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598936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8.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集合8篇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1(446字)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7月1日实习目的和任务: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2)了解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和特殊的地层关系;3)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对比地层划分,熟悉地层时代;4)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5)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6)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7)学会做简单的野外

2、地质记录;8)编写实习报告。煤矿地质实习报告2(2262字)前言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

3、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

4、,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一、实习目的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二、实习时间11月12日星期五三、实习地点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千米。该水库1958年

5、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坝顶高程为1114.50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四、实习内容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

6、,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19.岩层产状(水平,倾

7、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五、总结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

8、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煤矿地质实习报告3(3091字)实习地点:平顶山市中祥圣达煤业有限公司(胡沟矿)实习时间:7月1日实习过程一)、路线地质教学阶段:1.记下胡沟矿及附近地区的所见所闻。2.我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小罗盘的使用方法。3.观察、识

9、别各种基本地质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2)地层的观察: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编录及初步鉴定,在地层中产出特点的观察与记录。(4)褶皱、断裂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在空间的变化及其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1)矿井概况汝州市胡沟煤矿始建于1974年8月,属地方国有企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19

10、84年二水平延伸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提升到15万吨/年。平顶山市中祥圣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汝州市蟒川镇,距汝州市17km,原属6证齐全的生产矿井。该矿井田面积1.47km2,批准开采三个煤层,目前保有地质储量648.7万吨,可采储量262.7万吨(度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该矿井田位于蟒川盆地中心,侯家沟正断层、何庄正断层、任村断层和刘庄正断层形成的地堑构造内,煤层倾角826,煤层厚度0.2-9.6m,平均厚度3.7m,矿井正常涌水量318m3/h,最大涌水量413m3/h,主要充水水源为距二1煤层底板515m的石炭系太原组L7-8灰岩和寒武纪灰岩含水层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2)地理位

11、置与交通条件平顶山市圣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汝州市南蟒川乡任村境内,距汝州市约17km,属任村矿区。行政区隶属于汝州市蟒川乡任村管辖,交通条件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48-1124424;北纬340227-340258。该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据汝州市气象站历年观测记载,年平均降雨量为652.8mm,最大降雨量为1170.9mm,最小降雨量为332.8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2297.3mm,最小蒸发量1637.8mm。年平均气温14.2C,最高气温44.6C,最低气温-18C。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36m/s。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霜冻

12、期一般为当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18cm。(3)矿井地质概况矿区位于伏牛山区平原的过渡地带,本矿井位于焦古山煤田任村矿区的中部及西北部,焦古山煤田是西、南、北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山间盆地。焦古山海拔787.34m,为控制区内的制高点,东西走向,绵延于矿区南缘,构成天然屏障,向北逐渐起伏的山前剥蚀台地,倾伏于汝河平原,形成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盆地丘陵地形。圣达煤矿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标高一般+330m290m。相对高差40m,属剥蚀丘陵地貌。胡沟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蟒川乡任村,东临丁庄西临下任村。本区周边局部有山西组地层、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出露,其它多被第四系及古

13、近系覆盖。据地表及以往钻探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三系和第四系。本区位于蟒川盆地中心,为一“地堑”构造,区内底层较为平坦,倾角一般680,局部可达12140,本矿区构造以正断层为主,并伴有宽缓的褶曲。据井下开采资料和勘探资料显示,主要构造有:单斜构造、褶皱、断裂等几种构造。褶皱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百米,小者可在受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褶皱岩层中的以个弯曲称为摺曲,他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背斜背斜世岩层向上的弯拱的曲折核部是老岩层两侧是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反。在胡沟矿区都能看到。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拱的

14、曲折,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倾斜方向一般相对倾斜。断裂断裂构造为岩层受力后产生变形,当压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或超出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断裂构造又分为节理和断层。断层断层即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其形态和类型繁多分布较广对煤矿设计和生产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两盘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平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我们在胡沟矿和任村、刘庄、何庄

15、、侯家沟所见断层均为正断层。在胡沟矿观察到的断层较清楚。此断层的断裂面平直,走向为东西走向,方向是向正南倾斜,倾角大约在45左右,岩石为致密的石灰岩,颜色呈灰黑色,其表面有石英和长石形成的纹路。有上下两盘相对移动时形成的浅痕,经过观察,断定此断层形成于古生代晚奥陶统以后的某个时期。节理有张节理和剪节理,在任村附近,观察到石灰岩中有张节理,此处张节理呈羽状,其中有石英和方解石侵入形成的。也可以看到石灰岩的人为断裂面有大量的剪节理,其剪节理呈X状,向里延伸,剪节理面用手触摸有光滑感,伴随剪节理生成了大量的裂隙。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测量岩层产状的三要素的:岩层走向的测定,岩

