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常用中药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55324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味常用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味常用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味常用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八味常用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味常用中药(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味常用中药、黄芪黄芪,又名黄耆。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古籍列为上品,药用其干燥的根,自古以 来就是一种力大功宏、使用范围广的著名补药。古医书说它有五补:一补诸虚不足,二益元 气,三壮牌胃,四去肌热,五排脓止痛。1、益元气,补肺牌,多与人参、肉桂合用。黄芪味甘性微温,无毒,归牌、肺经。善 补牌肺气足,则一身之气皆旺,故中医大辞典为其:大补元气。对于牌肺气虚,元气 不足,倦怠乏力,虚馁少气,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脉弱者,常以黄芪与人参、配用。 参、芪合用,温壮元气之力更宏,肉桂温肾助阳,且善鼓舞气血运行。前人尝谓气虚不愈, 诸药不效者,惟有益牌补肾。以上三药合用,两顾牌肾兼以保肺,所以对真元不

2、足,阳气偏 虚之候甚宜。2、补元气,生阳气,多与白术、柴胡同用。黄芪味轻气浮,秉性升发,既能补肺牌之气, 又善升举阳气,为补气生阳的要药。正如本草正义所云:黄耆,补益中土,温养牌胃, 凡中气不振,牌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临证时对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食少腹 胀,倦怠少气,腹泻脱肛、脏器下垂及妇女崩带者,常以之配合白术,柴胡同用,共奏补气 升提之功。3、补虚劳,解肌热,多与桂枝、丹皮配用。李东垣首倡气虚发热,并创立甘温除大热 之法。认为所谓气虚发热,实则气阴两亏之肌热治疗时喜用补中益气汤合加减八味丸化裁, 优推崇黄芪、肉桂、丹皮三药。认为黄芪补气之中具有外透达表之性,善于益元气,泻阴火,

3、解肌热;肉桂常以桂枝易之,则更具散肌热之功;丹皮苦辛气香,药性寒凉,清透阴份浮热, 三者合用,补虚解热,实乃虚劳发热之佳品。4、固表止汗,多与牡蛎、浮小麦同用。黄芪功擅补益牌肺,实腠合营,固表止汗。凡表 虚不固,虚汗外泄者,乃必备之品。故本草正义谓其皮直达人之肌表肌肉,固护卫阳, 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是为神剂,对于体虚自汗、盗汗之证,首选黄芪益 气实卫,固表止汗,伍以煅牡蛎益阴潜阳,固涩止汗;浮小麦味甘性凉,专入心经,养心气, 退虚热,止虚汗,如此,则气阴得复,肌腠固密,虚汗自止。5、利水退肿,多与汉防己、白术配用。人体水液的输布有赖牌之运化。因此,牌的运化 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

4、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导致水肿诸症。黄芪既能益气健牌,利水 消肿,又可补肺益卫固表,为补气利尿之要品。对于表虚不固,牌虚失运,外受风邪,水湿 郁遏肌肤经络之身体困重,小便不利之水肿病证,常配合白术、汉防己同用,则益气袪风, 健牌利水之效甚佳。6、化生荣血,多与当归合用。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对营血亏虚之证,必重用黄 芪甘温补气,以裕生血之源,同时配合当归甘苦辛温,为养血之要药,补营之圣品,二者合 用,使峻补之元气附载于血中,令血与气固,气血相裹,气得血配则静谧;血得气靓则恢 复生机。故吴仪洛在注释当归补血汤时说:黄芪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云补血汤 乎,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

5、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矣。7、通调血脉,多与川芎、赤芍配伍。张璐日:(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 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杨时泰称其能活血脉,治牌胃虚弱,脉弦,血脉不利,金 贵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与桂枝相配宣通血痹,即用其通脉的作用。故黄芪为补阳利阴之 品,在益气升散的基础上可疏通经脉。其作为补虚痛痹之专司,对于气虚运行无力,经脉 痹阻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之证可谓针锋相对。临证之时,常用至30一90克,同时配合川 芎、赤芍等共奏补气活血通脉之效。黄芪味甘,性味俱浮,微温,纯于气分,善于走表,不但能大补元气,而且升气于表, 布元气在人身,如天之无所不覆,临床上治疗虚劳、水肿、虚汗、血脉不通

