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598011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6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模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3979字)一说教材。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

2、透辨证思维的方法。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积。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

3、圆锥体的点,线,面,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发挥学生四人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2运用电脑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如小麦堆,漏斗等),运用电脑闪动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认识圆锥体积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电脑屏幕显示操作推导过程,把静

4、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认识圆锥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识圆锥体的特征。在认识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练习,启发学生做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三 说教学程序

5、设计。悬念引入。首先让学生回忆近来学习了什么立体图形(圆柱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提问:屏幕上还有一些什么图形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体,另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新知。1圆锥的认识。(1)圆锥的组成。面。圆锥有几个面?哪两个面?教师板书:圆锥有两个面(一个侧面,一个底面)。棱。提问:圆锥有几条棱?是什么样的一条棱?教师板书:圆锥有一条棱(一条封闭的曲线)。顶点。提问:圆锥有没有顶点?有几个顶点?教师板书:圆锥一个顶点。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出示圆锥教具(电脑显示),

6、把它一分为二,让学生观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师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提问:圆锥旁边(手示圆锥侧面)这个长度是不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一条高)(2)圆锥的特征。一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通过电脑演示得到。)(3)指导学生看圆锥立体图。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1)电脑出示木制圆柱体铅笔,用卷笔刀将前段削成圆锥后提问:削后的这一段是什么物体?这个圆锥是由什么物体削成的?这个圆锥体和原来这段圆柱体底面积和高有什么联系?两个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发表意见)(2)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玻璃容器和圆锥体玻璃容器。教师演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并板书:等底等高。教师演示

7、,学生观察:将圆锥体容器里面装满黄沙后,往圆柱容器里面倒,连续倒三次,圆柱体容器刚好倒满。指导学生四人小组做倒沙子实验。四人小组组长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发现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提问:把圆锥里装满的黄沙倒入圆柱里后,沙占圆柱容积的多少?这样倒了几次后,才装满圆柱容器?这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师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提问:圆锥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为什么?学生讨论。(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圆柱体积公式:V=Sh,那么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公式应是什么

8、?(教师板书:V=1/3 Sh。)提问:这个公式里,Sh是求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要求圆锥的体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3、公式应用。(1)出示例1 一个圆锥体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口答,教师板书。V=1/3Sh 板书后提问:1912是求什么?1/31912 如果不乘以1/3是求什么?76(立方厘米)答 :(略)(2)如果题目不告诉底面积,而是告诉底面半径是3厘米,怎样求圆锥体积。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巩固练习。1、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1)底面积30平方厘米,高5厘米。(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3分米。(

9、3)底面直径12厘米,高是10厘米。(4)底面周长31.4厘米,高6厘米。2、4求下面各物体的体积。(单位:厘米)1295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讨论题:把一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削去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圆锥体,掌握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解答有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四 说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圆锥的组成: 计算方法:面:(两个面) 棱:(一条棱) 圆柱体积公式:v=sh顶点:(一个顶点

10、) 高:(一条) 圆锥体积公式:v=1/3sh例1 一个圆锥体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求这圆椎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略)这板书简明扼要符合大纲要求,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本节课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展现出承上启下、循序渐近的过程,围绕着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概括出了明确的中心。五 几点说明。根据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小结,认识圆锥体和体积计算公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运用所学的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循序渐近地布置一些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11、2(2225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的内容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在了解和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圆锥体积或容积;在研究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进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内容包括了解圆锥体积或容积,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二、学生情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前面的课时中也已经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通过

12、已有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经历类比探索去学习圆锥体积计算方法。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直柱体,类比和猜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圆锥不是直柱体,因此在探索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掌握立体图形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体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也利于提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

13、、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锥体积。3、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进一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难点:理解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关键:经历“小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规律。五、教法、学法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1、以讲解法、教具操作法、实验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4、全过程。2、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六、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七、教学环节环节一复习铺垫回忆并应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通过练习巩固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认识,为下面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作好铺垫。环节二探索新知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求这堆小麦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来进一步体会圆锥体积的含义。接着直接揭示课题研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步骤一: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这样,学生可以利

