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849940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貌第四纪复习1. 地貌学研究内容。地貌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地表形态特征 地貌成因(分内动力,外动力和混 合成因)地貌演化,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时间三个因素 控制地貌结构地貌分布规律。2.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学定义:通过研究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 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科学。研究内容: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第四纪 气候与环境 第四纪生物界及古人类 第四纪构造运动。3.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第四纪沉积物特点: 大部分尚未成岩,保持松散状态。 分布在地表,易于观察和研究。 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4. 什么是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什

2、么?构造地貌:主要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地貌的 识别标志是构造面(如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 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如果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5. 各种构造地貌的类型?(1)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 地貌、剥露构造平原。(2) 褶曲构造地貌:原生褶曲构造地貌(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挤 压构造盆地、背斜山、向斜谷),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向斜山、背 斜谷、单面山、猪背脊、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穹隆构造 地貌(盐丘)。(3) 断块构造地貌:断块山地、断陷盆地、断

3、层崖、断层三角面、 断层线崖、断层谷。(4) 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盾、熔岩平原、熔岩垄岗、熔岩隧 道、熔岩堰塞湖。(5) 侵入岩体构造地貌:岩席平原、岩盘丘陵、岩墙、岩株山、 岩基山。6. 滑坡地形?滑坡类型?滑坡的识别?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滑坡地形: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阶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缝滑坡洼地反坡地形醉汉林。滑坡类型:滑坡的识别: 古滑壁遗迹 坡角渗泉 双沟同源或单钩转向 局部不协调地形 局部反坡地形 醉树7. 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类型?泥石流定义: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固 体物质一般大于50%)

4、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类型:(2)根据泥石流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态划分 粘性泥石流一一又称结构性或土力类泥石流。泥石含量较大, 一般占40-60%,最高达80%;重度小于1.5t/m3;具很大的粘性, 石块呈悬浮搬运;突然爆发,持续时间短,破坏力不大;遇弯道 时能爬高、超高及截弯取直;堆积物很少向两侧扩散,呈长舌状 或岗状。 稀性泥石流又称紊流型或水力型泥石流。泥石含量少于 40%,重度小于1.5t/m3;水为搬运介质,呈紊流状,有强烈的下 切作用;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改道频繁。8. 横向环流的成因?河床类型?河床中的微地貌?横向环流成因:河床中的水流呈螺旋状向前运动。河床类型:(1

5、)顺直微弯型河床(弯曲系数1.5)(2)弯曲型河床(弯曲系数1.51.7)(3) 分汊型河床河床呈莲藕壮,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河槽中有一个或多个江心 洲,水流分成多股汊道。江心洲与河漫滩一样,洪水期才被淹没。(4) 游荡型河床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河床 变形迅速,一次洪峰会使若干心滩消失,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心 滩。河床侧方摆动强烈。河床中的微地貌:浅滩 河床底部的冲积物堆积体(心滩、边滩)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的较深河段。沙波 分顺行、逆行两种壶穴基岩河床中水流冲磨形成的深穴,常位于瀑布下方。岩坎河床纵剖面上的一个陡坎,形成瀑布或跌水。9. 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河漫滩微

6、地貌?河漫滩的形成过程:V型谷阶段雏形河漫滩阶段河漫滩阶段一一牛轭湖阶段 河漫滩微地貌:(1) 滨河床沙坝(2) 迂回扇:由多条滨河床沙坝组成。迂回扇的收敛端指向下游。(3) 心滩沙堤(4) 牛轭湖由弯曲河床的自然截弯取直或汊道淤塞形成。平面上常呈新月形。10河流阶地的类型?成因及形成过程(从构造运动的角度解释)?11.由于地壳上升或其它原因,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底部 (河漫滩或河床)被抬高到洪水面以上,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 称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的类型:(1) 侵蚀阶地(2) 基座阶地:冲积一侵蚀阶地;侵蚀一冲积阶地。(3) 堆积阶地:分内叠阶地、上叠阶地。(4) 埋藏阶地:早期的(1

