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622417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7.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物理实验报告1(745字)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

2、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

3、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物理实验报告2(1021字)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

4、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五、实验现象及结论(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

5、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物理实验报告3(917字)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

6、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

7、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

8、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之。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物理实验报告4(541字)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四(实

9、验原理)=m/V 。五(实验方法(步骤))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3.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5. 根据=(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物理实验报

10、告5(577字)质量m密度p体积v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然后将物体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

11、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溶于水的物体 用与物体不相溶的液体测量不下沉的物体 用密度比物理小的液体测量物理实验报告6(1721字)(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二)实验原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

12、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得加速度a=(a1+a2+a3)/3=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33T3T3T9T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 度,描点

13、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 “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vn=(xn+xn+1)/2T, 如图所示。(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 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 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

14、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0后面动的加速度。同学们还可先画出v-t图象,再求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上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撞坏小车。3.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4.纸带运动时尽量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5.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放开小车

15、时,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以充分利用纸带的长度。6.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六)误差分析本实验参与计算的量有x和T,因此误差_于x和T。1.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测量不够精确而使a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2.市电的频率不稳定使T不稳定而产生误差。物理实验报告7(846字)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

16、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

17、“小”)。沸腾的概念: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_XX月_日物理实验报告8(2327字)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

18、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方

19、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水凸透镜材料:气球、细线、水。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3)气体的性质实验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验证玻

20、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

21、橡皮管就可以了。(4)物体的沉浮条件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5)动量定理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

22、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6)反冲现象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7)电荷的相互作用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

23、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物理实验报告9(983字)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

24、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

25、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

26、面镜.等等。物理实验报告10(2913字)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

27、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

28、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

29、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

30、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000.0,=4323.0)。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

31、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表一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253035404550556065电阻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表二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12345678910温度t10.412.414.416.418.420.422.424.426.428.4热力学TK283.4285.4287.4289.4291.4293.4295.4297.4299.4301.40.0-12.5-27.0-42.5-58.4-74.8-91.6-107.8-126.4-144.40.0-259

32、.2-529.9-789-1027.2-124.8-1451.9-1630.1-1815.4-1977.94323.04063.83793.13534.03295.83074.92871.12692.92507.62345.1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4、实验结果误差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表三实验结果比较温度25303540455055

33、6065参考值RT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测量值RT273819001587140812321074939823相对误差%0.740.581.600.894.996.207.408.1810.00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5、内热效应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

34、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实验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物理实验报告11(886字)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

35、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

36、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

37、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物理实验报告12(663字)【制作方法】1电磁铁:用两个木线轴作绕线架,在一个木线轴上以直径035毫米的漆包线顺次绕三层,再在另一个木线轴上同样绕三层。取一根铁棒弯成“U”形,插入两个木线轴的圆孔内作为电磁铁(如图1911l(a)所示)。在电磁铁上压一块长方形小木板,用木螺丝穿过木板插入两轴之间,固定在181008厘米3的底板上,如图19112所示。2衔铁:剪一块宽1厘米,长10厘米的铁片作为衔铁。一端焊一根直径15毫米的铁丝,铁

38、丝的顶端弯一个小圆圈作铃槌,另外剪一块5厘米长的铁片与衔铁等宽,弯成弧形把它焊在衔铁上,如图19111(b)、(c)所示。弯一个3厘米高的直角形支架把衔铁铆在支架上,再用木螺丝把支架固定在底板上,使衔铁正对电磁铁的两极,但不能接触。3触点:靠近弧形铁片处固定一个直角形铁片,在铁片的上端对准弧形铁片钻一个孔、拧一个小螺丝钉,使钉尖正触及弧形铁片,小螺丝可以调节接触弧形铁片的松紧度。在铁丝铃锤的旁边固定一个铃盖。安装方法如图19112所示。【使用方法】用手按开关使电路接通,电磁铁应吸引衔铁,铁丝锤打铃,当衔铁被吸之后,弧形铁片便与接触的小螺丝钉分开,于是电流中断,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又回复原位,此

