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54924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2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部分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第3章章 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学习要求与目标学习要求与目标l了解技术预测的方法了解技术预测的方法l理解技术预见的含义、类型和程序理解技术预见的含义、类型和程序l了解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了解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l掌握技术预测的概念与分类掌握技术预测的概念与分类l掌握技术评价的概念掌握技术评价的概念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1 技术预测技术预测3.1.1 技术预测的概述n预测在近几十年中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技术竞争的要求经济竞争的要求相关学科提供的可能性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1 技术预测技术预测3.

2、1.1 技术预测的概述n 技术预测的定义 技术预测一般是指人们对某些学科的发展,可能导致的某些技术发明、技术应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事先提出的一种有根据的预见。3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1.2 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n趋势外推法是是在大量历史和现实的随机现趋势外推法是是在大量历史和现实的随机现象中,寻求系统运动变化的规律,并据此规象中,寻求系统运动变化的规律,并据此规律推测系统未来的状况。律推测系统未来的状况。可以揭示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并可以揭示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并能定量地估计其发展水平能定量地估计其发展水平优点优点 不

3、能预测技术突破不能预测技术突破缺点缺点4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1.2 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1趋势外推法应用趋势外推法有两个前提假设:(1)决定技术发展的内外因素没有改变(2)技术的发展属于渐进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指数曲线法S曲线法经济寿命预测分析(替代曲线法)包络曲线法5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1.2 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指数曲线法指数曲线法S曲线法曲线法经济寿命预测分析(替代曲线法)经济寿命预测分析(替代曲线法)包络曲线法包络曲线法6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指数曲线法指数

4、曲线法 技术发展的大量技术发展的大量功能特性参数功能特性参数表现为随时间按指数规律或接表现为随时间按指数规律或接近指数规律增长。近指数规律增长。y轴表示技术发展的某些可以轴表示技术发展的某些可以 计量的功能特性参数,计量的功能特性参数,x轴表示时间。轴表示时间。指数曲线预测主要用于事物在指数曲线预测主要用于事物在发生质变以前即远离极限值的发生质变以前即远离极限值的技术发展阶段。技术发展阶段。xy7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指数曲线法指数曲线法 dy/dtky (k0)yy0ekt y0为为t0时的技术功能特性参数时的技术功能特性参数 数学数学模型模型nni=1i=

5、iii2ii1nni=1i=1ttYtY-ttB=YABtA=Y-Bt8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指数曲线法指数曲线法时间时间性能9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从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后,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2005年进入64位计算时代。(一次可以运行64bit数据)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s曲线法曲线法 数学家戈珀兹针对预测对象的数学家戈珀兹针对预测对象的发展有极限所提出的一种模型。发展有极限所提出的一种模型。S曲线阶段:又称生长(增长)曲线阶段:又称生长(增长)曲线,包括缓慢的开端(投

6、入曲线,包括缓慢的开端(投入阶段),急剧增长阶段(成长阶段),急剧增长阶段(成长阶段)和平稳阶段(饱和阶阶段)和平稳阶段(饱和阶段),达到某一个极限水平段),达到某一个极限水平 S形曲线适用于预测各种技术方形曲线适用于预测各种技术方法性能的变化法性能的变化时间时间特性指数特性指数10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s曲线法曲线法 tbtky1ae常用的数学公式为:常用的数学公式为:式中:式中:t时间时间 k常数,表示变量增长的极限。常数,表示变量增长的极限。a、b常数,即通过曲线与历史数据拟合得到的常数,即通过曲线与历史数据拟合得到的 系数系数 e自然对数的底自然对数的

7、底 yt预测对象在预测对象在t时刻之预测值时刻之预测值1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替代曲线法替代曲线法 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势。旧技术为新技术所代旧技术为新技术所代替,旧技术衰退,新替,旧技术衰退,新技术发展,这个过程技术发展,这个过程可用替代曲线法预测可用替代曲线法预测。指指标标时间时间ABCDEF1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替代曲线法替代曲线法AB段:为缓慢发展段:为缓慢发展 阶段阶段(投入期)(投入期)BC段:为迅速增长阶段段:为迅速增长阶段(成长期)(成长期)CD段:

