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

上传人:软*** 文档编号:18579258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3.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 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在2003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 20033 号)的基础上,根据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制定本实施纲要。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 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学校作 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

2、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 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要求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依法治理,使学校真正成为独 立办学主体,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 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 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 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著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 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

3、管理的制度化、规范 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 对话与合作,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 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重要任 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校是构建符合法治理念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学法明 理、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二、依法治校的目标与总体要求2. 依法治校的目标。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组织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和践行社

4、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法律的原则与要求,建立合法公 正、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健全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 自主办学,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管理格局;依法保障教育方针得以贯 彻,学校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育目的和理念得以实现;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 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有利人才培 养,促进校园和谐。3. 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依法治校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树立法律至上、尊 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与要求,实现法律、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实现管理活动、办 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

5、校要突出法治原则对学校治理方式与手段的总体要求, 重在制约和规范管理权力的行使。要以增强学校领导者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章程及 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保证法律、规章的有效执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为着力点,体现法治要求对学校工作全局、管理全程的统摄与指导,对学校具体办学活动、 管理行为的系统规范。在管理中要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 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避免以苛刻繁复的行为规则,代替管理职责和教 育艺术。依法治校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体现学校 特色,关注师生需求。要从制度层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6、,切实尊重和保护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意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依法落实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 与权和监督权。要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和 评价制度,健全教学、研究与学习制度,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与方式的转变。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4. 依法制定具备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章程是各级各 类学校依法治校的直接依据。要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促进改革、 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 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

7、则,开展章程建设。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 工、学生的意愿,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 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 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或者修改章程, 由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部门核准;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章程,由主管教育部门核准。5.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 规范性文件,要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 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

8、充分表达、合 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 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 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人事、 财务与资产、学生、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 部组织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学校章程和规范性文 件,应当加以汇编,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有网络条件的,应当在学校网页上予以公布。涉 及师生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经公示的规范性文件不得 施行。6.

9、 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建立依法审查机制。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学校 要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和法律保留的原则,对校内制度文件进行审查。对 与上位法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不符合保障师生合法 权益需要,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 师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性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其中规定修订校内 相应的制度文件。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7. 规范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要加强和改善学校

10、党的领导,按照有关规定,健全校内重大事 项集体决策规则,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凡是有关学校 发展方向、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 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 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要依法明 确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避免个人专断,其中:高等学校要依法明确学校 党委、校长的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推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董 事会)等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中小学要健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校务

11、会议,完善民主决 策程序;中等职业学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管理理事会或董 事会,形成校企合作决策机制;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要 有健全的议事规则,依法按期开会履行法定职责。要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权相互制衡,保 证学校管理与决策的规范、廉洁、高效。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 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 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公办学校因违反决策规定、出 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8. 科学设置内部职能

12、机构,完善治理结构。要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自主设置各种职能部门,按照有利于为教师、 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 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 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要实行校企分离,学校不直接参与举办经营性组织; 已经举办的,要与学校之间建立清晰的法律关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五、推进信息公开,健全民主监督9. 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及中小学信息公开的 规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机构、制度

13、,落实公开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 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使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 学质量、招生就业、收费等社会关注的信息。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 信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管理 部门,并得到相应的反馈。面向师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部门、机构,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 制度,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并公开岗位 职责、负责人信息、工作规范、监督渠道等内容,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10. 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依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代

14、表大会的组织和 运行符合规定,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 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 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 考核权。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改革完善学生代表 大会制度,落实学生的民主选举权、自主决策权;制定学生管理或者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规 定,要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11. 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

15、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 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 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应当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 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区域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 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六、依法办学,形成平等自由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12. 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

16、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 法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要严格依法招生,建立自我监督机制,保证招生活动规范、透明,招生制度和选拔机制与程 序公平、公正。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环节建立评估机制, 健全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依据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内设机构、教师开 展或者参与培训等活动进行规范和严格限制,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13. 建设平等安全的校园环境。落实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 生,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歧视的制度、言行。要切实保障残障人 士的

17、平等受教育权利,不得以非法理由拒绝招收残障学生。要为残障学生平等、无障碍地参 与学校生活提供条件和便利。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男 女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 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 控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教师的生命健康权。14. 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要依法健全保障师生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学习自由 的体制、机制。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对涉及学术自由、学术道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认定程 序和办法。要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和基本要

18、求,保障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和法定要求,充分行使教学的专业自主权,科学、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灵活的 教学管理制度,鼓励、保护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15. 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 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都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与办法,实现 过程的公开透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要保障各种学术评价机构能够独立开展活动,保 障学术评价过程和标准的公平公正。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要保 障学生管理、学业评价、资助及奖励活动的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健全监督

19、机制。七、规范管理权力,尊重师生主体地位16.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要依据教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 度,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任务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聘任合同,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 与义务,并认真履行合同。要依法在教师职务评聘、继续教育、奖惩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 制度规范,实现依法聘任教师,依法保障教师享有各项法定权利。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 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在学校的学术组织中要保证普通教师代表的比例不低于50%。强化师 德的建设与监督,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共同体对师德的自我监督机制。17. 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

