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精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56525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系统(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动系统(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动系统(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运动系统(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系统(精品)(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调控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改变位置和角度,产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为运动的动力器官。第一章 骨 学第一节 总 论 骨bone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骨组织主要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一定的功能,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重塑的能力。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骨基质中

2、沉积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骨髓有造血功能。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图1一1),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前二者也称为中轴骨。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1长骨1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尺骨和掌骨等。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diaphysis,shaft,内有空腔称髓腔medul1ary cavity,容纳骨髓。体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metaphysis,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epiphysil carti

3、1age,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epiphysial line。 2短骨short bone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附骨。 3扁骨f1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irregu1ar bone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pneumatic bone,如上颌骨。 骨根据发生,可分为膜化骨和软骨化骨。有的骨由膜化骨和软骨化骨组成,则称复合骨,如枕骨。而在某些肌腱内发生的扁圆形小骨,则称籽骨sesamoid bo

4、ne,如髌骨和第一跖骨头下的籽骨。二、骨的表面形态 骨的表面因受肌肉牵拉、血管神经的走行和贯通及与周围脏器毗邻而产生一定的形态并赋以特定的名称。 1骨面的突起 突然高起的称为突,较尖锐的小突起称为棘spine;基底较大的突起称隆起,隆起粗糙的称粗隆;圆形的隆起称结节和小结节,细长的锐缘称嵴crest,低而粗涩的嵴称线。 2骨面的凹陷 大的凹陷称窝,小的称凹fovea或小凹foveola;长形的凹称沟,浅的凹称压迹impression。 3骨的空腔 骨内的腔洞称腔、窦或房antrum,小的称小房cel1u1es,长形的称管或道meatus。腔或管的开口,称口aperture或孔,不整齐的口称裂孔

5、hiatus。 4骨端的膨大 较圆者称头head或小头capitulum。头下略细的部分称颈。椭圆的膨大称髁condyle,髁上的突出部分称上髁epicondy1e。5平滑的骨面称面。骨的边缘称缘,边缘的缺口称切迹。三、骨的构造 1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trabecu1ae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按照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排列,因而骨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6、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diple,有板障静脉经过。 2骨膜periosteum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幼年期骨细胞功能活跃,促进骨的生长;成年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当骨发生损伤,如骨折时,骨膜又重新启动成骨功能,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如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 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称骨内膜endosteum, 是一层菲薄的

7、结缔组织,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图1-2 骨的内部构造 图1-3 长骨的构造 图1-4 长骨血液供应示意图3骨髓 bone marrow 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red bone marrow。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ye11ow bone marrow,失去造血能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生都是红骨髓,因此,临床常选髂前上嵴或髂后上嵴等处进行骨髓穿刺

8、,检查骨髓象。4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血管 长骨的动脉包括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及骨膜动脉。滋养动脉是长骨的主要动脉,一般有12支,经骨干的滋养孔进入骨髓腔,分升支和降支达骨端,分支分布到骨干骨密质的内层、骨髓和干骺端,在成年人可与干骺端动脉及骺动脉的分支吻合。干骺端动脉和骺动脉均发自邻近动脉,从骺软骨附近穿入骨质。上述各动脉均有静脉伴行。不规则骨、扁骨和短骨的动脉来自骨膜动脉或滋养动脉(图1-4)。淋巴管 骨膜的淋巴管很丰富,但骨质内是否存在淋巴管,尚有争论。神经 伴滋养血管进入骨内,分布到哈佛管的血管周围间隙中,主要为内脏传出纤维,分布到血管壁;躯体传入纤维则多分布于骨膜。骨膜对张力

9、或撕扯的刺激较为敏感,故骨脓肿和骨折常引起剧痛。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脱钙骨(去掉无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煅烧骨(去掉有机质)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两种成分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状骨折。成年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骨具有很大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较坚韧。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钙

10、、磷的吸收和沉积,骨质出现多孔性,骨组织的总量减少,表现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五、骨的发生和发育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从胚胎第8周开始,间充质或先分布成膜状,以后在膜的基础上骨化,称膜化骨;或先发育成软骨,以后再骨化,称软骨化骨。故成骨过程有两种: 1膜化骨 此种成骨方式见于一些扁骨,如颅骨等。在间充质膜内有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产生骨胶原纤维和基质,基质中逐渐沉积钙,构成骨质。开始化骨的部位,称骨化点(中心),由此向外作放射状增生,形成海绵状骨质。新生骨质周围的间充质膜即成为骨膜。骨膜下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骨使骨不断加厚;骨化点边缘不断产生新

