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561043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姓名学号 20123403009; 20120129047专 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年 级2012级扌旨导教师刘琼霞完成时间2013.11.20.目录、八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每日垃圾收集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收集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

2、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 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依 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 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 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 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 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 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

3、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 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本设计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设计清运路线。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 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 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装车又分为机械操 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本设计采用人工操某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总共有 48 个收 集点。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 8 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

4、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 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0.8,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容量40m3 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25h/次;卸车时间为0.04h/ 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4h/

5、个;卸车时间为0.10h/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0.05h/次,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0.15。三、设计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2、确定处置场距 B 点的最远距离;3、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4、确定最佳的收集路线,并将其画在主图上。(平面图见附图 1)SW单位容器垃圾量,m31000 500 0 1000N容器数量F收集频率,次/周容器编号10Q12SW1468895125911107

6、3/2N / F2/11/21/11/23/11/11/31/21/12/21/3容器编号0141516钞18202122SW582/36612815106767N / F1/12/12/11/21/33/21/12/12/11/32/1容器编号2526272830323334*35*36SW710874116695612N / F2/21/22/12/11/11/21/31/21/21/11/11/1O容器编号单位:m第一节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36个,容器53个。其中收集次数3次的有的过6个点,7 个容器,所以每周共收集 3

7、*7=21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这三天;收集次 数每周2次的有个点,18个容器,所以每周共收集2* 18=36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三、五两天;其余18个点收集次数为1次,28个容器,所以 行程为 28 次,时间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21+36+28=85次,因此,平均每天安排收集11次,周四、周五17次(次/周)集装点数(/次)行程数(/周)每天倒空的容器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182841201202123618183621777共计36851112251225注:1、黑色为每周一次,蓝色为每周两次,红色为每周三次2、纸上 1cm 等于

8、实际 1km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集装 占 八、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 占 八、收集路线距 离/km集 装 占 八、收集路线距离/km5A至57.2A至115.2A至215.25至B17.111至B26.122至B26.1B至5至B17.19B至9至B13.14B至4至B23.8B至5至B17.113B至13至B15.78B至8至B13.116B至16至B12.815B至15至B15.10B至10至B9.77B至10至B9.7B至12至B20.311B至11至B1020B至20至B5.712B至12至B20.3B至12至B20.318B至18至B6.221B至21至B5.717B至17至B9.23

9、1B至31至B2.422B至22至B12.212.219B至19至B5.87B至7至B17.124B至24至BB至19至BB至19至B5.85.830B至30至B225B至25至B11.114B至14至B15.727B至27至B8.2B至25至B11.1B至14至B15.7B至27至B8.226B至25至B8.223B至23至B12.228B至28至B5.332B至32至B6.2B至28至B5.333B至32至B6.211B至11至B1018B至18至B6.231B至31至B2.47B至7至B17.114B至14至B15.723B至14至BB至23至B15.712.2共计150.6148.63

10、09.2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星期四星期五A至115.2A至215.211至B26.122至B26.13B至3至B23.84B至4至B23.86B至6至B17.18B至8至B13.1B至10至B9.715B至15至B15.710B至10至B9.7B至12至B20.316B至16至B12.812B至12至B20.3B至12至B20.321B至21至B5.717B至17至B9.2B至19至B5.822B至22至B12.219B至19至B5.824B至24至B12.2B至19至B5.829B至29至B230B至30至B225B至25至B11.1B至25至B11.126B至2

11、6至B8.232B至32至B6.233B至33至B6.234B至34至B3.411B至11至B1035B至38至B018B至18至B6.236B至36至B031B至31至B2.47B至7至B17.114B至14至B15.7B至14至B15.723B至23至B12.2共计156.2309.2使用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每日行驶路线:每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距离/km150.6148.6309.2156.2309.2第二节固定容器系统的路线设计、每日垃圾收集安排用相同的方法求得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概要制成表 2-4。表 2-4 每日垃圾收集量安排收集次数/(次周-1)垃圾量/ m3每日收集的垃圾量/

12、m3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1x2137713600022x16900169016933x5858058058共计7251351362270227二、收集路线根据收集的垃圾量,经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 2-5 A 点和 B 点间的每日的行驶距离列于表 2-6表 2-5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路线的集装次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集装 次序垃圾量/m3集装 次序垃圾量/m3集装 次序垃圾量/m3集装 次序垃圾量/m3111065111011101885271022102299388585161212871271271213514161416141627164848

