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855220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第一节第一节 鞣质鞣质 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又称鞣酸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或单宁。鞣质鞣质是由是由没食子酸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多元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黄烷黄烷-3,4-3,4-二醇二醇D-Glc一、主要的生理活性一、主要的生理活性 1.1.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EGCGEGCG,月见草中的月月见草中的月见草素见草素B B等有显著的

2、抗肿瘤促发作用等有显著的抗肿瘤促发作用;2.2.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3.3.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4.4.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 血、止泻、治烧伤等。血、止泻、治烧伤等。5.5.从含鞣质从含鞣质6%6%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品产品“栲胶栲胶”,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工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二、分布二、分布 鞣质广泛存在

3、于自然界中,约鞣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约7070以上的中以上的中草药含有鞣质类成分,特别在种子植物中分布草药含有鞣质类成分,特别在种子植物中分布很普遍。鞣质存在于植物的皮、茎、叶、根、很普遍。鞣质存在于植物的皮、茎、叶、根、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伤害后的虫瘘中含有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伤害后的虫瘘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如五倍子所含鞣质高达大量的鞣质,如五倍子所含鞣质高达7070以上。以上。植物中鞣质含量一般随植物的年龄、存在部位、植物中鞣质含量一般随植物的年龄、存在部位、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三、结构与分类三、结构与分类l可水解鞣质可水解鞣质l缩合鞣质

4、缩合鞣质l复合鞣质复合鞣质1、可水解鞣质、可水解鞣质 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在酸、碱、酶的作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依水解产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依水解产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鞣质可水解鞣质低聚体可水解鞣质低聚体C-C-苷鞣质苷鞣质咖啡鞣质咖啡鞣质(1)没食子酸鞣质没食子酸鞣质(酚酸)酚酸)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此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此类鞣质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或部分地类鞣质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缩酚酸

5、所酯化,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被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其中糖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苷键。其中糖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此外还有此外还有D-D-金缕梅糖、原栎醇、奎宁酸等。金缕梅糖、原栎醇、奎宁酸等。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酰基五倍子鞣质五倍子鞣质-可水解鞣质代表可水解鞣质代表五倍子鞣质五倍子鞣质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为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为基础,在基础,在2,3,42,3,4位上有位上有更多的没食子酰基以缩更多的没食子酰基以缩酚酸形式相连接酚酸形式相连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0 0六没食子酰葡萄糖六没食子酰葡萄糖 1 1七没食子酰葡萄糖七没食子酰葡萄糖 2 2八没

6、食子酰葡萄糖八没食子酰葡萄糖 3 3X+Y+ZX+Y+Z(2)逆没食子酸鞣质)逆没食子酸鞣质 是六羟基联苯二酸或与其有生源关系的是六羟基联苯二酸或与其有生源关系的酚羧酸与多元醇酚羧酸与多元醇(多数是葡萄糖多数是葡萄糖)形成的酯。形成的酯。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鞣花酸鞣花酸)与六羟基与六羟基联苯二甲酸等联苯二甲酸等六羟基联苯二酸(六羟基联苯二酸(HHDP)逆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黄没食子酸黄没食子酸六羟基联苯二甲酸六羟基联苯二甲酸(2)逆没食子酸鞣质)逆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鞣花酸鞣花酸)和糖或同时和糖或同时有黄没食子酸或其他酸。有黄没食子

7、酸或其他酸。2、缩合鞣质、缩合鞣质 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不能水解,但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不能水解,但可聚合成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鞣可聚合成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鞣酐)沉淀。故又称为鞣红鞣质。酐)沉淀。故又称为鞣红鞣质。黄烷黄烷-3-3-醇类醇类黄烷黄烷-3,4-3,4-二醇类二醇类原花色素类原花色素类(+)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1)(1)黄烷黄烷-3-3-醇类醇类(2)(2)黄烷黄烷-3,4-3,4-二醇类二醇类3、复合鞣质、复合鞣质 由酚酸类、羟基黄烷醇类与多羟由酚酸类、羟基黄烷醇类与多羟基物质缩合连接而成的一类复杂化合

