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1865179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5.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1. 互换性生产的技术基础是( )。A 大量生产 B 公差 C 检测 D 标准化2.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属于( )。A 相对测量法 B 绝对测量法 C 综合测量法 D 间接测量法3. 甲20f 6、甲20f 7和 甲20f 8的相同偏差是()。A 下偏差 B 上偏差 C 实际偏差 D 公差4. 比较孔或轴的加工难易程度的高低是根据( )。A 公差值的大小 B 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C 标准公差因子 D 基本尺寸的大小5.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A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职能 B 形状和定向误差的职能C 定向和定位误差的职能 D 形状误差和跳动的职能6.

2、GB1144 87 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A 大径定心 B 小径定心 C 键宽定心 D 中径定心7. 为保证使用要求,应规定轴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 )A 平行度公差 B 垂直度公差 C 倾斜度公差 D 对称度公差8. 螺纹的实际中径用( )。A 大径表示 B 小径表示 C 中径表示 D 单一中径表示9. 齿轮的齿向误差主要影响齿轮转动的( )。A 齿侧间隙 B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C 传动的平稳性 D 载荷分布均匀性10. 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叫做( )。A 减环 B 增环 C 调整环 D 修配环11.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不同形状的公差带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是(

3、 )。A 直线度 B 平面度 C 圆度 D 同轴度+ 0.01812. 申40k6 ( +0.002 )轴颈与深沟球轴承内圈配合的性质为()。A 过渡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或过盈配合 D 间隙配合13. 齿轮齿厚偏差卜E s用来评定()。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14. 相配合的孔、轴中,某一实际孔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到间隙,则此配合为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C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15. 利用同一方法加工(p 50H7孔与(p 100H6孔应理解为().A 前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C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4、 D 加工难易程度无法比较16. 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最主要的误差是 ( ).A 齿形误差 B 齿向误差 C 齿距累积误差 D 螺旋线波度误差17. 孔的作用尺寸( )。A 等于孔的实际尺寸 B 不小于孔的实际尺寸C 不大于孔的实际尺寸 D 与孔的实际尺寸无关18. 某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基准平面的平等度误差一定 ( )。A 不小于 0.04mm B 不大于 0.04mmC 大于 0.04mm D 小于 0.04mm19. 用比较仪测量轴径的方法属于( )。A 直接测量法 B 间接测量法 C 绝对测量法 D 相对测量法20. 定向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5、A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B 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C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D 定向误差和距离尺寸偏差21. 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p 50H6孔和甲100H7孑L,应理解为()。A 前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C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D 无法比较22.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 K 、M 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轴可以构成( )A 间隙配合 B 间隙或过渡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23. p 20f 6 、 p 20f 7 和 p 20f 8 三个公差带的( )。A 上偏差相同且下偏差相同 B 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相同C 上偏差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D 上、下偏差各不相同24. 孑L、轴配

6、合的最大间隙为+23 p m,孔的下偏差为一18 p m,轴的下 偏差为-16 p m,轴的公差为16 p m,则配合公差为()。A 32 p m B 39 p m C 34 p m D 41 p m25. 按 GB1144 87 的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应为( )。A 大径 D 定心 B 小径 d 定心C 键侧 ( 键槽侧 ) 宽 B 定心 D 大径、小径或键侧 ( 键槽侧 ) 宽定心26. 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与它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的关系应为( )。A 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B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 前者不得大于后者 D 前者不得小于后者27. 齿轮副的最小极限侧隙 jnmin 与齿轮

7、精度等级的关系是( )。A 精度等级越高,则 jnmin 越小 B 精度等级越高,则 jnmin 越大C jnmin 与精度等级有关 D jnmin 与精度等级无关28. 对某几何量进行等精度测量9次,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3 p m,则 以 9 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A 3 p m B 4.5 p m C 6 p m D 9 p m29. 有一位移型圆锥配合,锥度为 C=1 : 10 ,要求装配后得到间隙配合: X min =+ 0.020mm , Xmax =+ 0.074mm ,则向位移公差为( )。A 0.094mm B 0.54mm C 0.94mm D