6、诸证,无不取其 益气、升散、达表之功用。一、白术白术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得根。为健牌益气,培补后天的要药。若牌虚 不健,则术能补之;若胃虚不纳,则术能助之。故凡中气不足,四肢困倦,食少脘痞,泄泻 下利,痰湿眩晕,腹满肢肿,虚汗不止诸疾,白术统能治之。其临证之运用,可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1、君药人参以健牌牌喜燥而恶湿,牌虚不运每宜生湿,湿浊内阻,则牌运愈困,而白术 甘温苦燥,甘温则益牌胃之清阳,苦燥则化牌胃之寒湿,既可补其虚,又可化其湿对牌虚之 证甚为相宜。正如本草求真所言:白术缘何专补牌气?盖以牌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牌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牌,复能缓牌生津

7、。为牌脏补气之第 一要药也。本草通玄也云:补牌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临床上对慢性胃肠炎、慢 性肝炎、慢性肾炎及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辨证属牌胃气虚挟湿者,人参为君,大补牌胃元 气,臣以白术健牌燥湿以助运化,共奏益气补中,健牌养胃之功。2、君枳实以消痞痞满以患者自觉心下闭塞不通,满闷不舒,而外无胀急之形,但满而无 痛等症,作为主要表现特点。其作为临床症状,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消化不良等疾病。其成因虽有饮食不节、痰气阻滞、情志失和、牌胃虚弱等,然其病机则多 由牌胃素虚、升降失调、痰食交阻所致。白术功擅健牌化湿,助其运化,土旺则清气善升, 乃扶植牌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

8、本草汇言)再君以枳实降气消积,化痰除 痞,一者相配,一生清,一降浊,清升浊降,牌胃调和,气机调畅,痞满自消。正和牌宜 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理。3、君干姜宜温中牌胃主中焦,牌胃虚寒,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则腹痛吐泻因之而起。 中焦虚寒,非温则实邪不去,非补则正气不复,故治疗以温补中焦立法。对于急性胃肠炎、 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胃虚寒者,干姜为君,白术为臣治之。盖干姜大辛大热,别录谓其 去脏腑沉寒痼冷,故为温中祛寒之主药。白术甘苦而温,补牌气而燥牌湿,以促进牌阳健 运。一者伍用,则中阳重振,牌胃健运,生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4、君茯苓以化饮中焦阳虚,牌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生痰成饮。水饮

9、停于胸胁撑胀; 阻遏阳气,清阳不升,则目眩头晕;水饮上凌心肺,则心悸、短气,咳嗽痰稀;水饮下注, 则下肢浮肿,治宜温阳健牌,化气利水。茯苓健牌渗湿,逐饮健牌出下窍;白术补气健牌, 燥湿利水,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健牌除湿而自消。临证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证属牌虚有痰饮者,重用茯苓,辅以白术,每收良效。一者 配用,亦是金贵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治则 的具体体现。5、君黄芪以止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为阴之外卫,若牌胃虚弱,则营卫气血不足,不能卫外固密,故体常自汗。白术甘苦而温, 专入牌胃经,

10、功能益中气,生营卫而固表止汗,再君以甘温之黄芪,大补牌肺之气,俾牌胃 健旺,肌表充实,则汗不易泄。故芪、术合用,实为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佳配。6、君葛根以止泻牌胃强者自能胜湿。若牌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湿邪下注于 大肠,泄泻乃作。白术既可补牌胃之虚,又可除中焦之湿,为牌胃泄泻之佳品,葛根性能升 发,有助阳之功,善于鼓舞清阳之气上升而止泻痢。对于慢性胃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以便 溏或泄泻为主要表现者,一者伍用,健牌升阳,胜湿止泻,无不应手取效。三、甘草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味甘性平,其用有补有泻,其 性可升可降,且可达表及里,并具甘缓之性,堪陈中药临床之佳品。1、

