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8570394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刘勰“风骨”论的形成及内涵述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南朝以迄 唐代人们品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学术界对风骨一词的意 义曾进行过讨论,意见颇为分歧,尚无定论。罗宗强说:“风骨 论是刘勰最激动人心而又最扑朔迷离的理论命题,也是他的理论 的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刘勰的风骨命题的确切含义,它的理论价 值何在,一直为学术界争论不休。”刘勰的风骨论极大的丰富了 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给后人的学术研究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的遗产。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五四”以来的文学观念及入思、运 思方式与古人已迥然有别,而与西人学术之精密,系统之严谨更 为接近。因此对于“风骨”的阐释最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2、得出统 一的结论。本文坚持“风骨”是对作品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标准 的这种观点,并试图从“风骨”范畴的渊源、涵义、以及刘勰提 倡风骨的原由等几方面来诠释观点,同时对风骨篇做简略的 分析。一、风骨论渊源“风”的来源,本于诗经中的国风。刘勰以六义之“风” 为风骨之开篇,显然是取风诗的教化意义而言。毛诗序:“风, 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风有教化作用。孔颖达正 义:“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冈勺 具有教化的意义,最早是由比喻而来。另外,刘勰又说:“志 气 之符契。”书?舜典:“诗言志。”孟子?公孙丑:“夫志,气之帅也。”风又和志气联系。风含有以情动人,移情 性之义,风来

3、自情志,故称其为“志气之符契”。所以风诗的以 情动人,以情感人之教化意义是风骨思想渊源之一。风骨范畴的另一思想渊源,可能来自品藻人物的风气。魏晋 时期,“风”已被广泛应用于品评人物,魏晋南朝人品评人物,非 常重视人物风度的清俊爽朗之美。世说新语中品评人物时就 大量用到“风”这一概念,如“闻其风采”“风姿特秀”“风神 清冷”“风仪秀整“等,主要指的是人的生动的神态和内在气质 的具体表现。世说?容止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 特 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又载:“骡骑王武子是 卫?之舅,俊爽有风姿,见?,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行秽。” 这里赞誉人物的风神姿貌,用了 “爽朗清举” “俊爽

4、”等词语,大 致都是清俊爽朗的意思。可见当时人对这种风度特征的重视。这 时人物品评已不再像东汉那样着重人物的经学造诣和道德品行, 而是着重人物的风姿、风采、风韵。品评人物的所谓骨,是指骨相,骨法而言。人物志?八观:“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骨,骨 相,指形体;气,风神气韵,指精神风貌。骨直气清,课形体端 正而神情清朗。世说有两条有关骨相的记载,赏誉载:“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轻诋载:“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注引说林曰:“范启云:韩康伯似肉鸭。”垒块亦作?磊,原意指众石错落突兀,这里指人的骨骼挺拔。陈玄ini1=1伯骨骼挺拔,故王羲之评为“有正骨”。韩康伯肥胖臃

5、肿,有似肉ini1=1鸭,骨骼为血肉所掩,故被人评为“无风骨”。肥胖使人体好像ini1=1无骨,借用到文学批评方面,则肥辞使文无骨,故风骨说: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1】刘勰风骨范畴的另一思想渊源又与书画理论有关。六朝时山水画尚未发展,画论的主要对象是人物画。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 出了 “传神写照”这个重要命题。“传神写照”中的“神”是指 一个人的风神。绘画要表现的“神”不是一般的精神,不是一个 人的道德学问,而是一个人的风神、风韵、风姿神貌,即一个 人 的个性和生活情调。顾恺之论画也多处用“骨”这一概念,如评 周本纪,谓“重叠弥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评伏羲神农,

6、谓“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属冥芒, 居然有得一之想”。评孙武,谓:“骨趣甚奇”。【2】 南齐谢赫著有古画品录,更强调风骨。他在评曹不兴的画里说:“观其风骨,名岂虚哉!”古画品录序认为画有六法,“六 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采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 写是 也。”气韵生动即指风,骨法用笔即指骨。谢赫把气韵生动、骨 法用笔放在六法第一、第二位,可见他对风骨的重视程度。【3】 风就是画得生动,有气韵,骨就是笔力劲健,线条挺拔,这是对画 的美学要求。刘勰的风骨论受上述三方面的影响,而上述三方面都体现出了不 同时代人们的批评、评价标