13、15123452626221428141221122123620102362362414356251425142943612261026102112316总计135总计136171217123263263393391881881945194530113011316316总计227总计227注:白色框为每周收集一次,蓝色框为每周收集两次,黄色框为每周收集三次;由任务书中的标尺量得1cm代表1000m的距离,根据一周四天的行程路线分别计算可以得出:周一:第一次的实际长为21.3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1.3km;第二次的实际长为25.7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5.7km;周二:第一次的实际长为

14、18.7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8.7km;第二次的实际长为22.5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2.5km;周三周五:第一次的实际长为17.7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7.7km; 第二次的实际长为11.9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1.9km; 第三次的实际长为5.9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5.9km;表 2-6 A 点和 B 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星期一二三五行驶距离/km第一次21.318.717.717.7第二次25.722.511.911.9第三次5.95.9第三节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星期一第一次注:周一第一次垃圾收集从点1115,垃圾收集量为79m3;实际路线长为21.3cm, 对应路

15、线长为21.3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一第二次某住腿平隔注:周一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2231,垃圾收集量为56m3;实际路线长为25.7cm, 对应路线长为25.7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二第一次注:周二第一次垃圾收集从点613,垃圾收集量为73m3;实际路线长为18.7cm, 对应路线长为18.7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二第二次注:周二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2736,垃圾收集量为63m3;实际路线长为22.5cm, 对应路线长为22.5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三第一次注:周三第一次垃圾收集从点112,垃圾收集量

16、为79m3;实际路线长为17.7cm, 对应路线长为17.7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三第二次統1辆&注:周三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1233,垃圾收集量为78m3;实际路线长为11.9cm, 对应路线长为11.9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星期三第三次0,0注:周三第三次垃圾收集从点1831,垃圾收集量为70m3; 实际路线长为5.9cm,对应路线长为5.9km (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 积为 80m3)。星期三、五总路线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考虑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设 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路线,对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和保

17、障城市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计算生活垃圾最佳收集运输路线时,因为研究点至垃圾填 埋场所经路线仅有两条,所以计算时用了穷举法。如果所经路线比较 多时,可利用动态规划结合建立的目标函数设计城市生活垃圾最佳收 集运输路线。此外,在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时,可以利用反馈系统 实现收集运输车辆和收集路线的动态分配,减少车辆资源的浪费,这 对于将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季运输是非常重要的。该设计方案是每天按固定路线固定时间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 的收集方案。环卫人员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具有收 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但也存在 一些不足,主要是人力设备使用利用率较低,

18、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 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当线路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 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我觉得还有最后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生活区的垃圾有 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然每天不会有太大的波动),那么相应的这些垃圾的分布、 种类、数量等等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垃圾收运的路线也应当不断完 善,以满足垃圾收运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变化。第五节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在做该设计的过程中,我有种这样的想法:针对任务书里面已经给出的拖曳式容器计算法的相关数据,如果能再加上这两种方案的一 些成本,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用两种方法来设计出一个更合理更经济更 实用的垃圾清运方式。这样一来,我们可以

19、加深两种计算方法的印象, 而且考虑到一些成本问题,可以把该设计做得更完善,更能清晰的决 定采用哪种方案更有利。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注意与垃圾处理之间的协调:包括工艺的协调 和结合点的协调。此外,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垃圾的二次污 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需要按照该小区 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协调以及系统硬件的特性来定制作业规程。在这里 我们理应考虑到该小区的人口密度、街道空间等因素是否利于车辆进 出。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大,垃圾的收集点可以随意 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作业,对收集点周围环境造成影 响,如噪声,粉尘等。针对以上的这些想法,我觉得流动式收集应该更注重实际情况, 譬如一些对噪声等噪声污染控制要求较高的城市或小区,应采用中转 站的收集方式,然后实行上门收集或分类收集。垃圾系统模式设计一般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各种因素的比较和权 衡,最后获得最佳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协调配合可获 得最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利益,相反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劳动条件的恶化 和费用支出的增加。这是我在本次设计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