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50993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中英文)(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1、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 位于相邻两肋之间,为胸壁的薄弱之处。肋间隙的宽窄不一,上部肋间隙较宽,下部的较窄;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并随体位不同而有差异。肋间隙由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封闭,两层肌之间有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胸膜腔穿刺时,常在腋后线至肩胛线之间的第8或第9肋间隙进针。2、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 Of breast):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别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这些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患乳腺癌时,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常使皮肤形成凹陷。3、腋鞘(ax

2、illary sheath):亦称颈腋管,由颈部的椎前筋膜延伸而成,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4、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向内附于棘突的棘上韧带,向外附于肋角,向下附于髂嵴。中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中层和浅层在外侧会合,构成竖脊肌鞘。深层覆盖在腰方肌的前面。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由于腰部活动度大,在剧烈运动中,胸腰筋膜常可扭伤,是造成腰背部劳损病因之一。5、肾区(renal region): 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竖脊肌外侧

3、缘和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叩击痛。6、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即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7、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 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即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通过。8、腹白线(linea alba):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少血管,脐以上部分较宽,以下则较窄。在白线的中部有圆形的疏松的疤痕组织即脐环,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为腹壁的一个薄弱点,可发生脐疝。9

4、、联合腱(conjoined tendon): 又称腹股沟镰(inguinal falx),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其中有部分人的腹股沟镰仅是由两肌的一些肌束融合而成,未成为腱性结构。10、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 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区。此三角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缺乏肌层,是腹前壁薄弱区之一。该三角区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只有腹股沟管的后壁和前壁,若腹腔某结构从此处突出,经腹股沟管后壁,而不

5、经过腹股沟管全长,直接向前突至浅环,这种疝称为腹股沟直疝。腹壁下动脉常作为区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之一。11、头皮(scalp): 临床上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3层结构成为头皮。12、帽状腱膜(galea aponeurotica): 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13、口底间隙(space of mouth floor): 亦称舌下间隙,围绕舌根呈“ ”形。间隙的外方和前方为下颌体,下方为口底膈(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

6、上方为口底粘膜,内方为舌骨舌肌和舌根,间隙前端在舌下阜深面彼此相通。间隙后部有舌动脉和舌下神经,前部有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管。口底间隙经下颌舌骨肌后缘通下颌下间隙、翼颌间隙和翼咽间隙。14、颞间隙(temporal space): 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为浅、深两部。浅部位于颧弓上方,颞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含脂肪组织和颞中血管。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颞窝骨膜之间,内容颞肌及其深面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与颌面部的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15、胸骨上间隙(suprasternal space): 位于颈前中部、胸骨柄上方。颈深筋膜浅层在该处分为两层,该两层筋膜与胸骨柄之间即围成胸骨上

7、间隙,间隙内有颈静脉弓和少量脂肪。16、斜角肌间隙(interscalene space):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在间隙内,臂丛居上3/4, 锁骨下动脉居下1/4。17、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又称颈血管鞘或颈鞘,为颈部筋膜在大血管周围增厚而成,内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前方的颈深筋膜浅层和气管前层、后方的椎前层相连,鞘内有纵行的纤维分隔动脉和静脉。在鞘内,颈内静脉居外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居内侧,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鞘与颈内静脉管壁附着紧密,因而颈内静脉损伤后管壁不易塌陷,可导致空气栓塞。18、

8、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 介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之间,内有甲状腺峡,脂肪结缔组织和甲状腺下静脉,下半部偶可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胸腺上端、左头臂静脉、头臂干等。气管切开时要注意误伤及上述结构。气管前间隙向下通上纵隔。19、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 位于椎前筋膜与颈部脊柱之间。颈椎结核脓肿时,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并可向下蔓延至纵隔,向两侧至颈侧部,或穿破椎前层至咽后间隙。20、椎动脉三角(vertebral artery triangle): 位于外侧的前斜角肌、内侧的颈长肌和下方的锁骨下动脉之间。三角浅层有甲状颈干、迷走神经和交感干、颈胸神经节等,

