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50663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态学基础主要内容概括弟一章鏤怨生鑫学是一门科学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简史以及研究对象与内容 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发展简史: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一论著的出版一学科的形成。);时间上(萌芽时期一近代 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一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实验技术上(描述 f定性f定量f模拟.)研究对象: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2。现代生态学阶段的特点1)生态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3)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4)生态学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5)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3。生态学分

2、支学科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4。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5。生态学任务人类生态问题 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生态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第二章聲感籐銚酋一藏轄霾1. 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特点定义: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3、功能;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量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 大损失,因此,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六大组成成分(四大基本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 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生 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3.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分类以及其生态学意义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

4、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具有可变性。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根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可将其分成两大类:牧食食物链:又称捕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 级食肉动物。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意义: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 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 相互关系;各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稳定性

5、。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3)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4。生态锥体分类与特点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 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或金字塔。同样如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能得到生物量锥 体和数量锥体。3 类锥体合称为生态锥体。5。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单向2)物质循环:生物一一环境,双向3)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6. 营养级为了便于进行定量的能流和物质循环研究,提出的概念。一个营养级是指处

6、于食物链某一环 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如第一营养级:所有绿色植物和自养生物。7.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举例说明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因 素,生态危机的概念)反馈: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或者,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 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 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为反馈。(污染的严重程度与鱼的数量的关系(正反馈);狼、兔 子、植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负反馈)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 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自然因

7、素、人为因素) 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 到人类生存。嘉三糞生釀与極1。环境、生态因子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因子:由许多环境要素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3。最小因子定律与耐性定律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 称最小因子.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

8、种生物的 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驯化、内稳态、适应分形态、生理、行为和营养适应)5。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有效积温法则6。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生活型与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 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 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 类型.7。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森林植被的生态效

9、应: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保护环境,净化空气5)降低噪音,美化景观6)提供产品和燃料,增加肥源 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1)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环境净化者2)海洋生物给陆地生物提供了丰富的产品3)海洋生物非正常生长造成的危害:赤潮等 淡水生物的生态效应:1)淡水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的各种矿物养分和有机物, 保持水体一定的清洁度,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形成水 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2)各种鱼类:对水体环境发生影响3)水生植物:参与湖盆的填平作用,过滤泥沙,减缓水流,促进水透明度 土壤生物

10、的生态效应:1)促进了成土作用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改善土壤结构、空隙度和通气性3)提高了土壤质量:蚯蚓作用4)对土壤覆盖层的影响:动物活动改变了土表的局部形态 草原植被(牧草)的生态效应:1)生物固氮2)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固定流沙第理章W1种群概念以及种群基本特征(主要特征和群体特征)概念: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的主要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密度、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次级种群参 数(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2. 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特别是优势种)年龄结构,直接关系着其本身及其所在群落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及

11、其 所在群落的动态趋势的主要指标。测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便可分析它的自然动态,推知它及 其所在群落的历史,预测它们的未来。3. 动态生命表概念以及意义动态生命表(同生群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或死亡)情况所得数 据而编制的,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意义:综合记录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系统表示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研究种群数 量动态必不可少的方法。4种群的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5.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类型以及调节方式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类型: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种群暴发:赤潮、生态入 侵、种群的衰落和灭亡调节方式:种群数量受天气

12、的强烈影响;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 作用;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社群的等级和领域性;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遗传多态。6. 种群的种 内与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求偶与婚配、领域性行为、社会等级、集群、他感作用、种内竞争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1. 生物群落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概念: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 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 布范围、具有一定边界、各物种相互影响:有序共存、群落具

13、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 外貌2。群落的生物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偶见种、罕见种:数量特征 以及生物多样性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种的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概念、组成、锐减的原因以及对策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 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主要组成: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破坏原因及对策原因:A:人口猛烈增长;B:生境的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 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C:环境污染D:外

14、来物种入侵 保护对策: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对策2: 迁地保护4. 群落的物理结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边缘效应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 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 大了某些生物种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边缘效应。5。群落的时间结构:昼夜相(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季节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这就是季相 )(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

15、);年际间变化6。群落动态变化:方式:昼夜节律、年际变化、演替与进化(其中演替概念、类型、演替 理论)演替概念: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演替类型:按照群落演替的延续时间划分:世纪演替(长久,以地质年代计算)、长期演替(几 十年甚至几百年,如: 森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快速演替(几年或十几年,如草原耕地 的恢复演替).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理论: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7. 生态位定义: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讨论课: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应用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

