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合器实验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8580451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耦合器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光耦合器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光耦合器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光耦合器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耦合器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光纤耦合器件摘要:简述熔融拉锥法制作全光纤耦合器件的原理,进而讨论全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并 对未知耦合器件进行测试,具体分析其参数。一、 实验原理1. 熔融拉锥法熔融拉锥法是将2 根出去涂覆层的光纤以一定方式靠拢,然后置于高温下加热熔融,同时向 光纤两端拉伸,最终在加入形成双锥形式的特殊波导耦合结构,从而实现光纤耦合的一种方 法。熔融拉锥法示意图如图1图 1 熔融拉锥法示意图2. 光纤耦合器工作原理图2光纤耦合器结构模型输出端4 (耦合臂)输出端3 (直通臂)图 2 所示为熔融拉锥型光 纤耦合器的结构模型。其中:W2和W3分别为耦合 结构熔锥区II和III在光纤熔 烧时的拉伸长度;用为耦合

2、区I 的火焰宽度。耦合区的两光纤熔 烧时逐渐变细,两纤芯可以忽略不计,两包层合并在一起形成以包层为纤芯、芯外介质(空气)为新包层的复合波导结构, 实现两光纤的完全耦合。当入射光从输入端1进入熔锥区II后,由于淡漠光纤的传导膜为2个正交的基膜信号, 因此,光纤参量V随着纤芯的变细而逐渐变小,导致越来越多的光渗入包层;进入耦合区I 后,由于两光纤合并在一起,光在以新的包层为纤芯的复合波导中传输,并使光功率发生再 分配;当光进入熔锥区III后,光纤参量V随着纤芯的变粗而逐渐增大,并使光以特定比例 从输出端输出,即一部分光从直通臂直接输出,另一部分光从耦合臂输出。在耦合区I,由于两光纤包层合并在一起,

3、纤芯足够逼近,因此,耦合器为两波导构成 的弱耦合结构。根据若耦合模理论:相耦合的两波导中的场,各保持该波导独立存在是的场 分布和传输系数,耦合的影响仅表现在场的复振幅的变化。假设光纤是无吸收的,则随拉伸 长度Z不断变化,其变化规律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表示如下:+ Ch)4i + iCj.2 力 2 = i(2 + C22M2 + iGMi式中:*和%为两光纤的模场振幅;和決为两光纤在孤立状态下的传播常数;s和心 为子耦合系数;讶於心为互耦合系数。自耦合系数相对于互耦合系数很小,可以忽略,且 近似有二= C。当方程在z=0时满足Ai(z)= A1 (0), A2(z)= A2(0),其解为:f(C

4、 “1-目 2i4(z) = exp (iz)i4i(0)cos 1zl + iF血()+ 2C 加()sin (-z)f(C 1-02 i42(z) = exp (i0z)42(0)cos l-zl + iF力2(0) - 2C 金(。)sin (-z)其中:”1 + “2为两传播常数的平均值;(“I)?F= 1 +&4C2F2为光纤之间耦合的最大功率;C为耦合系数,与工艺有关。 两输出端口的光功率为:P3(z) = |4i(z)|2 = l-F2sin2 (fz)P4=F2sin2 (;z)假定光功率由光纤输入端1进入,且归一化入射光功率A/O)=l, A2(0)=0,则P3(0)=l,

5、P (0)=0o若采用同种光纤进行耦合,氏二氏,故卩2=1,有:43(Z)= cos2 (Cz)P4(z) = sin2 (Cz)可知两输出功率周期性变化,且周期变化的快慢与耦合系数C及拉伸长度有关。光功率 在两耦合光纤间周期性地切换,当耦合系数C确定后,调整拉伸长度,可以制作任意分光比 的耦合器。3. 全光纤耦合器件参数1)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I.L.):无源器件的第i个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之间的 光功率的比值(dB):P outiIL.=- 101g(dB)in其中,P是第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是输入端口的光功率。outiin2) 附加损耗(Excess Loss,

