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8560254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12种群与群落一、单项选择题1.(2019山东聊城模拟)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答案C解析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B项错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一定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人口密度的大小,C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人口的影响,所以,无法知晓是否为零增长,D项错误。2.某林区因森

2、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加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20年间生物种类由少到多,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B项错误;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项正确。3.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

3、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出现在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D.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B解析T4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项错误;T5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T3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B项正确;T5时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项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

4、,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错误。4.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假设某自然种群的数量为N,环境容纳量为K,S1S5是“S”型曲线上的5个点。根据下表所示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数量(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该种群的K值为200B.S5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C.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D.(K-N)/K的比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小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在S3时,(K-N)/K=0.5,说明处于K/2,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200,A项正确;S5时,(K-N)/K=0.1,说明

5、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因此该点不是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B项正确;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S3之前,C项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K-N)/K的比值为0.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过高或者过低时,种群增长速率都较小,D项错误。5.科研人员用构建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了如图所示4个图象,在图示研究时间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第1年和第2年对应的的数值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图2中在第3年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第3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在图3的第7年与图4的第8年,相应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达到最大值D.图1第5年后、图2第3年后、图3

6、第4年后、图4第3年后种群增长率都下降了答案C解析图1中,第1年和第2年对应的均为2,表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A项错误。图2中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第5年附近变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B项错误。图3中,在第7年时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图4中第8年对应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的数量不再增加,种群密度可达到最大值,C项正确。图1第5年后下降,种群增长率下降,图2第3年后种群增长率下降,图3“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是不断下降的,图4中第4年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第3年,D项错误。6.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7、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A解析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A项错误;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项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

8、次生演替,C项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项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7.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m2)。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

9、适应弱光环境相关答案ABC解析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项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C项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项正确。8.(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D

10、.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答案AB解析若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则该牧草的种群数量会减少,导致其竞争能力减弱,A项正确;牧草的数量可决定家畜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K值),因此应根据牧草种群密度合理放牧,B项正确;放牧间隔较长时,牧草种群密度较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牧草种群生长速率减慢,不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C项错误;禁止放牧可以使群落中某种牧草快速繁殖,成为优势种,但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9.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

11、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BCD解析通过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不同水位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

12、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项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项正确。10.下列关于某湖泊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湖泊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C.该湖泊的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有关答案AC解析某一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该湖泊中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由于鱼一般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

13、、活动范围大,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该湖泊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群落内物种组成可以发生变化,如在不同季节群落内物种组成会有差异,B项正确。由于环境不同及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该湖泊的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错误。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由植物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与栖息空间,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11.图甲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乙是某林场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甲: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型;为

14、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由此降低种群的,从而有效防止C点的出现;C点后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由于资源缺乏降低了。(2)分析图乙:松鼠种群数量在这30年间的增长(填“符合”或“不符合”)“S”型曲线;松鼠的种群密度从第年开始达到最低。(3)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某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答案(1)增长性别比例出生率环境容纳量(2)不符合19(3)6.25N12.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增长量受环境中的降雨量和气温影响,有机物增长(积累)量的多少会影响群落的结构。如图表示某科研小组调查的各地生物群落(AJ)

15、的有机物增长量与平均气温、降雨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研究中采用了构建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由图可知,在年平均气温相同时,随着降雨量增加,有机物增长量。进而可推知,与东北地区存在的原始森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多为草原的主要原因是。(2)冻原生物群落和荒漠生物群落可分别用图中字母(AJ)表示。(3)图中群落C与群落H相比,更有可能位于海南省的是;与群落H相比,群落C的物种丰富度可能更(填“高”或“低”)。答案(1)数学增大西北地区降雨量较小,群落中的有机物增长量较小(2)I、J(3)群落C高解析(1)利用数学原理绘制的图形是数学模型。由图可知,年平均气温相同时,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有机物增长量增大。我国西北地区年降雨量较小,水资源缺乏导致生物群落有机物增长量较小。(2)冻原生物群落的特点是气温低,荒漠生物群落的特点是缺少水分,两种群落有机物增长量小,在图中分别对应的是I、J。(3)群落C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雨量在2000mm以上,而群落H的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故群落H不应位于海南省。与群落H相比,群落C所在位置年降雨量较大,气温较高,故物种丰富度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