16、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角的测定。对岩层产状三要素的测定就必须学会地质罗盘的正确使用。结束语在这次的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地质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书本的学习到现在的亲眼所见及老师对实物的讲解,现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学到新的知识,这都归功于此次实习的作用。这次实习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知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学会了地质工具的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

17、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不过我们从中也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煤矿地质实习报告4(3671字)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0级采

18、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3、认识岩浆侵入体。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二、实习时间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

19、编写报告3天。三、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1、地理位置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km2,其中市区面积457km2。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

20、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2、资源环境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

21、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3、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2、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

23、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

24、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

25、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4、人口邯郸市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5、气候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

26、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四、组织状况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老师。2、分组情况:以班为单位分组实习。3、参加实习人员:资源学院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全体学生。五、实习工作量1、观察路线:本次实习共安排两条线路,分别是:线路一:仁义村黑龙洞京娘胡线路二:漳清河槐树岭涉左公路129师师部六、结束语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

27、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提高了

28、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煤矿地质实习报告5(2125字)一、实习目的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

29、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实习的主要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二、实习情况(一)时间X月2日至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二)小组成员王_王_王_吴_武_薛_(三)实习路线(1)1月2日星期四晴河南省_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2

30、)1月3日星期五晴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_村后沟(3)X月4日星期六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三、实习内容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6、编写实习报告第二章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区域内出露

31、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7.5亿年到2.3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2.1太古界(Ar)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Arz),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

32、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1)(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15%25%左右,油脂光泽。(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或粒状,斜长石占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

33、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

34、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煤矿地质实习报告6(14164字)姓名:学校:专业:班级:一、实习目的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二、实习时间6月26日至7月16日三、实习地点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四、实习单位和部门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五、实习内容:一、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地理位置:白龙矿

35、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

36、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

37、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

38、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

39、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一、设计时间及单位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

40、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第三节煤矿生产

41、现状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白龙矿井各井口井口名称标高(底板)(m)断面(m2)坡度长度(m)支护方式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二号风井6807.0713.5605锚网喷一号风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采掘工艺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

42、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开掘工艺: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2、综掘: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机电主要系统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

43、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二、通风系统:白龙煤矿矿

44、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第一章地质概况一、概况: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

45、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558m;盖山厚度:245m292m。二煤层情况: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三、煤质情况: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Mad(%):1.03Ad(%):28.6Vdaf(%):30.9Std(%):0.64Qgrd(kcal/kg)7942四、地质构造情况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

46、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五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类自燃。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

47、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巷道用途及工程量一、巷道用途及工程量:巷道名称巷道用途工程量10下-3121联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进料、行人60m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运煤进风750-820m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开切眼55-120m第二节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第三节工程施工安排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

48、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第四节矿压观测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

49、直接顶顶板岩性。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第一节巷道断面一、巷道特征表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断面形式掘进断面净断面备注10下-3121联巷金属梯形棚支护梯形10.89m29m2顶板完整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及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10下-3121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10下-312切巷W钢带、桁架、锚索、锚杆、锚网梁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二、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巷道名称矩形断面(m)宽高毛净毛净10下-3121联巷上宽3.42上宽3.02.82.6下宽4.35下宽3.9210下-3121巷3.73.52.72.610下-312切巷3.73

50、.52.72.6三、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附图3-4)。第二节临时支护一、临时支护形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1、前探梁专用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2、前探梁专用吊盒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

51、双盒,共需双盒四个。3、前探梁专用板梁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4、构木、木楔若干。三、前探梁支护操作: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梁固定好,两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

52、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前移前探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人工前移前探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

53、4m;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第三节永久支护一、永久支护形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三、金属棚支护: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

54、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第四章掘进方式第一节中腰线标定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4、过构

55、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第二节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法: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二、工艺流程:(一)综掘工艺:综掘工艺流程图: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二)炮掘工艺:炮掘工艺流程图: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

56、水瓦检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五、施工机具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六、装运设备的选择综掘时:EBJ-120TP综掘机;SPJ1000皮带运输机炮掘时:P-60B耙煤机;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第四节

57、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作业方式: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第五章运输方式及管理第一节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二、运输系统: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

58、和行人的运输路线: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工作面。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

59、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三、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第六章通风管理第一节通风计算一、通风方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二、配风量计算(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1000.151.5=22.5m3/mi

60、n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每人供风4m3/minQ掘4N41768m3/min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煤巷掘进最低风量Q煤掘15S掘m3/min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最低风速Q煤掘1510.89163.35m3/min最高风速Q煤掘2409.102184m3/min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