6、 E.L.):功率分配耦合器的所有输出端口光功率总和相对 于输入光功率的损失:outiE 丄.=一10览一(dB)尸in3) 分光比(Split Rat io, S.R.):耦合器件个输出端口分配的比值,可以表示为个输 出端的比值,或者每个输出端与总输出的比值:P outiPoutiSR=或2沪4) 方向性(Directivity Loss, D.L.):输入一侧,肥猪如光的某一端口的反向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标准X和Y型一般D.L.60dB。:PrD.L.=-101g(dB)其中P表示非注入光的某一输入端口的反向输出光功率,P表示指定输入端口注Rin入的光功率。5)均匀度:对于要求均匀

7、分光的耦合器定义在工作带宽内各输出端口输出光功率的最 大变化量:P/n inF.L. =- 101g-* max6)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P.D.L):光信号以不同的偏振态输 入时,对应输出端口插入损耗最大变化值。P minP.D.L =-101g-严max二、实验用具与装置图1. 稳定化光源OSS-155C (波 长1550nm)、光功率计、掺 饵光纤放大器(EDFA)、跳 线、适配器、偏振控制器、 镜头纸。2. 耦合器 DWFC0250A001111(单模1310或1550宽带, 分光比 1 : 1 )图 32X2 耦合器 DWF0250A

8、00111三、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实验目的在于测量2X2耦合器的参数,先测量光源光功率,后连入耦合器对各端口进行 测量,即可测得耦合器参数。每次读数后拔出功率计光纤,于擦镜纸擦净后重复测量,排除 光纤接头灰尘对测量的影响。光源光功率测量 打开光源电源,稳压器,使用标准跳线接入光功率计,待光源稳定后,记录光源光功率, 数据如下表1,采用则与dBm两种读数:表格 1 光源功率记录表n12345功率 PIN(pW/dBm)1463/1.651456/1.631461/1.641463/1.651455/1.62山表1数据可得.光源平均功率口5 . 二 1宀*5川门id山“)柿准it 差为门一、;.:(

9、1.1 讥门)1、; il :;】!故光源功率为”川二(1亿()士 4)pW = (1.64 士 0.02)dBm光从IN1输入,测量OUT1, OUT2和IN2的光功率,记录于表2表格2 IN1输入各端口光功率1234PW/dBm)PouTw/dB21.33/-16.70700/-1.5518.70/-17.30702/-1.5318.95/-17.22703/-1.5321.94/-16.59704/-1.52可得 IN2 端光功率为:氓2 二 )士 2)时二(-16.9 士 ().4 )(1 Em0UT1 端光功率为:(儿丁 1 = (70* 士 2)pVV = ( - 1-3 士OUT

10、2 端光功率为:POut2 = (667 5)pW = ( - 1.75 0.03)dBm再由参数计算公式以及误差传递公式,可得IN1输入时耦合器参数如下表表格3IN1输入下耦合器部分参数I. L. /dB I.L. /dB E.L. /dBS.R.D.L. /dB F.L. /dBOUT1OUT23.29 0.04 0.051.05 0.0118.5 士 ON 0,28 O.OM*I.L. , I.L.分别是输出端1(直通臂)与输出端2(耦合臂)的插入损耗,分光比S.R.采用直通臂功率:OUT1OUT2耦合臂功率来表示。在输入端前接入偏振控制器,依次调节3 个圆环,可导致光纤的扭曲,从而产生

11、双折射现象,引起偏振态的改变,得输出端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如表4。表格4 IN1输入下耦合器偏振相关损耗P (uW/dBm)P (uW/dBm)P.D.L(dB)maxminOUT1672/-1.72655/-1.830.110UT2646/-1.89621/-2.060.15更换光输入端口重复测量,从IN2输入,测量OUT1,OUT2和IN1光功率,记录于表5表格 5IN2 输入下耦合器各输出端光功率PIN2(uW/dBm)POUT1(uW/dBm)POUT2(uW/dBm)1234519.88/-17.020.38/16.921.00/-16.719.84/-17.021.23/-16.71

12、1822650/-1.87649/-1.87642/-1.92641/-1.93641/-1.93676/-1.70674/-1.71676/-1.69677/-1.69679/-1.68可得 IN1 端光功率为:PINl = (20.4 0.7)nW = ( - 16.9 0.2)dBmOUT1 端光功率为:Um (山4 士 )QV 二(-1.9() 士OUT2 端光功率为:卩0卩丁2 ( 士 2)QV 二(-13 士可得参数如下表:表格6IN2输入下耦合器部分参数I.L. /dB I.L. /dB E.L. /dBS.R.D.L. /dB F.L. /dB:54+ 0.05:33 + 0.