8、 0.074mm30. 有一 7 GH 直齿圆柱齿轮,第 I 公差组的公差项目可选择( )。A F r B F 与 F r C F 与 F w D F w31. GB1144 87 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A 大径定心 B 小径定心 C 键宽定心 D 小径和键宽定心32. 某滚动轴承内圈旋转,外圈固定不动。该轴承承受一个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 径向负荷作用,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A 摆动 B 静止 C 旋转 D 摆动和旋转33. F p是齿轮公差项目中的()。A 保证传递运动准确性的项目 B 保证传动平稳性的项目C 保证载荷分布均匀性的项目 D 保证侧隙要求的项目34. 按 G

9、B/T307.1 94 规定,向心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 )。A 2 、 3 、 4 、 5 、 6 五级 B 3 、 4 、 5 、 6 、 0 五级C 2 、 3 、 4 、 5 、 0 五级 D 2 、 4 、 5 、 6 、 0 五级35. 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是( )。A 齿形误差和基节偏差 B 齿向误差C 齿距累积误差 D 几何偏心36. 已知甲50f 6轴的基本偏差为-0.025mm,甲50F 7孔的公差值为 0.025mm ,则该孔的上偏差为( )。A + 0.025mm B + 0.050mm C 0.025mm D 037. 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30 p m,孔下偏差

10、为一11 p m,轴下偏差为16 p m,轴的公差为16 p m,则配合公差为()。A 14 p m B 27 p m C 41 p m D 46 p m38. 滚动轴承内圈与 k6 轴颈配合,它们的配合性质是( )。A 间隙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渡或间隙配合39. 普通螺纹的精度等级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 )。A 螺纹直径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 B 螺距累积偏差和牙侧角偏差C 中径和顶径的公差等级 D 旋合长度和螺纹底径公差等级40.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时,其误差的大 小、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为( )。A 随机误差 B 粗大误差 C 变值

11、系统误差 D 定值系统误差41. 基本偏差代号为ah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孔配合属于()。A 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B 基孔制的过渡配合C 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D 基轴制的间隙配合42. 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54 p m ,孔的下偏差为零,轴的下偏差为 -33 p m ,轴的公差为 13 p m ,则配合公差为( )。A 34 p m B 41 p m C 32 p m D 39 p m43. 与(p 40H7/k6配合性质相同的配合是()。A (p 40H7/k7 B (p 40K7/h 7 C (p 40K7/h6 D (p 40H6/k744. 滚动轴承内圈与公差带代号为 m6 的轴颈

12、配合形成的配合性质,属于(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D 间隙或过滤配合45. 在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时,若测得卜Fr与卜Fw两项误差 中有一项超差,则应再测( )。A L F B L F p C L F p D L F b46. 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图样上反映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是( )。A 公差 B 偏差 C 误差 D 允差47.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48. 图 a 所示的标注表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 )A 包容要求 B 独立原则C 最大实体要求 D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

13、公差丄,聊 AGhi$777;图 a49.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来评定(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50. 齿轮图样上标注 7 F L GB10095-88 ,则该齿轮第 I 公差组应规定的公差 项目为( )。A F r B F 与 Fr C F 与 Fw D F w51. 参看 图 b 所示的零件图样标注,设测得该零件孔心的 x 和 y 方向的坐标 尺寸分别为 50.03mm 和 40.04mm ,则该孔的位置度误差值为( )。A 0.01mm B 0.02mm C 0.05mm D 0.1mm图 b52.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 K 、M 的

14、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轴可以构成( )。A 间隙配合 B 间隙或过渡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53. 某基轴制配合的最大间隙为+23 p m ;孔的下偏差为-18 p m ;轴的下 偏差为-16 p m,轴基本偏差为零,则配合公差为()。A 32 p m B 39 p m C 34 p m D 41 p m54.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每个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A 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D 小于最大实体尺寸55. 定向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A 定向误差 B 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C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D 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56. 某深沟球轴承工