11、止咳嗽、利咽喉之良药。肺为娇脏,主清肃之令,凡寒热邪气侵肺,均可致肺失清肃 而咳嗽。甘草甘平入肺,具润肺止咳之功,临床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 结合中医辨证,多以本品配伍治疗。大凡证属寒者配麻黄、杏仁、桔梗、苏子等宣肺止咳; 证属热者合桑叶、黄芪、桑白皮、生石膏等清肺止咳;兼寒饮者配半夏、白芥子之类温肺化 饮;兼痰热者合瓜篓、浙贝胃之属清肺化痰。目喉为肺之门户,邪气犯肺,肺气失宣,尚 可见声音嘶哑,或咽喉疼痛。治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症,常用甘草配合桔梗、牛蒡子、 蝉衣、玄参、木蝴蝶等清肺利咽,开音止痛。2、通经脉、利血气之佳品。心主血脉,气为血帅,而牌为气血化生之源。甘草味

12、甘,入 心牌二经,可补养心牌,益气而助血行,从而通经脉、利血气名医别录。伤寒论炙 甘草汤即以甘草为君,用治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而致脉结代,心动悸。 临床对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出现的心 律失常,患者感觉心悸不安者,重用甘草,并合人参、麦冬、阿胶、桂枝、丹参、川芎等, 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功,理想化屡获良效。3、生用则凉,炙用则温。甘草可补可泻,但其功效与炮制密切相关,生用则具甘凉而清 热解毒,炙用则具甘温之质而温中补虚。(1) 生用清热解毒。神农本草经即载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金创肿,解毒。 本品不但清热,且达表及里,可上可下,故

13、凡热邪为患,不论表里上下,均以甘草泻之。若 热邪在表,配银花、薄荷、豆豉等清热散邪;热邪在里,合生石膏、黄苓、黄连等清热泻火; 热邪上攻,配轻宣之品,如咽喉肿痛配桔梗,目赤肿痛配菊花;湿热下注,合沉降之类,如 小便灼痛合滑石,大便秘结合大黄。(2) 炙用温中补虚。神农本草经载本品可长肌肉,倍气力。牌胃为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主腐熟、运化,主四肢、肌肉,若中气不足,牌胃虚弱,运化失司,机体失养, 则致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四肢倦怠,甚则形体消瘦。本草通玄云:甘草甘平之品,独 入牌胃。本草汇言亦云: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牌胃,固中气之虚羸 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故凡牌胃虚弱之证,

14、必以甘草补之,量小则效微,不足言补, 故其用量每至10克。临证治疗慢性胃炎、肠炎、溃疡病等,证属牌气不足,表现食少便溏, 倦怠乏力者,每与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伍用健牌益气,扶助运化;证属胃阴不 足,表现胃脘疼痛,口干口渴者,又与石斛、麦冬、玉竹、芍药等配合,酸甘益阴,止渴止 痛。4、具甘补、甘泄、甘缓复合药性。(1)甘以补之。李东垣日: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草炙用具甘温之性,对阳虚 不足诸证,多以甘草补之,且多配以辛温之品,取其辛甘化阳之用。配桂枝温补心阳,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心脏病表现心悸不宁,证属心阳虚者。配干姜温补牌阳,堪陈用治各种 消化系统疾病出现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证属中

15、阳不足者。配附子温补肾阳,临床用治命 门火衰而致畏寒肢冷,甚则厥逆者。(2) 甘以泄之。通常认为甘能生满,对脘腹痞满者多忌用甘草。而认为此论过于偏颇,临 证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服满之证用之可瘥,故临床对一些胃肠疾患出现脘腹痞满,呕 恶下利,或见腹冷口干,证属寒热错杂,气机失和者,法效仲景泻心汤,药用甘草与半夏、 干姜、黄苓、黄连等配合,辛开苦降,除寒热,和气机,以泄痞满。正如汤液本草所云: 中满者用甘为之泄。(3) 甘以缓之。本品乃甘味之尊,最具甘缓之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缓急止痛。临床配伍芍药最佳,此即仲景芍药甘草汤,原方用治脚挛急,医学心 悟又治腹痛如神,师古而不泥古,临证不仅将其用