15、用类比迁移规律,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然后让学生思考:圆锥的体积也能转化成学过的体积来计算吗?转化成哪种形体最合适?学生很容易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园,来联想到转化成圆柱。步骤二:放手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学生很容易想到如果是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而直觉会让他们想到圆锥的体积应该比圆柱体积小,但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等底等高”。让学生继续猜想应该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在猜想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多样,这个时候针对不同的结论,如: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教师随即出示几个大小不同,且不等底等高

16、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仔细观察,比如:大圆锥和小圆柱,或者底面积(高)相同,但是高(底面积)不相同的圆柱和圆锥。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高和底面积如果不相同,不能找到与圆锥的关系,因此只有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才便于我们研究。步骤三:实验活动。在学生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展开分组活动,让学生参与操作实验,用一个空心的圆锥装满水或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看几次能倒满;然后再把圆柱中装满水或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中,需要倒几次才能倒完,并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用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2255字)一、说教材

17、:1、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2、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8、求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1、实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

19、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

20、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我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实验操作法。2、尝试练习法。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复习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我们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并认识了圆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2)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吗?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

21、归纳。(1)在实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a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b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c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d你能用实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说出圆锥体及计算公式。(3)教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板书结论和公式)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同时出示例2和例3。课件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一定不要忘了乘“1/3”。(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

22、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答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完成了书上的基础练习之后,设计了三个发展练习,分别是知道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求体积,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以上是我对圆锥的体积一课的说课,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指导。圆锥的体积说课稿4(1067字)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23、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二、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

24、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

25、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最后,设计了三个巩固练习,都是在基本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圆锥的体积说课稿5(2276字)微课作品介绍本作品是针对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而设计的微课。适用于义务教育六年级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

26、需巩固的学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些学生可能通过预习等途径已经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怎样透过公式了解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个学习内容制作了本节微课。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突破“圆锥的体积是怎么推导得出的”这一难点,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体积公式的由来,进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圆锥体积公式,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需求分析适用对象分析本节微课适用于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掌握了

27、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几何知识,了解部分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没得到完全发展,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形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

28、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在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定向明法。1,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圆锥形的物体。生:今年我家粮食大丰收,爸爸他们把稻谷堆成一堆一堆的,就是一个个大圆锥。可是,这些圆锥的体积怎么 求啊?师:思考一下你能帮助马小兰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2,揭示课题。(二

29、)实验验证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怎么探索圆柱体积公式的(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师: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么探求圆锥的体积?师:哦,是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圆锥的体积转化成圆柱的体积!1,估计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出示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师:请大家估计一下,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问: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估计呢?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2, 明确实验方法。(1)实验思路: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容器,看几次正好倒满,就能得出这个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2)实验注意点:装沙子要装满,又不能多装;倒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泼洒;3,汇

30、报总结。(1)比较原来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有什么特点(2)结论: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总结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圆锥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以后遇到圆锥形物体,它的体积你会求了吗?(四)课后巩固。一堆大米,近似于圆锥形,量得底面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习指导请在预习或复习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时使用本视频,并尝试在观看后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相关资料还有很多,可以去网上搜索更多进行巩固

31、。配套学习资料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制作技术介绍制作PPT课件,再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过程,用摄像机拍摄实验过程,最后用非编软件进行整合。圆锥的体积说课稿6(3777字)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

32、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2、知识目标

33、: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34、学的全过程。本节课把多媒体演示引进课堂,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三、说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想、自己说,想不到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去想,去发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问题去观察,去讨论,去实验,去理解,去总结。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新课程要求学生

35、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本节课采用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四、说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了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所谓的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要在上课开始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先前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探究氛围。本节课我创设了两种冰淇淋,怎么样买更合算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不只在于激趣,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数学的眼光,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

