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562551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J分类和优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点击次数:3565 发表于:2008-06-15 11:58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来源:互联网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免疫学及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 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 化学技术。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 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

2、抗原去免疫小鼠等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 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 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 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 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 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 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 量。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

3、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 检测。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 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 法、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 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 抗过氧化物酶(PAP)法和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 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三、几种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1、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建立的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 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 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 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 中应用比较广。2、免疫酶标方法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 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 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 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

5、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 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且随着方法 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在不断提高,使用也越来越方便。目 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当属PAP法、ABC法、SP法等。3、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这样一种特殊的金属颗粒作为标记物。胶体金 是指金的水溶胶,它能迅速而稳定地吸附蛋白,对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则没有明 显的影响。因此,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能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的 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就能对组织或细胞

6、内的抗原进行定性、 定位,甚至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有不同大小的颗粒,且胶体金的电子密度 高,所以免疫胶体金技术特别适合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定位研究。由 于胶体金本身呈淡至深红色,因此也适合进行光镜观察。如应用银加强的免疫 金银法则更便于光镜观察。四、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1、特异性强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决定了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 免疫组化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如角蛋白(kerati n)显 示上皮成分, LCA 显示淋巴细胞成分。只有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 出现交叉反应。2、敏感性高 在应用免疫组化的起始阶段,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有直接 法、间接法

7、等敏感性不高的技术,那时的抗体只能稀释几倍、几十倍;现在由 于 ABC 法或 SP 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 细胞中与抗原结合,这样高敏感性的抗体抗原反应,使免疫组化方法越来越方 便地应用于常规病理诊断工作。3、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该技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 可在组织和细胞中进行抗原的准确定位,因而可同时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 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这样就可以进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对病理学研 究的深入是十分有意义的。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汇总(1)点击次数:2786 发表于:2008-06-23 15:02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来源:互联网一、

8、组织处理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 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 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 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 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 假阳性结果。1、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步,是有效防 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h内, 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 的挤

9、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x2.5cmx0.2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 宁可面积大,千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cmx5cm, 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超过0.2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固定液 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从而完好的保存抗 原和组织细胞形态。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 液,但除非是专项科研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 HE 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 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

10、聚 甲醛4 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 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I2h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24h。随着固定时 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2、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 掌握的原则是脱水透明要充分但不能过,浸蜡时间要够,温度不能高,否则造 成组织的硬脆使组织切片困难,即使能切片,由于组织的硬脆,也使切片不能 完好平整,染色过程中极易脱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抗原的定位及背景都不利, 所以无水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正常大小的组织无水酒精脱 水lhx3次,二甲苯透明lhx2次即可,浸蜡及包埋石蜡温度不

11、要超过65C。二、切片组织得到很好处理后在进行切片之前还应对玻璃片进行处理,由于我们检 测抗原是多种多样的,因染色操作程序复杂,时间较长,有些抗原是要进行各 种抗原修复处理,如微波、高压、水溶酶等,玻片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将 易造成脱片,为保证免疫组化实验的正常进行,要求在贴片前对载玻片作适当 处理,必须在清洗干净的玻片上进行粘合剂的处理以防脱片。1、Poly-L-Lysine (多聚左旋赖氨酸) 一般采用分子量30000左右的0.5%多 聚赖氨酸最好,也可用试剂公司出售的其浓溶液以1:10去离子水稀释。方法 是将玻片浸泡其中,倾尽余液,在60C温箱中烤干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 用于多种组

12、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分子学检测中的应用,粘贴效果最好,但价格 稍贵。2、明胶硫酸铬钾法将2.5g明胶加热溶于500ml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冷却 后加入0.25g硫酸铬钾搅匀充分溶解即可使用。方法是将玻片浸泡其中2min, 取出控尽液体入温箱中烤干备用。此法价格便宜、方法简单,任何实验都可以 使用,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的使用,但应注意,如果液体变蓝或粘稠状停用。3、APES (3-氨丙基-乙氧基甲硅烷)此法必须现用现配。将洗净玻片入1:50丙酮稀释的APES中,浸泡20s, 取出稍停再入丙酮或蒸馏水中刷去末结合的APES晾干即可。用此方法粘合的玻 片应垂直烤片不能平拷,否则组织片中易出现气泡。切片必须保

13、持切片刀锐利,切片要薄而平整、无皱摺、无刀痕,如有上述 问题的切片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都将出现假阳性现象,切片厚度一般为 34ym,切好的切片在60C温箱中过夜,注意烤片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使 组织细胞结构破坏,而产生抗原标记定位弥漫现象。6、显色免疫组化染色的显色是最后的关键问题,一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检 测系统选用DAB或AEC显色系统进行显色。但要得到最佳的显色效果,必须在镜下严格控 制,以检出物达到最强显色而背景无色为最终点,尤其 DAB 显色时间短着色浅,时间长背 景又深,都将影响结果判断,根据经验DAB在配制完后最长宜放置30min以内,过时不能 使用,DAB加到组织切片时