7、)(2)(3 )被埋藏,堆积物层层叠置。成因:(1) 地壳运动阶地面地壳稳定v阶地陡坎地壳上升巨厚沉积物地壳下降 12冲积平原微地貌?C决口扇天然堤决口天然堤地上河河间积水洼地沼泽牛轭湖河床河间地泛滥平原13.河流袭夺(图)(1) 有甲乙两条河流,甲河溯源侵蚀很快,切穿分水岭,把乙河或 乙河上游的水抢夺过来,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2)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袭夺河、被袭夺河、断头河、袭夺湾、 倒流河、袭夺分水岭、风口、河流袭夺阶地。(3) 河流袭夺示意图:5.树枝状水系2. 格状水系3. 平行状水系4. 放射状水系5. 环状水系6. 向心状水系7. 网状水系l 8.倒钩状水系15洪流地形?(1)

8、 洪流冲蚀地貌 纹沟 细沟 切沟 冲沟 坳谷坳谷是冲沟发展的衰老阶段。冲沟进一步发展,底部有大量 松散堆积物,谷形宽浅,经常无水流,常开垦为耕地。16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岩溶地形类型?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岩溶现象的总称。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的溶蚀作用、侵蚀一溶蚀作用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1) 岩石的可溶性:岩性成分、碳酸盐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对溶解 度的影响。(2)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与构造也有 关系。(3) 水的溶蚀性:CO2在水中的溶解

9、度与温度成反比,与气压成 正比。水:!_ CO2+H2O_H2CO3h+hco3-(4) 水的流动性。岩溶地形类型:(1) 地表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干谷、半干谷、盲谷;溶蚀洼地、溶蚀平原、坡立谷; 地表岩溶湖;间歇泉、泉华。(2) 地下岩溶地貌:垂直溶蚀形态:岩溶漏斗、落水洞、竖井、 裂隙状溶洞;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水平溶 蚀形态:溶洞、暗河、伏流、地下湖、溶孔。17.岩溶堆积物?岩溶区地下水分带。岩溶堆积物类型及特征:(1)溶蚀残余堆积物(2)洞穴堆积物 化学沉积Ca(HCO3)2 Ia CaCO3+CO2 +H20悬垂于洞顶一一石钟乳;滴落于洞底,自下

10、而上“生长”一一石笋;二者相接石柱;悬于洞壁石幔。 重力堆积物 地下河、湖沉积物发育层理的沙砾石沉积,和地表河湖沉积相似。 生物及文化堆积岩溶区地下水分带:分垂直循环带、水平流动带。18雪线的影响因素?冰川类型?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温度(低纬度/高纬度)(2)降水量(补给与消融的关系)(3)地形:一般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冰川类型:(1)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大小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分四类:山岳冰川(在山区范围内形成、流动和消亡的冰川)分冰斗冰川、悬 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漫流于山前 平原之上,形成山麓冰川)大陆

11、冰川(面积巨大,冰层很厚,运动不受地形限制,覆盖了大片陆地的冰流)高原冰川(发育在高原上的冰川)19冰川作用类型?厂冰蚀作用:厂冰冻风化作用(冰劈)Y 挖掘作用(先压碎,后拔起)I磨蚀作用搬运作用:运动冰磧(表磧/侧磧/中磧/内磧/底磧)愛堆积作用:侧磧/中磧/尾磧/底磧 20冰蚀、冰磧地形类型?冰水地貌类型?冰蚀地貌类型: 冰斗: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 貌。 角峰 刃脊 冰川谷 悬谷: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 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 谷。 冰川三角面、羊背石 冰蚀平原 冰蚀阶地冰磧地形类型:冰磧丘陵、侧磧堤、

