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53140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75.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模板)《草原的早晨》教案(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草原的早晨教案 草原的早晨教案1(3517字)教材简析: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学会读写“原”,认识部首“偏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新的语文课程标

2、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设计思路: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在这节课中,我紧扣一个“情”字开展教学: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时入情开课时,孩子们伴随着草原上优美的歌声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顺势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这两次感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二、在朗读感悟课文的描写中动情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三处恰

3、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时我借助草原上热闹景象的课件演示,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帮学生理解“草原醒来了”的含义。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看录像,再读句子,最后联想自己下课时的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自然段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通过读书、想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

4、了词汇。三、在感情朗读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抒情。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2、师: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草原)学习“原”。你到过草原吗?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3、师: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5、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过渡: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

6、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

7、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5)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学时,我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2、学习第二段。(1)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2)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3)羊儿们此是多么高

8、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4)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5)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3、学习第三段。(1)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

9、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4)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5)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4、配乐齐读全文。【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

10、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四、实践活动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点什么?课外同学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以及有关写春天的_。板书设计:5、草原的早晨羊儿欢牧民乐第一课时(1540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教学用具:光盘、录音

11、歌曲、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三、初读课文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四、细读训练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

12、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

13、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1.认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二、背诵指导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3)()羊儿像

14、()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_结构。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4.练习背诵。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2.指名认读。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四、作业1.练习描红。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3.背诵课文。第二课时(863字)一、复习检查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二、背

15、诵指导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_结构。练习背诵。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2指名认读。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16、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四、作业练习描红。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背诵课文。板书:5草原的早晨羊儿牧民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一群群飘动歌声(多)(乐)第三课时(1649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练习读好长句子。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2。正

17、确地朗读课文。教学资源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预习设计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导入1。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2、学生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2)正音:民、新、处。(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5)读长句子。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试着读文中的长句。三、学习生字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

18、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2。认识“偏厂旁”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4。学生描红、临写。板块一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板书:草原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2、出示挂图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板块二1、教师范读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鞭声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

19、动回荡圈门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5。检查自学效果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2)指导读句子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板块三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2。交流讨论。原:“厂”偏厂旁半包围结构里边不是“泉”。打:左窄右宽。宁:上下结构。3。教师范写作业设计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草原的早晨教案2(4434字)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2个生字,

20、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2.板书课题:53.解题。(1)学习生字原。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厂字头。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2)师述: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

21、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2)图上有谁和什么?(3)牧民们在干什么?(4)羊儿怎么样?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无与元比较字形。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牧:教学牛字旁。民的笔顺是。要求学生用民扩词。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ch

22、u。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远与运比较。处与外比较。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2.检查自读情况。(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四、写字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称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2.指名分段读课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

23、(1)指名读课文。(2)思考讨论。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理解词语:铺满新绿。(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黎明:天刚亮的时候。宁静:举例理解。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24、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3)指导朗读。2.细读第2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相机板书:羊儿涌奔牧民跨追(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比较句子。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3)进一步理解第二

25、句话。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指导朗读。3.细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3)看录像,体会意境。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4)指导朗读。二、作业1.练习写生字。(无、民)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无民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

26、.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3.指导背诵。(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群羊如云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牧:左右等宽、等高。四、作业1.在书上描红。2.抄写生字词两遍。3.口头填空。()的鞭声铺满新绿的()()的羊群朵朵飘动的()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附板书:5羊儿牧民涌奔跨追像白云唱草原的早晨教案3(3292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

27、课文;、学会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课时计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板书课题:草原的早晨、解题:学习生字:原指名呼读音节:yu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厂字头。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师述: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28、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图上有谁和什么?牧民们在干什么?羊儿怎么样?、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无与元比较字形。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牧:教学牛字旁。民的笔顺。要求学生用民扩词。骏马:指好马指名拼读音节:jn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nch。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是翘

29、舌音。远与运比较。处与外比较。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三、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检查自读情况: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领读几个长句子:第自然段的第二句,第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四、写字、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指名分段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细读第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理解词语:铺满新绿。师述

30、: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黎明:天刚亮的时候。宁静:举例理解。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

31、声。指导朗读。、细读第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相机板书:羊儿涌奔牧民跨追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比较句子: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指导朗读。、细读第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羊

32、儿比成了什么?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看录像,体会意境: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指导朗读。三、作业、练习写生字:无、民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无民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指导背诵: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群羊如云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指导学生练习背诵。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33、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牧:左右等宽、等高。四、作业、在书上描红。、抄写生字词两遍。、口头填空:()的鞭声铺满新绿的()()的羊群朵朵飘动的()、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板书草原的早晨羊儿牧民涌奔跨追像白云唱草原的早晨教案4(2632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

34、原的早晨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草原打破宁静鞭声黎明铺满新绿羊儿圈门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动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

35、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

36、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

37、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2、让我

38、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

39、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四)、配乐朗读全文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2、配乐齐读全文。三、拓展延伸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附

40、板书:5草原的早晨(美)羊儿(多欢)牧民(乐)草原的早晨教案5(2104字)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计算机。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41、1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2)图上有什么?(3)牧民们在干什么?(4)羊儿怎么样?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铺满:看图理解。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三、自读课文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2检查自读情况。(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

42、师读课文,一边想象。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六、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2、指名分段读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

43、情如何。(欢快,高兴)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4、学生说,师板书。羊儿涌出牧民跨上追赶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

44、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指导背诵。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六、拓展练习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草原的早晨教案6(1491字)一、复习检查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3、指名朗读课文。二、静读训练1、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思考

45、: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2、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牧民们,追赶那。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

46、”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3第三自然段。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

47、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三、课堂练习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鞭声()草原()羊群()清香照例填空一()春雷一()气一()白鹅一()小船一()梅花练习正确、流利、

4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草原的早晨教案7(3237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

49、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三、初读课文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四、细读训练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

50、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1、认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

51、拼音)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二、背诵指导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_结构。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4、练习背诵。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2、指名

52、认读。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四、作业1、练习描红。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3、背诵课文。教学反思: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

53、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

54、,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在

55、表情朗读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草原的早晨教案8(2571字)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56、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详)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_。(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