11、骨质,使骨不断加宽。同时,破骨细胞将已形成的骨质按计划进行破坏与吸收,成骨细胞再将其改造和重建,如此不断进行,最终塑造成体骨的形态,如颅盖骨和面颅骨等。 2软骨化骨 长、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以此种方式化骨。以长骨为例,间充质内先形成软骨雏形,软骨外周的间充质形成软骨膜,膜下的一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围绕软骨体中部产生的骨质,称骨领。骨领处原来的软骨膜即成为骨膜。骨领生成的同时,有血管侵入软骨体中央,间充质跟随进入,形成红骨髓。进入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开始造骨,此处即称原发骨化点(初级骨化中心)。中心被破骨细胞破坏而形成的腔,即骨髓腔。胎儿出生前后,长骨骺处出现继发骨化点(次级骨

12、化中心),在骺部开始造骨。骨膜、原发骨化点和继发骨化点不断造骨,分别形成骨干与骺,二者之间有骺软骨。继之,外周的骨膜不断造骨的结果,使骨干不断加粗;骨髓腔内不断地造骨、破骨与重建则使骨髓腔逐渐扩大;骺软骨的不断增长和骨化促使骨不断加长。近成年时,骺软骨停止增长,全部骨化,骨干与骺之间遗留一骺线(在X射线下不显影,呈空节)。骺形成关节面部分的软骨保留下来成为关节软骨,终身不骨化。全身各骨骨化点的出现及干骺愈合均发生在发育的特定时间。六、骨的可塑性 骨的基本形态是由遗传因子调控的,但环境因素对骨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有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等。神经系统调节骨的

13、营养过程。机能加强时,可促使骨质增生,使骨坚韧粗壮;机能减弱时,则使骨质变得疏松,神经损伤后的瘫痪病人骨出现脱钙、疏松和骨质吸收,甚至出现自发性骨折。内分泌对骨的发育影响很大,成年之前,如果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亢进,会促使骨过快过度生长而导致巨人症;若分泌不足,则发育停滞导致侏儒症。成年人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亢进,出现肢端肥大症。维生素A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进行调节、平衡,保持骨的正常生长。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缺乏时体内钙、磷减少,影响骨的钙化,在儿童期可造成佝偻病,在成年人可导致骨质软化。此外,机械因素对骨的生长发育也起重要作用,加强锻炼可使骨得到正常发育。长期对骨的不正常压迫,如

14、童工负重、儿童的不正确姿势以及肿瘤的压迫,可引起骨的变形。 骨折后,折断处有骨痂形成。骨折愈合的初期,骨痂颇不规则,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和改建,骨可基本恢复原貌。中轴骨骼 人体的中轴骨骼包括躯干骨和颅。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一)椎骨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尾骨。1椎骨的一般形态(图1-5)椎骨vertebrae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 上面 侧面 图1-5胸椎 椎体vertebral

15、body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骨松质,表面的骨密质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间纤维软骨与邻近椎骨相接。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vertebra1 cana1。 椎弓vertebral arch是弓形骨板,连接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成为椎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的部分,称椎弓板1amina of vertebral a

16、rch,两侧在中线会合。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棘突spinous process 1个,由椎弓后面正中伸向后方或后下方,尖端可在体表扪到。横突transverse process l对,从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处伸向两侧。棘突和横突都是肌和韧带的附着处。关节突articular process 2对,在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向上、下方突起,即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图1-5):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侧面上、下缘分别由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第1胸椎和第

17、9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则朝向前。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2)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图1-6):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位。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 uncus corporis vertebrae。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锥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第

18、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经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图1-7)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后面正中有齿关节凹(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侧块连接前后两弓,上面各有一椭圆形关节面,与枕髁相关节;下面有圆形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关节。后弓较长,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沟,有椎动脉通过。 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图1-8),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齿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 第7颈椎又名隆

19、椎 porminent vertebra(图I-9),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3)腰椎lumbar vertebrae(图1-10):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间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于此作腰椎穿刺术。(4)骶骨sacrum,sacral bone (图1-11,12):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在上,尖向下,盆面(前面)凹陷,上缘中分向前隆凸,称岬promontory。盆面中部有四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上有

