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49953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背后的问题央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应关注的细节摘要:国资委确定把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等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为 管理提升的重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背后存在的状况必需关注。第一、安全管理、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科技支撑保障不力。第二、认识安全工作特点,保障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权益。第三、切实改变口号响而实际基层安全管理无地位的现状。虽然一批中央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不仅在规模、装备、 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在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差距更大。只有充分认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对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注基 层安全生产管

2、理人员的权益,才能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认识薄弱问题、关注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提升管理细节Problems behind the weakness of safety work management -Details of management improvement activities that central enterprises should concerned onWEI MAOXUN,SUMEC GROUP CORPORATIOAbstract: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

3、n has decided to put problems that commonly existed in the central enterprises like safety work management as the key point of management improvement. Weakness in the safety work and the situations behind the safety issues are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to.Firstly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in safety mana

4、gement and technology, and short of technology support.Next understand the feature of safety work, safeguard rights of the basic level safety managers. Finally, change the disadvantaged posit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basic level.Some of our central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the worlds top 5

5、00 enterprises group, but compare to the top enterprises, there are gaps in the respect of hard wares like scales,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some soft wares like management, brand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sources.The only way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our

6、 enterprises i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working safety management improvement to the top enterprises, focus on the rights of the safety managers working in the basic level.Key world: recognize the weakness, care the basic level safety managers, enhance the detailed mana

7、gement“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并趋于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趋于下降,特别重大事故明显减少,一些企业事故多发势 头得到遏制。2010 年,中央企业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比 2005 年下降了 53%1。但“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157 起, 死亡 965 人。充分暴露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很不平衡,个别企业还存在安全生产管理 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 有力等问题。今年 3月 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在中央

8、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 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要以专项提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把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为本次 管理提升的重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等十三个方面2。几天之后的3月2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关于切实加强中央企业 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报:近期,中央企业连续发生3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这些事 故反映出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安全责任不落实;二是安 全交底不规范;三是现场管理不严格;四是安全教育不扎实;五是源头控制不到位3。我认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背后存在的状况必

9、需关注。第一、安全管理、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科技支撑保障不力。在国家安监总局先后3次反复申请下,国务院有关部门总算于2011年3月才将“安全科 学与工程”列为国家教育一级学科,我国现有安全管理人员半路出家也当怪不怪。加之安全 生产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起步晚,安全生产评价、检测检验、咨询、培训、认证等中介组 织不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科技整体水平不高且力量分散、科技投 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发达国家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表现在安全管理的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规模占GDP的5% 10%,就业人员占服务业人口的10%。而我国安全管理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规模仅占GDP的0.3%, 就业人员只占服务

10、业人口的1.2%。从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分析,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乏力,在有的地区、有 的企业、有的方面几乎处于空白。到2015年我国东部省级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和业务保障机构 工作条件建设方能100%达到标准配置,中西部100%达到基本配置。而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成熟 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美国政府2002年拔给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事故伤害预 防与控制中心两家机构的经费就达4.1亿美元。英国有40多家从事安全生产科研的院所和大 专院校。第二、认识安全工作特点,保障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权益。1、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最大的难点是安全生产的不易验证性。不 易验证性是由安全生产

11、风险简明感知性差、风险不是简易可比、安全生产问题具有多因性和 客观评价验证安全生产工作结果难所决定。除不易验证性,安全生产问题还有如随机性、隐蔽性(潜伏性)等其他一些难点。事故是 一种小概率事件,因此其规律性不像大概率事件一样容易被认识到。由此可见,安全生产问 题和所熟知的其他科学问题有很大的区别,或许还是一个远远未能很好认识的特殊领域。切 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风险的规律,应是安全科学重点研究的课题。2、对比中外安全生产工作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 目前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中国是事故易发期。2011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47728 起,死亡75572人。据权威人士分析事故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人

