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861526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据日本学者花房英树统计,李白诗歌中所运用的色彩字约有二十四种。细致分析这些色彩字的运用,可以看出,李白诗歌的色彩形成了下列特点:李白描绘色彩,基本上按客观存在而再现,色调以事物的固有色为主,体现出诗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追求;李白搭配色彩,往往运用色度对比,如碧山青天、青山碧水、绿竹青萝、玉阶白露、秋月白壁、明月镜湖等。色彩字的大量运用,展示了李白诗歌激情洋溢的生动境界。而白色、绿色的普遍组合,与诗人心仪明月、崇尚皎洁、热爱自由、理想不灭的人生追求相契合。李白

2、是唐代色彩字使用最多的诗人。以他为中心,考察其他盛唐诗人,如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储光羲等等,他们诗歌中的色彩均鲜明地反映出与李白色彩运用的一致性,如色彩的组合,多用黄、翠、白、青,青与白的映照多于红黑的对比等。这一点,遑论追求“清淡”的山水田园诗人了。杜甫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所描绘的“千秋”“万里”“时空”,令千古之下的读者感同身受,而慷慨悲歌、醉卧沙场的边塞诗人,仍不出此追求。“大笑向文士”的高适,诗中不多写景,不善于用色彩字,但用到的便是“白日”“黄云”、“绿竹”“清川”、“白马”“青草”。“好奇”的岑参,其南溪别业是“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马克思曾经

3、讲过:“色感乃是一般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盛唐诗歌,声调高朗,气魄宏大,李白更是激情澎湃,气冲霄汉,以此估量,则其诗歌色彩,理当鲜艳夺目,光怪陆离,热闹非凡。但当我们围绕李白考察盛唐诗人诗歌的色彩,再将其与中唐“物象由我裁”“笔补造化天无功”的韩孟诗派加以对比时,我们会看到,明秀清逸、自然和谐的追求,才是盛唐审美趣尚的底蕴所在。盛唐诗人正是在充满自由、宁静、安逸之感的“绿”色天地里,表现着他们对自然、生命的最为充分的向往和体悟。也正是在皎洁、纯净、光明的银色世界中,他们坦荡地抒写自我,以自己“在玉壶”的“一片冰心”,透视人间,感天动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4、项是(3分)()A日本学者花房英树统计出李白诗歌中所用的色彩字有大约24种,并由此分析了李白诗歌色彩的特点。B李白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的追求,体现在其描绘色彩时,色调以事物的固有色调为主。C李白诗中搭配的色彩,往往运用强烈的色度对比;色彩字的大量运用展示了李白诗歌激情洋溢的生动境界。D李白是唐代色彩字使用最多的诗人,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储光羲等等都以他为中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能力。A项,“并由此分析了李白诗歌色彩的特点”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显示日本学者花房英树分析了李白诗歌色彩的特点。C项,“强烈的色度对比”说法错误,于文无

5、据。D项,“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储光羲等等都以他为中心”说法错误,作者是说以李白为中心考察这些诗人。故选B项。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从论述李白诗歌中的色彩运用特点入手,进而论述了唐朝其他一些诗人诗歌中色彩运用的特点。B第二段运用大量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盛唐时期的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色彩具有一致性这一特点。C在前两段对李白和盛唐其他诗人诗歌中色彩特点论述的基础上,第三段作者得出了盛唐审美趣尚的结论。D整篇文章的论述过程由个别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论述了盛唐的审美趣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

6、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法错误,第二段举了大量的例子,只是从一个方面论述盛唐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色彩具有一致性这一特点的。故选B项。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诗歌,基本上按客观存在而再现的特点,固然和其对自然美的追求有关,更与时代的审美趣尚有关。B追求“清淡”的山水田园诗人,在诗歌色彩的组合中,青与白的映照多于红黑的对比。C慷慨悲歌、醉卧沙场的边塞诗人高适,在用到色彩的字时也是追求“清淡”的,诸如“黄”“白”“青”等色彩。D李白的诗歌之所以没有鲜艳夺目,光怪陆离,热闹非凡的特点,是和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密不可分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

7、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李白的诗歌之所以没有鲜艳夺目,光怪陆离,热闹非凡的特点”说法错误,没有“鲜艳夺目,光怪陆离,热闹非凡”的不是李白的诗歌,而是其诗歌色彩。故选D项。答案:D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高适传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禄山乱,召翰讨贼,即

8、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

9、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节选自唐书高适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B臣数为