20、骶正中嵴,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sacral cornu,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骶骨外侧部上宽下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方骨面凹凸不平, 图1-12胸骨(前面) (5)尾骨coccyx(图1-11,12):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二)胸骨 胸骨sternum(图1-13)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manubrium sterni上宽下窄,上缘

21、中分为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连结。柄外侧缘上分接第1肋。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sternal angle,可在体表扪及,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body of sternum呈长方形,外侧缘接第27肋软骨。剑突xiphoid process薄而细长,形状变化较大,下端游离。(三)肋 肋ribs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

22、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costal arch,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肋椎关节。 1肋骨costal bone(图1-14)属扁骨,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肋头costal head,有关节面与胸椎的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costal neck。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costal tubercle,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shaft of rib长而扁,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costa1 groove,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其中。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costal angle。前端稍宽,与

23、肋软骨相接。 第1肋骨扁宽而短,分上、下面和内、外缘,无肋角和肋沟。近内缘处上面前分有前斜角肌结节,为前斜角肌附着处。其前、后方分别有锁骨下静脉沟和锁骨下动脉沟。第2肋骨为过渡型。第11、12肋骨无肋结节、肋颈及肋角。2.肋软骨costa1 carti1age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二、颅颅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颅骨围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颅骨多为扁骨或不规则骨。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其他的颅骨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颅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 (一)脑颅骨脑颅由8块脑颅骨围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24、,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ca1varia,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额骨frontal bone (图1-15)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额鳞:是瓢形或贝壳形的扁骨,内含空腔称额窦;眶部:为后伸的水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2筛骨ethmoid bone (图1-16)为最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此骨额状切面呈巾字形,分三部: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

25、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具有两个卷曲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3蝶骨sphenoid bone(图1-17) 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1)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鼻腔。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hypophysia1 fossa。 (2)大翼greater wing:由体两侧发出,向外上方扩展,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

26、。颞面借颞下嵴,分上下二部:上部是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外有圆孔foramen rotundum、卵圆孔foramen ovale 和棘孔foramen spinosum,分别通过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3)小翼lesser wing:为三角形薄板,从体的前上分发出。上面是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后内侧角处有视神经管optic canal。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4)翼突pterygoid process:从体与大翼连接处下垂,向后敞开形成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其根部矢状方向贯通的细管,称翼管p

27、terygoid canal,向前通入翼腭窝。4颞骨temporal bone(图 1-18)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三部: (1)鳞部squamous part: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称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前缘特别突起,称关节结节articular tubercle。 图1-15额骨(前面) 前面 后面 图1-16 筛骨 前面 上面 图1-17 蝶骨(上面) 外面 内容 图1-18 颞骨 (2)鼓部tympanic part:位于下颌

28、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3)岩部(锥体)petrous part (pyramid):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对着蝶骨体的前面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底与颞鳞、乳突部相接。岩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前外下方较薄骨板,称鼓室盖。后面中央部有一大孔,称内耳门internal acoustic pore,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carotid cana1。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部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该窝与枕骨共同围成颈静脉孔。茎突styloid process是位于颈动

29、脉管外口的后外侧的细长骨突。颞骨岩部后分位于外耳门后方肥厚的突起,称乳突mastoid process,内有许多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与乳突根部之间有茎乳孔sty1omastoid foramen。5枕骨occipital bone位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枕骨借此孔分为4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6顶骨parieta1 bone外隆内凹,呈四边形,位颅顶中部,左右各一。(二)面颅骨面颅由15块面颅骨构成。面颅骨包括成对的骨和不成对的骨,成对的骨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

30、颌骨和舌骨。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1下颌骨mandible (图1-19)为面颅骨最大者,分一体两支。下颌体为弓状骨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下缘圆钝,为下颌底;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颌牙牙根的牙槽。体外面正中凸向前为颏隆凸。前外侧面有颏孔menta1 foramen。内面正中有二对小棘,称颏棘。其下外方有一椭圆形浅窝,称二腹肌窝。下颌支ramus of mandible是由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的称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髁突上端的膨大为下颌头head of mandib1e,与下颌窝相关节,头下方较细处是下颌颈neck of mandib

31、1e。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ang1e of mandible。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mandibular foramen,孔的前缘有伸向上后的骨突,称下颌小舌。2舌骨hyoid bone (图1-20)居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短突为小角。大角和体都可在体表扪到。 外侧面 内侧面 图1-19下颌骨 图1-20舌骨 3犁骨vomer为斜方形小骨片,组成鼻中隔后下分。 4上颌骨maxi11,(图1-21)成对,构成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相接,可分:1体和4突。 外面 内面图1-21上颌骨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