9、深层有椎动、静脉,椎静脉多在椎动脉的前外侧。21、颈袢(ansa cervicalis): 颈袢由上根和下根在环状软骨平面合成。第1颈神经前支先与舌下神经联合,再于二腹肌后腹下方离开舌神经下行,即为颈袢上根。颈袢下根源自第2、3颈神经前支,它们离开颈丛后于颈内静脉浅面联合下行,在颈动脉鞘的前外侧面与上根汇合成颈袢。颈袢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的大部分。甲状腺手术时,在环状软骨平面以下切断舌骨下肌群,可避免损伤神经。临床上还取舌骨下肌群肌皮瓣再造舌,取瓣时亦应注意保护颈袢至肌的分支。22、掌腱膜(palmar aponeurosis): 位于手掌侧筋膜中部,呈三角形;向上与屈肌支持带愈着,与掌长肌

10、腱相续;下端分出4个尖,附着于指腱鞘,四尖之间有到手指两侧的血管、神经通过。23、腕管(carpal canal): 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腕管内有9条屈肌腱(1条拇长屈肌腱及包绕在其表面的桡侧囊,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及包绕在它们表面的尺侧囊)和1条正中神经通过。24、肘窝(cubital fossa): 位于肘关节前面,呈三角形。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缘,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的外上缘。肘窝向上内方与肱二头肌内侧沟相通,上外方与桡神经管的延续部相通,向下与前臂的肌间隙相通。肘窝的内容自内侧向外侧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及其两分支桡、尺动脉以及与其伴行的

11、静脉、肱二头肌腱、桡神经浅支与深支。肱动脉在肘窝内的位置表浅,是测量动脉血压时听诊的部位。25、掌中间隙(midpalmar space): 位于掌心部的尺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和第24蚓状肌;后界为骨间掌侧肌及其筋膜;外侧界即鱼际间隙的内侧界;内侧界为小鱼际肌群。间隙的近端变窄,居屈肌总腱鞘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第2、3、4蚓状肌管,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第3、第4、第5指背相通。受感染后,腔内的脓液可向所通连的间隙蔓延。26、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 在掌腱膜的深面,由尺动脉的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在掌腱膜的深面还有掌浅弓的分支

12、(指掌侧总动脉)、尺神经的浅支和正中神经的分支(指掌侧总神经)。27、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 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组成。由弓发出3条掌心动脉,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的还有尺神经的深支。28、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 阔筋膜的外侧部分,因有阔筋膜张肌的腱纤维编入而特别加厚,称扁带状,称髂胫束。29、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 在耻骨结节的外下方约3cm处,阔筋膜形成一卵圆形的薄弱区,称隐静脉裂孔。其表面覆盖有一层有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隐静脉裂孔的外侧缘锐利呈镰状,称镰状缘。30、股环(fem

13、oral ring):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呈卵圆形,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所围成。当腹压增高,腹内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由于股环的前、内、后三面均为韧带,延展性差,因此股疝易发生绞窄。来自腹壁下动脉的闭孔支或异常的闭孔动脉行经腔隙韧带附近,故行股疝修补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31、踝管(malleolar canal): 由屈肌支持带、内踝与跟骨共同构成。韧带向深部发出纤维隔,构成4个骨纤维管。管内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胫后静脉、胫神经和踇长屈肌腱。踝管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

14、的重要路径。小腿或足底感染时,可经踝管相互蔓延。踝后区的外伤、出血或肿胀均会压迫踝管的内容物,引起踝管综合征。32、阔筋膜(fascia lata): 大腿深筋膜成为阔筋膜,为一层坚韧的纤维膜包绕大腿全部肌,并向肌群之间突入形成三个肌间隔。其外侧部为髂胫束。其上1/3部分两层包绕阔筋膜张肌,临床上有时利用它作为修补体壁薄弱处或缺损之用。在股三角处阔筋膜形成隐静脉裂孔。33、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通过,其与腹膜后间隙连通。34、肌腔隙(lacuna muscul

15、orum):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和股神经通过,其与腹腔的筋膜下腔连通。35、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又称肋膈窦(costophrenic sinus)由肋胸膜与膈胸膜互相移行返折围成,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呈半环形。后部较深,为胸膜腔最低处,深吸气时肺组织也不能充填此处。胸膜炎症渗出液常积聚于此,常在腋后线的第8或9肋间隙行胸膜腔穿刺抽胸水以减轻对肺的压迫。36、肺根(root of lung):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两肺根前方有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前方尚有上腔静脉、右心房