14、作用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0min (最好在5min内),否则不管有 无阳性都应终止反应。对一些含有内源性酶较高的组织用DAB显色时极易出现背景色更应 尽早在镜下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分辨效果(棕色)。AEC显色系统(红色)的弊端是易溶 于有机溶剂,所以封片时应以水性封片剂为主,同时染色的切片也不能久存。如果是碱性磷酸酶(AP)最好选用NBT/BCIP作为显色系统(结果染为蓝黑色)。7、结果判断一是对以检测结果阳性细胞指数来定性(如核抗原的标记),判断方法是以一个视野中 的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的百分比,再取10个相同视野算取平均指数;另一种方法以染色阳 性强度和阳性检出率相结合而定,一般阳性细胞数在02

15、5为阴性, 2550为十, 5075为 十十, 75 以上为十十十。此种判定方法容易出现人为误差现象。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能用 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结果检测定量分析更为准确。一切的判定方法都是力求使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判断更标准,但各单位采取的标准不尽相同,所以判断标准化问题还有待长期实践中 病理学术界商讨判定标准。IHC 中常见的抗原表达模式有以下几种:(1) 细胞浆内弥漫性分布,多数胞浆型抗体的反应如此,如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和波形蛋白(vimentin)等;(2) 细胞核周的胞浆内分布,其判别要点是细胞核的轮廓被勾画得很清楚,如CD3 多克隆抗体的染色;(3) 胞浆内局

16、限性点状阳性,如CDI5抗体的染色;(4) 细胞膜线性阳性,大多数淋巴细胞标记的染色如此,如CD20、CD45RO;(5) 细胞核阳性,如Ki-67及雌、孕激素受体蛋白ER、PR等。一种抗体可同时出现 细胞浆和细胞膜的阳性表达,如EMA可呈膜性和胞浆内弥漫性阳性反应;CD30抗体可同 时呈膜性和胞浆内点状阳性反应等。影响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验中应注意组织的取材和固定,选择质量 好的商品化抗体,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封闭和抗原修复手段,严格的技术操作和对照等。假阴性反应可发生在:组织内待测抗原已被分解破坏,或抗原含量过低;抗原被 遮盖,多由于醛类固定剂的使用,使组织中的大分子蛋白借醛键形

17、成交联而遮盖待检抗 原;抗体质量不佳或稀释度不当;技术操作失误等。假阳性反应可发生在:抗体与非待检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在使用多克隆抗体时易出 现;组织对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特别是在有大片组织坏死或组织中有较多富于蛋白的 液体时容易发生;内源性过氧化酶的作用,在脾脏、骨髓及一些炎性病变组织的染色中 易出现;内源性碱性磷酸酶的作用,特别是肠黏膜上皮和肾近曲小管的刷状缘有高浓度的 碱性磷酸酶,若处理不彻底,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判断失误,将肿瘤组织中残留的正常 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信号误认为是肿瘤的染色反应;当肿瘤浸润破坏正常组织时, 使被破坏的正常细胞胞浆内的可溶性蛋白释放,后者被肿瘤细胞非特异吸附或

18、吞噬,使瘤 细胞出现该种抗原的阳性反应;外源性和内源性色素的干扰。8、对照片的设置 免疫组化的质量取决于正确使用各种对照,没有对照的免疫组化结 果是毫无意义的。对照包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自身对照。在实践中可用染色组织切片 中不含抗原的组织作为阴性对照,而用含抗原的正常组织作阳性对照,这种自我对照具有 节约的意义。观察染色结果时,先观察对照组织的结果,如阳性对照组织中阳性细胞呈强 阳性,阴性对照细胞呈阴性,内源酶阴性,背景无非特异性染色时,表明本次实验的全部 试剂和全过程技术操作准确无误,待检组织中的阳性细胞也就是可信的正确结果。免疫组 化染色中对照片的设置非常重要,它是判断您的染色是否成功的

19、关键依据,而且也是检测 每一个抗体的质量标准,常设的对照如下,一般实验最常用的只选第二种方法。(1) 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第一抗体由PBS或非免疫血清取代。(2) 阳性对照: 用已知含有要检测抗原的切片作阳性对照。(3) 回收实验阴性对照: 已知抗原与相应的第一抗体混合,发生结合沉淀,再用此 沉淀抗体复合物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为阴性。4)替代对照:用于第一抗体同种动物的血清或无关抗体代替第一抗体结果为阴性。(5)自身对照:在同一切片上,应将不同组织成分中的阳性或阴性结果与检测的目 的物对照比较。如actin、CD34在正常组织中的血管壁肌层应为阳性,vimentin可以间质细 胞,对照 d