16、于四肢挛急疼痛及各种腹痛,还将其 用于三叉神经痛等其它痛证,扩大了其适应范围,并每获奇效。缓和药性。甘草此功,用之最众。李杲即云:甘草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 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缓,寒热相杂用之得其平。名医别录更 载解百药毒。临床如对麻黄之开泄,附子之燥烈,硝黄之俊泻,苓夏之反佐,以及有毒之 品,以甘草缓其药性,使其治病而不致病。四、肉桂肉桂系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分后选择健壮的桂树,按一定的要求剥 下树皮,加工制成不同的规格。加工后的桂皮呈槽状或筒状,边缘内卷,以完整、皮薄、肉 厚、油多、气香、味甘微辛、嚼之无渣者。自古以来,作为温里散寒之品而广泛用于

17、临床。1、补肾阳,暖牌胃肉桂辛甘大热,属纯阳之品,归肾、牌经,善于峻补命门之火,益火 消阴,兼可温中暖胃,以助运化,故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萎尿频,宫寒不 孕,腰膝冷痛诸症,每配合制附子、山萸肉、熟地、巴戟天、淫羊藿等温补肾阳,鼓舞命火; 若牌肾阳虚,腹中冷痛,食少便溏者,则伍以干姜、补骨脂、吴茱萸以温补牌肾。正如本 草汇言所云:肉桂,治沉寒痼冷要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 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 之气,使阳长而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2、通血脉,散寒凝肉桂辛热,归肝、心经,乃温里药中唯一入血分之品,能温经

18、通脉, 善祛血中之寒,行血中之滞,促进血液循环。故本草经疏认为肉桂、桂心甘辛大热, 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改善血行。本草求真也谓其 善治血脉不通、腹中冷痛、因寒因滞而得诸疾。临证对于寒郁中焦,脘腹冷痛者, 单味肉桂研末,每取23克,温酒送服,即有温中健胃,散寒止痛,增强消化之功。若妇人 寒凝血滞,腹中冷痛,月经失调者,宜配合当归、炮姜、艾叶、香附等以温暖下元,调经止 痛。若寒湿痹痛者,又当配合独活、桑寄生、杜仲、麻黄等以散寒除痹,通络止痛。3、引火归原肉桂虽为性热纯阳之品,但认为若取本品1.53克于补阴剂(如六味地黄汤) 中,能引火归原,即引无根之浮火,降而归于命门

19、。究其机理,一方面乃同气相求,另一方 面取其温煦肾气之功以润肾燥(肾燥乃指肾阴不足,阳气无根,虚火上浮之证)。故本 草汇言日:肉桂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李时珍也认为:肉桂下行, 益火之源,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症见:舌、颊、唇内等处口腔粘膜出现直径23mm 圆形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可单发或多发,一般710天愈合,但往往此伏彼起,易于复发。 此病多为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每选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引火归原施治,屡屡获效。五、木香木香,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本品气芳香

20、而辛散温通,并具苦降之性,为临床理气之佳品,且归肺、牌、胃、肝、胆、 大肠诸经,故可通行诸脏之气,大凡人体上、中、下三焦之气滞,皆可用之。1、行于上焦而泄肺气。木香味辛,具升散之性,且归肺经,故可行于上焦,除肺中滞 气(药类法象)。李时珍本草纲目即载:诸气愤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 乃金郁则泄之也。本品味辛并苦,辛可宣散肺气,苦可降泄肺气,用之则使肺气得以宣发 肃降,从而治疗肺系诸疾。临床对于邪气闭肺或痰涎壅肺,致使肺失宣降,胸膈不利,上气 咳喘或咯吐痰涎者,在常规应用宣肺化痰、止咳等法无效时,以木香配以半夏、陈皮、杏仁、 桔梗等,每获奇效。2、行于中焦而和胃气。牌胃位居中焦,为人体气

