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8617926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预控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国电黄金埠电厂新建工程主厂房区域土建工程质量, 克服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为实际施工提供可操作性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特制定本工程主厂 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本方案和措施适用于国电黄金埠电厂新建工程 A 标段主厂房、集控楼、锅炉基础及炉后设施、500KV 升压站等标段内工程。引用的标准及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手册、 2002 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二版)、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 定。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

2、准,按照本方案和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可控和在控,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质量通病防治水平。目录1、土方工程2、混凝土工程3、钢结构拼装与吊装4、地面与楼面工程5、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6、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7、楼地面裂缝、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8、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9、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0、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1、应用新技术消除质量通病1 土方工程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善造成的质量事故,其危害性往往十分严重,如引 起建筑物沉陷、开裂、位移、倾斜,甚至倒塌、摧毁。因此,土方工程施工必须认真按 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现将土方工程施工中常遇的质

3、量通病和防治措 施简述如下:1.1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预控措施:(1) 严格选择好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2) 在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加强施工前的检验。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时,应采用翻松、晾晒、 风干方法降低 ;或采取换土回填 ,或均匀拌入干土 ,或采用其他方法来降低。 含水量过低 , 应洒水湿润。(3) 施工时还应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压 (夯 )实路线。(4) 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 ,严格每道工序的质 量控制。1.2 挖方边坡塌方预控措施:(1) 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1:15之间。对使

4、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 ,土质较好时 ,边坡可放宽一些。(2) 开挖基坑 (槽) 和管沟 , 土质条件好 , 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 , 挖方深度 5m 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坡度在 1:0331:15。施工期较长 ,挖方深度大于 2m 以上时 ,应作成直立壁加支撑。(3)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 , 避免积水。当有地下水时 , 应及时采取降排水措施。(4) 在坡顶上弃土、堆载时 ,弃 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 ,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 性质确定。 土质干燥密实时 , 其距离不得少于 3m, 土质松软时 , 不得小于 5m。(5)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的坡

5、势 ,以利泄水 ,避免先挖坡脚 , 造成坡体失稳。13 基坑泡水预控措施:(1) 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 挖土放坡时 , 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4为0. 5l0m。对永久性挖方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2) 基坑开挖时应逐层开挖 ,逐层放坡 ,并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 ,随时检查边坡坡度 ,不允许偏陡 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 ,至坡边应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在 0.8m 以上 ,堆土高度不超过 1.5m。(3) 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时 ,应在潜水层标高最低处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4)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 ,应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1.4 边坡超挖预控措施:(1

6、) 人工开挖应逐层清底和出土。(2) 机械开挖应预留 0.3m 厚的采用人工修坡。(3) 开挖过程中加强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1.5 回填土挤动基础墙体预控措施:(1) 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cm。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 回填标高相差较大 , 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撑。(2) 基础墙体施工完毕 , 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施工。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料以及 行走重型机械设备。2 混凝土工程2.1 蜂窝2.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2.1.2 产生的原因(1) 混

7、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2.1.3 防治的措施 。(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 振捣,防止漏振:模

8、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 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 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2 麻面2.2.1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2 产生的原因(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 模板未

9、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 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 防治的措施(1)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 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 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2.3 孔

10、洞2.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 部或全部裸露。2.3.2 产生的原因(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 凝土 ;(2) 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 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3.3 防治的措施(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 捣密实,预留孔洞, 应两侧同时下料, 侧面加开浇灌门, 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

11、模板工具等 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 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 露筋2.4.1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4.2 产生的原因(1)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 露;(2) 结构构件截面小, 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 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 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12、5) 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2.4.3 防治的措施(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 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 1: 2 或 1: 2.5 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 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

13、,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 缝隙、夹层2.5.1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2.5.2 产生的原因(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 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2.5.3 防治的措施(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 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

14、先浇 50 一 100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以利结合良好, 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 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2.6 缺棱掉角2.6.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2.6.2 产生的原因(1)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 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 拆模时,边角受外

15、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82.6.3 防治措施(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时,混凝土应具有 12Nmm2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 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 以免碰损。(2)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 冲洗充分湿润后, 视破损程度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2.7 表面不平整2.7.1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7.2 产生的

16、原因(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 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2.7.3 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 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 度达到 12Nmm2 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2.8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2.8.1 现象

17、: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2.8.2 产生的原因(1)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 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 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5)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 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8.3 防治措施(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 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18、,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 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 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 凝土,强度达到 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2)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 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 强措施。3 钢结构拼装与吊装3.1 钢柱位移3.1.1 现象:钢柱底部预留孔与预埋螺栓不对中。3.1.2 治理:(1) 经设计人员许可,沿偏差方向将孔扩大为椭园孔,然后换用加大的垫

