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1854912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诗歌鉴赏——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四)新课标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在在“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提出的要求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能力层级E E级。级。一、考点一、考点二、考情透析二、考情透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从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从2006年到年到2012年的四川卷来看,年的四川卷来看,这一考点除了这一考点除了08年和年和11年两年没题外,其余五年都年两年没题外,其余五年都有考有考题题,一般以主观题

2、的形式呈现,可见该考点是一个常考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可见该考点是一个常考点,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高度高度重视。重视。1 1、(、(1111课标全国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11分分)春日秦国怀古春日秦国怀古 (周周 朴朴)荒郊一望欲消魂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泾水萦纡傍远村。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注】周朴周朴(?878)878):字太

3、朴,吴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今属浙江)人。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5分分)参考:参考: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朝国势日衰,眼

4、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之情油然而生。三、真题体验三、真题体验(2)(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6分分)参考:参考: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情。2 2、(、(1111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11分分)题郑防画夹五首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其一)(黄庭坚)黄庭坚)惠崇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

5、页装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1)(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 6分)分)参考:参考: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着归雁,就想

6、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2)(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5分分)参考:参考: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却十分高妙,生

7、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实却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消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观点

8、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进行评价。极性与积极性进行评价。“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但在高考中对是高考必考内容,且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但在高考中对“评价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对诗词曲作品思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对诗词曲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常见的设题角度有三个方面:想内容的评价,常见的设题角度有三个方面:一是一是理解并理解并概括作品主旨或作者观点概括作品主旨或作者观点,二是二是开放性评价

9、作品中蕴含的开放性评价作品中蕴含的观点或感情观点或感情,三是三是比较性鉴赏同类作品观点或情感的异同比较性鉴赏同类作品观点或情感的异同。四、考点精讲四、考点精讲(一)思想内容(一)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古诗思想内容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古诗思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忧国伤时、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10、,如杜牧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如杜甫的春望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忧,如杜甫的如杜甫的登高登高。2 2、建功报国。、建功报国。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龟虽寿、陆游的、陆游的书愤书愤;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如辛弃疾的弃疾的永遇

11、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山河沦丧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的痛苦,如陆游的如陆游的示儿示儿、文天祥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过零丁洋3 3、思乡怀人。、思乡怀人。写羁旅愁思的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宿建德江江、温庭筠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的写思念亲友的,如苏轼,如苏轼的的江城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思乡的写边关思乡的,如范,如范仲淹的仲淹的渔家傲渔家傲;写闺中怀人的写闺中怀人的,如王昌龄的,如王昌龄的闺闺怨怨。4 4、离愁别绪。、离愁别绪。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如柳永的,如柳永的雨霖雨霖铃铃、王维的、王维的送元二

12、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如王勃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坦陈心志告白的写坦陈心志告白的,如王昌龄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5 5、生活杂感。、生活杂感。如苏轼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朱熹的、朱熹的观观书有感书有感、陆游的、陆游的游山西村游山西村、王之涣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二)题材分类(二)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13、,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1 1、送别诗、送别诗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者直接抒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者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者重写离情别绪,或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者重在写离愁别恨,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者以上几在写离愁别恨,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个方面兼而有之。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作者所抒何情。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作者所

14、抒何情。(2)(2)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前人诗文。(3)(3)抓住送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送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4)(4)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送别诗词中能。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送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送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送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有以“柳柳”谐谐“留

15、留”,以,以“秋秋”谐谐“愁愁”,以,以“丝丝”谐谐“思思”等。等。(5)(5)了解诗中常用的意象了解诗中常用的意象:斑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斑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长长(短短)亭、南浦、柳岸、西楼,表示送别地或悠悠愁绪;亭、南浦、柳岸、西楼,表示送别地或悠悠愁绪;烟波、浮云、秋蓬,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落花,伤春之烟波、浮云、秋蓬,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落花,伤春之意;落叶,秋愁之感;意;落叶,秋愁之感;杨柳、劳歌、阳关、渭城,送别杨柳、劳歌、阳关、渭城,送别之曲;夕阳、落日,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之曲;夕阳、落日,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6)(6)了解鉴赏中常用语:了解鉴赏中常用

16、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对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语绮丽、意蕴生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语绮丽、意蕴生动、余味隽永等。动、余味隽永等。2 2、咏史诗、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

17、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咏史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咏史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要披史入文,披文入情。要披史入文,披文入情。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诗篇时的有关背景,要读好注解,这是读懂咏史诗的创作诗篇时的有关背景,要读好注解,这是读懂咏史诗的一把钥匙。一把钥匙。(2)(2)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