13、030.37 0.051.05 + 0.0118.5 020.21 + 0.05*I.L. , I.L.分别是输出端1(直通臂)与输出端2(耦合臂)的插入损耗,分光比S.R.采用直通臂功率: OUT1 OUT2耦合臂功率来表示。同样,接入偏振控制器,记录于表7:表格 7IN2 输入下耦合器偏振相关损耗P (yW/dBm)P.gW/dBm)P.D.L(dB)0UT1644/-1.91619/-2.080.170UT2674/-1.72655/-1.830.11将不同输入端所测到的耦合器参数进行对比,如表8表格8参数对照表参数IN1输入IN2输入3.17+0.03339+0.040.28+0.05

14、1.05+0.0118.5 0.40.28+0.030. I:). 1.53.33 0.033.54 0.05037 0.051.05 0.0118.5 0.2021 0.05I0, 17直通臂插入损耗I.L.A/dB 耦合臂插入损耗I-L.B/dB 附加损耗E.L. /dB 分光比(直通臂:耦合臂) 方向性 D.L. /dB 均匀度 F.L. /dB 直通臂偏振相关损耗P.D.L.A /dB 耦合臂偏振相关损耗P.D.L.B /dB比较两列参数,从分光比(直通臂:耦合臂)均比较接近1 可知,实验所用耦合器为分 光比1:1的2X2光纤耦合器。分光比为1:1的耦合器两臂插入损耗应为3.01dB,

15、相比下, 实验中测得的插入损耗都较大。实验中进行了多次测量,每次测量都将光纤端面进行了清洁, 尽量排除了端面上灰尘带来的损耗。故实验中的所增加的损耗主要是器件的固有损耗。器件 的固有损耗包括几部分:全光纤器件光纤本身散射的损耗;器件端面菲涅尔反射带来的损耗; 光纤熔接处引入的损耗;以及光纤耦合熔接部分的损耗。其中,由于器件尺寸较小,光纤本 身散射的损耗可以忽略。另外,两种输入情况下,直通臂的插入损耗均比耦合臂的插入损耗要小,这主要是由于 分光比不是严格的1:1,且耦合部分有一定损耗。至于耦合器的方向性D.L.,如实验原理中所述,标准X型和Y型D.L.60dB,而实验测 得的却只有18.5dB。

16、分析可知,方向性测量目的在于测量耦合部分光受到局部反射散射等 传播方向改变的光功率,进而衡量器件保持光沿要求方向传播的能力。而实验中测到的光功 率除了该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光纤端面的菲涅尔反射光。为了排除这一部分,应该在测量时 加入匹配液,使端面反射消失。最后讨论直通臂与耦合臂的偏振相关损耗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直通臂的偏振相关 损耗要比耦合臂偏振相关损耗要大,偏振相关损耗是结构中局部产生双折射等现象导致光功 率的损耗,可能正因为实验所用耦合器耦合区域分光界面存在双折射现象较多,使得光从耦 合区进入耦合臂时损耗要比进入直通臂要多。但亦有文献显示,分光比1:1的分光器直通 臂与耦合臂的偏振相关损

17、耗是相等的。单凭本次实验,无法作出结论。四、思考题1. 分光比为1: 1的耦合器为什么又叫3dB耦合器?1答:因为分光比为1: 1的耦合器的插入损耗为I.L. = -101g2二3.010dB。2. 真正体现耦合器对整个系统影响的参数是插入损耗还是附加损耗?答:附加损耗才能真正体现耦合器对整个系统影响。因为插入损耗是针对单个端口而言附加损耗是针对所有端口的和而言,更能全面体现耦合器对整个系统影响。3. 标准跳线的作用和测量方案关系。 答:使得各个端口输进输出到耦合器时光纤及插损带来的影响比较对称,有利于减小误 差。4. 由于存在连接器的插损误差,在测量中怎么更好的减少测量误差? 答:插前用镜头纸轻轻擦拭连接端口,连接时仔细对准端口,使纤芯接触良好。多次插 拔光纤接头,排除清洁不干净造成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