8、为增长率下降的增段:为增长率下降的增长期(饱和期)长期(饱和期)DE段:为缓慢下降的阶段段:为缓慢下降的阶段(衰退期)(衰退期)EF段:为迅速下降的阶段段:为迅速下降的阶段(衰退期)(衰退期)指指标标时间时间ABCDEF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终端F点:为临界点,超过点:为临界点,超过F点就是点就是淘汰阶段,因为有更新更先进淘汰阶段,因为有更新更先进的技术代替了它的技术代替了它13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替代曲线法替代曲线法指指标标时间时间磁盘磁盘32M磁盘磁盘64M80G320G首台磁盘机(首台磁盘机(IBM 305)是由是由IBM在在1956年制造年制造的,重

9、达一吨,却只能的,重达一吨,却只能存储存储5MB的数据。到的数据。到2007年,容量为年,容量为1TB的的磁盘已经问世。磁盘已经问世。20万倍万倍的差距。的差距。闪存闪存32M,64M,4G,8G唱片磁带VCDDVD蓝光DVD录像带CD14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替代曲线法替代曲线法替代曲线数学模型替代曲线数学模型假设条件假设条件如果一项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的过程已经开始,而且证如果一项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的过程已经开始,而且证明了新技术比旧技术先进,那么,替代将进行到底,明了新技术比旧技术先进,那么,替代将进行到底,即完全替代。即完全替代。替代的速率替代的速率(y/y

10、)正比于上一代技术尚未被替代的部正比于上一代技术尚未被替代的部分分(1-y)。公式:公式:dy/dt=c(1-y)y15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包络曲线法包络曲线法n 一个产品、一项技术都有一个一个产品、一项技术都有一个S曲线,曲线,随着一代一代的更新,会出现一条条的随着一代一代的更新,会出现一条条的S曲线曲线n如果把每条曲线的拐点连接起来,就得如果把每条曲线的拐点连接起来,就得到这一组到这一组S曲线的包络曲线。曲线的包络曲线。16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包络曲线法包络曲线法速速度度时间时间小型机动车小型机动车火车火车汽车汽车螺旋

11、桨飞机螺旋桨飞机喷气飞机喷气飞机化学燃料火箭化学燃料火箭核火箭核火箭17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包络曲线法包络曲线法速速度度时间时间手摇计算机手摇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未来计算机未来计算机18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1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包络曲线法包络曲线法n包络曲线法应用:包络曲线法应用:在技术发展的前期阶段,推测技术发展的远景在技术发展的前期阶段,推测技术发展的远景提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提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在技术发展趋近于极限时,推测将会出现哪种在技术发展趋近于极限时

12、,推测将会出现哪种新技术突破,进行必要的技术更新。新技术突破,进行必要的技术更新。验证规划中拟订的技术发展参数是否合理。验证规划中拟订的技术发展参数是否合理。19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2技术突破预测技术突破预测首先必须发现前兆(技术萌芽),其次对前兆监控。首先必须发现前兆(技术萌芽),其次对前兆监控。寻找前兆的途径寻找前兆的途径n文献、杂志、报纸、学会等所发表的资料文献、杂志、报纸、学会等所发表的资料n利用专利公报资料取得技术信息利用专利公报资料取得技术信息n非正规渠道非正规渠道突破的监控突破的监控n主要任务是识别先兆事件和对可能出现的技术突破在主要任务是识别先兆事件和对可能出现的

13、技术突破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提出告诫。合适的时间点上提出告诫。20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定义定义n德尔菲(德尔菲(DELPHI)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询法。n其做法是采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其做法是采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对于所预测问对于所预测问题向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而后将他们回答的题向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而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匿名反馈给各专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征询意见,然后再整理、综合、归纳家征询意见,然后再整理、综合、归纳,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出稳定的意见为止。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出稳定的意见为止

14、。2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4相关树法相关树法n树的顶端是目标,第一级表明了达到目标的不同途径,树的顶端是目标,第一级表明了达到目标的不同途径,第二级表明了完成每一途径的不同方案。第二级表明了完成每一途径的不同方案。n还可能往下再细分,即每上一层次是每下一层次的目还可能往下再细分,即每上一层次是每下一层次的目的,每下一层次是达到上一层次目的的手段,一直细的,每下一层次是达到上一层次目的的手段,一直细分到某种科学技术上的空白点(或已解决的技术手段)分到某种科学技术上的空白点(或已解决的技术手段)为止为止n技术空白点可能就是预测的结果技术空白点可能就是预测的结果2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