8、基物质缩合连接而成的一类复杂化合物。物。近年来陆续从山茶及番石榴属中分离近年来陆续从山茶及番石榴属中分离出含有黄烷醇的逆没食子鞣质。例如山茶出含有黄烷醇的逆没食子鞣质。例如山茶素素B B,山茶素山茶素D D及番石榴素及番石榴素A A、C C等。等。它们它们分子结构中是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分子结构中是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色素部分结合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与色素部分结合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因此认为这类由可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因此认为这类由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缩合而成为鞣质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缩合而成为鞣质是属于上述两类鞣质以外的第三类鞣质,即属于上述两类鞣质以外

9、的第三类鞣质,即复合鞣质。复合鞣质。1.1.性状:性状:鞣质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鞣质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有吸湿性。有吸湿性。2.2.溶解性:溶解性:鞣质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鞣质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醇、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难溶或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石油醚合液,难溶或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石油醚及二硫化碳等。及二硫化碳等。3.3.还原性:还原性:鞣质含有很多酚羟基,为强还原剂,鞣质含有很多酚羟基,为强还原剂,很易被氧化,能还原斐林试剂。鞣质水溶液在很易被氧化,能还原斐林试剂。鞣质水溶液在pHpH大于大于2.

10、5 2.5 时能被空气中的氧颜色变深。时能被空气中的氧颜色变深。四、理化性质四、理化性质(1)(1)与蛋白质沉淀与蛋白质沉淀: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故可作为收敛剂并用于鞣皮。未成于水的复合物,故可作为收敛剂并用于鞣皮。未成熟的果实中因含有鞣质而具涩味,这是由于鞣质可熟的果实中因含有鞣质而具涩味,这是由于鞣质可与口腔的唾液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与口腔的唾液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能引起舌的上皮组织收缩而产生涩味。实验室用,能引起舌的上皮组织收缩而产生涩味。实验室中常用明胶来沉淀鞣质,此法也可用来纯化、鉴别中常用明胶来沉淀鞣质,此

11、法也可用来纯化、鉴别鞣质。鞣质。4.4.沉淀特性沉淀特性(3)(3)与生物碱沉淀与生物碱沉淀:鞣质分子中因有较多的酚羟鞣质分子中因有较多的酚羟基,故其水溶液显酸性。基,故其水溶液显酸性。鞣质的水溶液可与生物鞣质的水溶液可与生物碱生成难溶或不溶的沉淀,故可用作生物碱沉淀碱生成难溶或不溶的沉淀,故可用作生物碱沉淀试剂。试剂。(2)(2)与重金属盐沉淀与重金属盐沉淀: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重金属: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重金属盐,如醋酸铅、醋酸铜、氯化亚锡或碱土金属的盐,如醋酸铅、醋酸铜、氯化亚锡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等作用,生成沉淀氢氧化物溶液等作用,生成沉淀(1)与三氯化铁的作用与三氯化铁的作用:鞣质的水溶

12、液与:鞣质的水溶液与FeCl3作用,产生蓝黑色或绿黑色反应或产生沉淀。作用,产生蓝黑色或绿黑色反应或产生沉淀。蓝黑墨水的制造以鞣质为原料。蓝黑墨水的制造以鞣质为原料。(2)与铁氰化钾氨溶液的作用与铁氰化钾氨溶液的作用:鞣质与铁氰化钾:鞣质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呈氨溶液反应呈深红色深红色,并很快变成棕色。,并很快变成棕色。4.4.显色特性显色特性试试 剂剂可可水水 解解 鞣鞣 质质缩缩 合合 鞣鞣 质质稀酸稀酸(共沸共沸)无沉淀无沉淀暗红色沉淀暗红色沉淀(鞣红鞣红)溴水溴水无沉淀无沉淀黄色或橙红色沉淀黄色或橙红色沉淀三氯化铁三氯化铁蓝或蓝黑色蓝或蓝黑色(或沉淀或沉淀)绿或绿黑色绿或绿黑色(或沉淀或