15、作时内圈转动,外圈固定,承受方向和大小均不变的径向负 荷作用,因此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A 静止 B 摆动 C 旋转 D 摆动和旋转57. 30j6轴颈与深沟轴承内圈配合的松紧程度与30H7/j6配合比较,( )。A 前者较松 B 前者较紧C 两者的松紧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58.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59. 相配合的孔、轴中,若其中某一实际也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到间隙,则此 配合为(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C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D 无法确定60. 比较(p 8F 7孔与(p 27

16、F 8孔公差等级的高低,()。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两者相同 D 无法比较61.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在具宽方向上的误差是( )。A 基节偏差在 B 齿距累积误差 C 齿向误差 D 齿厚偏差62.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它们的体外作用尺寸( )。A 都不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B 都不小于最小实体尺寸C 不一定相同 D 与实际尺寸的大小无关63. 某被测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 0.05mm ,则它的直线度误差一 定( )。A 小于 0.05mm B 不小于 0.05mmC 大于 0.05mm D 不大于 0.05mm64. 在图样上标注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若形位公差值前面加“ p

17、”,则形位 公差带的形状为(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圆柱C 圆形或圆柱形 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65.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 )。A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B 表面波纹度C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D 位置误差66. 评定垂直度误差应采用( )。A 最小区域法 B 定向最小区域法 C 三点法 D 定位最小区域法67. 为保证键宽与键槽宽的接触面积,并避免装配困难,对于轴键槽相对于轴的 轴线以及轮毂键槽相对于轮毂孔的轴线均应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是( )。A 同轴度 B 对称度 C 平行度 D 倾斜度68. 为了同时控制普通螺纹的中径尺寸偏差、螺距偏差和牙侧角偏差三者的综合 结果的影响, GB197

18、81 规定了( )。A 顶径公差 B 大径公差 C 中径公差 D 小径公差69. 用大数互换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各组成环的公差之( )。A 和 B 差 C 积 D 平方和再开平方70. 在圆柱齿轮的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值 中的最大绝对值称为( )。A 齿距累积误差 B 齿距偏差 C 基节偏差 D 轴向齿距偏差71.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就是其( )。A 最大极限尺寸 B 最小极限尺寸 C 体外作用尺寸 D 体内作用尺寸72. 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基准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ah的轴形成()。A 间隙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配合 D 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73.

19、已知一配合 p 25H7 ( +0021)/f6(二需),则配合(p 25F 7/h6的孔,轴极限偏差应是( )。A p 25F 7(囂;)/h6(-00!3)B P 25F 7(:监)/h6( _h)C p 25F 7(:需)/h6(-0013)D 申 25F 7(:需)/h6( _加74.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是用来控制被检验零件的( )。A 极限尺寸 B 局部实际尺寸 C 体内作用尺寸 D 体外作用尺寸75. 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定形尺寸(公称尺寸)为被检验零件的( )A 最大实体尺寸 B 最小实体尺寸 C 基本尺寸 D 局部实际尺寸76. 测量直齿圆柱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应使用( )A 单面

20、啮合综合测量仪 B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C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 D 渐开线测量仪77.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开位公差值前面加注(p时,则被测要素的 公差带形状应为(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线圆柱面 C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D 圆形或圆柱形78. 在下列四组基本尺寸皆为 100mm 的孔或轴的两个公差带号中,基本偏差数 值不相同的两个公差带号的那一组是( )。A r7 与 r8 B c8 与 c 9 C R7 与 R8 D C8 和 C979. 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且定心精度要求较高时,它们的配合应选择( )。A M/h B T/h C G/h D B/h80. 已知 p 10H8+

21、 0.022) /m7 (+ 0J021、+ 0.006),则 p 10M 8 的上、下偏差为)。A p 10+ 0.035+ 0.013B p 10+ 0.02S+ 0.006C p 10+ 0.001-0.021D p 10+ 0.006-0.01681.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p 3:112mm轴,若安全裕度为0.0062mm,则 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A 34.950mm B 34.888mm C 34.9438mm D 34.8818mm82. 下列四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中公差带可以有不同形状的那个项目为( )。A 直线度 B 平面度 C 圆度 D 同轴度83.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