16、态位理论的应用1。能量流动特点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和在物理系统中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动的2)能量是单向流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如植物纤维能转化为动物蛋白、脂肪含能)2。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模型(书3。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成 复杂的有机物。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 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 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

17、过程。论述: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上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初级生产的改善途径: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增加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通量, 增强系统的稳定性.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水分制约。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次级生产的改善途径: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2)培育、改良、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3)将分散经营适度

18、集约化养殖4)大力开发饲料,进行科学喂养5)改善次级生产构成:发展草食动物、水产业,发展腐生食物链,利用分解能等.策七蓋羲廣羈超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以及分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电沿 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分类:地质大循环(在五大自然圈进行循环.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 生物小循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2物质循环的特点1)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后者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2)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来描述。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 生

19、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前者的特点是库容 量大,元素在库中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非生物成分;交换库则容量较小,元 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 称流通率.3)生物地化循环在受人类干扰以前一般是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4)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3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过程与特点水循环特点:受太阳能推动、降水和蒸发形式,总量相等、营养物质的搬运作用。气体循环: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 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

20、为完善。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 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沉积型循环: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 环速度比较慢。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 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 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 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4. 有毒物质循环特点1)它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2)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

21、期停留在生物体内3)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加强。5。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论述:人类干预物质循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对策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物理信息(光信息、声信息、电信息、磁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2。生态系统信息特点信息种类多,信息储存量大;生态系统信息的多样性;信息通讯的复杂性3.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应用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 诱杀这类农业害虫。1. 组分结构以及应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

22、、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 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应用:立体种植立体农业:是在一定区域或土地面积上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业生物的特性,借助现 代科技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并与加工业巧妙结合,建立多物共栖,多层次配置和多级质能循环 转化,立体利用农业资源的生态工程技术.立体种植作物组合原则:选择形态生理生化和生态特性互补的物种组合。1)形态上:一高一矮,一深根一浅根等2)生理上:一早一晚,一快一慢,一阴一阳等3)生化上:分泌物相互促进的种类进行搭配(如:马铃薯和玉米,冬瓜和玉米,棉花和辣椒,小麦和菜花等)3。时间结构:轮作、

23、套作等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 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为间作、轮作、套作、轮养、套养等.4营养结构:设计食物链原则与食物链加环类型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的原则:1)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2)使废弃物质资源化,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4)扩大产品的多样化,广开就业门路,增加收入5)实现环境净化,提高生态效益食物链加环类型:1)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2)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一蚯蚓一饲料-促进猪、

24、鸡的消化)3)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例如,人工饲养赤眼蜂和 瓢虫来抑制消耗蚜虫。)4)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稻田养鱼、鸭具有减耗、生产的功能。如稻田养鱼或养 鸭,既可除虫草,又可增肥松土,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或鸭蛋,具有多种效益.)5)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工等.木材 -家具;玉米 淀粉、玉米 油.)5。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稳定机制自然调控机制:程序、随动、最优、稳态调控、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稳态机制:1)个体水平的生态适应机制2)种群水平的反馈调节机制3)群落水平的种间关系机制4)系统水平的自组织机制 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1)生物调

25、控2)环境调控3)系统结构调控论述: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岀发炎谈如何指导农业生产一、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1、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同制度价格杠杆政策引导2、优化资源规划3、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的保护二、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加强农业科研投入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三、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1. 城市生态学概念用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城市的学科。将城市视为外部环境和聚集在城市中人口的生活支持系 统。2。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问题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

26、染5)人口密度与绿地奇缺6)城市噪声污染3。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 持续发展和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4。生态旅游概念以及中国发展现状、对策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中国生态旅游现状:1)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2)存在问题: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名胜区环 境污染严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3)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

27、念;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管理体制5。生态农业(概念与主要技术)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 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 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主要技术:1、多维用地技术 :(1)集约种植(2)立体种养2、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3、物质良性循环技术,包括:(1)生物养地技术。(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3)水土保持技术。(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包括:(1)生态措施.(2)生物防治。(3)耕作栽培措施.(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5、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6、生产自净技术(1)沼气池发酵技术处理粪肥污染(2)农业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3)污水灌溉.思考题:以佛山为例论述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开展 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