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介绍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8580654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流接触器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交流接触器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接触器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交流接触器的介绍交流接触器的主要工作是接通和断开用电器的电路。之所以用两种触头是为了减少因通断瞬间产生电弧的损害,延长主触头的寿命。辅助触头更换比较容易,价格也廉价。(主辅 触头分别动作的时间差及小,故不会影响用电器工作。如:吸合时,辅助触头先吸合通过小电流,主触头吸合时就不会产生较大的电弧了。 断开时主触头先断开,这时辅助触头还有电流流过,在主辅头断开时就不会有产生较大的电 弧了。1、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服;V :底诵线圈輪出 底端绪圈绻股有脚屁5志対控制龟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 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

2、电源。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别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2、交流接触器的选择:(1) 持续运行的设备。接触器按67-75%算即100A的交流接触器,只能控制最大额 定电流是67-75A以下的设备。(2) 间断运行的设备。接触器按80%算即100A的交流接触器,只能控制最大额定 电流是80A以下的设备。(3) 反复短时工作的设备。接触器按116-120%算。即100A的交流接触器,只能控 制最大额定电流是116-120A以下的设备。3、交流接触器的接法:一: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输出和 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

3、来。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 到控制点上面。二: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加 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知道原理后,你应该弄清楚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 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一看 就知道。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380V), 般都标得有。并且注意接触点 是常闭还是常开。如果有自锁控制,根据原理理一下线路就可以了。4、交流接触器的基本分类交流接触器又可分为电磁式,永磁式和真空式三种。常用的交流接触器CJ10, CJ40, CJ12, CJ20和引进的

4、CJX, 3TB,B等系列。电磁式结构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铁心,是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带动触 点的闭合与断开。 触点系统: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的作用是接通 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灭弧系统:灭弧装置用来保证触点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弧可靠的熄灭,减少电弧对 触点的损伤。为了迅速熄灭断开时的电弧,通常接触器都装有灭弧装置,一般采用半封式纵 缝陶土灭弧罩,并配有强磁吹弧回路。 其它部分:有绝缘外壳、弹簧、短路环、传动机构等。工作原理

5、当接触器电磁线圈不通电时,弹簧的反作用力和衔铁芯的自重使主触点保持断开位置。当电磁线圈通过控制回路接通控制电压(一般为额定电压)时,电磁力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将 衔铁吸向静铁心,带动主触点闭合,接通电路,辅助接点随之动作。永磁式结构接触器主要由驱动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模块、软铁、永磁体,是永磁式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靠它带动触点的闭合与断开。 触点系统: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的作用是接通 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灭弧系统:灭弧装置用来保证触点断开电路时,产

6、生的电弧可靠的熄灭,减少电弧对 触点的损伤。为了迅速熄灭断开时的电弧,通常接触器都装有灭弧装置,一般采用半封式纵 缝陶土灭弧罩,并配有强磁吹弧回路。 其它部分:有绝缘外壳、弹簧、传动机构等。工作原理永磁交流接触器是利用磁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用永磁驱动机构取代传统的 电磁铁驱动机构而形成的一种微功耗接触器。安装在接触器联动机构上极性固定不变的永磁 铁,与固化在接触器底座上的可变极性软磁铁相互作用,从而到达吸合、保持与释放的目的。 软磁铁的可变极性是通过与其固化在一起的电子模块产生十几到二十几毫秒的正反向脉冲 电流,而使其产生不同的极性。根据现场需要,用控制电子模块来控制设定的释放电压值

7、, 也可延迟一段时间再发出反向脉冲电流,以到达低电压延时释放或断电延时释放的目的,使 其控制的电机免受电网晃电而跳停,从而保持生产系统的稳定。特点永磁交流接触器的革新技术特点是用永磁式驱动机构取代了传统的电磁铁驱动机构,即 利用永久磁铁与微电子模块组成的控制装置,置换了传统产品中的电磁装置,运行中无工作电 流,仅由微弱信号电流(0.8-1.5mA)。微电子模块中包含六个基本的部分:1.电源整流;2.控 制电源电压实时检测;3释放储能(有的也有吸合储能,但不是必须有);4储能电容电压检 测;5抗干扰门槛电压检测;6释放逻辑电路。这6部分是永磁操作机构电子控制部分的必 要组成,如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