32、面。前面上分有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孔下方凹陷,称尖牙窝。颞下面朝向后外,中部有几个小的牙槽孔。眶面构成眶的下壁,有矢状位的眶下沟,向前下连于眶下管。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后分有大的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分有纵行的泪沟。 额突fronta1 process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zygomatic process伸向外侧,接颧骨;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由体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牙根。 腭突palatine process由体向内水平伸出,于中线与对侧腭突结合,组成骨腭的前分。5腭骨palatine bone(图1-22)呈L形,

33、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分水平板和垂直板两部,水平板组成骨腭的后份,垂直板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分。 内面 后面 图1-22 腭骨6鼻骨nasal bone为成对的长条形的小骨片,上窄下宽,构成鼻背的基础。7泪骨 lacrimal bone为方形小骨片,位于眶内侧壁的前分。前接上颌骨,后连筛骨迷路眶板。8下鼻甲 inferior nasal concha为薄而卷曲的小骨片,附着于上颌体和腭骨垂直板的鼻面上。9颧骨:zygomatic bone 位于眶的外下方,呈菱形,形成面颊的骨性突起。 三)颅的整体观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诸颅骨借膜、软骨和骨牢固结合成一整体,没有活动。全颅的形态特征,对临

34、床应用极为重要。1颅顶面观 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顶骨中央最隆凸处,称顶结节。额骨与两侧顶骨连接构成冠状缝 coronasl suture。两侧顶骨连接为矢状缝sagitta1 suture,两侧顶骨与枕骨连接成人字缝1ambdoid suture。矢状缝后分两侧常各有一小孔,称顶孔。2颅后面观 可见人字缝和枕鳞。枕鳞中央又一隆起称枕外隆凸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称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上项线平行的下项线。3颅内面观(图1-23) 颅盖内面凹陷,有许多与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是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压迹。正中

35、线上有一条浅沟为上矢状窦沟,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为蛛网膜粒的压迹。 图1-23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的窝,分别称颅前、中、后窝。窝中有很多孔、裂,大都与颅底外面相通。(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围成。正中线上由前至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围成。中间狭窄,两侧宽广。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管口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前床突。垂体窝前方圆形的骨隆起称鞍结节,后方横位的骨隆起是鞍背。鞍背两侧角向

36、上突起为后床突。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浅沟为颈动脉沟,沟向前外侧几达眶上裂,沟后端有孔称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孔的后外侧壁有颈动脉管内口。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脑膜中动脉沟自棘孔向外上方走行。弓状隆起的前下方较薄的骨板为鼓室盖,颞骨岩部尖端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clivus。孔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孔后上方有呈十字形的隆起,其交会处称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1 protuberance。由此向上的

37、浅沟称上矢状窦沟,该沟向下续于枕内嵴,向两侧续于横窦沟,横窦沟继转向前下内走行改称乙状窦沟,末端终于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颞骨岩部后面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4颅底外面观(图1-24)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甚多。由前向后可见:由两侧牙槽突合成的牙槽弓和由上颌骨腭突与腭骨水平板构成的骨腭。骨腭正中有腭中缝,其前端有切牙孔,通切牙管;近后缘两侧有腭大孔。骨腭上方被鼻中隔后缘(犁骨)分成左右两半的是鼻后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骨板,即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根部后外方,可见较大的卵圆孔和较小的棘孔。鼻后孔后方中央可见枕骨大孔,后者前方为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结合(25岁以前

38、借软骨结合);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髁前外侧稍上有舌下神经管外口;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管开口。枕髁外侧,枕骨与颞骨岩部交界处有一不规则的孔,称颈静脉孔,其前方的圆形孔,为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茎突根部后方有茎乳孔。颧弓根部后方有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窝前缘的隆起,称关节结节。蝶骨、枕骨基底部和颞骨岩部会合处,围成不规则的破裂孔,为软骨所封闭。5颅侧面观(图1-25)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还可见到面颅的颧骨和上、下颌骨。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后方为乳突,前方是颧弓,二者在体表均可摸到。颧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颞窝和下方的颞下窝。颞窝的上界为颞线,起

39、自额骨与颧骨相接处,弯向上后,经额骨、顶骨、再转向下前达乳突根部。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称翼点pterion。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图1-25 颅侧面观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是上颌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颞窝通连。窝前壁为上颌体和颧骨,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外侧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侧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图1