7、准。风诗的教化意义和儒家传 统的 “风教”思想异曲同工。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言君子以其美德感化人,使人从善,如风之动草。 以此种教化之动力,如风之轻拂,移人情性。风骨认为“风” 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可见刘勰仍是着眼于文 章的 教育,感化作用,而孔子看到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有着 重要的内在联系,十分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他们之间具有类似 的美学观点,因此,风骨论的风诗之具有教化意义这一思想渊源 带有古典美学的观念。关于人物品评,从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士大 夫文人在人物品藻,自然美的欣赏以及艺术

8、创作中,都特别强调 主体要有一个审美心胸。世说新语有这样的记载:“时人欲 题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问周侯。周侯曰,可谓卓朗。相公曰, 精神渊箸。”这段记载说明,人物品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品藻 者必须有审美的心胸,必须有审美关照的能力,才能发现和 捕 捉一个人的风姿、风神,当时也有一种以自然美来形容人的风姿、 风采的风气。【4】因此可以说,人物品评也是一种审美活动, 在品评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方式。至 于画评,毫无疑问,那是魏晋时期画论家们的一种审美评价标准。 既然影响刘勰风骨的这三种思想渊源都带有审美功能,都以一种 审美批评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刘勰的风骨论也肯定会是一种文学

9、 批评标准。二、风骨基本内涵探微何谓“风”?何谓“骨”?先看“风”,是对作品内容方面 的美学要求,所以“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因此 没有情志,不能化感人的作品就没有风,风要求有情志,能化感人。有了风,才使抒情述志起到教化作用,它本身不是教化,不 是志气,是教化之本源,志气之符契。“T召怅述情,必始乎风” “深 乎风者,述情必显”,抒情写得鲜明感人的才有风,写得不鲜明, 不感人的就没有风。风,属于情,不是一般的感情泛指,而是指 一种浓郁的充满力量的感情。这种感情具有感染力、鼓动力,而 且有教化的力量。或者更为简洁的说,风是感情的力。“情之 含风,犹形之包气”“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

10、风之验也”。形体有气才活,写情思写得活,有生气就有风,写的没有生气就 没有风。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必须 表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气”)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本 身才有生命力。【5】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的“气韵生动” 的命题,就是这思想的概括。“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意气 骏快爽朗才有风,意指思想感情,气指表达思想感情的精神,骏 爽是快利爽朗。文心雕龙中,以气指感情气势者颇多,如辨 骚:“气往轹古,辞来切今。”祝盟:“气截云?。”诸 子:“气伟而采奇。”章表:“气扬采飞。”刘勰认为作者 的思想感情骏发爽朗,就产生作品风貌的清明显豁的特征。体 性说:“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

11、,就是一个例证。反之,作 者的思想感情不鲜明爽朗,“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就会形 成 杂而不清的文风。刘勰举了司马相如大人赋作为“风力遒”的 范例,据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即奏大人之 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志,似游天地之意。“这说明,所谓有“风”,即是要求作品的抒情快利爽朗,清新动人,活力四 射,使人有身临其境,亲历其情之感。那么所谓风,是对有情志 的作品要求它具有感人的力量,要求它写的鲜明而有生气,要求 它写得骏快爽朗,风就是对作品情志的这种美学要求,再具体点 说,“风”就是作家的刚健骏爽的情感和志气所决定的,为作品 所固有的一种教化和感染人的内在特性,一种通过感情作用使人 潜移

12、默化的力量,所以“风”不等于情志。只有情志深沉、充沛, 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作家才能创造出有“风”的作品。“骨”是对作品中必须蕴含健朗的主体人格的美学要求。刘勰提出的“风清骨峻”不只是一种艺术美,还是一 种理想的人格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它和中国古代文人崇尚高 洁的精神情操,刚正不阿的骨气是分不开的,如称赞曹植“骨气 奇高,词彩华茂”,很显然,“骨”指向的主体精神,内涵是现 实寄予,积极进取的胸怀,有了内在的主体精神这个隐性因素,才 会有词彩这个显性因素的出现。“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身体没有骨骼就立不起来,ini1=1文辞没有骨也立不起来,所以文章只有饱

13、含内在的主体人格、主体精神,辞采才能被彰 显出来。文心?体性曰:“夫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盖 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表现在外的文辞是作者心情的 流露。骨离不开思想,但有思想的作品不一定有骨,要是瘠义肥 辞,思想贫乏,文辞不精练,就没有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语言端正劲直才有骨,主体精神还得和端正刚直的语言结 合起来,所以黄侃札记:“其曰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 之含风,犹形之包气者,明体恃骨以立,形恃气以生;辞之于文, 必如骨之于身,不然则不成为辞也。”【 6】躯体必须先有骨为基干,然后血肉得以附丽,所以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繁杂失统”的“肥辞”犹