22、.04mm ,则它对其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一定 ( )。A 大于 0.04mm B 等于 0.04mm C 小于 0.04mm D 不小于 0.04mm84. 下列四个齿轮精度指标中用来评定传动平稳性的那个指标为( )。A A f a B A fpb C A F p D A F 085. 按 GB1144 87 的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为( )A 大径 D 定心 C 小径 d 定心C 键侧(键槽侧)宽 B 定心 D 大径、小径或键侧(键槽侧)宽定心86测得普通外螺纹的螺距累积偏差为一10 p m,则该螺距累积偏差的中径 当量为( )A 1.732 p m B 17.32 p m C 10

23、 p m D 17.32 p m87. 影响齿轮在齿长方向上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是()A 齿距累积误差 B 基节偏差 C 齿向误差 D 公法线长度变动88.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 现代化 B 大量生产 C 标准化 D 优先数系89. 基本偏差代号为jm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孔配合形成()A 基孔制间隙配合 B 基孔制过渡配合C 基孔制过盈配合 D 基轴制过渡配合90. 某测量列中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 0.027mm ,若欲使测量列算术平均值 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0.027mm ,则应至少重复测量( )A 4 次 B 9 次 C 16 次 D 36 次91. 已知(p 50k6的基本

24、偏差为+0.002mm,公差值为0.016mm, (p 50K7的 公差值为 0.025mm ,则其基本偏差为( )。A - 0.018mm B - 0.009mm C +0.007mm D - 0.002mm92. 某孔、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0.041mm ,孔的下偏差为零,轴的上偏差为 -0.023mm ,轴的公差为 0.016mm ,由最大间隙为( )。A 0.060mm B 0.064mm C 0.068mm D 0.070mm93. 与 30K7/h6 配合性质相同的配合为( )A 30K7/h7 B 30K6/h 7 C 30H7/k6 D 30H7/k794. 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

25、上的位置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A 两同轴线的圆柱面 B 一个圆柱C 两平行平面 D 相互垂直的两对平行平面95. 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4 p m,最远点距离8 M m,则该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A 4 p m B 8 p m C 12 p m D 16 p m96. 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一定( )。A 等于 0.04mm B 大于 0.04mm C 小于 0.04mm D 不小于 0.04mm97. 测得一表面的实际轮廓上的最高峰顶线距基准线的距离为 10 M m ,最低 谷底线距基线的距离为 6 M m

26、 ,则该表面轮廓最大高度 Ry 值为( )。A 10 M m B 6 M m C 16 M m D 4 M m98.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用来控制被测孔、轴的体外用尺寸不得超越其( )。A 最小实体尺寸 B 最大实本尺寸 C 实际尺寸 D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99. 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最大实体牙型的中径用来控制( )。A 中径偏差 B 牙侧角偏差 C 螺距累积偏差 D 作用中径100. 图样上标注内、外螺纹配合的代号为M20X2 - 5H6H/5g6g,则外螺纹 顶公差带代号为( )。A 5H B 6H C 5g D 6g101. 齿轮图样上标注 7 - 6 - 6EGGB10095 - 88 ,则该

27、齿轮传递运动准 确性的精度等级为( )。A 6级B 7级C E级D G级102. 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是( )。A 组成环 B 封闭环 C 增环 D 减环103. 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甲40H7孑L甲100H6孑L,应理解为()。A 前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C 两者加工难易程度相当 D 无法比较104. 申 30E8/h8 与申 30E9/h9 的()。A 最小间隙相同 B 最大间隙相同C 平均间隙相同 D 间隙变动范围相同105. 若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28 p m,孔的下偏差为一21 p m,轴的 公差为19 p m,轴的下偏差为一 19 p m,则配合公差为(

28、)。A 38 p m B 41 p m C 49 p m D 40 p m106. (p 50JS7和(p 50JS8两个公差带的()。A 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相同 C 上偏差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B 上偏差相同且下偏差相同 D 上偏差不相同且下偏差不相同107. 被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与它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的关系应是( )。A 前者不得大于后者 B 前者不得小于后者C 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108. 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A 圆内的区域 B 圆柱体内的区域C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D 两同轴圆柱之间的区域109. 按 GB/T307.1 一 94 的规定,深沟球轴承的公差等级