21、机升降之枢纽,牌胃升降如常,则清气 可升,周身得养,浊气可降,废物得除,从而维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同时牌之运化, 胃之腐熟的功能也才能正常进行。若邪气内侵,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等因素影响牌胃,每致 中焦气机阻遏,升降失和,见食积不化,食欲不振,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木香入于牌胃,辛助牌之升清,苦助胃之降浊,本草纲目云:中焦不运,皆属于牌,故 中焦气滞宜之者,牌胃喜芳香也。本草求真更载: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 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本品最擅长于理气调中,行滞止痛。3、行于下焦而通里气。木香归大肠经,具行散气滞之功,又具苦降之性,故凡饮食不洁 或食积气滞,壅遏大肠,腑气不

22、通致腹痛便秘;或酿生湿热,熏蒸肠腑,*气血而下痢脓 血,里急后重者,用木香配赤芍、槟榔、枳壳、黄连、大黄等药,共奏行气活血、通腑导滞 之功,以期活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正如本草纲目所载:大肠气滞而后 重,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此外,肝居下焦,主疏泄。若牌运失常,湿浊内生,气机阻滞,则可影响肝之疏泄,患 者出现胁肋胀痛;严重者胆汁外溢,形成黄疸。木香既可入于牌胃,理气调中助牌运化,又 归于肝胆,疏肝理气助肝疏泄,故无论牌病及肝,抑或肝病及牌,用木香调之。临床在治疗 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时,常以木香与柴胡、郁金、龙胆草、黄苓、栀子等配用,屡 获良效。六、熟地熟地乃玄参科草本

23、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制而成。性味甘温,能入肝肾经,药性滋腻, 守而不走,为补血滋阴之佳品,填补肾精之要药,凡是肝肾精血不足者无不以其为主帅。正 如本草正义所谓: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1、血虚配鹿角胶,补血效佳。熟地甘温入血,善能补血养肝,具有较强的补血力量。故 药品化义云:熟地专入肝脏补血。本草正也谓其为补中补血良剂。临床上对于久病、产后、慢性消耗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诸疾,表现为面唇皆白,眩晕心悸,失眠 健忘,妇人经水失调等血虚征象者,常以之配合鹿角胶同用。熟地养血,性静;鹿角胶乃血 肉有情之品,既能益精养血,又能温阳益肾,具有阴阳双补之功,其性静中有动。二者互用, 不仅补血力宏,而

24、且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阴虚配山萸肉,主补肝肾。熟地甘温味厚,质地柔润,安五脏滋补真阴,封填骨 髓,为圣药也。盖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之浊品,以补肝肾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药品化义)临证凡是慢性肾炎、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症见身体羸弱, 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等肝肾精血不足者,恒与山萸肉配伍同用。熟地气味 纯静,峻补肝肾之阴;山萸肉微温质润,归肝肾二经,既能润养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 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两药合用,不仅补肝肾之阴力壮,而且又防阴药凝滞之弊。3、阴虚火旺配知胃、黄柏,则滋阴降火而补肾。肾寄元阴元阳,肾阴一亏,阳热偏盛, 虚火内扰,则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25、,盗汗遗精等症随之而现。治疗时既要滋阴治本,又须降 火治标,熟地最易入肾,乃填精补阴之良品,再辅以知胃、黄柏滋阴降火,如此阴生火降, 阴阳复常。故本草正日:熟地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阴虚而火升者, 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燥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4、用于治虚喘。肾主纳气,肾虚则摄纳无权,每见呼多吸少,气逆喘息等症。且肾阴为 一身阴液之根本,水亏及金,肺失濡润亦致咳喘;又肾主水,肾虚水泛为痰,痰浊阻肺则见 咳痰。认为熟地味甘质重,入肾经,有润养肺肾,纳气平喘之功。对此,前贤方仁渊也曾指 出:夫熟地最能消虚痰,以其能填补肾气而化无形之痰也,勿嫌腻膈而畏之。若慢性支气 管炎