36、(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重要一步,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解释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接着猜测圆锥可能与哪个物体的体积有关?再猜测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是为了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信息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为学生调整认知结构,构建新知识奠定基础。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总结出等底等高的情况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体

37、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sh各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三分之一。这样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整个这一环节我一直本着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因为学生在探究发现、建立模型中创造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方法,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四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首

38、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到底买哪一种冰淇淋合算。然后计算圆锥冰麒麟和圆柱冰淇淋的体积。在计算圆锥冰淇淋的体积时,允许学生有选择的完成,这样对学生进行数量上和难易程度上的开放,不但关注了学困生,也促进了尖子升和特长生的发展。【变式练习】是一组判断题【应用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一次深化理解,并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求削去的体积。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注重了新知识的结构化,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充分理解,加深了体验,使

39、新建立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还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了梳理。在本节课的课后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圆锥,圆柱。要求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相等。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一种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并且产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没有时间限制,又没有空间限制,以培养学生良

40、好的学习习惯。五、说三生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材施教。学困生学习最基本的内容,优等生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拓展了思维。在教学中,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有难度的留给优等生,实验操作环节以强带弱,最后分层次练习,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同时也促进了尖子生的发展。应用练习和思维拓展主要是关注尖子生和特长生。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本节课,以教材为主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重视了学生的思

41、维的发展过程,是每个孩子都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思维。这次教学大赛的要求是同题同构,目的是共同提高。我们六年组三个数学老师在选课上,备课上,制作课件中,到后来写教案设计,说课材料,真的是做到了合作。虽然是我们精心的准备了,但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遗憾。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不是尽善尽美。2、在三生培养中,对差生的关注不是很到位。3、课堂中有浪费现象,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紧张。4、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听课、多学习、多研究、多总结、多反思、使今后四十分钟的数学课堂每一分都有效。圆锥的体积说课稿7(2434字)一、说教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

42、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的。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知识掌握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是

43、: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三、说学法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

44、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四、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实验求证、讨论归纳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近似圆锥形的沙堆,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他们想知道的知识,很多学生都想知道沙堆的体积有多大,从而导出课题“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2、探索实验,得出结论A、动手操作把一个圆柱形木料的上底削成一点,让学生观察削成的圆锥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5、.要求先标出上底的圆心点,不改娈下底面,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猜想观察、比较圆柱体与圆锥体。突破知识点(1)“等底等高”;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突破知识点(2)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小、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2、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设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联想和交流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C、实验求证学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用天平称圆锥体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木料的质量;(2)把圆锥体浸装有水的圆柱形水槽里量、算出体积;(

46、3)用装沙或装水的方法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由教师操作演示变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演示、交流、讨论,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设想、探索、实验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应用结论,解决问题(1)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例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道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2)基础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底面半径是4

47、厘米,高是21厘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这道题是培养学生联系旧知灵活计算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3)出示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操作练习。让学生把实验用的沙子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这道题就地取材,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在课后从生活中找一个圆锥形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样

48、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继续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圆锥的体积说课稿8(3307字)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

49、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

50、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

51、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

5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实验转化法。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也就是各自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

53、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两道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看图说出圆锥的底面和高。(2)一个圆柱体零件,底面积是6。2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两道题是复习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2

54、)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学习一些什么?(3)教师总结,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的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2)动手操作,探究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在实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通过实验你发

55、现了什么?你能用实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板书结论和公式)(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实验发现归纳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最后总结了学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同时出示例1和例2。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56、师出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例题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根据公式可以直接求出来;例题2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一定不要忘了乘1/3。(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用了什么方法学到这些新知识的?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问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问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布置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的第3、4、5题。圆锥的体积说课

57、稿9(1244字)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

58、的关系。二、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三、说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

59、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5、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依次练习“练一练”中第1题,第4题和第5题。当然

60、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6、质疑问难,总结升华在此环节中,我会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是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公式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0(3827字)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