29、分为( )。A 2 、3 、4 、5 、6 五级 B 2 、3 、5 、6 、1 五级C 2 、4 、5 、6 、0 五级 D 2 、3 、4 、5 、0 五级110. 位移型圆锥配合的内、外圆锥直径公差带影响( )。A 圆锥配合的配合性质 B 内、外圆锥装配时的初始位置C 内、外圆锥之间的最终轴向位移D 内、外圆锥之间最终的轴向相对位置111. 平键联结中, GB/T1095-2003 规定的键的配合尺寸公差带代号为( )。A h7 B h 8 C h9 D h10112. GB197 81 对普通螺纹按公称直径和螺距基本尺寸规定的旋合长度分为 ( )。A L 、 M 、 N 三组 C S

30、、 M 、 L 三组B M 、 N 、 S 三组 D S 、 N 、 L 三组113. 为了保证普通内螺纹的互换性,内螺纹作用中径 D2m 、单一中径 D2s 与 其中径最大极限尺寸D2max 最小极限尺寸 D2min 的关系为( )。A D 2m W D 2max 且 D 2s 三 D 2min B D 2m 三 D 2min 且 D 2s W D 2maxC D 2m W D 2max 且 D 2s 三 D 2max D D 2m 三 D 2min 且 D 2s W D 2min114.8级精度圆柱齿轮的精度评定指标卜f等)。A A f f B A fpb C A fpt D A f f

31、和 A fpb115. 测得圆柱齿轮的A F w合格而A F超)。A 不合格 B 应测量 A Fr 重评 C 应测量 A Fp 重评 D 合格116. 齿轮副的最小极限侧隙 jnmin 与齿轮精度等级的关系是( )。A jnmin 与精度等级有关 B jnmin 与精度等级无关C 精度等级越高,则 jnmin 越大 D 精度等级越高,则 jnmin 越小117. 齿轮副的侧隙用于( )。A 补偿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 B 储存润滑油C 补偿热变形 D 补偿热变形和储存润滑油118. 按 GB6093 85 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 )。A 五级 B 五等 C 六级 D 六等119. 利用同一加

32、工方法加工申30f 6轴与(p 25h7轴,应理解为()。A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B 前者加工困难C 后者加工困难 D 无法比较120. 滚动轴承内圈与(p 50j6轴颈形成的配合与(p 50H7/j6配合的松紧程 度相比较,结论是( )。A 前者较松 B 前者较紧 C 两者松紧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121. 图样上标注内、外螺纹配合的代号为M20X2 - 5H6H/ 5g 6g,则外螺纹 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A 5H B 6H C 5g D 6g122. 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 p m,最远为4 卩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A p 2 p m B p 4 p m

33、C p 6 p m D p 8 p m123. 实测一表面实际轮廓上的五个最大轮廓峰高距基准线的距离的平均值为 8 p m ,五个最大轮廓谷深距基准线的距离的平均值为- 2 p m ,则该表面的 R z 值为( )。A 8 p m B 6 p m C 10 p m D 2 p m124. 若外螺纹存在螺距累积偏差和牙侧角偏差,则该外螺纹作用中径相对于单 一中径的代数差( )。A 小于零 B 等于零 C 大于零 D 小于或等于零125. 某深沟球轴承受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径向负荷,外圈旋转,内圈不旋转, 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A 摆动 B 静止 C 旋转 D 摆动或旋转125. 齿轮齿厚偏差

34、 Es ,用来评定(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126.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用来控制被测孔、轴的作用尺寸不得超出其( )。A 最小实体尺寸 B 最大实体尺寸C 实际尺寸 D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127.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属于( )。A 相对测量 B 间接测量 C 直接测量 D 绝对测量128. 尺寸链中公差最大的环是( )。A 增环 B 减环 C 封闭环 D 公差最大的组成环129.已知申90H7(+叫)/n6(需),则p 90N7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为()。90 I篤mm B (p90-0.040-0.045mm130.90 囂;mm D