26、、肺气肿等疾患,经中医辨证属于肺肾阴亏,喘咳痰多者,用金水六君煎加味。其中, 二陈汤以化痰;当归以止咳,本经谓其主咳逆上气;熟地补肾纳气以治虚喘。为增加 疗效,常配合五味子、山萸肉、补骨脂等以益补肾平喘之力。5、用于治小腹痛。一般多认为牌主大腹,腹痛多从牌胃虚寒论治,但常常治疗无效。此 时应注意肾精不足,小腹络脉失去精血濡养,不荣则隐隐作痛。故本经逢源谓:脐下 痛,属肾脏精伤。临证对于肾脏精亏阳虚的虚寒性小腹痛,用金匮肾气丸,方中地黄用熟 地,往往获效。盖熟地性温质润,既可补益精血,又能温养经脉,再配合附子、肉桂、山萸 肉等温阳益阴之品,则效力更佳。正如张元素所言: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不能除

27、,乃 通肾之药也。熟地滋阴补血,其功固巨,然性质粘腻,易助湿呆胃,影响消化,宜与砂仁、陈皮等芳香行 气醒胃之品同用。因其性泥膈,故牌胃虚弱,脘腹痞满,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本品。七、芍药芍药为临床常用药物,因其品种不同而有赤白之别,其养血、敛阴、柔肝、泻肝及凉血 祛瘀等功效,其中前三者为白芍之功,而后者乃赤芍之效。故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云 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本草正更云:益阴养血,滋润肝牌,皆用白芍; 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药。1、养血药品化义载:白芍专行血海,女子调经胎产,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 调和气血。妇女以血为本,冲脉为血海,起于胞宫;肝主藏血,亦为血海,而白芍入于肝 牌

28、二经,专行血海,将其作为临床养血之要药,尤其对于妇女月经不调者多用,以养血调经; 而对肝阳头痛或眩晕者用之,又可养肝血、益肝阴而平肝阳。临床应用之时,前者多与当归 相配,而后者则与牛膝、赭石、生龙牡为伍。2、敛阴本品味酸,主入阴分,具有敛阴和营而止汗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表虚自汗及阴虚 盗汗的治疗。注解伤寒论即载: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张仲景即以本品配桂枝, 组方桂枝汤,调和营卫而止表虚自汗,为后世所尊崇。对阴虚盗汗者,多以本品与牡蛎相 配,疗效甚佳。3、柔肝本草正云:芍药专治腹痛腹痛是肝木凌牌,芍能助牌土而克肝木,故为 腹痛之主药。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即以芍药配甘草治疗腹中痛,本方直到目前仍为

29、临床常 用之剂。本品阴柔,入于肝牌,能使肝气柔和,不致肝气过旺,而剋伐牌胃,从而柔肝止痛。 又据四时寒热之特性而化裁,如夏季腹痛多属湿热为患,故方中宜少加黄连,冬季腹痛多属 虚寒,方中则加肉桂。此外,仲景芍药甘草汤还用治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拘挛而作痛者, 亦取本品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4、泻肝此乃赤芍之功用。赤芍苦寒,归于肝经,能清泻肝火而散瘀止痛。本草经疏 即云: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临床治疗目赤肿痛,必用赤 芍,如对急性结膜炎患者,即常用龙胆泻肝汤加赤芍治疗,每获良效。5、凉血祛瘀本草求真云: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有 散邪行血之意;白则

30、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用此则能凉血逐瘀。苛芍味苦性 寒,善入血分,具有凉血祛瘀之功,临床多因配伍不同,而功效各异。与丹皮相须为用, 功在清热凉血。如临床对于各种出血、化脓性感染、急性菌痢及泌尿系感染等病,凡证属热 盛入于血分者,皆用之以清热凉血。配川芎则祛瘀行滞。如临床对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妇产科疾病、跌打损伤诸证及一些疑难杂证,证属瘀血阻络者,均可用之。治疗冠心病患者 之效方消痰化瘀汤,即以赤芍、丹皮为伍,再合丹参、瓜篓、清半夏、旋覆花等组成,临 床疗效颇佳。八、当归当归,药用其干燥的根。因为它能补血、引血,使血回归到它应当归去的地方,故名。 其味辛、甘,气香,性温无毒,入血分,既