20、esmin 以血管壁及肌束为对照, S-l00 蛋白以小神经末梢为对照等,如果应为阳 性的组织是阳性,则免疫组化技术正确,如为阴性,则表明染色技术有问题或免疫试剂质 量有问题。一、组织处理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 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 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 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 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1、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 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

21、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 步,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 h 内,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 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 cmx2.5 cmx0.2 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宁可面积大,千 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 cmx5 cm,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 超过0.2 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 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从而完好的保存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液,但除非是 专项科研

22、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 HE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 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聚甲醛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 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12 h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 24 h。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2、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掌握的原则是脱水透明要充分但不能 过,浸蜡时间要够,温度不能高,否则造成组织的硬脆使组织切片困难,即使能切片,由 于组织的硬脆,也使切片不能完好平整,染色过

23、程中极易脱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抗原的定 位及背景都不利,所以无水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正常大小的组织无水 酒精脱水l hx3次,二甲苯透明l hx2次即可,浸蜡及包埋石蜡温度不要超过65 C。、切片组织得到很好处理后在进行切片之前还应对玻璃片进行处理,由于我们检测抗原是多 种多样的,因染色操作程序复杂,时间较长,有些抗原是要进行各种抗原修复处理,如微 波、高压、水溶酶等,玻片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将易造成脱片,为保证免疫组化实验 的正常进行,要求在贴片前对载玻片作适当处理,必须在清洗干净的玻片上进行粘合剂的 处理以防脱片。1、Poly-L-Lysine (多聚左旋赖氨酸) 一般采用

24、分子量30000 左右的0.5%多聚赖氨酸最 好,也可用试剂公司出售的其浓溶液以1:10 去离子水稀释。方法是将玻片浸泡其中,倾 尽余液,在60 C温箱中烤干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多种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分 子学检测中的应用,粘贴效果最好,但价格稍贵。2、明胶硫酸铬钾法将2.5 g明胶加热溶于500 ml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冷却后加入 0.25 g硫酸铬钾搅匀充分溶解即可使用。方法是将玻片浸泡其中2 min,取出控尽液体入温 箱中烤干备用。此法价格便宜、方法简单,任何实验都可以使用,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的使 用,但应注意,如果液体变蓝或粘稠状停用。3、APES (3-氨丙基-乙氧基甲硅烷) 此

25、法必须现用现配。将洗净玻片入1:50丙酮稀释 的APES中,浸泡20 s,取出稍停再入丙酮或蒸馏水中刷去末结合的APES晾干即可。用此 方法粘合的玻片应垂直烤片不能平拷,否则组织片中易出现气泡。切片必须保持切片刀锐利,切片要薄而平整、无皱摺、无刀痕,如有上述问题的切片 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都将出现假阳性现象,切片厚度一般为34 |im,切好的切片在60 C 温箱中过夜,注意烤片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使组织细胞结构破坏,而产生抗原标记定 位弥漫现象。4、抗原修复 经甲醛固定的部分组织细胞,可使免疫组化标记敏感性明显降低,这是 因为甲醛固定过程中形成醛键或保存的甲醛会形成羧甲基而封闭部分抗原决定簇。

26、因此, 在染色时,有些抗原需先进行修复或暴露。抗原修复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是以酶消化方法,常用胰蛋白酶 及胃蛋白酶,配制浓度与消化时间要适度。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单纯加热、微波处理和高压 加热。在选用这三种加热法时,浸泡切片的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加热的温度和时 间均影响着抗原修复效果。目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如下凡种:(1) 胰蛋白酶(Trpsin)主要用于细胞内抗原的修复。一般使用浓度为0.1%, 37C 作用10min。配法:0.1g胰蛋白酶加入到0.1%PH7.8 CaCl2 (无水)水溶液中溶解后即可。(2) 胃蛋白酶(Pepsin)主要用于细胞间质或基底膜抗原的修复

27、。一般浓度为 0.4%, 37C作用30min。配法:0.4g胃蛋白酶溶于0.lmol/L HCl水溶液中。热引导的抗原决定簇修复(Heat Induced Epitope Retrieval, HIER)对大多数的抗体有 益,尤其是对核抗原的修复作用更加明显,最常用的抗原修复液是pH6.0的枸橼酸缓冲液 和pH8.0的EDTA缓冲液,它们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钠离子的螯合而实现的。抗原修复液的 PH值非常重要,有效的抗原修复pH值要比修复液的化学成分更重要,同样的修复液随着 PH值的升高染色的强度逐渐增强,但最佳PH值范围为6.010.0,对于大多数抗原这个范 围的pH值都能进行有效的修复,有些抗