13、沉淀)石灰水石灰水青灰色沉淀青灰色沉淀棕或棕红色沉淀棕或棕红色沉淀乙酸铅乙酸铅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可溶于稀乙酸可溶于稀乙酸)甲醛和盐酸甲醛和盐酸无沉淀无沉淀沉淀沉淀植物中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鞣质,也可能含有其植物中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鞣质,也可能含有其他结构复杂的鞣质,仅能用于初步的判断,只有经他结构复杂的鞣质,仅能用于初步的判断,只有经分离提纯并确定鞣质的结构后,才能确定其类型。分离提纯并确定鞣质的结构后,才能确定其类型。5.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定性鉴别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定性鉴别1.1.提取:提取鞣质的中药原料最好用新鲜原料,提取:提取鞣质的中药原料最好用新鲜原料,且宜立即浸提,也可以用冷冻或浸

14、泡在丙酮中的且宜立即浸提,也可以用冷冻或浸泡在丙酮中的方法贮存。原料的干燥宜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法贮存。原料的干燥宜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以避免鞣质在水分、日光、氧气和酶的作用下变以避免鞣质在水分、日光、氧气和酶的作用下变质。提取将药材粉碎,过筛,用质。提取将药材粉碎,过筛,用95%95%乙醇冷浸或乙醇冷浸或渗漉提取,提取液或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渗漉提取,提取液或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五、提取分离五、提取分离(1 1)溶剂法:通常将含鞣质的水液先用乙醚)溶剂法:通常将含鞣质的水液先用乙醚等极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极性小的杂质,等极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极性小的杂质,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可得到较纯

15、的鞣质。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可得到较纯的鞣质。亦可将鞣质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亦可将鞣质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逐渐加入乙醚,鞣质可沉淀析出。逐渐加入乙醚,鞣质可沉淀析出。(2 2)沉淀法:向含鞣质的水液中分批加入明)沉淀法:向含鞣质的水液中分批加入明胶溶液,滤取沉淀,用丙酮回流,鞣质溶于胶溶液,滤取沉淀,用丙酮回流,鞣质溶于丙酮,蛋白质不溶于丙酮而析出。丙酮,蛋白质不溶于丙酮而析出。2.2.分离:分离:(3 3)柱色谱法:普遍采用的固定相是)柱色谱法:普遍采用的固定相是Diaion Diaion HP-20HP-20,ToyopearlHW-40ToyopearlHW-40,S

16、ephadex LH-20Sephadex LH-20及及MCI Gel CHP-20MCI Gel CHP-20。以水。以水-甲醇、水甲醇、水-乙醇、水乙醇、水-丙丙酮为流动相(洗脱剂)。酮为流动相(洗脱剂)。(4 4)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法对鞣质不仅具有法对鞣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判断鞣质分子良好的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判断鞣质分子的大小、各组分的纯度及的大小、各组分的纯度及、-异构体等,具异构体等,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实用性强等优点。有简便、快速、准确、实用性强等优点。1.1.冷热处理法: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冷热处理法:鞣质在

17、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2.2.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淀,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3.3.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除去

18、鞣质的方法除去鞣质的方法4.4.明胶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明胶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4%4%明胶明胶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浓缩至小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浓缩至小体积,加入体积,加入3-53-5倍量的乙醇,以沉淀的明胶。倍量的乙醇,以沉淀的明胶。5.5.聚酰胺吸附法: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聚酰胺吸附法: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80%80%乙醇亦难以洗脱,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乙醇亦难以洗脱,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6.6.溶剂法:利用鞣质与碱成盐

19、后难溶于醇的性质,溶剂法: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的性质,在乙醇溶液中用在乙醇溶液中用40%40%氢氧化钠调至氢氧化钠调至pH9pH91010,可使鞣,可使鞣质沉淀,再滤过除去质沉淀,再滤过除去除去鞣质的方法除去鞣质的方法有机酸l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一类酸性化合物。一类酸性化合物。l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子、根等部分。子、根等部分。l常以盐、脂肪、蜡、酯等形态存在。常以盐、脂肪、蜡、酯等形态存在。l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一、结构与分类一、结构与分类l脂肪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l芳香族有机酸芳香族

20、有机酸l萜类有机酸萜类有机酸(一)脂肪族有机酸(一)脂肪族有机酸 脂肪酸是脂肪族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此类脂肪酸是脂肪族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脂肪酸在生物体内是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脂肪酸在生物体内是以乙酰辅酶以乙酰辅酶A 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 A为原料而被生物合为原料而被生物合成的,它们在生物体内几乎均以酯的形式存在。脂成的,它们在生物体内几乎均以酯的形式存在。脂肪酸类成分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肪酸类成分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用途。此外,中药中也有很多生物活性很多重要的用途。此外,中药中也有很多生物活性物