35、 p90+ 0.045+ 0.040mm优先数学中 R10/3 系列是( )。A 基本系列 B 补充系列 C 派生系列 D 等差系列131. 为了保证内外圆锥的接触均匀性,圆锥角极限偏差通常采用( )。A 单向取正值 C 双向对称取值B 单向取负值 D 双向不对称取值132. 对某尺寸进行等精度重复测量 16 次,计算得到任一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 2mm ,则用 16 次测量的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A 土 2 |J m B 土 6 |J m C 土 4.5 |J m D 土 1.5 |J m133.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p 40 I总;mm孑L,安全裕度为0.0039,则该孔

36、的下验收极限为( )。A 40.0109mm C 39.9719mmB 40.0031mm D 39.9641mm134. 某轴为 p 60js7 ,该轴的尺寸公差为 30 J m ,验收时安全裕度为 3 J m ,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 )。A 60.011mm B 60.012mm C 60.00mm D 60.005mm135. 为了保证内、外矩形花键小径定心表面的配合性质,它的形状公差与尺寸 公差的关系应采用( )。A 独立原则 C 最大实体要求B 包容要求 D 最小实体要求三、标注题和改错题1.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要求标注在图 1 上。 两个(p 40m 6圆柱面皆采用包

37、容要求,表面粗糙充参数Ra的上限值为1.6 卩m,圆柱度公差为0.01mm。 轴肩端面I和II对两个p 40m 6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皆为 0.012mm,这两个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最大值为3.2卩m ; p 60g6 圆柱面的轴线对两个 p 40m6 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1mm,表面粗糙度参数R z的上限值为3.2卩m ;图 1 8N9 键槽 p 60g6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5mm ;键槽两侧面的表 面粗糙度参数 Ra 的上限值皆为3.2 p m,键槽底面粗糙度参数R a的上限值为12.5 p m ; 其余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上

38、限值皆为6.3 p m。2. 试改正图 2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 变)。3.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3 上。图 3 被测圆锥面 a 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2mm ; 被测圆锥面轴线相对于0 di和0 d2圆柱面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为 0.05mm ; 端面 b 相对于 0 d1 和 0 d2 圆柱面公共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 ; 0 d 1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08mm,0 d 1的尺寸要求为屮202mm,并标注用尺寸公差控制形状误差的符号; 表面a和b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上限值为1.6卩m

39、,0 d 1和0d 2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z的上限值为6.3 p m,其余各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最大值为10 p m。图 24. 试改正图 4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 变)。1 m 册 j n 迪 rt图 45.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架格和代号标注在图 5 上。 两个(p d 1轴颈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mm ; p d 2圆柱面轴线相对于两个屮d 1轴颈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5mm 。图 5 b键槽的中心平面相对于屮d 2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25mm。6. 试改正图 6 所示的图样上

40、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 变)。(3)空图 67. 试将下列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特征项目符号标注在图 7 中。 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 圆锥面相对于基准孔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 左端面对基准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公差为 0.01mm ;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3mm ; 孔表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1mm ; 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 ; 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面相对于孔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2mm 。8. 试改正图 8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Ift? 1 -5斗折二厂图 89. 试将下列

41、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9 上。 时B mm孔采用包容要求; 左端面对onBmm孔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08mm ;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08mm ; 卩刃船mm圆柱面的轴线对卩2當胆mm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08mm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 吕捫勿mm键槽对onBmm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图 910. 试改正图 10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 的形位公差标注不要修改)。图 1011.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注在图 11 上。 (p 18mm圆柱面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0.01mm ; p 25mm

42、圆柱面轴线对p 18mm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6mm 槽的中心平面相对于 p 18mm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mm 端面 A 对 p 18mm 圆柱面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mm ; 申25mm圆柱面的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3mm。12. 试将下列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与符号标注在图 12 上。 两个p 20mm孔采用H7,并遵守包容要求; 宽度为 5mm 的槽和距离为 50mm 的两端面分别采用 Js8 和 h8 ,并遵守独立 原则; 两个(p 20mm孔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两个p 20mm孔的公共轴线对平面A的

43、平行度公差为0.015mm ; 距离为 50mm 的端面分别对两个 p 20mm 孔的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3mm ; 宽度为 5mm 的槽相对于距离为 50mm 两端面的对称度公差为 0.04mm 。图 1213. 试改正图 13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k*35 口o心 n. ill Hffl图 1314.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注在图 14 上。 p 80H7 孔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6mm ; p 100h6 外圆柱面对 p 80H7 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15mm 端面 a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08mm ; 端