31、能补血,又能活血,并可调经,润燥滑肠,温中 止痛,破瘀生肌,特别是治疗妇女胎前产后诸病,功效更佳。自古以来即作为血病之佳品、 妇科之良药而广泛用于临床。1、用于喘逆上气,多与苏子、陈皮同用。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究其原因虽 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然必影响及肺,故张景岳说:亥证虽多,无非肺病。 治疗上除审因论治外,尚应重视宣畅肺气。但是,临床上对于久咳不愈或咳逆较重者,单施 上法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此时应注意调和气血,须配伍和血之品。盖肺主气,朝百脉,通过 肺的呼吸,不仅进行气体的交换,而且还调节着全身的气机,所以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 的敷布和调节。若肺失宣降,气机逆乱,必致血运

32、失常。而血行不利,又会导致气机失和。 正所谓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当归甘辛性温,行中有补,补中有动,为血中气药,善 能调畅气血,正堪此任。正如本草汇编所载: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 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本经亦早就指出当 归主咳逆上气。2、用于养血柔肝,多与生地、川楝子同用。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若肝血不足, 则阳气升泄太过,每致肝失疏泄,条达功能失常,肝气横逆变生诸证。治当养血柔肝,疏肝 理气,用当归、生地滋养肝肾阴血,更配川楝子疏肝解郁,条达气机,以平肝气横逆,其性 虽苦燥,但与生地、当归合用,则不嫌其苦燥劫阴,从而使肝体得以条畅。临证对

33、于慢性肝 炎、慢性胃炎、溃疡病、高血压等,证属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者,多用之获效。3、用于调经止痛,多与川芎、白芍同用。妇女以血为主、为用,凡是血虚、血滞、气血 失和、肝肾亏虚、冲任失调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月经不调、通经诸证。当归甘温能补,辛散 温通,既能补血养营,又能活血行滞,通经止痛,并能调摄冲任,诚为调经佳品,妇科之圣 药,再辅以川芎、白芍,则效果更佳。以之作为调经止痛的有效药对,临床随证审因加味。 如血热者伍丹皮、栀子以清血分之热;肝郁气滞者伍以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阴虚血少者 伍以熟地、阿胶以滋阴补血;寒凝血滞者伍肉桂、炮姜以温经散寒等,依法施治,屡获效验。4、产后腹痛,多与建中汤合用。

34、妇女产后多阴血亏虚,致经脉失于温养,常见小腹隐隐 作痛。当归甘辛而温,既能补血和营,又可温中止痛。然牌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欲使气血充盈,必当温健中州,重用当归的基础上,常配合黄芪建中汤,以温建中气,化生 营血,和里缓急。5、用于虚性便秘,多与肉炊蓉、牛膝同用。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在治疗时,便秘者固宜通便,然通便之法不能都用硝黄之类攻下,应针对不同的证型,选用 不同的治法。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产后或房室劳倦或素患消渴之人,由于阴血亏耗而致肠道 失润,罹患便秘者,治当补虚润肠。重用补血润燥,滑肠通便,再辅以肉炊蓉补益精血;牛 膝性善下行,以助通便,如此,则精血得补,肠道

35、得润,便秘自除。附:人参,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为我国的珍贵药材之一,古人称之:形状如人, 功参天地。两千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便肯定它能补五脏,安精神.除邪气,明目,开心 益智,民间还誉之为神草。自古以来,历代中医均把本品作补虚扶弱的要药、扶正祛邪 的佳品。1、气阴两虚用吉林参,阳气虚衰用朝鲜红参。人参据其生长条件、加工炮制的产地的不 同,名称各异,功用有别。如野生者称野山参,疗效卓著,然产量极少,价格昂贵,非症情 严重者一般少用;人工培养者称园参;产于吉林者称吉林参;产于朝鲜者称红参;国内把园 参加工蒸制后亦称红参。吉林参除补益肺牌之气外,又补五脏之阴,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中指出:仲景伤

36、寒论用人参者十七方,皆因汗、吐、下之后亡其津液取以救阴。本草纲目治消渴引 饮,则用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对于气阴不足,心动悸,脉结代者, 即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每用吉林参配合麦冬、阿胶、五味子等品;对于糖尿病患者表现为 短心乏力、口干口渴、脉虚软无力者则与生地、山芋肉、黄芪、葛根等同用,皆取其补气养 阴之功。朝鲜红参长于温补,月池人参传曾谓:人参,味甘补阳,能补元阳。用其温补阳 气有三个方面:(1)温心阳:对于心阳衰弱所致的胸痹胸痛、心悸气短者,常配合桂枝、丹参、薤白、 瓜篓等以通阳活血利痹;对于风心病见心悸怔忡、气短喘咳、肢体浮肿者,则与附子、葶苈 子、车前子、丹参等配用以温