12、民币以上,约占GDP的2.5%。 而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经历了30 70年漫长的事故高发期,已进人后工业化时代, 安全状况逐渐趋于稳定,事故很少。(2) 发达国家安全管理体制成熟有效。中国虽然明确了政府监管主体、企业责任主体、 中介服务主体等三大安全生产主体。但是,目前抓安全生产,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 来推动,包括企业责任主体和中介服务主体的落实,也是靠行政力量来主导。(3) 发达国家由于“血淋淋”的事故很少,一些北欧国家甚至实行生产安全事故报“0” 死亡目标,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职业卫生方面,重视个体劳动保护,注重打造对人 体健康有益的舒适环境。中国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依然

13、是防控重特大事故,职业卫生方面的 管理职能近几年才由卫生部门逐渐移交安监部门,工作刚起步。(4) 发达国家的国民安全素质从小抓起、家喻户晓,知道、会做。安全成为广大企业和 公民的自觉行为,进入“我要安全”、“我会安全”阶段。安全文化重视微观、具体性、操作 性,体现方法与实践的具体行动。而我国较多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因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 淡薄;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缺少必要的劳动培训,还停滞在“要我安全”阶段,安全文 化重视宏观、方向性、指导性。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易验证性、随机性、隐蔽性决定了安全生产工作性质和难度;对比中 外安全生产工作可以发现安全生产工作差距和危机。必须正确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性

14、质、难 度、差距和危机,改变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的地位,提升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权益。第三、切实改变口号响而实际基层安全管理无地位的现状。1、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中,“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生产”的陋习潜规很难根本改变。“企 业没有效益,那来的安全生产投入”、“讲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忙起来不视”是现实文 化,普遍存在基层安管人员待遇偏低现象。一位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研究的专家在一个高层次培训时说了心里话:没有生产那有 安全生产?企业没有效益,那来的安全生产投入?此语一出,场内一片感慨:“真是真人真 语”。没有鸡,那有蛋?但是发达国家现代预防型保险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将商业保险、社 会保险运用风险控制技

15、术直接服务企业的事故风险控制与预防,同时从保费中提取15%左右 事故预防费用,由政府统筹用于预防性安全投入啦!安全生产工作的性质和难度与潜规陋习的矛盾,必然影响着基层安管人员的工作激情、 主动性、稳定性和创造性。2、基层安管人员除待遇偏低和工作任务繁重外,责任追究严厉也是一个原因。一旦发 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不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所有的评先树优资格,甚至是被追究经济、行 政甚至刑事责任。现在,流行一种怪现象:安管人员去检查了,没有发现问题,但企业发生了事故,要追 究你的失职;安管人员检查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因没有按时整改,发生安全事故,也要 追究安管人员的责任,指责安管人员没有跟踪督促落实整改

16、。基层安管人员不是全才,也不是通才,他们检查过的企业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 安管人员被逼上了两难的境地:检查查出了 100条问题但没有查出所有问题,就是渎职;不 去检查,就是失职。一个渎职、一个失职,那个都难承受起!3、有的企业安管理人员不仅身受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重和责任追究严厉的压力外, 还难以名符其实。个别企业对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专业安管人员专业归类既不认可为 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又不认可为经济专业人员,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竟然冒出“给个面子 报个政工系列试试吧”谬论。奇怪现象发生在个别企业,暴露的是我国社会、企业单位、民 众对安全科学理念的淡漠和失知。还有人将安全生产管理等同于

17、耳熟能详的劳动保护,而又将劳动保护理解为企事业单位 发发劳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等福利性的工作职能。实际一名合格的安管人员,具备安全工 程专业的背景是必须的。尽管这个专业在我国的教育方案还不是那么成熟,学校招生、学生 就业、社会人才需求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将安全工程专业对照美国、英国、澳 大利亚安全学科,实际上它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具备 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背景确实也是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易验证性、随机性、隐蔽性的基础。4、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经济基础和细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影 响着国家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必须有效提升并保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

18、员的权益,措施如下:(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安全生产岗位执业资格是基础。我们一定要认识现有基层安管队伍和人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实际情况。一段时间以来, 有些基层单位,处于应付检查、考核等形式需要,让不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员从事安管工作,笔者调查了一个单位,该单位的25名 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只有1名具有安全工程专业背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32%,这与发达国家的煤矿矿工近100%大学文化差距实在太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必须提升。严格安全生产岗位执业资格准入是国家安监总局2011年关于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 的指