44、面 b 对端面 a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2mm ; 端面 a 对 p 80H7 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1mm 。.r图 1415.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架和符号标注在图 15 上 两处申d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均为0.010mm ; (p D圆柱面的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10mm ; p D 圆柱面的轴线对两处 p d 圆柱面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0mm ;图 1516.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16 上。 cp d2圆柱面轴线相对于两个cp di圆柱面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为0.03mm ;两个p d 1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1mm,表面粗糙度参数

45、 R z的上限值为10卩m ; 轴肩I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最大值为6.3 p m ; 轴肩 I 端面相对于两个 p d1 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1 p m 。17. 试改正图 17 所示的图样上形位I 02图 1718.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18上。SUE图 18 甲20f 6圆柱面采用包容要求; (p 20f 6圆柱面的轴线对右端面A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 6N9键槽中心平面相对于p 20f 6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mm ; 4 X p 4孔轴线相对于右端面A (第一基准)和p 20f 6圆柱面轴线的 位置度公差为 0.1mm ,被测要素采用最

46、大实体要求; p 20f 6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最大值为1.6 “ m,其余表面 粗糙度参数R z的上限值为6.3 “ m。19. 试改正图 19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 的形位公差标不要修改。)图 1920.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在图 20 上。 (p 30K7孔和(p 50M 7孔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米用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p 30K7 孔和 p 50M 7 孔的内端面分别对这两孔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 公差均为 0.02mm ; 底面 F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 ; 6 X p 7H10孑L

47、 (均布)的轴线分别对p 50M7孔轴线(第一基准)和底 面 F (第二基准)的位置度公差均为 p 0.5mm 。图 2021. 试改正图 21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变 更,正确的标注不要修改)。22.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22 所示的图样上。图 22 3 32 一爲押山圆柱面对两个甲20轴颈的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15mm ; 两个3 20轴颈的圆度公差皆为0.01mm ; 3 32 一加mm圆柱面左、右两端面分别对两个3 20 _爲1山山轴颈的公共轴 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皆为0.02mm ; 10 一爲mm键槽中心平面对3 32 一爲mm圆柱

48、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5mm ; 两个3 20 _:02imm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a的上限值为1.6 “ m,3 32 一;03mm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 z的最大值为3.2 “ m,其余各表 面粗糙度参数R a的最大值为8.0 “ m。23. 试改正图 23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 许改变)。诃企 nr Q图 23四、简答题:1. 某螺纹标注为 M10 7g 6g L ,试说明代号中各项的含义?2. 某矩形花键联结标注为8X46H7/f6X50H10/allX9Hll/dl0,试说明各代号 中各项的含义?矩形花键的形位公差设计有哪些要求?3. 滚动轴

49、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要求在装配图上如何标注?该轴颈和外壳孔 有哪些形位公差要求?4. 某齿轮图样上标注 8 8 7 F H GB10095 88, 试说明代号中各项的 含义。5. 某直齿圆柱齿轮图样上标注 8-7-7 F L GB10095-88. 该齿轮加工后测得均布六条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数值( mm )如下: W1 =43.512, W2 =43.539, W 3=43.525 , W4=43.529 , W5=43.508 , W6=43.504. 已知 7 级精度 F w =28卩m ,8级精度F w =40卩m.试确定该齿轮的卜F w的数值,并判断它是否合格,为什么?6. 试述 GB

50、11334-89 所规定圆锥公差的两种给定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场7. 试述平键联结中的配合尺寸是什么?平键联结的配合部位采用哪种基准制配 合?有哪三组配合?它们分别应用于什么场合?8. 参看图24,试确定申100J7外壳孔与轴承盖(端盖)配合中轴承盖尺寸公差带代号?9. 试说明F p、fpb和Fr三个公差项目分别保证对齿轮传动的哪项使用 要求?10. 试说明图样上标注的代号6X 23f7X 28a llX6dlO(GB1144 - 87)的含 义? 11.按图样 20h7( _初21)加工一轴,测得该轴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 处处皆为19.98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甲0.012mm .试