19、圈进行安 装。(2) 如果螺栓孔相对位移较大,经设计人员同意可将螺栓割除,将根部螺栓焊于预埋钢板上, 附上一块与预埋钢板等厚的钢板,再与预埋钢板采取铆钉塞焊法焊上,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焊上新 螺栓。3.2 底脚螺栓位移3.2.1. 现象:底脚螺栓与轴线相对位置超过允许值。3.2.2. 治理:可用氧乙炔火焰将柱底座板螺栓孔扩大,安装时,另加厚钢垫板。也可将螺栓根部砼凿去50-100mm,而后将螺栓稍弯曲,再烤直。3.3 连接板拼装不严密3.3.1 现象:连接板之间拼缝不密实,有间隙。3.3.2 治理:(1) 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小于 1mm 的,可不作处理。(2) 连接板间的间隙为1-3mm,将厚的一侧

20、作成向较薄一侧过渡缓坡。(3) 连接板间的间隙大于 3mm ,填入垫板,垫板的表面与构件同样处理。4 地面与楼面工程4.1 地面起砂4.1.1 现象:地面表面粗糙,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 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渐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 泥和砂子。4.1.2 治理:(1) 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将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也可以用纯水 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其操作顺序是:清理基层f充分冲洗湿润f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 面)12mmf压光23遍f养护。如表面不光滑,还可水磨一遍。(2)大面积起砂,可用 107 胶

21、水泥浆修补,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用钢丝刷将起砂部分的浮砂清除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如有裂缝或明显的凹痕时, 先用水泥拌合少量的 107 胶制成的腻子嵌补。2)用 107 胶加水 (约一倍水 )搅拌均匀后,涂刷地面表面,以增强 107 胶水泥浆与面层的粘结 力。3)107 胶水泥浆应分层涂抹,每层涂抹约 0.5mm 厚为宜,一般应涂抹 34 遍,总厚度为 2mm 左右。底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 :107 胶 :水=1:0.25:0.35(如掺入水泥用量的 34%的矿物颜料,则可做成彩色 107 胶水泥浆地面 ),搅拌均匀后涂抹于经过处理的地面上。操作时可用刮板刮平, 底层一般涂

22、抹 12 遍。面层胶浆的配合比可用水泥 :107 胶 :水= 1 : 0.2 : 0.45 (如做彩色 107 胶水泥浆地面时,颜色掺量同上 ),一般涂抹 23 遍。4)当室内气温低于+10C时,107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施工时应提高室温,使其自然融化后再行配制,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107 胶水泥浆不宜在低温下施工。5)107 胶掺入水泥 (砂)浆后,有缓凝和降低强度的作用。试验证明,随着 107 胶掺量的增多, 水泥 (砂) 浆的粘结力也增加,但强度则逐渐下降。 107 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重量的 20%左右。 另外,结块的水泥和颜料不得使用。6)涂抹后按照水泥地面的养

23、护方法进行养护, 23d 后,用细砂轮或油石轻轻将抹痕磨去,然 后上蜡一遍,即可使用。(3)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作翻修处理,将面层全部剔除掉,清除浮砂,用清水冲洗干净。铺设面层前,凿毛的表面应保持湿润,并刷一度水灰比为040.5的素 水泥浆 (可掺入适量的 107 胶),以增强其粘结力,然后用1:2 水泥砂浆另铺设一层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面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压光和养护工作。4.2 地面空鼓4.2.1 现象:地面空鼓多出现于面层与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 有空鼓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4.2.2 治理:(1) 对于房间的边

24、、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 0.1m 且无裂缝者,一般可不作修补。(2) 对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如房间的门口、中部等处,以及空鼓面积大于0 . 1m 或虽面积不大,但裂缝显著者,应予翻修。(3) 局部翻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 四周宜凿成方块形或圆形, 并凿进结合良好处 3050mm,边缘应凿成斜坡形。底层表面应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100mm范围内清理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 0.40.5 的素水泥浆一遍,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如原有面层较厚,修补时应分次进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终凝后,应立即用湿砂或湿草袋覆盖养护,严

25、防早期产生收缩裂缝。(4) 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并将底面凿毛,重新铺设新面层。有关清理、冲洗、刷 浆、铺设和养护等操作要求同上。4.3 楼梯台阶的踏级阳角处裂缝、脱落4.3.1 现象:踏级在阳角处裂缝或剥落,有的在踏级平面上出现通长裂缝,然后沿阳角上下逐步剥落 ,既影响使用 ,又不美观。4.3.2 治理:当裂缝或脱落比较严重而影响行人交通,或外观质量要求较高时 ,应做翻修处理。5 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5.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5.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厂停放期宜为45d (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 5%-8%。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