12、中磧垄、尾磧垄、鼓丘、冰磧平原冰磧阶地。 冰水堆积地貌:冰砾阜及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冰蘑菇、冰水扇、冰水湖、 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21. 冰磧物特点?冰川地貌组合?冰磧物的基本特征:(1)地形方面常构成尾磧垅,侧磧垅和底磧平原。在地形组合上,上游为冰蚀 地形,下游为冰磧地形。(2) 岩矿成分不稳定矿物多,长石含量较高。(3) 岩相特点粒度成分:大小混杂,砾石粘土混杂堆积冰磧物的分选性:差冰磧砾石的磨圆度:差,砾石基本为棱角状冰磧砾石的表面形态:发育特殊形状的砾石,有压坑和压弯现象冰川漂砾冰磧物中的砂粒特征:石英表面发育贝壳状断口砾石的排列方向冰川地貌组合:(1)山岳冰川地貌组合(具有垂

13、直分带性) 冰蚀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上,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 冰蚀一冰磧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下,尾磧垅以上,以冰谷、 侧磧堤、冰磧丘陵、鼓丘为主。 冰磧地貌带:以尾磧垅为代表。 冰水堆积地貌带:尾磧垅以下,表现为冰水扇和外冲平原。22. 海蚀地貌类型?(1) 海蚀穴(洞、槽):波浪冲击形成的洞穴称海蚀穴,长条形 凹槽称海蚀槽。(2) 海蚀崖:海蚀穴扩大到一定程度,产生崩塌,崩塌后形成的陡崖称海蚀崖。(3)海蚀台地(波切台地、浪蚀台、岩滩):海蚀崖后退过程中 会形成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海蚀台地。(4)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同的海蚀洞被蚀穿而 相互形成的一种海蚀地貌。(5)海蚀柱:

14、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 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23泥沙横向运动及纵向运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1)泥沙的横向运动:波浪刚进入浅水区波浪达到近岸浅水 区中立线均衡剖面海岸带泥沙的分选。横向运动的地貌类型: 海滩;沙咀;沙坝;泻湖;连岛沙坝及陆连岛。(2)泥沙的纵向运动:即泥沙平行海岸线的运动。当波浪作用方向与岸线夹角为45。时,泥砂纵向运动速度最快。纵向运动的地貌类型: 水上堆积阶地(台地)海滩;水下堆积阶地(台地);沿岸堤(滨岸堤);水下沙堤;离岸堤;泻湖;海积阶地。24风蚀地貌类型?风积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石窝(风蚀壁龛):风沙在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大小不等、 形状各异的凹坑。 风蚀

15、柱:风蚀作用形成的孤立的岩柱称风蚀柱。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的蘑菇状风蚀柱,上部为硬岩层,下部为 软岩层。摇摆石:风蚀蘑菇进一步风蚀,顶部坠落,在地面上能够随风 摇动。 雅丹(风蚀珑槽):挟沙风沿干涸湖底裂隙风蚀形成风蚀槽(谷),谷间凸起称风蚀垄,成片出现的风蚀槽、风蚀垄。 风蚀城堡:水平岩层地区经挟沙风长期风蚀,形成一些平顶 残丘和陡峭岩壁。 天生桥 风蚀残丘:长期风蚀后,形成的孤立丘状地形,以平顶居多。 风蚀洼地:风蚀洼地多为小而浅的碟形洼地,直径多在50m 以下,深度lm左右。(2)风积地貌类型 信风型风积地貌单向风或近似方向风作用下形成,在荒漠区主要形成新月形沙丘 和纵向沙垄,非荒漠区发育

16、抛物线沙丘。 季风一软风型风积地貌两个方向相反的风交替出现时形成,其延伸方向与风向垂直,沙 丘常作往返移动。 对流型风积地貌由龙卷风作用形成,荒漠区发育凹斗新月形沙丘,非荒漠区为各 种环同心圆状沙丘。 干扰型风积地貌气流前进遇地形阻拦,产生折射,造成干扰而成,主要是金字塔 沙丘。25.第四纪气候变化证据?岩性方面冰磧物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可以恢复古冰川的规模。红色风化壳、含铁锰的沉积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形成的。 矿物的风化程度和矿物组合也可以反映形成时的气候。黄土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古土壤是温暖气候的标志。蒸发岩的形成是炎热干燥气候的产物。地貌证据 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