15、法 应用 第3章 4相关树法相关树法 目标(眼看哪,灯照哪)A B C A11 A12 A13 B11 B12 C11 C12 C1323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1.2 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 5综合预测综合预测n所谓综合预测就是对至少包含有四个要素的未来技所谓综合预测就是对至少包含有四个要素的未来技术现象的估计。术现象的估计。n定性定性要素预测:什么事件要素预测:什么事件相关树、突破预测相关树、突破预测n定量定量要素预测:什么水平要素预测:什么水平趋势外推、德尔菲趋势外推、德尔菲n定时定时要素预测:什么时间要素预测:什么时间趋势外推、德尔菲趋势外推、德尔菲n概率概

16、率要素预测:发生的可能性要素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德尔菲德尔菲24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 技术预见技术预见3.2.1 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1技术预见的诞生背景技术预见的诞生背景n中国中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发展战略n世界世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知识经济时代来临n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致力于科技资源的整合致力于科技资源的整合 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25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 技术预见技术预见3.2.1 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2技术预见的基本含义技术预见的基本含义英国

17、技术预见专家马丁(英国技术预见专家马丁(B.Martin)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就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行系统研究,其目标就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域,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的通用技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通用技术

18、。通用技术。26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2 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1横向比较横向比较n相同点:相同点:解决的问题都是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解决的问题都是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和科学技术问题到的技术问题和科学技术问题n不同点:不同点:n解决问题的次序解决问题的次序n解决问题的范围解决问题的范围n解决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深度27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2 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2背景因素比较背景因素比较n技术预测的界定是在东西方冷战还处在胶着状技术预测的界定是在东西方冷战还处在胶着状态条件下进行的态条件

19、下进行的n技术预见的界定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趋技术预见的界定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趋向和平与发展,尤其是新经济出现之后进行的向和平与发展,尤其是新经济出现之后进行的28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2 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关系n不同点不同点29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技术预测技术预测技术预见技术预见背景背景东西方冷战东西方冷战趋向和平,新经济出现趋向和平,新经济出现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资源稀缺论资源稀缺论解决问题的次序解决问题的次序社会社会-经济经济经济经济-社会社会解决问题的范围解决问题的范围有特定的范围有特定的范围范围较广范围

20、较广解决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深度目前亟待解决的目前亟待解决的 长远的、战略性的长远的、战略性的 3.2.3 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及政治学观点看从社会及政治学观点看技术预见可视为在整个社会技术预见可视为在整个社会“协商协商系统系统”中进行沟通的手段。中进行沟通的手段。从经济及管理学观点看从经济及管理学观点看技术预见可协助国家在研发事务上,技术预见可协助国家在研发事务上,对未来需求及现在投资的跨国性基准进行比较,以激活反对未来需求及现在投资的跨国性基准进行比较,以激活反馈程序。馈程序。从文化观点看从文化观点看预见的再度兴起,似乎和全球化的发展及对预见的再度兴起

21、,似乎和全球化的发展及对国家或区域性创新系统的重视有关。国家或区域性创新系统的重视有关。从国际事务观点看从国际事务观点看跨国家或区域性的前瞻活动,成为不同跨国家或区域性的前瞻活动,成为不同国家共同解决国际性问题的一个新机制。国家共同解决国际性问题的一个新机制。从技术预见的效果看从技术预见的效果看,技术预见可获得的收益体现在,技术预见可获得的收益体现在4个个方面方面 30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2.3 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意义n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个方面通过取舍,确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取舍,确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沟通与了解,建

22、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平台,促进广通过沟通与了解,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平台,促进广泛的技术合作泛的技术合作集中更多科学家的注意力,共同面向新的未来和机遇集中更多科学家的注意力,共同面向新的未来和机遇通过有力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氛通过有力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一种围,逐步形成一种“预见文化预见文化”3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3 技术预见的类型技术预见的类型1按照预见深度按照预见深度n长期长期(20-30年年)n中期中期(7-15年年)n短期短期(3-5年年)2按照预见主体按照预见主体n政府决策部门主导政府决策部门主导n科技、教育或经济部门科

23、技、教育或经济部门(联合联合)主导主导n中立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主导中立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主导n产业界主导的技术预见产业界主导的技术预见3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3 技术预见的类型技术预见的类型3按预见涉及的领域层次按预见涉及的领域层次n综合性的技术预见综合性的技术预见n专业或行业性技术预见专业或行业性技术预见n企业或专题型技术预见企业或专题型技术预见4按预见的地域范围按预见的地域范围n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n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n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产业群技术预见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产业群技术