21、质是由各种脂肪酸通过生物合成而得到的,例如物质是由各种脂肪酸通过生物合成而得到的,例如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的前列腺素类成分具有非常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的前列腺素类成分具有非常强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与其他花生四烯酸类强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与其他花生四烯酸类代谢产物一起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目标。代谢产物一起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目标。二二、脂肪酸的结构分类、脂肪酸的结构分类 1.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2.2.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结构特点为分子中没有双键。如分子中含结构特点为分子中没有双键。如分子中含1616个碳的棕榈酸和含个碳的棕榈酸和含1818个碳的硬脂酸广泛分

22、布个碳的硬脂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人体对胆固醇于动植物中。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二者易结合的吸收,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二者易结合并沉积于血管壁,是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并沉积于血管壁,是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如:如:棕榈酸(棕榈酸(16:016:0):):CH3-(CH2)14-COOH 硬脂酸(硬脂酸(18:018:0):):CH3-(CH2)16-COOH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双键数目的根据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双键数目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1 1)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2

23、 2)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主要的生理活性三、主要的生理活性1 1溶解性溶解性2 2酸性酸性 3 3羟基的置换反应羟基的置换反应 4 4酸败酸败 5 5显色反应显色反应 四、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四、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 1 1提取提取 2 2分离分离 脂肪酸的提取脂肪酸的提取1 1、有机溶剂提取、有机溶剂提取 常用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亲脂性有机溶常用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亲脂性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回收溶剂即得粗脂肪酸。剂进行提取,回收溶剂即得粗脂肪酸。2 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通常在通常在0.1Kpa5Kpa,温度温度3045下提取总下提取总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

24、的分离的分离 1.1.蒸馏法蒸馏法 实际工作中可分为减压分馏和分子实际工作中可分为减压分馏和分子蒸馏两类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及真空度,即减压蒸馏两类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及真空度,即减压降低沸点,减少热变性等手段达到分离纯化的目降低沸点,减少热变性等手段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常和尿素结晶法配合使用。的,常和尿素结晶法配合使用。2.2.丙酮冷冻法丙酮冷冻法 碳链长度及饱和程度不同的脂肪碳链长度及饱和程度不同的脂肪酸,在过冷的丙酮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借此达到酸,在过冷的丙酮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借此达到分离的目的。将脂肪酸混合物加到预先冷至分离的目的。将脂肪酸混合物加到预先冷至-2525以下的丙酮中,搅拌,滤过

25、,除去结晶,浓以下的丙酮中,搅拌,滤过,除去结晶,浓缩后,即得含有较高浓度的缩后,即得含有较高浓度的EPAEPA及及DHADHA。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含义一含义l氨基酸:是一类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一类化氨基酸:是一类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一类化合物。合物。l蛋白质:是由多达几百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蛋白质:是由多达几百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键连接而成。l酶:为活性蛋白质。酶:为活性蛋白质。通式:RCHCOOHNH2二性质二性质 1 1氨基酸性质氨基酸性质 l无色结晶,熔点较高。无色结晶,熔点较高。l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丙酮、乙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丙酮、乙醚

26、、氯仿)。氯仿)。l两性化合物,和强酸、强碱都能成盐。两性化合物,和强酸、强碱都能成盐。l等电点等电点-在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电离趋势相等时溶液的中氨基和羧基电离趋势相等时溶液的pHpH值。值。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l显色反应:显色反应:(1)(1)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别、薄层喷雾显色。别、薄层喷雾显色。(2)(2)吲哚醌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吲哚醌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3)1(3)1,2-2-萘醌萘醌-4-4-磺酸试剂磺酸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氨基酸显不同

27、颜色。不同颜色。2 2蛋白质和酶的性质:蛋白质和酶的性质:l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成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成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据此,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据此,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l两性化合物和等电点:同氨基酸。两性化合物和等电点:同氨基酸。l盐析(硫酸铵、氯化钠):此性质可逆,可用盐析(硫酸铵、氯化钠):此性质可逆,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于蛋白质的提纯。l变性:与酸、碱或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此变性:与酸、碱或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此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可逆。l水解: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水解:蛋