40、-26):为上颌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经腭大孔通口腔。 6颅前面观(图1-27)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1)额区:为眶以上的部分,由额鳞构成。两侧可见隆起的额结节,结节下方有与眶上缘平行的弓形隆起,称眉弓。左右眉弓间的平坦部,称眉间。眉弓与眉间均为重要的体表标志。(2)眶orbit:为底朝前外,尖向后内的一对四棱锥形深腔,可分上、下、内侧、外侧四壁,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1)底:即眶口,略呈四边形,向前下外倾

41、斜。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眶下缘中分下方有眶下孔。 图1-26 翼腭窝 图1-27 颅前面观2)尖:指向后内,尖端有一圆形的视神经管口,借此管眶向后通颅中窝。3)上壁:由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分割眶与颅前窝,前外侧分有一深窝,称泪腺窝,容纳泪腺。4) 内侧壁:最薄,由前向后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与筛窦和鼻腔相邻。前下分有一个长圆形窝,容纳泪囊,称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naso1acrimal canal通鼻腔。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和外侧壁交界处后分,有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jissure向后通颞下窝和翼腭窝,裂中部有

42、向前行的眶下沟,该沟向前续于眶下管,管开口于眶下孔。6)外侧壁:较厚,由颧骨和蝶骨大翼构成。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的后分,有眶上裂向后通颅中窝。 (3)骨性鼻腔bony nasal cavity (图1-28):位于面颅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骨之间,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图1-28鼻腔外侧壁鼻腔的顶主要由筛板构成,有筛孔通颅前窝。底为骨腭,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弯曲的骨片,分别称上、中、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superior, middle and inferior nasa1 meatus。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

43、的间隙,称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向翼腭窝。鼻腔前方开口称梨状孔,后方开口称鼻后孔,通咽腔。(4)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图1-2830):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空的腔隙,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L)额窦frontal sinus: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 2)筛窦ethmoidal sinuses也称筛小房ethmoidal cellules,是筛骨的腔隙,呈蜂窝状,位于筛骨迷路内,分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3)蝶窦sphenoidal sinus:居蝶骨体内,被内板隔成左右两腔,多不

44、对称,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图1-29 鼻腔外侧壁(切除部分鼻甲)图1-30颅的冠状切面(通过第3磨牙) 4)上颌窦maxil1ary sinus:最大,在上颌体内。窦顶为眶下壁,底为上颌骨牙槽突,与第1、2磨牙及第2前磨牙紧邻。前壁的凹陷处称尖牙窝,骨质最薄。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借上颌窦裂孔通中鼻道。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体位不易引流。 (5)骨性口腔ora1 cavity骨性口腔由上颌骨、腭骨及下颌骨围成。顶即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下颌骨和上颌骨的牙槽突围成。(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比面颅大得多

45、。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部位,发育明显,从颅顶观察,新生儿颅呈五角形。额骨正中缝尚未愈合,额窦尚未发育,眉弓及眉间不明显。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anterior fontanelle,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枕囟)posterior fontanelle,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另外,还有顶骨前下角的蝶囟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囟。前囟在生后1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图1-31)。 从出

46、生到7岁是颅的生长期,此期颅生长最快,因出牙和鼻旁窦相继出现,使面颅迅速扩大。从7岁到性成熟期是相对静止期,颅生长缓慢,但逐渐出现性别差异。性成熟期到25岁为成长期,性别差异更加明显,额部向前突出,眉弓、乳突和鼻旁窦发育迅速,下颌角显著,骨面的肌和筋膜附着痕迹明显。颅底诸骨为软骨化骨,成年后,蝶枕软骨结合变为骨性结合。老年则因骨质被吸收,颅骨变薄。随着牙的脱落,牙槽被吸收变平,面部又显得短小。附肢骨骼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均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由于人体直立,上肢成为灵活的劳动器官,下肢起着支持和移位的作用。因而,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

47、固。附肢骨的配布如下表。上肢骨下肢骨肢带骨肩胛骨 锁骨髋骨自由肢骨近侧部肱骨股骨中间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髌骨远侧部腕骨(8)、掌骨(5)、指骨(14)跗骨(7)、跖骨(5)、趾骨(14) 一、上肢骨(一)上肢带骨 1锁骨clavicle (图1-32)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二者之间交界处较薄弱,锁骨骨折多发生在此处。锁骨全长可在体表扪到。锁骨将肩胛骨支撑于胸廓之外,以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2.肩胛骨scapula (图1-33)为三角