51、述该轴的合格条件, 并判断该轴是否合格。12. 选择孔、轴配合的基准制时,应优先选择哪一种基准制?为什么?13. 轴用工作量规的三种、校对量规定形尺寸(公称尺寸)分别与被测轴的最大 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有何关系?14. 试述测量误差的种类和它们的特征。15. 试述齿轮副侧隙的作用及影响侧隙大小的主要因素。16. 试说明普通螺纹结合的标记M20X2 - 6H/ 5g 6g -S中下列两个代号6g 和 S 的含义?17. 为了保证圆柱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试说明箱体上两对轴承孔的轴线间应规 定哪几项位置公差?18. 矩形花键联结有哪三个结合表面? GB1144 - 87 规定其中哪个结合表面 作为

52、定心表面?19. 某齿轮的四项使用要求为 8 - 7 - 7 F J GB10095 - 88. 该齿轮的公差和极限偏差分别为:F p = 0.011mm , f f = 0.011mm , f pb = 土 0.013mm , fpt = 0.014mm , fr = 0.063mm , fw = 0.040mm . 该齿轮分度圆弦齿厚的公称值 = 3 ,符号 F 和 J 的系数分别为- 4和一10.该齿轮加工后经测量得到各项误差和偏差分别为卜F p =0.013mm , A F w = 0.042mm , A f pb =+ 0.016mm , A f f = 0.011mm , A f

53、r = 0.06mm 均布四个齿的实际齿厚 s 1 = 3.82mm , s 2 = 3.78mm , s 3 = 3.80mm , s 4 = 3.84mm . 试确定这个齿轮的各项精度分别满足使用要求 的情况和齿厚减薄量合格与否?20. 为什么单独测量齿轮齿圈径身跳动或齿轮公法线长试变动不能充分地保证 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21. 对于矩形花键,设计时通常给定什么公差来控制花 键的分度误差?对于较长的花键,设计时给定什么公差来保证花键精度?22. 齿轮转动的使用要求有哪些?针对不同用途和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齿轮传动, 对这些使用要求的侧重点是否相同?并举出三个不同装置中的齿轮传动实例予 以说明

54、。23. 试述下列三种在图样上标注的代号的含义。 M24X1.5 - 5H6H - L 7 7 6 G M GB10095 88 6X 23f 7X 26a llX6dlO GB1144 - 8724.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应分别采用什么基准制?23. 根据 图 25 所示的图样标注,回答下列问题。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mm ;孔轴线垂直度公差与该孔的尺寸公差的关系采用 的公差原则为;孔所遵守的边界为;边界尺寸为mm;垂直度误差的最 大允许值为 mm.图 2525. 试按表 1 所列的对某齿轮的技术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8 - 7 - 7 G K ”中三个阿拉伯数字和两个

55、英字母的含义 根据表 1 所列的技术要求,填写表 2 。精度和侧隙要求Fr8 - 7 - 7 G K0.18Ml 0 - 040一I 74(GB10095 - 0 .0500 .014使用要求第I公差组 第II公差组 第III公差组 齿侧间隙公差或极限偏差项目 若该齿轮加工后测得均布六条实际公法线长度(mm )分别为:42.84 ,42.85 , 42.87 , 42.85 , 42.86 , 42.89 ,试确定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 线平均长度偏差,并说明它们的合格条件,它们是否合格?26. 试解释说明“ M20 7g 6g 40 ” 中代号 7g 、 6g 和 40 的含义。27. 试述轴用工作量规的三种校对量规的用途。28. 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包括哪三方面的选择?选择的总原则是什么?29. 在被测要素定位公差已给定的情况下,如何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为什么?30. 试说明代号 M10 6H/ 5g 6g 中的 6H 、 5g 和 6g 的含义?31. 何谓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上、下偏差?在齿轮图样上如何标注该上、 下偏差?32. 试述最小包容区域、定向最小包区域和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区别和联系?33. 试分别说明图样上标注的下列两个代号的含义。 M20 7g 6g 40 ; 8 7 7 F H GB10095 88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