28、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l酶的催化活性及专属性:可因变性而失活。酶的催化活性及专属性:可因变性而失活。l沉淀反应:可被酸(鞣质、苦味酸、硅钨沉淀反应:可被酸(鞣质、苦味酸、硅钨酸)及多种金属盐类(硫酸铜、氯化高汞)酸)及多种金属盐类(硫酸铜、氯化高汞)沉淀。沉淀。l颜色反应:颜色反应:(1 1)与硫酸铜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多肽、)与硫酸铜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显阳性)蛋白质显阳性)(2 2)与)与2-2-甲氨基萘甲氨基萘5-5-磺酰氯反应,显黄色磺酰氯反应,显黄色荧光。荧光。(3 3)与酸性蒽醌紫显紫色。)与酸性蒽醌紫显紫色。(蛋白质特有)(蛋白质特有)三提取分离

29、三提取分离1 1氨基酸的提取分离氨基酸的提取分离l 水、稀醇(水、稀醇(70%70%)提取,阳离子交换树)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电泳法分离。脂纯化,电泳法分离。2 2蛋白质的提取分离蛋白质的提取分离l(1 1)提取)提取 水、水、58%58%氯化钠水溶液提氯化钠水溶液提取,氯化钠盐析即可得到总蛋白质。取,氯化钠盐析即可得到总蛋白质。l沉淀法:乙醇、丙酮沉淀法。沉淀法:乙醇、丙酮沉淀法。l盐析沉淀法(氯化钠、硫酸铵)。盐析沉淀法(氯化钠、硫酸铵)。l等电点沉淀法(水溶液调等电点沉淀法(水溶液调pHpH值)。值)。l透析法:利用分子大小分离,除去粗总透析法:利用分子大小分离,除去粗总蛋白质中的

30、蛋白质中的 无机盐积小分子杂质。无机盐积小分子杂质。l超速离心法: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而沉降超速离心法: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而沉降速度不同的性质而分离。速度不同的性质而分离。l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葡聚糖凝胶色谱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葡聚糖凝胶色谱(按分子大小分离)(按分子大小分离)(2 2)分离)分离第四节第四节 多糖多糖l定义:指定义:指1010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l性质:无定型粉末;无甜味;无还原性;多数性质:无定型粉末;无甜味;无还原性;多数具有旋光性;具有旋光性;l溶解性:难溶于水,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亲脂溶解性:难溶于水,可

31、溶于热水,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性有机溶剂;l水解性:能被酸或酶水解;水解性:能被酸或酶水解;l酚醛缩合反应:与酚醛缩合反应:与-萘酚萘酚-浓硫酸反应,生成浓硫酸反应,生成有色缩合物。有色缩合物。第三节第三节 多糖多糖l 多糖是能水解成很多单糖分子的糖。自然界存在的多糖,有的水解后只生成一种单糖的称为均多糖,例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D-葡萄糖,可用通式(C6H12O5)n表示。而另一类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这类多糖称为杂多糖,如透明质酸、肝素等。多糖的性质与单糖和二糖有较大的多糖的性质与单糖和二糖有较大的区别。多糖无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区别。多糖

32、无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某些多糖分子链的末端虽有苷羟基,某些多糖分子链的末端虽有苷羟基,但因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故不显还原但因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故不显还原性。多糖是糖苷,可以水解,在水解性。多糖是糖苷,可以水解,在水解过程中往往生成一系列复杂的中间产过程中往往生成一系列复杂的中间产物,从较小的多糖直到二糖,最终完物,从较小的多糖直到二糖,最终完全水解成单糖。全水解成单糖。一、淀粉一、淀粉l 淀粉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块根中,如大米含7580,小麦含6065,玉米约含65,马铃薯约含20。淀粉是白色、无臭、无味的粉末状淀粉是白色、无臭、无味的粉末状物质。用热水处理后可分为两部分,物质。用热水处

