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气候特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52801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9.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合肥的气候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肥的气候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肥的气候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合肥的气候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的气候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合肥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 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二、合肥四季气温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 34 月,夏季 68 月,秋季 911 月,冬季 122 月。按侯平均气温划分的合肥四季分别如下:春季 3 月 26 日5 月 20 日,候平均气温 1022C夏季 5 月 21 日9 月 20 日,候平均气温22C秋季 9 月 21 日11

2、 月 15 日,候平均气温 2210C冬季 11 月 16 日3 月 25 日,候平均气温10C按气候划分的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1、合肥的春天(34 月)合肥春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由于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春天的平均气温为 12.6C。3 月上旬初春的平均气温仅7.7C,4 月下旬春末平均气温高达18.4C,上升 10.7C。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3.2C,极端最高气温达 32.7C,由次可知,春 天气温不仅回暖快,而且变化的幅度大。另外,气温回升年际差异很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2C的平均初日 3 月 31 日,最早是

3、 3 月 17 日(2000 年),最晚是 4 月 14 日(87 年),相差 29天。平均终霜日期是 3 月 23 日,最早是 3 月 1 日(99 年),最晚是 4 月 14 日(80 年),相差 45 天。春天的阴雨天气最多,日降水量0.1 毫米的历年平均日数为 22.8 天,约占全年总雨日数的20%;平均降水量 156.6 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15.7%;平均总云量 6.8 成,为全年最多。春天的平均风速最大,为 3.2 米/秒,其中最多风向是偏东风。本地俗话说:“春东风,雨祖宗”,这是因为东风加大,是高压入海所致,此时天气将转坏。2、合肥的夏季(68 月)合肥的夏季主要特点是:季

4、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夏季的平均气温为 26.9C,比春季高 14.3C,其中 7 月-8 月上旬各旬平均气温均超过28C,季平均最高气温为 31.0C;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35C的高温日数为 12.6 天,最少为 0 天(1987 年),最多 36 天(1978 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 41.0C(1959 年 8 月 23 日)。夏季三个月的总降水量为 436.6 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43.9%。雨量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平均入梅期为 6 月 17 日,出梅期为 7 月 10 日,梅雨期 24.1 天,梅雨量 266.6 毫米,约占夏季 总降水量的61.1%。出梅后多数

5、年份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占全年总数的 75%。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这一季节,雷暴天气也集中在这一季节,历年平均有大风。3、合肥的秋季(911 月)17.1 个雷暴日,约占全年总数的66%,雷雨时常伴合肥秋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秋季的平均气温为 13.7C,比夏季下降 13.2C。入秋后,由南方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减弱撤退,北方冷空气不断增强南下,本市转受一股股北方带来的冷空气影响,俗称“秋老虎”。秋季极端最高气温为 38.6C(95 年 9 月 7 日);最多高温日数为 7 天(1978 年)。秋末常有寒潮入侵,气温陡降。季节极端最低气温为期为 11 月 9 日,最早

6、 10 月 22 日(72 年)。秋季平均降水量为 196.7 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 19.8%,降水日数 25.1 天,约占全年 22%,秋旱天气较多。例 1995 年秋季降水总量仅为 57.2 毫米,较常年偏少 7 成多,秋旱严重。秋季 最大日降水量为109.6 毫米(71 年 9 月 24 日);平均暴雨日数为 0.3 天;最早初霜日期是 10 月5.1C(79 年 11 月 29 日)。平均初霜气温随之不断下降。俗话说:“一阵秋风一阵凉”。但是年际差异很大,有的年份,虽已是秋季,可是仍有持续高 温天气,22 日(72 年)。4、合肥的冬季(122 月)合肥冬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天气较寒冷

7、,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冬季的平均气温为 4.0C,其中以 1 月天气最寒冷,月平均气温仅 2.6C。平均每 6 天左右有 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本地。如果以最低气温低于0C作为寒冷天气的标准,本市平均每年有37.8 天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C的日数历年平均仅 0.2 天;极端最低气温20.6C(55年 1 月 6 日);极端最高气温仅 25.2 C(87 年 2 月 10 日)。冬季降水量最少,仅为 110.4 毫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11%,其中以 12 月份最少,2 月 立春”后,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历史最大日降水量为 39.7 毫米(84 年 1 月 18 日)。本市年

8、年都有降雪天气,平均初雪日期为12 月 11 日;平均降雪日数为 12.6 天,最多 22 天(1984 年);最大暴雪量为39.7 毫米(1984 年 1 月 18 日);最大积雪深度 45 厘米(54 年 12 月 31日),雪灾严重。冬季偏北风增多;平均雾日7.6 天约占全年 42%,为最多。三、降水资源合肥市降水特征主要有:年平均降水量在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年际变化:合肥市各地 4-10 月生长期内,各月降水相对变率平均在47-52%之间,年相对变9001000mm 之间,南多北少,夏季 6-8 月降水率平均在 14-18%之间,有不稳定性;合肥站 4-10 月各月平均降水相对变

9、率为 48%,年相对变率 17%,最多年降水量 1541.9 毫米,最少年降水量 572.9 毫米,极值差为 969.0 毫米,极 值比为2.7。四、合肥市气候特点概述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其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其中太阳辐射是天气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形成一个地方气候的主要因素。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带气候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合肥市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 富,既适宜于麦类、油菜、午季豆料等喜凉作物的生长,又有利于水稻、棉花

10、等喜温作物的 种植,对经营十分有利。气候对发展我市农、林、牧、渔都是有利的。当然由于气候的过渡 型特征,冷暖气团交锋较为频繁,天气多变,降水变化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出现,对农业生产又带来不利的影响。1.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感觉明显。气象上常以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小于10C为冬季,大于 22C为夏季,介于 10-22C之间为春秋季,合肥市四季大致分配是:春季2 个月,夏季 4 个月,秋季 2 个月,冬季 4 个月。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合肥市地居中纬度,

11、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属于温和的气候型。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16C之间,1.5-5.0C之间,夏季 7 月平均气温为 27.5-28.5C左右,平均年较差各地在 25-27C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严寒期与酷暑期短促;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 940-1000 毫米之间,雨量比较适中。3.春温多变,秋高气爽。4、5 两个月是冬季风过渡到夏季风期间,相互交汇,酿成春季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季 3、4、5 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在此时段,南北气流,时冷时暖,时晴时雨为合肥市春季气候的特色。春29%左右。4.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梅雨是淮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特色之一,而且差异很大,一般我市入梅期在 6 月中旬,出梅期在 7 月中旬的旬初,梅雨期近一个月。最早入梅在5 月底,最迟出梅可至 7 月底。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缓行北上的结果,夏雨集中程度 越向北越大,6、7、8 三个月自南向北占全年降水量的35-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