48、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可分二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subscapular fossa。背侧面有一横嵴,称肩胛冈spine of scapu1a。冈上、下方的浅窝,分别称冈上窝supraspinous fossa和冈下窝infraspinous fossa。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acromion,与锁骨的肩峰端相接。上缘短而薄,外侧分有肩胛切迹,切迹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coracoid process。内侧缘薄而锐利,临近脊柱故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为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平对第2肋。下

49、角为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为腋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为朝向外侧方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glenoid cavity,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及喙突都可在体表扪到。 (二)自由上肢骨1肱骨humerus(图:1-34) 分一体及上、下两端。 上端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head of humerus,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anatomical neck。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分别有隆起的大结节greater tubercle和小结节lesser t

50、ubercle,它们向下各延伸一嵴,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纵沟,称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surgical neck,较易发生骨折。肱骨体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de1toid tuberosity,为三角肌附着处。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 下端较扁,外侧部前面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capitulum of humerus,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trochlea

51、 of humerus,与尺骨形成关节。滑车前面上方有一窝,称冠突窝;肱骨小头前面上方有一窝,称桡窝;滑车后面上方有一窝,称鹰嘴窝,伸肘时容纳尺骨鹰嘴。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和内上髁medial epicondyle。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下端与体交界处,即肱骨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受暴力可发生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大结节和内、外上髁都可在体表扪到。2桡骨radius(图1-35)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head of radius,头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

52、关节;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neck of radius。颈的内下方有一突起称桡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styloid process。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在体表可扪到。图1-35挠骨和尺骨 3. 尺骨u1na (图1-35)居前臂内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troch1ear notch,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olecranon,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coronoid process。冠突外

53、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u1nar tuberosity。尺骨体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锐利,为骨间缘,与桡骨的骨间缘相对。下端为尺骨头head of ulna,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下面光滑借三角形的关节盘与腕骨隔开。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称尺骨茎突sty1oid process。在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约高l cm。鹰嘴、后缘全长、尺骨头和茎突都可在体表扪到。 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图1-36)。 (1)腕骨carpal bones: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1una

54、te bone、三角骨tri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远侧列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ne、头状骨capitate bone和钩骨hamate bone。8块腕骨连接形成一掌面凹陷的腕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形成腕骨间关节。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前面 后面图1-36 手骨(2)掌骨metacarpal bones: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

55、骨的鞍状关节面相关节。(3)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别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图1-36)。 (1)腕骨carpal bones: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1unate bone、三角骨tri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远侧列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

56、ne、头状骨capitate bone和钩骨hamate bone。8块腕骨连接形成一掌面凹陷的腕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形成腕骨间关节。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前面 后面图1-36 手骨(2)掌骨metacarpal bones: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鞍状关节面相关节。(3)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别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

57、远节指骨。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 (图1-3739)是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围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图 1-37 髋骨(外面)图1-38 髋骨(内面)髂骨ilium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iliac crest。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后端为

58、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tubercle of iliac crest,它们都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iliac fossa,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arcuate line。髂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间借韧带相连结。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图1-39 6岁幼儿髋骨 2.坐骨i

59、schium构成髋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ischial spine,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迹1esser sciatic notch。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是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到。3. 耻骨pubis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髋臼前下15。与髂骨体的结合处上缘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

60、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pecten pubis,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是重要体表标志。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也可在体表扪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symphysial surface,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obturator foramen。 髋臼acetabulum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lunate surface。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二)

61、自由下肢骨股骨femur (图1-40) 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上端有朝向内上前的股骨头femoral head,与髋臼相关节。头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neck of femur。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lesser trochanter,有肌肉附着。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大转于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体后面有纵行骨嵴,为粗线linea aspera。此线上端分叉,向

62、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gluteal tuberosity,向上内侧延续为耻骨肌线。粗线下端也分为内、外两线,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粗线中点附近,有口朝下的滋养孔。 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medial condyle和外侧髁lateral condyle内、外侧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两髁后分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intercondy1ar fossa。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media1 epicondy1e和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adductor tuberc1e

63、。它们都是在体表可扪到的重要标志。2.髌骨patel1a (图1-41)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扪到。图1-41 髌骨(右侧)图1-42胫骨和腓骨(右侧)3.胫骨tibia (图1-42)位于小腿内侧部,是粗大的长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上面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intercondylar eminence。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分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体后面上、中 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有一突起,称内踝media1 mal1eolus。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