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构成条件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8578511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原电池构成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电池构成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电池构成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原电池构成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构成条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电池构成条件教学设计学校: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教师:日期:2017年04月原电池构成条件教学设计课题原电池构成条件第二课时课型授课人平措央宗班级【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构成条件知识在中学化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本章是高中化 学阶段学生认识原电池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换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发展学生的学 科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中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即帮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 应有关知识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构成条件中有关

2、知识。“启后”即引导学生有效展开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高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 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思想上,学生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未将分类法 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 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正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的回顾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探测观,从而 有效地应用于

3、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应用。(2)学会利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组装原电池和水果电池。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与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的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2)进一步熟悉如何利用对比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3)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水果电池的组装,让学生体会到水果电池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2)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思维创新的重要性,并逐渐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水果电池组装难点: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4、及应用【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法(2)实验讨论法(3)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流程】任务1.:认识到 水果电池是将 化学能转化成 电能。k1了舌动1-1:通过观看魔术视频让大家 认识到原电池的能 量转化以及定义。板块一:通过实 验探索,得出原 电池构成条件厂任务1.1:通过作 对比实验,得出现 象和结论活动1.1.1:让学生做 实验1、2、3,通过 相互做对比,记录现 象,得出结论。板块二:通过实 验探索,得出原 电池构成条件 二和二。f 1任务2.1通过将实 验1、4作对比实 验,得出现象和结 论It活动2.1.1:让学生做实验4,通过相互做 对比,记录现象,

5、得 匕出结论。丿任务2.2让学生做 实验1、5通过相 互做对比,记录现 象,得出结论。活动2.2.1:让学生做k 实验5,通过相互做对比,记录现象,得 出结论。课堂练习; 水果电池在生活 中的应用任务3.1让学生做实验1、6通过相互做对比, 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原电池构成条 l件)丿活动:让学生组装 在构成原电池条 件下的水果电池,任务3.1.1教师做实 验6,通过相互做对 比,记录现象,得 出结论。)(A任务3.1.2小结(板 书)(任务:让学生组 装水果电池得出生活中的应 I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观看魔术视频电是人类伟大的发现,今天我们来

6、看,用魔观看,思考,讨论通过观看魔术视屏,得导入新课术发电,请冋学们睁大你的双眼,开动你的与交流。出原电池的定义,还为小马达,仔细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其后原电池的构成条 件做铺垫。通观看魔术视频,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能量转 换是什么样的?得出:是将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提出问题: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 什么呢?原电池归纳总结:很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 置叫做原电池。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 会这样?那么就必须研究原电池的构成条 件。思考板块一:通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心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实验探索,得能中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接下来

7、我们一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出原电池构成 条件一。(通过 相互做对比,起去探索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释一定问题。记录现象,得冋学们,请看老师为你们提供的仪器和出结论o)药品,结合学案,动动手,做实验1、2、以小组的形式开3通过相互做对比,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始动手做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强调形成原电池的重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论。要条件。测?如何探究形成原电池对电极的要求 呢?(打开多媒体实验探究一,第一组实验示意 图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小组代表讲解实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记录、处理验现象并分析实 验现象得出初步 结论。信息的能力。得出形成原电池

8、的条件。1.要活性不同的 两个电极,相对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 析归纳能力。泼的金属做原电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结池的负极。论能力。归纳总结:通过对实验1、2、3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要够成原电池,首先要活性不同的两个电观察,体会,分组极,相对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或一种是非金属导电如碳棒)做电极讨论,归纳总结板块二:通过 实验探索,得 出原电池构成 条件二和三。(通过相互做 对比,记录现 象,得出结 论。)提问:什么样的溶液可形成原电池呢?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如何探究 形成原电池对溶液和装置的要求呢?结合学案,动动手,做实验1、4、5通过相 互做对比,记录现象,得出结论。请小组代表汇报实

9、验情况。为什么溶液必须是电解质溶液?以小组的形式开 始动手做实验,记 录现象,得出结 论。(1)要有电解质 溶液,酒精不是电 解质。(2)要形成 闭合的回路因为里面没有可 自由移动的离子, 所以不会导电。思考做笔记认 识原电池构成条 件其二、三。使学生深入理解形成 原电池的条件而不是 死记硬背。使学生全面了解形成 原电池的条件。总结:通过对实验1、4、5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要 够成原电池,要有电解质溶液,他是能够提 供导电的离子。并且装置应该是闭合状态。板块三:通过 教师演示实 验,得出原电 池构成条件 四。分析电流产生的原因,有无电流产生,也就 是说有没有电子定向移动?我们发现实验6所用到的两

10、极分别是:碳棒 和铜片,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提问:同学们请观察电流表上的指针有无偏 转?为什么指针不偏转呢?此装置已经满足了 原电池构成条件的一、二、三。怎么就不能 构成原电池呢?我们就要想到Cu能不能跟稀硫酸反应吗?观察思考,记录现象没有Cu不能跟稀硫酸反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 题的能力,并能用已学 过的知识去解释一定 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电子定向移动,那么凡是发生 反应就能构成原电池吗?演示:在原有的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在原基础上迅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时,能否看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提问:我们需要考虑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发生的是什么反应?提问:中和反应有电子的得失情况?那我们想想

11、,有电子转移是那个反应的本 质?思考还是没有看到中和反应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强调形成原电池的重 要条件。总结:要想构成原电池不光是要满足前三项 条件,我们必须要满足前提条件:能自发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课堂巩固,通 过练习课堂练习1,下列备裳置中,不能构咸原电 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CXTLFe让学生思考两分钟,小组讨论一分钟,2、下图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有H洌J厢嵌H岡寤蔽血賠粧 CHjCOOHW C诅將滾G1G席復 已经做好的小组请举手。 尽 SO籟液HrSOjgfMt让学生思考两分钟,小组讨论一分钟,已经做好的小组请举手。水果电池在生 活中有什么应 用?上课时我们看了一魔术视频,柠檬在

12、构成原 电池条件下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学们 能不能将桌子上的苹果,橘子,西红柿中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吗?那就请同学们组装水果电池,提问:学习了构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那在 生活中水果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1) 街上的彩灯 用原电池来代 替。(2) 将废旧的 钢、铁、铜利用 起来发电(3) 做艺术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 题的能力,并能用已学 过的知识去解释一定 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哪里来?创新是有方法的。当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太少,那么创新也就 更远了。所以老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能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多有意义 的事物。【板书设计】第二节: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一. 原电

13、池的定义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 活动性不同的金属电极2. 要有电解质溶液3. 需要闭合回路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堂课反思如下:教态:微笑是国际通用语言。一名教师的微笑,传达着亲和、理解与鼓励。在上课中,始终保持着微笑 是这堂课成功进行的基础。课堂设计: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突出了课堂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实验探究中,采用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一步步地得出结论, 使得课堂严谨和逻辑严密。课堂管理:当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我不断巡视指导。当学生做完后,我要求学生坐正举手,这就避 免了学生活动的混乱。在学生现象和结论有异议时,我鼓励学生探讨,寻求原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思考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不断的鼓励,给予学生信心。不足:刚开始上课时,有些紧张,放不开,导致表情僵硬,语言组织啰嗦。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个人素 养,提升个人能力。我将继续完善自我,做到终生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爱戴的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