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850572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摘要: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 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所可持续性 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 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 科学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 施,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2、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 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 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 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 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 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

3、的科研人员、精湛 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 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 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 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 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 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 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 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 实际的生产

4、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管理和运行不仅需要前瞻性、全局性和观念性 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各级部门给予的系统性、持续性经费支持。目前,依托哈兽 研的主要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生物安全实验室”)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争夺烈性传染病病原研究的制高点,不断增强科技实力, 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先后投巨资建设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哈兽研一直致力于 有效地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疫病防控研究,2013年,在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科技部和农业部大力支持下实施并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力图在激烈的 竞

5、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在2015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能够研制储备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尼帕 病毒性脑炎、裂谷热和西尼罗热重组疫苗,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物疫病与公共卫 生的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哈兽研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 义。1.2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批准建设,1989年对外开放,是兽医学领域最早建立 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 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及开展高层次学术 交流的重要基地3。重点实验室在发

6、展的26年间,以兽医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目 标为导向,增强动物疫病诊断、疫苗创制科技储备和病原学原始创新能力,开展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在科学前沿探索中具有创新思想,满足 国家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国家安全需求,尤其在禽流感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方面 成就突出,在畜禽疾病流行病学科学数据、资料和提供共享服务方面为国家动物 疫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其利用哈 兽研具有的先进技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破除了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体制 机制障碍,把具有完整、独立知识产权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用合理的企 业

7、组织化形式实现产业化,把不断进步的技术成果连续地变成产品,激发科研人 员紧盯市场需求开发并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研制适合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 新型动物用诊断制剂4。1.4国际联合实验室哈兽研建立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哈动物传染病研究联合实验室(以下简 称“实验室”)。2014年,实验室依托单位与国内4家单位联合承担科技部国际 合作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塞夫林农业技术大学共同建设“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 室及教学示范基地”。2014年12月,实验室依托单位与哈萨克斯坦塞夫林农业 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联合实验室建设,以此平台为载体,开展人员 培训、教学示范与合作研究等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开放交

8、流、对外合作的 职能,为中亚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支持。1.5CNAS认证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哈兽研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成为我国动物疫病检测领域首个获得认可的国家检测实验室。该 中心现经CNAS授权检测的项目有14项,涵盖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 原学检测等方面。据了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已经融入国际认可互认体 系。此次获得认可,标志着哈兽研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具备按有关国际 认可准则开展所获得认可项目的检测工作,同时,也将得到与CNAS签署互认协 议的国家与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2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在研究发展中的重要作

9、用2.1汇集了一批优秀人才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和培育了 一批优秀人才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 又为兽医领域培养和孕育了具有创造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培 育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基金优秀创新团队1个,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杰青”1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2013 年“Nature十大科学人物”1人,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 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人。这些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实验室近年人才建 设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实验室的学术、社会影响力。2.2培育了一批

10、优势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是一流研究所建设的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5。哈兽研坚持建设科研创新“硬”平台,培育了兽医研究领域的优势学科, 建成了禽流感、禽病、猪病和人畜共患病优势特色学科,承担重大项目的攻关, 进一步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些优势学科的科研人员,研制了阻击 禽流感大暴发的禽流感疫苗、畜禽高效快速方便的诊断制剂,以及小反刍兽疫、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疫苗和诊断试剂等自主创新成果。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20 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活动中,我国动物医学领域评出的四大成就(“马 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绵羊化山羊 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

11、兔化弱毒菌苗”)均为哈兽研研制。2.3组建了一批创新团队根据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的需求,组建了优势突出、组织高 效的创新团队,如禽流感创新团队、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等,形成了高水 平的兽医领域科技智库,为促进国家发展进行了高质量的咨询工作,并使科研内 容、研发产品差异化战略得到不断优化。今后将从基础研究服务应用研究的实际 需求出发,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这一高端科研平台的作用,使其有效地支持 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为产业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2.4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XXX同志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 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12、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国家 重点实验室项目的资助下,消灭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蔓 延,在“非典”攻关、禽流感阻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外,承担多项国家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任务,造就了一批勇挑重 担、攻关创新的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发明二等奖1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同时,利用生物安全实验室对国际上出现的 新发行传染性病原进行操作,摆脱了国外技术垄断与控制。哈兽研科研平台的科 学建设和经费投入,使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 保障6。2.5积累了一批宝贵经验利用科研设施平台积极开展前沿

13、问题探索,促进学科交叉与应用研究融合, 进一步推进平台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7。哈兽研运行的仪器设 备共享服务平台和动物疫病远程诊断平台,可以在关联单位内访问,并能预约使 用大型仪器,还能进行动物疫病现场的远程诊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其他方 面,鼓励科研人员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流动和跨地区流动,摒弃狭隘利 益观,对科技创新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和资助。3研究所科研创新平台发展展望3.1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传统观念认为,科研活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创新活动,科研管理人员只是为科研活动 提供一些服务性质的行政事务工作,殊不知,只有加强科研管理,才能促进科研 活动健康地发展,其效益

14、比简单地增加科研投入更具有现实意义8。哈兽研运 行了多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定期举办操作培训, 提供技术指导,尤其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和规范处理。同时,行 政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工作方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 协同工作意识,坚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不断提高对科研活动规律的认知度。3.2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目前,存在评价指标简单量化,评价主体单一、体系不完善,科技评价的监 督手段欠缺等问题。建议在评价体系中,不能过分注重科研人员论文的数量和刊 物级别,应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成果转化对社会的贡献,采用第三方评价机制, 扩大社会

15、公众参与和科技评价的范围,避免一些科研人员出现急功近利乃至科研 不端行为。3.3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探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加强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培 养,确立“领军人才+骨干群体”的建设模式9,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创新拔尖 人才引进机制,把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和重大任务中磨炼,培养具 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带动团队发展。探索和发现是现代型研究所的强大 动力,要保持科研的领导地位,不仅需要创造性科研人员也需要杰出的行政人员, 必须承认行政人员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行政人员可以独自或与人合 著发表成果、参与实施实验和调查、管理实验室、培训学生和研究人

16、员、收集和 分析数据以及开发网站和其他工具等10。参考文献1 崔君红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思考和建议J.农业 科研经济管理,2015(1): 2-62 高建芳,方萍.现代科研院所科技条件建设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一以中 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 (4): 21-243 熊明民,刘建安.加强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3 (3): 17-214 张金凤.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8): 236-2385 郝新保,苏群豪从中美两国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我校科研平台建设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 (1): 99-1016 徐仕刚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5 (6): 3677 胡远艳.科研创新平台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 导报,2012 (17): 140-1418 马先明基于开放实验室平台提高工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高校实 验室工作研究,2014 (2): 100-1029 史扬.科研平台的构建及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D.合肥:合肥工 业大学,200910 王晓民,蔡晨风.美国研究机构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1) :87-9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