19、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的。严格安全生产岗位执业资格准入。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 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注安师执业证上岗率在现行规定不低于15% 的基础上,按每年不少于1%递增;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安师或者委托专 业服务机构选派注安师提供安全生产服务5。(2) 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关于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实践证明,在安全生产领域推行注 安师制度,是提高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并在第三条 充分发挥注安师作用的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中要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执行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

20、行规定(人发200287号),明确对于取得注安师执 业资格的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6看似明确的要求,实施执行过程中的操作难度隐约可见。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协调 有关部门,执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87号),明确对 于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可是遇见前 面列举在评审专业技术职称“给个面子报个政工系列试试吧”的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如 何协调?或者如何协调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所以从政策、制度的角度建立健全、完善细化包 括基层安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在内问题,加速改进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和作用 发挥不

21、充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创新和强化企业产业转型发展时期的安全生产管理。我国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者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的行业均处于产业 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原有行业与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保证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整体管理体系、管理能力能够满足与保障经营发展的需要。要 通过管理创新和强化,保证经营发展与管理发展两轮驱动,不可偏废。参加行业系统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到一家已有50余年历史,现在从事电加工、特种加工 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的单位。该单位拥有行业一流的人才队伍,具有所有电加工核心技 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整的电加工机床产品的制造和质量控制体

22、系,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 企业。但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无论是从责任体系、还是制度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教育培 训体系、事故和应急处置体系均存在管理缺陷。深入了解发现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 负责人身兼要职达4项之多,即安全生产职能部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党委工作部门负责 人,工会工作部门负责人,可手上也没配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专兼职安管理人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度过一个“事故易发 期”,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同样,企业在产业转型发展 过程中必须重视“事故易发”这一客观规律。产业转型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管理缺 陷虽与其安管

23、部门负责人有一定关联,但主管领导难以推托责任。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为了有效保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权益,在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中规定:所属企业配备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享受相应管理和技术类别岗位待 遇。未设置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机构企业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具备注册安全工程 师资质的,岗位待遇不应低于该企业其它管理和技术机构副职负责人的标准。苏美达集团明确用制度规范保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权益的做法,值得借鉴。(4)切实提升行业管理的针对性。我国常说的六大高危行业指: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烟花 爆竹行业、民用爆破行业。2012年3月2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

24、国资委安监总管四 201236号通知中通报的中央企业连续发生3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均不是常说的六大 高危行业。2011年,高危行业的数量从6个提升到9个,国家有关部门将电力、冶金、机械等行业 纳入。电力、冶金、机械等行业同常说的六大高危行业相比,企业数量更多、分布区域更广, 有效保障基层安管人员的权益任务更为突出。文件是发了,贯彻落实如何?执行检查又如何?国资委王勇主任强调:虽然一批中央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 我们不仅在规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在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差 距更大。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不断提升

25、管理 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上来。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首,世界500强企业中第367位(财富杂志发布的2012年 世界 500 强企业)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注重基层 安管人员的权益,鼓励和支持专兼职安管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提出中国机械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监管的 4 类及以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达到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 体,实现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目标。优秀人才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做强做优提供 了坚实的保障。国务院国资委2012年7月 25日公布的2011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 核结果显示,国机集团连续第四年获评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

26、。(据了解,2011年纳入国资委 考核范围的118户中央企业中,A级企业46家,占全部中央企业的38.98%)只有充分认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对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注基 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权益,才能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资委网站htt p:/ tml2 王勇主任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国资委网站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央政 府门户网站 4 万仕洪中外安全生产工作之对比分析中国安全生产2012年第6期(总第75期)P60-61 Shihong

27、 Wa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afe ty work bet 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6:6061, 2012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http:/www.chinasafety ten t_149647.h tm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http:/www.chinasafety ent _36017.h tm(此文原载于商业文化2012年6月总第207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