20、人为本的价 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对学生进行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定 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正当,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明 确处分的期限与后果,积极教育挽救,给予悔改机会。要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 育权不受到非法侵害,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限制人身自由、违法乱收费以及由于学校过 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等侵权行为。八、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制度,形成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18. 依法健全纠纷解决机制。要把法律作为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基本依据,建立并综合运 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 纠纷。要特

21、别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职工、学生自治组织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 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将因管理行为、学术评价、教职工待遇、学生处分等 引发的纠纷,纳入不同的解决渠道,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要尊崇法律、尊重司法。对难于 在校内完全解决的纠纷,应当积极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教育行政部门、仲裁机构、社会调解 组织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对师生与学校发生的法律争议,应当端正态度,积极应诉,认 真落实行政申诉、人事仲裁、行政复议决定或者司法判决等法律文书中要求学校履行的义务。19. 完善教师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 利、职务评聘、年度考核、岗位职责

22、、待遇及奖惩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 纷,或者对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出申诉或者调解意见。 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主要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 可。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在实施学籍管理行为,对学生做出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 与申辩的机会,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 申诉处理机构,完善学生处分程序。学生申诉处理机构的组成、申诉申请的受理及处理规则, 应当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九、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法治文化氛围20. 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依法治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者

23、要带头学法、尊法、守 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 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管理中出 现的矛盾与问题的能力。学校新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 法治校理念的情况。要认真组织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对专门从事法制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组织参加专门培训,提高其对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的理 解与掌握程度。21. 切实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 活动,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校要将

24、学生法治意识、 法律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要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 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体与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法律原则和知识,将 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 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 氛围。十、转变管理观念,切实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22. 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各

25、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按照规 划纲要要求,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落实学校 的办学自主权。要切实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尊 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和依 法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主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依法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 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落实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及时发现并公平纠正、 处罚学校的违法行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 的合法权益和校园安全,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要

26、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自 觉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作为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落实校长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推动和 监督学校逐级、按岗位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考核机制,狠抓落实。23.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学校要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要作为年度工 作的专门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况,应当根据要求同时 报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纳入信息公开的范畴,向社会公开。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法制工作 机构或者指定专门的机构综合负责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小学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有条件的, 可以聘

27、请专业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学校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人员在学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要 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学校出台有关管理措施、对外签订的合同、实施改革方案等,要由法 制工作机构组织进行合法性评估、论证。24.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考核评价机制。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情况直接反应学校管理的理念 与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依法治校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的两个 方面,平衡加以考核,同时,作为考核学校的领导班子重要指标。要创新对学校依法治校情 况的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听取师生意见、公众反映,注重评估依法治校的教育效果、 社会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综合部门牵头负责

28、的依法治 校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建立学校领导任前法律考核制度,以依法治校的综合 性考核,代替相关的专项考评,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要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和鼓励学校按照纲要要求,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奖励在依法治 校中做出突出成绩、形成先进经验的学校。25. 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校要立足学校需求,结合实际、分类 指导、示范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本纲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本 校依法治校的具体办法。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学校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形成的典 型经验与成功做法,完善对不同类型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

29、分类实施指导。进一步完善 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在国家和地方层面, 逐级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的整体提高。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员工录用管理制度为规范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创造良好的试用期工 作环境,加速试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特制定目标责任制 制度。一、员工试用期规定1、自员工报到之日起至人力资源部确认转正之日起。2、员工试用期限为3个月,公司根据试用期员工具体表 现提前或推迟转正。(一)、福利待遇1、试用期员工工资根据所聘的岗位确定,核算时间从到岗工作之日起计算,日工资为:月

30、工资-(本月天数-休假天数)2、过节费按正式员工的1/2发放。3、按正式员工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二)、休假1、试用期内累计事假不能超过3天,如果特殊情况超过3 天需报董事长批准。2、可持相关证明请病假,请病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 要样。3、可请丧假,请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4、不享受探亲假、婚假。二、员工入职准备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2、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3、县级以上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4、4张一寸照片5、部分职位(如出纳、收银员、司机、仓管)试用期员工 还须须准备房产证明、户口本、直系亲属身份证复印件等。三、行政手续1、试用人员手续办理完毕后,由行政部向试用期

31、人员发放 办公相关用品。2、发放工作牌,办理考勤卡。3、试用期人员需要食宿的、由行政部安排住宿和就餐。4、将试用期人员带入用人部门。四、用人部门指引1、试用员工的直接上级是“入职指引人”。2、带领试用期员工熟悉本部门及其他部门,向其介绍今后工作中要紧密配合的部门及员工,同时介绍公司内公共场所 的位置,包括会议室、停车场、洗手间等。3、与试用期员工进入面谈,商讨入职后的工作安排,并向 试用期员工描述其工作的部门架构,岗位名称,职务,岗位 职责等。简单介绍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前工作时遇到的 实际问题。4、教会试用期员工使用生产工具或办公用具。5、公司有活动要及时告知试用期限人员。6、与试用期人员进行正面沟通,引导其工作,及时了解试 用期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