28、体(如Ki-67、ER)则在PH值l.03.0和6.08.0更 为有效。作为通用修复液碱性pH值的修复液要比酸性的有效,而对固定很长时间旧的存 档组织,酸性 pH 值的修复液则优于碱性的修复液,所以两种抗原修复液可作为相互替补 的进行抗原修复。在进行HIER过程中应防止切片的干燥,加热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温度,保 温时间要足够,对于一些不要抗原修复的抗体最好不要采用HIER处理,否则对染色无益, 但有些抗体则需要利用多种修复联合应用。HIER方法有:(1) 水浴加热法 将脱蜡人水后的切片放人盛有修复的容器中,放人加热煮沸水中, 当修复液温度达到95C左右时计时l5min,自然冷却,PBS洗3min

29、x3次。(2) 微波加热法将切片放入修复液中微波加热使温度在96C左右,计时l0min,在 微波炉中停留2min,室温自然冷却,PBS洗3minx3次。(3) 高压加热法 将修复液在高压锅中煮沸,切片插在染色架上,放入锅中(要使修 复液淹没切片)开始喷气时盖上压力阀。计时2min,冷水冲至室温取出切片,PBS洗 3minx3 次。5、免疫组化试剂的标准化要求试剂公司提供标准化的试剂,并附详细的试剂说明书,包括抗体的来源、免疫球 蛋白的亚类、单抗或多抗、使用稀释度、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洗涤时缓冲液的适宜离子 强度和PH值等。抗体的选择是开展免疫组化最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抗体大部分来源于 国外,抗

30、体种类繁多,生产厂家各异,再经过中介渠道致有效期缩短,影响抗体效价甚至 阳性不表达,因此对购入的抗体首先要进行检测。理想的抗体应具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和适应性强的特点。现实市场销售的一抗多为即用型,对抗体的滴度无须摸索,但对于浓缩型一抗,则应 摸索出最佳的工作滴度,抗体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可能出现阴性结果,应该用一个适当 的稀释度得到最佳的抗原染色强度和最低的背景着色。灵敏度高而极易控制背景的检测系 统试剂盒是最为理想也是免疫组化染色优劣的关键,根据免疫组化技术发展至今第三代SP 试剂盒更优于其它试剂盒(ABC、PAP等)。但应注意检测系统应与一抗来源相匹配,否则检 不出目的物。一抗的作用时

31、间最好是4C过夜,也可以用37C*lh,但后者在染色过程中应 控制好温度、时间及其它抗体稀释度。(1)抗体选用:一般来讲,多克隆抗体的抗原专一性较差,非特异性反应较明显,效价不太稳定;但多克隆抗体制备简便,价格低廉,抗体效价较高,稀释度一般在1 : 1001000之间,适应性强,有部分多抗表达抗原特异性较好,如TG和PSA等,多抗CD3 对石蜡切片标记T细胞适应性强,阳性率高。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专一性强,质量和效价稳 定,非特异性反应较少,标记结果可靠,但单克隆抗体制备复杂,价格昂贵,抗体效价较 低,稀释度在1 : 50100,如单抗CD3只能在冷冻切片上表达,难在石蜡切片显色。目前 市场上常有

32、分装、稀释抗体出售,这种抗体有使用经济的优点,但稀释抗体减少了蛋白分 子间互相保护的作用,因而效价不稳定,不易长期保存。进口试剂质量较好,但价格昂 贵,特别是常用的第二抗体,染色过程短,敏感性高。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 抗体。(2)抗体分装:购入的抗体(除非只够数次用量)一般需要分装在多个安瓿中,根 据月需要量,大致每安瓿含520微升。除留下一支现用,其余应立即放置低温冰箱内贮存(-20C以下)。用一支取一支,以免长期保存在4C冰箱内失效。(3)抗体稀释:抗体使用一般按其工作浓度稀释,如1 : 100,1 : 1000等等。一次 用不完的抗体可保存在4 C冰箱内,尽量在12月内用完,而不要放在4 C冰箱的冰格 中,因为温度在0C以下,抗体会很快结冰,再次使用时又要融化,这样几次冻融,抗体 效价会急剧下降而失效。用作抗体的稀释液,在夏天温度很高时,最好加入少许防腐剂如 叠氮钠、柳硫汞等,以免在切片上作用时间超过10小时而生霉菌。(4)无菌与消:保持使用中的抗体无菌是困难的,但是与抗体接触的工具如滴管、 吸管、试管、安瓿以及加样器等最好经过消毒,尽量减少污染的机会,不然抗体极易污染 细菌与霉菌,而迅速发生浑浊沉淀而失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