10、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C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D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的意思是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句中“言之”的主语是“臣”,“不肯听”的主语是“他”,指杨国忠,所以应在“不肯听”之前停顿。据此排除C、D项。“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的意思是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句中“行”是说陛下西行逃难的事,所以应在“今日行”之后停顿。据此排除A项。故选B项。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先秦时,已叫艺人为倡。B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C节度使,官名。是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高适谥曰“忠”,是褒奖他为人忠诚。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故选C项。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B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C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议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

13、是“负气敢言,权近侧目”。“侧目”即不敢从正面看,表示害怕,选项理解为“看不起”,与原文不符。故选C项。答案:C7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5分)译文:(2)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5分)译文:解析:第一句关键点:“饭粝米”:“吃粗糙的饭食”;“厌”:“吃饱”;“责”:“要求”;“固”:“当然”。第二句关键点:“方”:“正”;“济”:“渡黄河”;“恶”:“嫉妒”;“短毁”:“诋毁”;“除”:“授予官职”。答案:(1)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

14、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2)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参考译文】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

15、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

16、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

17、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

18、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别储邕之剡中李白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注: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告别友人储邕

19、即将前往剡中。B首联一“问”一“指”两个举动,令人想到诗人和友人将要分别的情状,增强形象感。C颔联叙述出发地和去处,“舟”“水”二字,与下面一联舟行特有的景象形成呼应。D尾联“辞君”见出别离,“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D项,“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说法错误,应为表现诗人的高情逸致。故选D项。答案:D9请简要赏析“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联。(6分)答:解析:此题考查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可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写景的方式、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炼字炼句等

20、角度作答。颈联中,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于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相。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可见诗人对剡中的向往之情。答案:翠竹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澈。荷花生于水中,却说“镜中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镜子”,渲染了水面之平静和清澈。这一联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表现了诗人对剡中的向往之情。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将进酒

21、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2)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3)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答案:(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语言文字运用(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

22、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

23、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沙漫天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B黄沙漫天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C过眼云烟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D过眼云烟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黄沙漫天:风大将地面上的沙土吹起,现在多指是由气候、环境恶劣导致。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第一空,根据前文“生态衰则文明衰”,语境强调楼兰古城“生态衰落”,应选用“黄沙漫天”。据此排除C、D两项;第

24、三空,根据后文“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应选用“杀鸡取卵”,据此排除B项。故选A项。答案:A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疮痍”与“创伤”重复,可排除A项;语序不当,排除A、B两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热爱自然的情怀,

25、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等角度选取。从句式保持一致的角度看,排除BD两项;“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两项。故选C项。答案:C14在某次“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作品网上评选活动中,小马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下面这幅作品,请你帮小马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作品内容,阐述推选理由,以便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6、。(6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属于分析漫画,答题时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注意漫画的主题是“中国好网民”,文字内容是:“文明、网络、和谐”。在概括画面内容的时候要紧扣三人的行为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内容:画面中三人团结协作,共骑一辆自行车,一路搭载着“文明、网络、和谐”三个醒目标语。推选理由:整幅作品构图形象,设计简洁,生动表达了中国网民“网络文明,你我同行”的心声。支持优秀公益广告,希望你也能转发!15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每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请将下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回首时凭一腔

27、热血平凡世界苦辣酸甜忧乐喜会心处潇洒人生放电发光之乎者也矣焉哉做功出力处三尺讲台(1)给语文老师:上联: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下联:(2)给物理老师:上联: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下联:解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对联讲究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上下句不能重复。结构上要构成对仗关系,音韵上应讲究仄起平收。答题时,选取和“语文”“物理”内容相关的词语组合,且与上联对仗,符合对联要求即可。答案:(1)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2)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六、写作(4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四十年来,一个乡村里的老人一直制作杆秤。老人选材

28、必定亲为。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杆秤原料即在屋角摆放整齐,阴凉风干。山间不乏杂木,枣栗之类皆为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称米称面照吃。老人每日在堂屋内制作杆秤,一把杆秤,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制作周期过长自会影响产量,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老人却始终固守杆秤精准,不作任何苟且销售。杆秤作为国人主流衡器时代,老人未曾标明品牌的杆秤甚是抢手。偶遇异心商贩高额定制偏心杆秤,均遭严词拒绝。方圆几十里,称量物品时,使秤者通常只须说出杆秤出自老人之手,对方便无需校验。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老人精心制作杆秤,并且固守杆秤精准,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最终杆秤甚是抢手,围绕这一点可以写“诚信”“品格是一种无形资产”等话题;老人不计较有多少收入,只是乐在其中,由此也可以围绕“人到无求品自高”“淡泊方能明志”的话题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