18、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领悟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和感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领悟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和感情情.(3)(3)了解咏史诗常见的情感抒发模式:了解咏史诗常见的情感抒发模式:借古喻今,揭示借古喻今,揭示今不如昔;崇敬古人,要效法古人;怀古伤今,揭露社会今不如昔;崇敬古人,要效法古人;怀古伤今,揭露社会现实;反思历史,警示后人。现实;反思历史,警示后人。(4)(4)熟悉鉴赏中常用语:熟悉鉴赏中常用语:思想内容方面,如哀叹国运、思想内容方面,如哀叹国运、忧国忧民、昔盛今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缅怀先忧国忧民、昔盛今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缅怀先贤贤表现手法方面,如借古讽今

19、、用典表现手法方面,如借古讽今、用典(正用和反用、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明用和暗用)言事、对比衬托言事、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正衬、反衬)、比喻寄情、比喻寄情、寓情于景、欲扬先抑寓情于景、欲扬先抑语言特点方面,如含蓄隽永、生语言特点方面,如含蓄隽永、生动形象、雄浑深沉动形象、雄浑深沉3 3、咏物诗、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物”往往是作者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

20、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一定的人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一定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体察物态。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形态色泽或所处环境。形态色泽或所处环境。(2)(2)品味寄托。品味寄托。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要由所咏之

21、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情趣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之志。(3)(3)明辨技巧。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托,所以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从描写角度

22、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4)(4)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如:月,思乡;莲,高如: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高洁;梧桐,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高洁;梧桐,凄凉;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凄凉;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5)(5)了解鉴赏常用语:了解鉴赏常用语: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贬词褒用、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传神、贬词褒用、形神兼备、烘云托月、

23、朦胧含蓄4 4、田园诗、田园诗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闲适清新的田园牧歌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闲适清新的田园牧歌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审美效果。(

24、2)(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3)(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又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又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涵。5 5、边塞诗、边塞诗盛唐之时

25、的边塞诗昂扬豪迈,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盛唐之时的边塞诗昂扬豪迈,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烈无比。而中晚唐时期,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烈无比。而中晚唐时期,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积贫积弱,国家一直处于劣势,国难当头,在伤。宋代,积贫积弱,国家一直处于劣势,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便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便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的愤懑。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把握诗歌

26、创作的社会背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所了解。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2)(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情;有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写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年征战的残酷;有写对帝王开边的不满

27、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国破家亡时力挽狂澜、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于中原的风光;有国破家亡时力挽狂澜、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总之,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总之,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3)(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或委婉清丽的,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或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的诗人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所表现不同艺术素

28、养、不同生活遭遇的诗人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所表现出来的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出来的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4)(4)了解边塞诗常用意象:了解边塞诗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6 6、羁旅诗、羁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

29、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感叹、漂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文价值。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高的人文价值。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

30、中复活诗歌意境。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2)(2)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思亲,音信,消息;寒蝉:悲凉;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

31、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4)(4)了解羁旅诗常见主题:了解羁旅诗常见主题: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珍爱友谊。珍爱友谊。(三)观点态度(三)观点态度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毕竟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诗歌毕竟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1 1、情感类别:、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哀怨、

32、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2 2、情感载体:、情感载体:杨柳杨柳惜别、菊花惜别、菊花傲视、圆月傲视、圆月思念、思念、落叶落叶失意、春风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开阔、流水叹惜、古叹惜、古迹迹怀旧。怀旧。3 3、抒情方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抒情。五、技巧点拨:五、技巧点拨:题型一:鉴赏感情主旨型题型一:鉴赏感情主旨型【试题设问方式试题设问方式】“”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

33、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步骤答题步骤】指出作者的情感。指出作者的情感。(如果分值少的话,按照诗的字面如果分值少的话,按照诗的字面意思指出情感;如果分值高,首先阐明诗句的表面情感,意思指出情感;如果分值高,首先阐明诗句的表面情感,然后再阐明深层情感或者在一首诗里面有几种情感然后再阐明深层情感或者在一首诗里面有几种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情词语。

34、注意抓住表情词语。【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 1、(、(1111全国)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云深无雁雁影。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醒,如何消夜永!【注注】周邦彦周邦彦(1056(10561121)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

35、传书。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问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参考:参考:表现了词人思家、孤寂的心情。表现了词人思家、孤寂的心情。(步骤步骤1)1)上阕写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步骤步骤2)2)2 2、(、(11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

36、减字木兰花(苏 轼)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红英间绿苔。问:问: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参考: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步骤步骤1)1)上片描写上片描写“莺语莺语”“”“草色草色”“”“微雨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等景

37、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步骤步骤2)2)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型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型【试题设问方式试题设问方式】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诗人对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关于这首诗关于这首诗(词词)的内容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兼有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明

38、理由。这首诗体现了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予以分析。【答题步骤答题步骤】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并阐述理由。地方并阐述理由。【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 1、(、(1010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菩萨蛮北固题壁北固题壁 清清 郭郭 麟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片帆