16、,后上方有奇静脉弓跨越;左肺根上方尚有主动脉弓跨越,后方有胸主动脉。37、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腔中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间隙心脏直视手术时可通过心包横窦暂时中断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38、动脉导管三角(ductus arteriosus triangle):左膈神经(前)、左迷走神经(后)、左肺动脉(下)围成的三角,动脉韧带位于此三角内。39、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右肝下间隙的深处,位于肝右叶下方与右肾上端之间,是平卧位时腹膜腔最低位。40、膈下腹膜外间隙(diaphragmatic

17、extraperitoneal space):又称肝裸区(bare area),膈的下方与冠状韧带两层之间的肝表面没有腹膜被覆,肝脓肿可经此侵蚀膈而波及胸腔。41、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为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42、胆囊三角(cystic triangle):又称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面围成,内有胆囊动脉。43、系膜三角(mesentery triangle):空、回肠被腹膜包绕形成系膜时,在系膜缘处留有小部分肠壁裸露,此裸露肠壁与系膜形成的三角形

18、空隙。小肠吻合术时应封闭此三角以促进愈合,防止肠瘘。44、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又称Vater壶腹,十二指肠壁内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段后内侧壁,其末端与胰管汇合后扩大形成。45、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与反跳痛。46、肾角(renal angle):又称脊肋角、肾区,肾门的体表投影对着第12肋下缘和竖脊肌外侧缘的夹角处,肾有病变时,此部可有压痛或叩击痛。47、肾迷走动脉(renal vagal artery)(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不经

19、肾门而在肾的上或下端入肾的动脉48、肾门(renal hilum):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肾盂、肾的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49、第一肝门(porta hepatis):肝的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肝门处,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依次从前到后排列。50、网膜孔(omental foramen): (Winslow孔即文氏孔)网膜孔的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纳12个手指通过。其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手术时,遇有肝门附近动脉出

20、血,可将示、中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51、腹下丛(hypogastric plexus): 腹下从包括包括上腹下从和下腹下从。上腹下从在第5腰椎前方下行至盆腔,在骶骨岬附近分为左、右腹下神经,在第3骶椎高度,于直肠两侧,左、右腹下神经与各侧的交感干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及盆内脏神经汇合成下腹下从。该丛又称盆丛,其纤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至盆内脏器。 52、直肠膀胱陷凹(rectovesical pouch): 约在直肠的中、下1/3交界处,覆盖在直肠前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在男性,移行于膀胱的脏腹膜,在直肠和膀胱之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陷凹的底距肛门约7.5cm。在坐位或半坐

21、位时,直肠膀胱陷凹是男性腹膜腔的最低处,在腹膜腔积液时,液体可积聚于此,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做穿刺,以引流该处的积液。故急腹症或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宜采取半卧位。在该陷凹的两侧有直肠膀胱襞,男性的输尿管和输精管在其深面的前部行向膀胱底。53、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 在女性,腹膜从直肠前壁向前下,达阴道穹的后方,向上盖于子宫颈和子宫体的背面,在直肠和子宫之间形成直肠子宫陷凹,该陷凹较深,又称为Douglas腔,陷凹的底距肛门约5.5cm。在坐位或半坐位时,直肠子宫陷凹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处,在腹膜腔积液时,液体可积聚于此,临床上可经阴道穹后部作穿刺,以引流该处的积液。

22、故急腹症或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宜采取半卧位。在直肠子宫陷凹的两侧有直肠子宫襞,其深层即为骶子宫韧带。54、耻骨后隙(retropubic space): 又称膀胱前隙或Retzius间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两侧界男性为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为耻骨膀胱韧带;下界为尿生殖膈,向上与腹前壁的腹膜外间隙相续,临床上可经此间隙作膀胱、前列腺或子宫的腹膜外手术。55、直肠后隙(retrorectal space): 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经骨盆上口与腹膜后隙相续,两侧界为直肠侧韧带。间隙内有骶正中韧带、骶淋巴结、腹下从、腰骶干及骶丛等重要结构,临床上可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进针至该间隙,注射气体,行腹膜后隙的气体造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