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作战能力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8515968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系作战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系作战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系作战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体系作战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系作战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系作战能力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转型期面临的系统工程,其紧迫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把握 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特点规律,坚持理论先导、统筹规划、务实创新、科学求证的思路,是 当务之急。研究作战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作战体系建设的新理念。体系作战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通过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之 间的协同、互补,形成新的作战能力;通过决策信息的高度共享达成决策优势,并转化为行 动优势;通过作战要素、作战单元的自适应和自同步,保证整个作战体系在受敌人攻击后仍 然保持稳定,避免能力骤降或体系崩溃;通过动态组合具有特定功能的任务共同体,提高灵 活、快速的应变能力。对上述规律的认识是形成新理念的内核,我们应当打破

2、思维定势,努 力实现观念上的“五个转变”将机械化战争单一军种为主的合同作战转变为多军兵种联合作 战;将以平台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将单元对抗转变为体系对抗;将重视火力转变为 既重视火力更重视信息力和机动力;将重视数量规模转变为重视质量效能,从而为我军体系 作战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制定作战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体系作战能力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其物质依托是信息技术 及其物化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其作用机理是信息力、打击力、机动力、保障力的高度聚合和 精确释放;其制胜关键是信息优势的全程获取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其表现形式是要素融合、 效能倍增的整体作战能力。概括地讲,体系作战能力的总目标是情报预警、

3、指挥控制、力量 运用、综合保障的一体化,最终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因此,体系作战能力建设要围绕“互 联、互通、互操作”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适 应的思想观念、理论法规、体制编制和人才队伍等六大系统的整体建设,从而实现体系作战 功能的高度融合,真正发挥体系作战的综合效能。确定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新思路。“技术上每进步多少,军事上就落后多少。纵观联合作 战发展的历史,有三个方面应当加以关注:一要打牢以高效能的信息系统为标志的建设基础, 这是前提和保证;二要突出破击敌作战体系的撒手铜”这个重点,这是核心和关键;三要兼 顾“双重任务”的时代需要,谋划当前与长远。考虑

4、到上述要求,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思 路应当是“打牢基础设施、构建优良环境、突出四种能力。基础设施是指直接支撑作战体系 有效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化信息传输、综合处理、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功能; 优良环境是指对作战体系的建设、运用发挥重要作用的外部环境,包括作战理论、法规制度、 人才队伍、体制编制和联合训练等;四种能力即预警侦察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精确打击能 力、综合保障能力。这是指挥体系作战能力的具体体现。构建灵敏、快捷、稳定的综合信息系统加强统筹协调。搞好综合信息系统的统筹协调,是保证体系作战能力沿着预定方向发展 的基础。近年来,我军信息网络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系统建设依然存在着

5、分别建设、 各自为政、各取所需、兼容性差、难以融为一体的突出问题。尤其在横向协调联系上,栅格 技术标准和接口不统一,网络结构不合理,互操作能力弱,使军兵种间简单的互通型网络系 统,难以向高度融合的互联互通型信息系统跨越。加强顶层设计,必须采取需求工程技术、 体系结构技术、效能评估技术、建模仿真技术,对现有格局进行改造。首先,应特别强调体 系结构技术和需求工程技术这两项核心支撑技术。同时,制定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 规范和标准,建立由高层次管理机构与作战、装备、研发部门相结合的领导小组,形成顶层 设计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军兵种的需求,以体系破击基本战法 为主线,运用战

6、争设计工程与仿真模拟手段,坚持改组、重建、保留相结合,清晰描述作战 需求、系统发展和装备换代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提出满足不同军兵种作战需求的系统结构 和技术标准,使单一军兵种简单互通型信息系统快速升级,转变为高度融合的三军共享信息 系统。扭住集成建设。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技术 路线图”提出,对各类信息资源以及支持资源进行系统集成,提高网络“端到端、“即插即用、“按 需分发、“柔性重组”的能力。当前,信息系统建设弊端有三:网络系统在可伸缩、可重组、 可替代方面与体系作战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作战地域全覆盖、结构功能重组合、设 备损坏可替代的要求;信

7、息系统与作战单元之间的接口单一,系统融合度不够,持续宽带动 中通、信息对抗能力不足;信息系统与战场传感器、侦察监视系统和武器平台、诸军兵种作 战平台之间耦合度低,缺乏有效铰链。因此,必须从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和应用集成三个层 次入手,整合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子系统的功能优化、模块组合和数据铰链,统一系统接口、 统一系统管理、统一与数据格式,依靠集成建设解决软件硬件的异构性”问题。军队现有无 线、有线、卫星、移动通信等,应尽可能与地方信息系统兼容,建立军地一体、纵横贯通、 多路迂回的三军互联网。此外,还应通过开发数据库技术,整合资源,运用数据链将传感器、 指挥中心、武器平台等作战要素融为一体,实现信

8、息分发、指挥控制与武器系统的自动铰链, 按照作战需求集成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火力与机动、综合保障等子系统,提高 体系作战能力。强化安全防护。信息安全应当与体系建设同步考虑,把体系的可靠性、稳定性作为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着眼点,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高端元器件和基础软件研 发,加强网络安全、密码安全等防护手段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法规和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对 网络攻击的预警能力。同时,应当看到,加强进攻手段建设对确保系统安全不可忽视,以攻 助防能够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此,可以运用小型化、自适应、猝发等抗干扰技术强的 通信装备,选用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兼容性好的信息设施,