26、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5.3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 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 嵌填密实。5.4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5.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 30d 后再抹灰。5.6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5.7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使用膨胀螺栓,不得折弯压 入砖缝。58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15血木条预先留缝,粉刷前用1:3水泥砂浆嵌实。6

27、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6.1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6.2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其减 水率不应低于 8%。6.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婕,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6.4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6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 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血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6.6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

28、,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炉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6.7 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6.8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6.9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6.10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6.11 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

29、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6.12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 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 60d 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7 楼地面裂缝、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7.1 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套管应高出建筑层50mm ;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7.2 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

30、涂一层 401 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7.3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 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 2/3 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4h 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 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 蓄水试验。7.4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 高度不得小于 300mm。7.5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 %- 1 . 5% ,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7.6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 应进行 24h 蓄水试验,蓄水高

31、度为 20mm-30mm。7.7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就进行不少于2 次的刮糙。7.8 混凝土预制楼板板间预留缝宽宜为35mm-45mm,并应按要求配置构造钢筋。板缝清理干净、用水湿润后,用 C25 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板缝上下预留深度 25mm-30mm 的弧形凹槽,并按要求进行养护。7.9 室内外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并见证取样试验合格。7.10 工业厂房普通混凝土地面必须设置分格缝,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原浆收光,严 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收光。8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8.1 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 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8.2 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

32、进行抽样检测。8.3 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8.4 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 ,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当抹灰层厚度大于 30mm 时,应按规定增加钢丝网片。8.5 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 1d 浇水湿润。8.6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8.7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mm-8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当抹灰层厚度大于 30mm时,应按规定增加钢丝网片。室外气温

33、低于5C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8.8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 1mm。8.9 外墙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8.10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0%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断面尺寸不得小于10mm X 10mm,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现象。8.11 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壁面两次刮糙层的接缝处位置必须错开。9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9.1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 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9.2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 实施外框

34、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9.3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9.4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 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9.5 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丄”型塑料条做槽口。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10mm的槽口。9.6 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 面层上打密封胶。10 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

35、施10.1 屋面工程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的队伍施工。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 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10.2 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10.3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对伸出屋面的管道、人孔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 (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0.4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

36、网片。10.4.110.4.2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10.4.3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 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 宽的卷材保护层。10.4.4 保水养护不小于 14d。10.5 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11、运用新技术消除质量通病11.1 梁柱运用圆角保护技术,能有效的保护砼结构外形;11.2 运用大体积温控技术,能有效地防

37、止砼裂缝;11.3 预埋件安装:将预埋件以M4螺栓固定在模板相应位置处。预埋件表面周圈贴一圈PE胶棉条,以防止砼浆污染预埋件表面。见下图:1螺栓/4 预埋件模板预埋件安装示意图 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11. 4 清水砼本工程新建栈桥、支架、地面以上基础及主厂房框架为达到清水砼效果,其模板均 采用定型模板,模板接缝处采用厚质胶带粘贴处理,浇筑前进行湿润处理;柱脚清扫口 高度控制在 200mm 以内,所有清扫口要求全部设在建筑物内侧,并在柱脚外侧模板内面 采用海绵或厚质胶带粘贴处理,防止砼浇筑出现漏浆情况;同时在下一层外侧柱上设置 保护膜并派专人在上层浇筑时进行清洗,防止二次污染。11.5 泵送砼和砼

38、泵车下料泵送砼和砼泵车下料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并且能确保砼的和易性,有利于砼振捣。 特别是用砼泵车下料能大幅度减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给砼施工带来便利,并且能保证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11. 6钢筋连接工艺本工程所有竖向钢筋连接全部采用滚轧直螺纹技术,做到节省钢筋,并使竖向钢筋的 连接质量更有保障。达到即节约施工投入且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11. 7建筑工艺改进为保证结构外观质量,创优质工程,从施工角度为业主着想,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考虑 将所有预埋的墙体拉结筋全部取消,改用后期建筑施工前用锚固剂-植筋技术,将墙体拉结筋植入结构砼中。一方面,提高了结构工程的观感质量;另一方面,节约了模板及钢筋的投入,提高了墙体拉结筋的埋设精度,节约了成本。11. 8砌筑砂浆改进30-40%,考虑在本工程砌筑砂浆中采用石灰精,一方面改善砂浆的稠度,提高工效且强度、粘结力、抗冻、抗渗和防潮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