14、如一个骨骼不强的胖子,满身臃肿,血肉仿佛无所附丽,就是一种病态。“骨”ini1=1和“辞”是相互表里的关系,“辞”有内容和形式,辞情、辞 意、辞理这是内容,辞采、辞藻、文辞这是形式。而“骨”是 从 内在的主体精神方面来规范“辞”的,瘠义肥辞是无骨之征。所 以“骨”主要指的是一种健朗的主体人格,它是一种隐性因素, 它和词采这个显性因素是相互契合的。风骨结合起来说,有了风就生动,有了骨就颈键,有了风骨 就能像鹰隼的翰飞戾天。有了风,“结响凝而不滞”,声律畅调, 不可转移。黄侃札记:“凝者不可转移,声律以凝为贵。” 免于滞涩之病。有了骨,“捶字坚而难移”,练字坚确,不可改易。 有了风骨,声律美而用字

15、精。有了风就鲜明,有了骨就颈键,有 了风骨就文明以键。有了风就清,有了骨就峻,有了风骨就文章 清峻。作品写得内容生动鲜明,有生气,文辞精练,就有了风骨, 像画的内容生动,线条挺拔一样。【7】风骨和而论之,就 是提 倡一种内在力量之美,是对文章的一种美学要求。要求文章不 仅要有美的文辞,而且要有内在的动人力量。“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 凤也。”刘勰以其生动的比喻,说明了文辞与风骨的关系。又美 丽,又有力量,是一种充满内在的力量的美。这就是刘勰的理想 的美的文章。【8】刘勰在风骨中着重强调的是作家的“体气”,人的气脉 畅通,才能精神饱满,移之于文,则

16、思理畅达,一气贯注,毫 无 雍滞。作家只有“务盈守气”,充分保持住气,才能将“体气” 转化为“文气”,文章才能“意气骏爽”,进而才能“文风清”。“文气”其实也是刘勰对作品的一种美学要求,而要达到这种要 求的话,得进一步对作家提出关于“体气”这种美学要求,就是 说要求作家有内美。前面引用的中国美学史上各个美学家关于 “气”的探讨,论述说明即使形成风骨的“气”也是一种美学要 求,批评标准。三、风格的内在因素上面论述了何谓“风”何谓“骨”和风骨与气的关系,旨 在说明“风骨”是对作品的一种美学要求。下面将从刘勰为何提 倡风骨来说明这个问题。文心?体性里讲了修辞学上的八种风格,也讲了作家个人的风格。这两

17、种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像总术里说的:“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辨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曲;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那么,简约的风格,它的好处是精练,流弊是贫乏;繁丰的风格,好处是博赡,流弊是芜杂;昭晰的风格,好处是明辨,流弊是浅露;含蓄的风格,好处是深刻,流弊是诡诞;有的意义可取而音节不行,有的文辞可取而意义拙劣。造成浮靡诡滥的文风,和上述各种流弊有关。从内容到文辞,贫乏,芜杂, 浅露,诡诞,或声悴而理拙,都会造成诡滥。要纠正诡滥,就要 去掉各种流弊,从各种风格的好处归纳出它所具备的美学要求, 这就是风骨。讲了体性讲风骨,就是要创作出有风骨的 作品

18、,即具有美学要求的风格,纠正浮诡的文风。有了风骨,就 去掉了贫乏、芜杂、浅露、诡诞,不再是声悴而理拙了。【9】针对南朝作品文辞繁冗之病,刘勰大力提倡精约简要的文风。风骨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又说;“周书云: 辞尚体要,弗惟好异。盖防文滥也。”又说:“无务繁采。” 在序志、征圣两篇中,都引用了周书的这句话。宗 经所标举的六义,其五是“体约而不芜”。这些都可见刘勰对 精约简要文风的重视。提倡文章应体要、精要的意见,在文心 雕龙全书中可以常常看到。如情采说:“为情者要约而写 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物色说:“物色虽繁,而析辞尚 简。”此外例子尚多,不备举。可以说,以间约纠繁冗, 这是刘勰大力提倡风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10】刘勰对“风骨”的重视和他提出的“风清骨俊”审美理想, 和中国文化传统中所表现的主要精神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在精神品格上有非常可贵的一面,这就是建立在“仁 政”“民本”思想上的,追求实现先进社会理想的奋斗精神和在 受压抑而理想得不到实现时的抗争精神,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 坚毅不屈、顽强斗争的性格和先进分子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11】针对体性篇八种风格的不足之处和南朝文辞繁冗、柔 靡的文风,刘勰确立了 “风骨”这一批评标准,并成为后人文学 批评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