17、志。 冰缘地貌:据之可恢复冰川作用范围。 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随着气候干湿的变化,沙漠的范围 也发生变化,气候干燥时扩大,湿润时缩小。内陆湖泊:高低湖面代表雨间雨期,湖底沉积以及湖泊附 近地层剖面的研究恢复古气候。(5) 海面变化:地动型海面变化是局部的,反映新构造运动;水 动型海面变化是全球性的,反映气候变化。全球低海面代表 冰期;全球高海面代表间冰期。生物化石证据抱粉分析:根据地层剖面中的抱粉组合恢复古植被,然后恢 复古气候。 树木年轮学研究: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就不同, 年轮的宽度也不同。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根据哺乳动物群的组合特征恢复古气 候。珊瑚发育于热带海洋,是热带海洋的标

18、志。 海洋微体生物研究:微体生物的分布与海深、海水温度、盐 度及CO2含量有关。同位素证据温度不同,蒸发作用的强度不同,海水中氧同位素(16O、17O、0)的组成也不同。温度下降或在冰期期间,海水中、海洋沉积物或生物的CaCO3外壳中,相对富集;在温度升高或在间冰期期间,16。相对富集。在大陆上,结论和海洋中相反。考古学证据26.欧洲阿尔卑斯冰期划分、中国东部冰期划分、冰后期气候划分?欧洲阿尔卑斯冰期划分冰期划分方案(从新到老)冰后期玉木冰期玉木一里斯间冰期里斯冰期里斯一民德间冰期民德冰期民德一贡兹间冰期贡兹冰期贡兹一多瑙间冰期多瑙冰期多瑙一拜伯间冰期拜伯冰期 冰期划分依据:冰川地貌、冰磧物与

19、冰水堆积物的关系、冰 磧物的风化程度。中国东部冰期划分 冰期划分方案(从新到老)冰后期大理冰期大理一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庐山一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一鄱阳间冰期鄱阳冰期 冰期划分依据:冰川地貌,冰磧物及其风化程度,冰川漂砾, 冰川擦痕。27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哺乳动物群里出现三个新的现代属之一时便标志着第四纪的开 始,它们是真象属,真马属和真牛属。这个标准被称为豪格线. 更新世早期,少量(23个)新近纪残留种属,大量更新世特 有种属,部分现生种属。 更新世中期,大量更新世特有种属,个别残留种属,较多的现 生种属。 更新世晚期,大量现生种属,部分更新世特有种属,没有残留 种属。 全新世,

20、几乎全是现生种属。2&中国南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名称、时代、主要特点等)北方 动物群早更新世一一元谋动物群。中更新世盐井沟动物群标准地点在四川万县盐井沟的石灰岩裂隙式洞穴中。全新世动物群。 间冰期气候转暖,植被带又向高纬方向移动。全球各地由于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植物迁移的距离和方向并非完全一致, 迁移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属种都能回到原来的分布区。29人类发展阶段?人类的发展大体上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阶段。(1)腊玛古猿阶段(2)南方古猿阶段(3)直立人阶段(4)早期智人阶段(5)晚期智人阶段30放射性碳测年法原理?1 C (1.2x1O-10

21、%)放射性同位素,主要产生于高空大气层。 在高空大气层,由于宇宙射线的冲击,产生一些热中子和电子等多 种粒子。热中子和大气中的氮原子碰撞,使氮原子转变为14C原子。 新生的14C遇氧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14CO2 ),这种含有14C的CO2 与原有的CO2相混合,使大气中的CO2含有14C的放射性。大气二 氧化碳通过自然界碳的循环而扩散到整个生物圈、水圈的一切与大气CO2发生交换关系的含碳物质中,使这些含碳物质都具有14C的 放射性。这些物质中14C的含量一方面从大气中不断地获得新补充, 另一方面因14C是放射性元素而按照放射性衰变规律又不断地在减 少。补充和衰减的结果使14C含量在所有含碳物