24、预见33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3 技术预见的类型技术预见的类型5按照发展层次按照发展层次n第一代技术预见第一代技术预见n第二代技术预见第二代技术预见6按照预见方法按照预见方法n专家会议为主专家会议为主n深入研究为主深入研究为主n德尔菲问卷调查为主德尔菲问卷调查为主n相互组合的方式相互组合的方式34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3 技术预见的类型技术预见的类型7按照预见与决策的关系按照预见与决策的关系n直接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先性预见直接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先性预见n资源配置的优先性无直接相关的预见资源配置的优先性无直接相关的预见8依技术预见的分析取向依技术预

25、见的分析取向n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n以科技资源供给为导向以科技资源供给为导向n以供给与需求共同定位以供给与需求共同定位35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2.4 技术预见的程序技术预见的程序n高技术预见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高技术预见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见前期、预见实施时期和预见后期预见前期、预见实施时期和预见后期n高技术预见的具体程序:高技术预见的具体程序:(1)建立高技术技术预见的组织系统)建立高技术技术预见的组织系统(2)征集)征集“候选技术需求菜单候选技术需求菜单”(3)技术清单的确立)技术清单的确立(4)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5)实施调查)实施

26、调查(6)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7)技术预见成果的扩散)技术预见成果的扩散36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3.3 技术评价技术评价3.3.1 概述概述n技术评价(技术评价(Technology Assessment)在引入和发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时,预先就可在引入和发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时,预先就可能对人类、自然界和社会经济体系造成的不良能对人类、自然界和社会经济体系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预测性的评价影响进行预测性的评价,建立建立早期警报系统早期警报系统,使不良影响极小化,并全面掌握利害得失,使使不良影响极小化,并全面掌握利害得失,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真正符合人类的利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

27、用真正符合人类的利益37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1技术评价的准备工作技术评价的准备工作掌握技术概要掌握技术概要n 掌握技术开发目的掌握技术开发目的n 掌握技术内容掌握技术内容n 掌握技术性质掌握技术性质掌握对比技术:相似的技术掌握对比技术:相似的技术 掌握评价目的掌握评价目的38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正作用正作用确定论证目标确定论证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技术构成对实现指标的可靠性评价技术构成对实现指标的可靠

28、性评价技术设计的合理性评价技术设计的合理性评价现实环境的可靠性评价现实环境的可靠性评价未来环境的可靠性评价未来环境的可靠性分项采取分项采取修正措施修正措施汇总分析各项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各项评价结果评价分析评价分析与处理与处理写出技术可行报告写出技术可行报告否否技术系统内技术系统内部设计评价部设计评价技术系统外技术系统外部条件评价部条件评价39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正作用正作用 形成目标形成目标确定论证目标确定论证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技术系统的内部设计评价技术系统的内部

29、设计评价实现指标的可靠性评价实现指标的可靠性评价技术设计(构成)的合理性评价技术设计(构成)的合理性 评价技术系统的外部条件评价技术系统的外部条件评价现时环境的可靠性评价现时环境的可靠性评价未来环境的可靠性评价未来环境的可靠性 汇总分析评价结果汇总分析评价结果40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对实现预定目标的评价正作用正作用 对实现预定目标评价的科学性,已不应仅仅停留于技对实现预定目标评价的科学性,已不应仅仅停留于技术本身的可靠性,而应实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统一:术本身的可靠性,而应实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统一:技术系统内部

30、设计与外技术系统内部设计与外在支持条件的统一;在支持条件的统一;现时可靠性与未来可靠现时可靠性与未来可靠性的统一;性的统一;技术设计的可靠性与技技术设计的可靠性与技术设计合理性的统一。术设计合理性的统一。4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3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负作用负作用寻找影响寻找影响影响的整理分析影响的整理分析查明非容忍影响查明非容忍影响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采取改良措施采取改良措施有有无无4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讨论:1.信息技术的危害性评价 2.高层建筑的危害性评价转基因技术的评价转基因技术的评价概念:传

31、统生物技术只是在种间进行杂交,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使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进行人为的杂交。正作用:n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n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n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比如:n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可以让人们放心食用n将能产生人体疫苗的基因转入植物食品,在食用食物的同时增加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潜在负作用:n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n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n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n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n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