33、理后可分为两部分,可溶性部分称为直链淀粉或可溶性淀可溶性部分称为直链淀粉或可溶性淀粉,不溶但可膨胀成糊状的部分称为粉,不溶但可膨胀成糊状的部分称为支链淀粉。一般淀粉中含直链淀粉约支链淀粉。一般淀粉中含直链淀粉约20,支链淀粉约,支链淀粉约80。两者水解的。两者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最终产物都是D-葡萄糖,说明淀粉的葡萄糖,说明淀粉的结构单位是结构单位是D-葡萄糖。葡萄糖。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支链淀粉小,直链淀粉的分子是由比支链淀粉小,直链淀粉的分子是由许多许多-D-葡萄糖经过葡萄糖经过-1,4-苷键反复苷键反复连接而成的线状聚合物。连接而成的线状聚合

34、物。OOOHOHCH2OHOOOHOHCH2OHOOOHOHCH2OHOOOHOHCH2OHO-1,4-苷键 直链淀粉的形状并不是伸展状态的直链淀粉的形状并不是伸展状态的直链,而是有规律的卷曲成螺旋状,直链,而是有规律的卷曲成螺旋状,每一螺旋圈约有每一螺旋圈约有 6个葡萄糖结构单位个葡萄糖结构单位。直链淀粉遇碘液显蓝色,加热煮沸直链淀粉遇碘液显蓝色,加热煮沸时颜色消失,冷却后又重新显色。这时颜色消失,冷却后又重新显色。这个反应很灵敏,常用来检验淀粉或碘个反应很灵敏,常用来检验淀粉或碘的存在。的存在。2.2.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由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由更多的更多的D-D-葡萄糖组成

35、,其连接方式也葡萄糖组成,其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支有所不同。支链淀粉中链淀粉中D-葡萄糖之间葡萄糖之间以以-1,4苷键连接成主链,每隔苷键连接成主链,每隔2025个葡萄糖单位便分枝出个葡萄糖单位便分枝出1个支链,个支链,支链上还有分枝,而支链的连接点即支链上还有分枝,而支链的连接点即分枝处为分枝处为-l,6苷键。苷键。OOOHOHCH2OHOOOHOHCH2OHOOOHOHCH2OOOHOHCH2OHOOOOHOHCH2OHOOOHOHCH2OHO-1,6-苷键-1,4-苷键支链淀粉分枝状结构支链淀粉分枝状结构二、糖原二、糖原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时,多余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时,多余的葡萄

36、糖就聚合成糖原储存;当血糖的葡萄糖就聚合成糖原储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立即分解为葡萄浓度降低时,肝糖原立即分解为葡萄糖,以保持血糖水平,为各组织提供糖,以保持血糖水平,为各组织提供能量。能量。糖原的结构单位是糖原的结构单位是D-葡萄糖,相对分子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质量可高达1108。糖原的结构和支链淀。糖原的结构和支链淀粉相似,粉相似,D-葡萄糖单位之间以葡萄糖单位之间以-1,4苷键苷键结合成链,每隔结合成链,每隔1218个个D-葡萄糖单位就葡萄糖单位就有有l个以个以-1,6苷键连结的分枝,分枝更密苷键连结的分枝,分枝更密,结构更为复杂。,结构更为复杂。三、纤维素三、纤维素l 纤维

37、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植物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植物的支持组织。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如的支持组织。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如木柴中纤维素含量约木柴中纤维素含量约60,棉花中含量高达,棉花中含量高达98,脱脂棉和滤纸几乎全部是纤维素。纤维素的结,脱脂棉和滤纸几乎全部是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单位也是构单位也是D-葡萄糖,葡萄糖单位之间通过葡萄糖,葡萄糖单位之间通过-1,4苷键结合成长链。纤维素分子的形状与直链苷键结合成长链。纤维素分子的形状与直链淀粉相似,也是链状的,但其分子链与链之间绞淀粉相似,也是链状的,但其分子链与链之间绞成绳索状。成绳索状。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的结构OOOHOHCH2OHOOOHOHCH2OHOOOHOHCH2OHOOOHOHCH2OHO-1,4-苷键 纤维素在高温、高压下经酸水解的纤维素在高温、高压下经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最终产物是D-葡萄糖。人体内的淀粉葡萄糖。人体内的淀粉酶只能水解酶只能水解-1,4苷键,不能水解苷键,不能水解1,4苷键,所以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的营苷键,所以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的营养物质,但食物中少量纤维素已促进养物质,但食物中少量纤维素已促进肠的蠕动,有防止便秘等作用。肠的蠕动,有防止便秘等作用。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