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60446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46例变应性 咳嗽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 合中药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C 组采用酮替芬治疗,为期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 为87.5%, B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 C组的总有效率为64.28%。结 论: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 很好,假若再联合中药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关键字变应性咳嗽酮替芬糖皮质激素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allergic coughAbstract Objective:

2、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lergic cough. Methods: 46 cases of allergic cough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group used azithromycin, ketotifen and glucocorticoid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B group used azithromycin, ketotifen and glucocorticoid therapy, C gro

3、up used Ketotifen, after 2 weeks, observe the effect. Results: A group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B group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1.25%, C group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4.28%.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allergic cough used azithromycin, ketotifen and glucocorticoid ther

4、apy is very good. The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better.Key words Allergic cough Ketotifen Glucocorticoid变应性咳嗽(AC)的概念是在1992年由日本的学者Fujimurat 等1提出的,是一种独立的尚未得到公认的疾病。目前人们对于这种 疾病还处于描述性阶段,还缺乏大量的系统性的研究观察。AC多为 病毒感染后迁延不愈合又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并有过敏性因素参与, 临床表现为咽痒引起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由于该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明 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而

5、且临床表现欲普通的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很像,导致很多患者延误诊断或者治疗失当。本文通过对2009 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变应性咳嗽患者46例的治疗 效果分析,现将详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变 应性咳嗽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 年龄39岁,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 质激素联合中药治疗)16例,B组(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 联合治疗)16例,C组(酮替芬治疗)14例。所有患者都为普通上 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效果而转到我院接受 治疗的。所有患者

6、病程均超过2个月,最长时间有3年。1.2临床表现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受灰尘、 油烟、冷空气等因素影响会诱发咳嗽;常伴有咽痒及少量白痰;经体 温测试表现正常;经检查,胸片、血象、痰细菌、呼吸道均无异常, 变应原皮试呈阳性,血清总IgE增高。有过敏性疾病或过敏物质接触史。1.3治疗方法C组采用口服酮替芬1mg,每晚1次。B组在C组 的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静滴,每天0.25g0.5g或根据公斤体重 计算用量,每天一次;糖皮质激素每天250mg500mg,每天2次;A 组在B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药方:前胡10g,苏子10g, 杏仁10g,炙枇杷叶10g,蝉蜕6g,玄参10g,

7、桔梗6g,木蝴蝶6g, 紫草10g,制半夏10g,茯苓10g,生甘草3g。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 风寒加荆芥,防风;风热去前胡、苏子,加桑叶、金银花、菊花;鼻 塞加白芷、苍耳子、辛夷花;咽痛加牛蒡子、薄荷;热甚加鱼腥草、 肺形草、七叶一枝花;伤阴加鲜芦根、南北沙参等。每日一剂,早晚 水煎服。三组患者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叮嘱患者忌烟熏、火烤、油炸以 及辛辣食物。1.4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显效:咳嗽、咳痰 的症状次数明显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无效:咳嗽、咳痰 症状未发现有明显改善。1.5统计学方法 疗效判断应用2检验,PV0.05表示差异性显 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为

8、期2周的治疗,A组患者16例,痊愈的有9例,显效的 有5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是87.5%; B组患者16例,痊愈的 有8例,显效的有5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是81.25%; C组患 者痊愈的有5例,显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5例,总有效率是64.28%,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都远远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V0.05, 说明A组和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C组。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 大,P0.05,不过A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如表1所示。表13组变应性咳嗽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分析组别人数治愈显效无效总有效A组169 (56.25%)5(31.25%)2(12.5%)14(87.5%)*B

9、组168(50%)5(31.25%)3(18.75%)13(81.25%)*C组145(35.71%)4(28.57%)5(35.72%)9(64.28%)注:A组、B组和C组比较,* PV0.05; A组与B组比较?0.053讨论A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后期病程迁延而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 临床表现与普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慢性咽炎非常相似的呼吸道 疾病。大多AC患者都是由于没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的,从而导致 病程延长,成为我国慢性咳嗽的前四种病因之一。据研究显示3,我 国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2%), PNDS (17%),CVA(14%),AC (12%)

10、。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不能及时的 作为确诊的依据,大多是通过治疗的反应时间间接的确定咳嗽的病因 和诊断的正确性,在治疗无效时,再进行相应的其他检查。随着医学和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宽,研究发现红霉素不仅仅 具有抗菌作用,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红霉素及其二代红霉素如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可能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相类似的较 强的抗炎活性作用4。所以在治疗AC时,不仅起到抗菌的效果,还 具有抗炎活性作用,发挥了其独特的治疗效果。酮替芬不仅具有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同事还能抑制过敏反应介 质的释放作用,而且抗过敏作用较强,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在对于 AC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AC发病机

11、制中,过敏因 素的参与是造成刺激性干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该药的不良反应 比较强,如头晕、嗜睡、乏力等,所以使用该药的患者禁止从事驾驶、 高空作业等危险因素比较大的作业。糖皮质激素在AC治疗中主要是起到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在使用 时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尽量避免使 用地塞米松等副作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用药期间可以随症状减 轻,逐渐减少用药量。前胡10g,苏子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蝉蜕6g,玄参10g,桔梗6g,木蝴蝶6g,紫草10g,制半夏10g,茯 苓10g,生甘草3g。中药配方里的苏子、蝉蜕和七叶一枝花具有抗过敏反应,枇杷叶、 白鲜皮具有非特异

12、性抗炎作用,紫草、木蝴蝶能够抑制变态反应性炎 症,充分起到祛风止咳的功效。本文研究表明,通过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能够很好的抑制AC病情,总有效率达到81.25%,是临床中应用比较 广泛的方法。但是研究发现,假如再联合中药一起治疗,总有效率达 到87.5%,疗效更佳。由于本次研究病例少,不具有代表性,其疗效 还需更进一步研究证明。参考文献1 Fujimura M, Sakamoto S. Matsuda T. Bronchodilator-nesistive cough in atopic patients: bronchial reversibility and hyperresponsiveness. Intern Med,1992,31:447-452.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 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 (6): 407-413.3 夏祥新.肺部曲菌感染61例的临床、X线与病理对照分析,中华结 核和呼吸杂志,2005,15(1): 16.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 案).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5,22(4): 1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