不太准确,所以不推荐使用里面C

61、PU占用率的测试结果。整体的测试结果相当直观,比较也十分方便。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模拟测试环境,如进行大量文件的拷贝或对大量文件进行压缩等,这些都是测试硬盘性能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些测试方法,相信用户们对硬盘性能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为大家的选购和使用带来方便。硬盘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宽带网的普及需求硬盘容量及性能的不断提升,要求硬盘技术不断改进,数据传输率不断提高,硬盘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将遵循“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基理在前进;而另一个方向就是硬盘也会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1、数据存储密度大幅提升数据存储密度提升带来单碟容量可以越做越大,能使用更少的盘片来实现更大的容量,降

62、低硬盘的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增加硬盘的运行稳定性。2、数据传输率明显加快随着硬盘内部通道的拓宽,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也进一步提升。3、硬盘附加技术更加完善为保障硬盘能在高速下的运行稳定性及数据可靠性,硬盘厂商们纷纷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保护技术及磁盘4、在硬盘的磁头技术上随着硬盘单碟容量越做越大必须要有一种新型的磁头技术以适应要求。5、将会有更多的SCSI技术被移植到IDE硬盘上来防震技术。我的感想: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硬盘有了更深的认识。硬盘作为数据存储部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以后也会朝着多元化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这次实

63、习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学习,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谢谢!生产实习报告 篇6二、实习单位:_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三、带队老师:四、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企业、对产品的科研、生产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2.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阶段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和生产、科研状况。对通信产品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理论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3. 通过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劳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五、实习任务:1. 了解企业实际状况,了解所实习的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2.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和应用前景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4. 锻炼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5. 使学生从社会、从企业员工身上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六、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_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769厂)2. 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时在到达宝鸡之后的第二天正式开始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列队进入_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等待有关负责人把我们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生产实习报告 篇7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