32、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转基因技术的评价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对策或措施:n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n健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n信息公开: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等。转基因技术的评价转基因技术的评价纳米技术的五大问题纳米技术的五大问题n一是皮肤对纳米材料的吸附和对皮肤的毒性(某些化妆品已含有纳米颗粒);n二是纳米颗粒进入饮用水时与水中其他污染物如何相互作用,以及纳米颗粒在水中如何起毒化作用;n三是纳米颗粒对操作者肺部影响和通风道中纳米颗粒对动物的影响;n四是沉积在海洋或淡水水域的纳米颗粒对环境的影响;n五是在什么条件下,纳米颗粒可能吸收或释放环境污染物。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

33、价的步骤与方法3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负作用负作用 寻找影响寻找影响 方法方法:一般方法一般方法相关树法相关树法检查表法检查表法 影响的分析和整理影响的分析和整理单个因素影响的分析单个因素影响的分析 真实性真实性有害性有害性规模和频度规模和频度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非容忍影响的摘出和对策非容忍影响的摘出和对策影响的评价与摘出(摘出非容忍影响)影响的评价与摘出(摘出非容忍影响)制定改良方案制定改良方案47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3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对危害性影响的评价负作用负作用影响的评价与摘出(摘出非容

34、忍影响)影响的评价与摘出(摘出非容忍影响)选择评价项目选择评价项目 对评价项目的对评价项目的“评价评价”决定各影响的性质是决定各影响的性质是“正正”还是还是“负负”,对负的影响,对负的影响,要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非容忍影要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非容忍影制定改良方案制定改良方案 改良该技术(即修正开发方向)改良该技术(即修正开发方向)补救技术的开发补救技术的开发 限制使用限制使用 教育使用者教育使用者 中断开发或停止使用中断开发或停止使用48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综合正作用评价结果综合正作用评价结果加法评分法:加法

35、评分法:连乘评分发:连乘评分发:加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加权评分法:49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S设:设:评价对象所得总分;评价对象所得总分;iS评价对象第评价对象第 i 个项目得分;个项目得分;n评价项目个数。评价项目个数。加法评分法:加法评分法:niiSS1 连乘评分法:连乘评分法:niiSS150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加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将评分项目分将评分项目分m 组,每组有组,每组有ni 个评价项目,先将每组个评价项目,先将每组的评价项目相加,然后将各组得分连乘,结果为总分。的评价项目相加,然后将各组得分连乘,结果为总分。minjijiSS11个

36、个评评价价项项目目得得分分组组中中第第第第jiSij51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加权评分法:加权评分法:先按各评价项目的重要程度分配适当的数值,也称先按各评价项目的重要程度分配适当的数值,也称权数,再将各项目的权数与该项目得分相乘进行累权数,再将各项目的权数与该项目得分相乘进行累加。加。niiiSaS1niiiianiaia11),2,1(10;个个评评价价项项目目的的权权重重;第第52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综合负作用评价结果综合负作用评价结果n综合之前必须确认,所有非容忍性危害已综合之前必须确认,

37、所有非容忍性危害已通过可靠措施加以消除;通过可靠措施加以消除;n所有得分均以负值表示,而得分愈多者危所有得分均以负值表示,而得分愈多者危害性愈大,其方案也愈应该被首先否定;害性愈大,其方案也愈应该被首先否定;n评价的具体内容可参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影响影响”检查表与加检查表与加法评分法实例,建立综合负作用评价表。法评分法实例,建立综合负作用评价表。53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综合正负作用评价结果综合正负作用评价结果n对正作用与负作用评价结果分别综合的基对正作用与负作用评价结果分别综合的基础上,将其二者的结果进

38、行再次综合础上,将其二者的结果进行再次综合n应注意如下两点:应注意如下两点:n最终结果有可能是负值,当然也可能是正值。最终结果有可能是负值,当然也可能是正值。n假如综合结果为负值,其数值愈大表明该方案在所假如综合结果为负值,其数值愈大表明该方案在所有替代方案中的综合效果愈差,但负值仅仅是方案有替代方案中的综合效果愈差,但负值仅仅是方案优劣程度的排序,而并非是不可行的直接标志优劣程度的排序,而并非是不可行的直接标志54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技术预测什么是技术预测?其预测的内容有哪些其预测的内容有哪些?2.技术预测的方法有哪些技术预测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各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3.什么是技术预见什么是技术预见?技术预见的类型有哪些技术预见的类型有哪些?4.技术预见的程序有哪些技术预见的程序有哪些?5.什么是技术评价什么是技术评价?举例说明技术评价是国际性问举例说明技术评价是国际性问题。题。6.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55技术经济学原理 方法 应用 第3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