39、时弧形铁片又与螺丝钉接触,电流又接通,铃声又响。这样反复不已,铃声就继续不断。物理实验报告13(3030字)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3、掌握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为:)-1 + P (C-1)/ P0 VmC上式表述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P0为实验温度时的气体饱和蒸汽压,V

40、m是第一层盖满时的吸附量,C为常数、因此式包含Vm和C两个常数,也称BET二常数方程、它将欲求量Vm与可测量的参数C,P联系起来、上式是一个一般的直线方程,如果服从这一方程,则以P/V(P0-P)对P/ P0作图应得一条直线,而由直线得斜率(C-1)/VmC和直线在纵轴上得截据1/VmC就可求得Vm、则待测样品得比表面积为:S= VmNAA/ (22400m)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为样品质量(单位:g); m为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积,m的值可以从在液态是的密堆积(每1分子有12个紧邻分子)计算得到、计算时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对整个吸附层空间

41、来说,其重复单位为正六面体,据此计算出常用的吸附质N2的m=0、162nm2、现在在液氮温度下测定氮气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国际公认的m的值是0、162nm2、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控制色谱法测出待测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三,实验试剂和仪器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0、2MPa,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

42、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0、1MPa、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二)测量工作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

43、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2、实验完成后,按顺序(1)关闭测量软件,(2)电脑,(3)将比表面仪面板上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至电流为80mA后,关闭电源开关,(4)关闭氢气钢瓶和氮气钢瓶上的主阀门(注意勿将各减

44、压阀和稳压阀关闭)、(5)将插线板电源关闭、操作注意事项1、比表面测定仪主机板上的粗调,细调和调池旋钮已固定,不要再动;2、打开钢瓶时,表头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气体将表盘冲出伤人;3、使用液氮时要十分小心,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要将保温杯盖子盖紧;4、将保温杯放入样品管或者取下时动作要缓慢,以免温度变化太快使样品管炸裂;5、关闭钢瓶主阀时,不可将各减压阀关闭;五:数据记录及处理:样品序号重量(mg)表面积(m2/g)峰面积(m2/g)标准样品702001660630样品170199、2411626622样品270198、6461621763样品均值70198、9441624192、5样品表面积

45、的平均值为(199、241+198、646)/2= 198、944m2/g相对误差为: (198、944-200、00)/200、00=-0、0078)六,误差分析(1)调零时出现问题,出峰时,基线没有从零开始,然后处理不当;(2)取出装有液氮的保温杯时,基线还未开始扫描、(3)脱附时温度较低,出现拖尾、通常认为滞后现象是由多孔结构造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脱附的热力学平衡更完全、七,注意事项1,打开钢瓶时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表盘冲出伤人;2,液氮时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可将保温杯盖子盖紧;2,注意开关阀门,旋纽的转动方向;3,钢瓶主阀时,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4,测

46、量时注意计算机操作:在吸附时不点测量按纽,当吸附完毕拿下液氮准备脱附时再点调零,测量,进入测量吸附量的阶段;5,严格按照顺序关闭仪器、6,BET公式只适用于比压约在所不惜、0、05-0、35之间,这是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当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分子层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在比压大于0、35时,由于毛细凝聚变得显著起来,因而破坏了多层物理吸附平衡、物理实验报告14(695字)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

47、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

48、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物理实验报告15(640字)一、测滑轮的机械效率1.实验目的(1)练习组装滑轮组。(2)学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实验器材。滑轮、组绳、钩码、弹簧称、刻度尺、铁架台。3实验步骤(1)用弹簧称测出钩码重力G(2)按图组装,滑轮记下钩码位置和绳子自由端的位置。(3)用弹簧称匀速拉动绳子到某一位置并记下该位置及钩码位置。(4)量出钩码移动高度h,人和绳子自由端移动位置S(5)计算W有用W总及填入表格。(6)改变绳子绕法或增加滑轮重复上述实验。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实验目的(1)学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2)学会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2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2块)、弹簧称、刻度尺3实验步骤(1)用弹簧称测小木块重力G。(2)搭建斜面,在斜面底部和顶部的合适位置各面一条线作起始点和终点,并测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L及高度H(3)用弹簧称拉动木块匀速滑动记下弹簧称的示数F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