8、,操作机构在特定的情况下就没法正常工作。这6个部分,也就 决定了操作机构可以具备抗晃电功能。 .节能:传统接触器的合闸保持是靠合闸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来克服分闸弹簧来实现的,一旦电 流变小使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接触器就不能保持合闸状态,所以,传 统交流接触器的合闸保持是必须靠线圈持续不断的通电来维持的,这个电流从数十到数千毫 安。而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依靠的是永磁力,而不需要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电磁力来进行 合闸保持,只有电子模块的 0.8mA1.5mA 的工作电流,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节 电率高达 99.8%以上。 . 无噪音:传统交流接触器合闸保持是靠线圈通电使硅钢片

9、产生电磁力,使动静硅钢片吸合,当电 网电压不足或动静硅钢片外表不平整或有灰尘、异物等时,就会有噪音产生。而永磁交流接 触器合闸保持是依靠永磁力来保持的,因而不会有噪音产生。 . 无温升:传统接触器依靠线圈通电产生足够的电磁力来保持吸合,线圈是由电阻和电感组成的, 长期通以电流必然会发热,另一方面,铁芯中的磁通穿过也会产生热量,这两种热量在接触 器腔内共同作用,常使接触器线圈烧坏,同时,发热降低主触头容量。而永磁交流接触器是 依靠永磁力来保持的,没有维持线圈,自然也就没有温升。 . 触头不振颤:传统交流接触器的吸持是靠线圈通电来实现的,吸持力量跟电流、磁隙有关,当电压在 合闸与分闸临界状态波动时

10、,接触器处于似合似分状态,便会不断地振颤,造成触头熔焊或 烧毁,而使电机烧坏。而永磁交流接触器的吸持,完全依靠永磁力来实现,一次完成吸合, 电压波动不会对永磁力产生影响,要么处于吸合状态,要么处于分闸状态,不会处于中间状 态,所以不会因振颤而烧毁主触头,烧坏电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 寿命长,可靠性高:接触器寿命和可靠性主要是由线圈和触头寿命决定的。传统交流接触器由于它工作时线 圈和铁芯会发热,特别是电压、电流、磁隙增大时容易导致发热而将线圈烧毁,而永磁交流 触器不存在烧毁线圈的可能。触头烧蚀主要是由分闸、合闸时产生的电弧造成的。与传统接 触器相比,永磁交流接触器在合闸时,除同样有电磁力作用

11、外,还具有永磁力的作用,因而 合闸速度较传统交流接触器快很多,经检测,永磁交流接触器合闸时间一般小于20ms,而 传统接触器合闸速度一般在60ms左右。分闸时,永磁交流接触器除分闸弹簧的作用外,还 具有磁极相斥力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使分闸的速度较传统接触器快很多,经检测,永磁交流 接触器分闸时间一般小于25ms,而传统接触器分闸速度一般在80ms以上。此外,线圈和 铁芯的发热会降低主触头容量,电压波动导致的吸力不够或振颤会使传统接触器主触头发 热、拉弧甚至熔焊。永磁交流接触器触头寿命与传统交流接触器触头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寿 命提高3-5 倍。 . 防电磁干扰:永磁交流接触器使用的永磁体磁路是完全密封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干 扰,也不会对外界进行电磁干扰。 . 智能防晃电:控制电子模块控制设定的释放电压值,可延迟一定时间再发出反向脉冲电流以到达低电 压延时释放或断电延时释放,使其控制的电机免受电网电压波动晃电而跳停,从而保持 生产系统的稳定。尤其是装置型连续生产的企业,可减少放空和恢复生产的电、蒸汽、天然 气消耗和人工费、设备损坏修理费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