39、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能留侬住么!问:问:词的上片说词的上片说“侬也替江愁侬也替江愁”,下片说,下片说“毕竟笑山毕竟笑山孤孤”。“愁愁”与与“笑笑”是否矛盾?为什么?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参考:不矛盾。:不矛盾。(步骤步骤1)1)从从“愁愁”到到“笑笑”,表现了作,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步步骤骤2)2)2 2、(、(1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0、送人归京师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问:问:诗中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故园便是无兵马”与与“犹有归时一段愁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参考:不矛盾。:不矛盾。(步骤步骤1)1)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毕竟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有战火,但毕竟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

41、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步骤步骤2 2)六、课堂小练习六、课堂小练习1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酒泉子酒泉子 清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谢却荼谢却荼 ,一片月明如水。篆香,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注注】荼荼 :落叶灌木,白色花。篆香:犹盘香。:落叶灌木,白色花。篆香:犹盘香。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

42、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记,烧尽计时。问:问:(1)(1)词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词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凋零的荼凋零的荼 、明月、燃尽的盘香、啼鸦等,渲染了环境的、明月、燃尽的盘香、啼鸦等,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冷寂。凄清冷寂。(2)(2)简要分析全词表现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简要分析全词表现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全词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感伤怀人之情。啼鸦、飞雁全词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感伤怀人之情。啼鸦、飞雁衬托人物内心的纷乱与孤独之感;一夜无眠折射出了人物衬托人物内心的纷乱与孤独之感;一夜无眠折射出了人物的心事重重。的心事重重。2 2、(、(1010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43、回答问题。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减字木兰花(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春光造次归。【注注】向子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被免官。问问: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参考参考:作者由:作者由“伤花伤春伤花伤春”再到再到“伤人伤己伤人伤己”,既有,既有对自然对自然“风与日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摧残百花的伤

44、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风与日”摧残君子摧残君子(百花所喻百花所喻)的伤感。的伤感。(步骤步骤2)2)(题干已指明情感(题干已指明情感是伤感之情,故省略步骤是伤感之情,故省略步骤1 1)3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章台夜思(韦章台夜思(韦 庄)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问:问:(1)“(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法?

45、请赏析其作用。拟人。一个拟人。一个“怨怨”字,赋予字,赋予“清瑟清瑟”人的情感,人的情感,清脆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清脆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思思”设计了背景,渲染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2)本诗的题目为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出现一个出现一个“思思”,却,却“秋思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

46、阐述。同意。本诗以同意。本诗以“夜思夜思”为题,全篇虽未出现一个为题,全篇虽未出现一个“思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思”情的意象,如情的意象,如“清清瑟瑟”“”“遥夜遥夜”“”“孤灯孤灯”“”“残月残月”“”“故人故人”“”“秋雁秋雁”等,展等,展现了现了“思思”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思”的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人思乡之情。4 4、阅

47、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上阻风江上阻风(宋(宋 琬)琬)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注注】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宋琬在顺治康熙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1)(1)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义。一语双关,明写

48、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十分漫长;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2)(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诗人将巨浪与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征人泪”作类比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滚滚不绝,并且以江上,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滚滚不绝,并且以江上的如雪一般的白浪来比喻白发的如雪一般的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

49、和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抒发,更是新奇之至。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4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清清 明明(黄庭坚)(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

50、眼蓬蒿共一丘。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注】该诗写于宋徽宗崇宁二年,时黄庭坚因新旧党该诗写于宋徽宗崇宁二年,时黄庭坚因新旧党争被罗织罪名,再贬广西宜州,争被罗织罪名,再贬广西宜州,1010个月后,诗人溘然长逝。个月后,诗人溘然长逝。介子推事晋公子重耳介子推事晋公子重耳1919年,重耳返国即位,介子推便入年,重耳返国即位,介子推便入山,不仕。后晋文公重耳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烧死,也山,不仕。后晋文公重耳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不出山为官。(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主要使用了对比、用典和拟人等表现手法。首联,拟主要使用了对比、

51、用典和拟人等表现手法。首联,拟人兼对比,写桃李含笑、荒垅生愁,既突出清明节生机盎人兼对比,写桃李含笑、荒垅生愁,既突出清明节生机盎然的景象,又突出了诗人由野田荒垅生发的生死之悲。颈然的景象,又突出了诗人由野田荒垅生发的生死之悲。颈联用典兼对比,写齐人乞食自得、介子推被焚不出,表现联用典兼对比,写齐人乞食自得、介子推被焚不出,表现了诗人对卑俗人格的厌恶和对耿介之士高洁操守的赞美。了诗人对卑俗人格的厌恶和对耿介之士高洁操守的赞美。(2)(2)诗歌尾联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简要分析。历史上,无论贤者愚人,最终都将同归荒冢,黄土历史上,无论贤者愚人,最终都将同归荒冢,黄土一抔。抒发了对奸邪当道、政治黑暗、自己不屑与小人一抔。抒发了对奸邪当道、政治黑暗、自己不屑与小人为伍的愤懑之情。为伍的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