9、确保系统受损时能迅速替 换或重组。同时,不能忽略系统监控、维修和管理,加强电磁频谱管控,防止自扰或互扰。打造体系作战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凝聚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力量如何才能拧成一股绳?在全局上,应遵循自顶向下”的分 解原则,而在局部上则应遵循自底向上”的聚合原则,以体系作战能力为纽带,加速联合作 战力量的一体化建设。军种自成体系的训练编组模式应当打破,代之以按区域组建联合训练 指挥机构,形成统辖参战军种、适应体系作战要求的网状扁平、纵横一体的训练指挥体制。 同时,整合隶属于不同建制的侦察、预警、探测、定位等各类情报侦测力量,全面提高参战 部队的战场感知能力与信息共享能力。此外,要加快攻克瓶颈”的步伐

10、,大力发展联合作战 所需的各类信息化主战装备,提高现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含量,使武器系统有更快的反应速 度和更高的作战效能。对各类作战物资、勤务力量和后勤装备也应进行整合,力求构建作战 部队与保障机构、保障实体之间的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以直达、快速的精确保障代替逐级、 粗放式保障。实现武器系统的综合配套。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是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础。它包 括:发展集情报、侦察、监视、通信等为一体的指挥系统,提高联合作战的指挥与控制能力; 发展通用数据链、高速数据链和专用数据链,提高各作战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发展天基信 息感知、导航定位、空间测绘系统,以及关键空间、临近空间的攻防对抗系统,提高太

11、空预 警、引导和反制能力;发展水下、空中、陆上的多层次、远距离精确制导兵器,以及定向能 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以及非致命武器,提高精确打击和毁伤能力;有重点 地发展电子战、网络战系统,提高电磁空间的对抗能力;发展大型运输机、综合运输补给舰、 战场伪装和多功能战场装备抢修等装备保障系统,提高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把握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我军机械化尚未完成,又需向信息化过渡,这个客观现实要 求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在联合的层次上,由以前 的军种战役军团之间的联合,逐步向多军兵种战术兵团的联合过渡。在联合的空间上,由以 前的战役地幅的联合,逐步向更为精确的

12、战术地幅的联合发展。在联合的时间上,由在预定 时间内的联合,逐步向即时、随机的方向转变。总之,体系作战能力要由应对小规模低强度 体系作战,向应对大规模、高强度体系作战发展。但是,体系能力的形成要注意保持理性, 联合作战层次下沉、扩大体系能力形成的规模要控制好幅度,留有余地,不是层次越下沉越 好,联合的面越大越好,因为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受制于体制、装备、人才等多方面因素, 不能遍地开花。贪多求快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深化作战指挥体系的调整改革立足长远发展,加大改革力度。从目前看,体制编制转型仍是制约作战体系发展的重要 因素。现行指挥体制由于指挥机关摊子大、机构重叠,产生了政出多门、互相掣肘的现象。

13、 领导机关集军政、军令于一身,指挥、管理职能交叉,影响机关效能发挥;战区机关在很大 程度上只是本区陆军的指挥机构,还没有形成对其它军种部队的联合指挥机制这些问题 导致了内耗严重,难以保证指挥的时效性和反馈的准确性。体制编制最终决定作战体系的效 能,回避矛盾会使我们错失发展良机,不疼不痒的改革也难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 体系。改革完善体制编制,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按照系统论证、总体设计、分步推进 的思路,立足当前需要,着眼长远发展,尽快研究制定符合体系作战要求的近中期体制编制 调整改革方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咨询作用,广泛听取部队合理化建议,积极借鉴外军的 成功做法,增强体制编制调整改

14、革的科学性。围绕系统集成,增强融合能力。我军的作战力量体系经过几次调整改革,各军兵种结构 得到了较大改善。现在的问题是军种界限过于分明,作战功能单一;新型军兵种部队数量少, 适应体系作战的模块化、小型化、多能化新型编组模式尚未成型。为了适应体系作战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军种融合度,调整军兵种构成比例,适时组建新型作战力量。按照系统 集成原则,打破利益壁垒,消除人为界线,在军种之间、兵种之间进行优化组合,使小型化、 合成化、多能化的联合作战模块,由按军种职能编组向按作战功能融合转变,作战体系由单元功能融合向要素能量聚合转变。通过体系作战要素的融合,实现体系作战效能的最大值。强化作战功能,坚持同步推进。我军传统指挥体系纵向层次较多,是影响战时指挥效能 的突出矛盾。如果指挥信息完成一次运转周期,需要经历多层指挥机构的逐级传递、层层过 关,那么在快节奏的战场上,就无法实现军兵种和友邻之间横向沟通,削弱了信息传递的时 效性。战时体制编制是平时体制编制的延续,调整体制编制要突出作战功能,压缩机关编制, 减少层次,合并机构,优化职能,理顺关系。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依托社会力量提供 保障的医疗、文体、干休所等非作战单位,及时移交地方,走社会化保障之路。同时调整部 队内部结构,处理好平时职能与战时职能之间的关系,按战时职能编组部队,做到平战结合、 以战为主,强化体制编制的作战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