37、阳活血利水。(2)温中阳:中焦阳虚,每见脘腹冷痛,不思饮食,面色少华,大便溏泻,手足不温, 舌淡苔白腻或滑润,脉沉弱等,多配合干姜、白术、黄芪、桂枝等以温阳益气健牌。(3)温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不足,则畏寒肢)令,腰膝酸软冷痛,阳痿早泄、 遗尿尿频,此时,则当配合鹿角胶、仙灵牌、八戟天、熟地等以温壮肾阳。2、邪气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者可用参,功在扶正祛邪。人参善能扶助人体正气以鼓 邪外出,正如本草逢原所谓:伤寒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发汗时元气大旺,外邪乘势而 出。对于正虚邪实或邪气未尽、正气已衰的病证,与祛邪药配合同用,可收扶正祛邪之功。 如虚人外感,憎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胸闷,脉虚

38、者,宜与紫苏、荆芥、前胡、桔梗、陈 皮等同用,以益气解表,宣肺祛痰;对于感冒失治误治,邪入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恶 心欲呕者,当配合柴胡、黄苓、半夏、桂枝等以和解少阳;对于大便燥结,腹胀而满,伴有 神疲少气,口干苔少者,则配伍生地、玄参、大黄、枳实等以益气增液,泄热通腑;对于气 虚血瘀,肢体麻木者,可与黄芪、当归、川芎、地龙配用,以补气活血通络;对于痹证日久, 兼有肝肾气血不足者,又当配伍独活、桑寄生、当归诸品以益气血,补肝肾,祛风湿。3、不荣之痛,人参为佳。里虚而腹痛者,用人参取效甚佳。伤寒论指出:腹中痛者 加入参,足前成四两半。此腹痛,乃阳气不足,经脉失养所致。而人参既补气,又养血, 如

39、本草汇言早就指出人参能补气生血;本草正也谓气虚血虚俱能补;李杲则云: 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因此, 对于阳气、阴血亏损,经脉失养之腹痛,人参有补气养血,濡养止痛之功。临证对牌胃虚寒, 脘腹隐痛,手足不温者,辄与黄芪、桂枝、白芍等伍用,以温阳健牌,缓急止痛;对于阴血 不足,妇女痛经,月经量少色淡者,则配合当归、白芍、鸡血藤以养血缓急止痛;对下焦虚 寒,少腹冷痛,妇女带下者,常与肉桂、乌药、香附诸品组方,以温暖下元,散寒止痛。4、与赭石相伍,又主降气。人参性温而气壮,功能补气健牌益肺,温肾纳气以平喘。对 于胃虚逆甚及肺肾虚喘者,必与代赭石合用,取

40、其质重性坠,以收补虚镇逆之功。正如近代 医家张锡纯所云: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至气欲上脱者,但用人参转有助气上升之弊,必 与赭石并用,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入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还指出:参赭并用, 不但能纳气归原,设如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皆可用参赭并用建议治之。因此, 对于牌胃虚弱,胃气上逆,噫气频频,呃逆或时时恶心欲呕者,常选人参、赭石配合半夏、 丁香、旋覆花诸品,以补虚降逆止呕呃;对于胃癌术后,胸膈痞闷,逆气上冲,饮食难下, 大便不通者,则用参、赭与当归、枳实、肉从蓉、天冬等组合成方,以补虚润降;若肺肾亏 虚,喘逆大作者又宜配伍山芋肉、五味子、苏子、山药等以补益肺肾,镇逆定喘。以

41、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Nur fur den pers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q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oheko dnflnrodeHpTopncenonb3yiHDiHocfHyHeHHMCc,nedOBHaffieugnonHMHcnonb3OBaTbCfl b KOMMepnecKHxn,enkx.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