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1853465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改,我们该注重什么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理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方,“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那么,课改我们该注重什么呢? 课改就是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教师讲,学生记”为“自主合作探究”。课改后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

2、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水平,并在持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注重课改首先看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表达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相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假如仍是教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仅仅听众观众,那不是课改。 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升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课改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

3、,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教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假如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注重学生的合作水平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有效促动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水平的发展。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不过

4、,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分组随意没有团队气氛,评价失衡不能促动竞争等现象,影响着合作的效度。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能够展开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 注重学生的探究生成 探究是学生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悦。探究,亦称“发现学习”,“发现”的多少与难易,取决于“问题的探究价值”与“探究的条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启发引导是探究学习的辅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与同

5、学合作则是探究学习的法宝。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而探究的深度则可看成衡量探究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高效课堂的典型特点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就不要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束缚下的孩子,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是很难有生成的,没有生成就没有欣喜。课堂要活起来,也需要多元互助,以思想启迪思想,以智慧生成智慧,没有生成就没有创新。效果要好起来,就要以总结学习方法为主,摒弃死记知识的做法,引导学生每学一课,都以顺口溜、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去生成,去形成自己的成果。 注重师生的课堂状态 课堂状态主要看师生

6、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气氛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表达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表达在课堂的物质存有与精神存有中,完全是能够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有,是一种能够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注重

7、教师的还权水准 课改其实就是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就是变教师“二传手”为鼓励学生“一传”,教师一旦不再是一个传授者时,他应该表达出新课改要求的“平等中的首席”,即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收获、一起成长。这样的课堂表现出来的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即兵教兵、兵教官,兵兵合作、师生相长。这样的课堂教师变身为“成长者”,这考验着教师是否敢变、善变。好教师一定是放手发动自学的教师,“能说会道、上蹿下跳”的教师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高效课堂所谓“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承载了学生的生命、精神成长,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合而成的,一个无法让学生45分钟快乐的教师就是在对学生的生命不负责。以人为本的教育

8、就必须是从真爱和尊重生命开始。 注重教师的情感激励 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当我们把所有的问号放飞到人文的天空,会由衷地感叹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以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所

9、以,教育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格式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不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校园,是庭园而不是工厂;教育,是育人而不是流水作业;课堂,是师生共建而不是教学对立。 注重教室的文化气氛 观望美国中小学的教室,浓墨重彩般花花绿绿,如入货品琳琅满目的超市,教学设备、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只要是便于教学、适于学习的东西,各取所需,伸手可拿。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美国中小学为学生创造的是鲜明、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让孩子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室文化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种生活

10、,而且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这显然与我们追求教室的简单大方、中规中矩、肃穆静然不同,我们总要在教室的前方设置三尺讲台,使教师高高在上,以保证教师能有效“传道”。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课桌把教室划分为一个个的小格子,学生在这狭小的空间连转身都困难,只能侧着身子挤来挤去。教室装饰除了励志人物、学习标语、考试口号几乎别无他物,因为我们不容许有其他的色彩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的教室文化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项严肃的任务,必须学会服从、勤奋刻苦,才能功成名就、振兴中化。或许因为学习是被动的、受约束的,而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上学对孩子来说,常常是一件痛苦、恐怖的事情。注重教室文化,看是“人本”文

11、化,还是“控制”文化?是“校长的”文化还是“学生的”文化?基于“学生的”文化一定是自然的、富有人性的、活泼的、生长的。教室文化不是美丽的窗花、精致的吧台,也不是别样的设施、缤纷的标语,它是“求真、唯善、尚美”,它是“用心、动情、惬意”。 注重课堂的评价机制 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改“评价”。怎么改?课堂评价的标准和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测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无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评语、考试成绩为主,仍偏重量化的结果,而无视实践及水平的考察。在评价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改后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准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目标,既要看学生的认知,也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课改要自觉淡化传统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注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促动其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