22、质中保持动态平衡, 即放射性同位素14C在碳元素中所占比例几乎保持恒定值。如果某 种含碳物质,一旦停止了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像生物死亡、碳酸盐 的沉淀埋藏等),则该物质中的14C不能从大气中获得新补充,而原来含有的14C却仍按照衰变规律而不断减少,每经过一个半衰期, 则减少为原有量的一半。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含碳样品的放射性 比度也按指数规律减少(I=Ie_T)。因此只要测量出样品14C比度,就可按公式计算出该样品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即样品的地质年 代。(动植物死亡、沉积物沉积的年代)。31. 古地磁测年法原理?(1) 地球具有磁场。地磁场可以看作一个地心轴向偶极子磁场。(2) 在地质历史中,

23、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是不断变化的。(3) 地磁场变化的周期有长有短。极 性 世 持续时间约106年,分为正极性世(normal polarity epoch)与现在地磁极性相同的时期。负极性世(reversed polarity epoch)与现在的地磁极性相反的时 期。次一级的极性变化称为极性事件(event)持续时间约104105 年。这些变化以热剩磁、沉积剩磁和化学剩磁的形式在地层和沉积 物中记录下来。(4) 在连续的剖面上(也可多个连续剖面相“连接”),密集采样, 经古地磁测定和绝对年龄测定,得到一张古地磁表。(5) 应用古地磁方法时,在连续的剖面上系统采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剩磁”的方向

24、和大小,借助于KAr等测年方法,确定某个(些)极性带或极性事件的年龄,就可以确定样品的年龄。32. 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和方法?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一)生物地层学原则(最主要依据)(1)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划分地层;(2 )第四纪海相地层用无脊椎动物群及微体动物群划分地层层 序;(3)陆相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4)植物化石,植物组合(尤其是抱子花粉的研究)是反映古气候 和古地理的最显著最灵敏的标志。(二)气候地层学原则(1)利用冰期和间冰期遗留在地层中的各种痕迹划分地层;(2)利用雨期和间雨期序列。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一)岩性、岩相学在现在的大陆上,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松散沉积,只有沿海平原地 带

25、有海相沉积。首先要确定沉积物的岩石性质以及它们在空间上 的分布规律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在研究岩性岩相的过程中,关 键是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标志层,再以标志层作为划分地层顺序和 相对年龄的对比标志。(二)古人类与考古法人类化石以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石器和其他文化遗迹,都具有划分时代的意义。石器时代的分期和第四纪的分期可以综合对比。(三)构造、地貌法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侵蚀面,可作为划分第四纪地层的 标志。(四)同位素年龄测定法(五)古地磁地层法古地磁地层法测定的对象主要是火山岩,其它研究对象有黄土、 古土壤、红色粘土、湖相纹泥、粉砂粘土等。33. 华北第四系、黄土地层、元谋组地层(时代、地点、

26、主要岩相和 岩性、所含的化石)华北第四系:(1)下更新统(QP1)泥河湾组标准地点:河北与山西交界的桑干河盆地,以河北省阳原县泥 河湾村命名。泥河湾组以湖相沉积为主要特征。岩性:以灰绿、灰蓝、灰白和杂色的粘土、泥灰岩和砂质粘土 为代表。岩相:沉积颗粒分选均匀,砂砾石的磨圆度良好,水平层理发 育。分布:分布于桑干河流域及其支流壶流河的断陷盆地中。此外, 汾河盆地,延庆、怀来盆地都有分布。厚度:厚度可达数百米。地层产状基本近于水平或略有倾斜。化石:泥河湾动物群以及软体动物化石。(2)中更新统中更新统以红色土堆积为主,并有洞穴和河湖相堆积,标准地层有周口店组、离石黄土及泄湖组。Qp2周口店组地点:北

27、京房山县周口店第一地点岩性:洞穴堆积地层厚度50米,原划分出13层(3)Qp3上更新统上更新统的标准地层有萨拉乌苏组和丁村组。萨拉乌苏组为河湖相沉积黄土地层:厂1、下更新统(Qpi)午城黄土地点:山西省午城镇.黄土覆于一层砾石层之上,颜色较红,含红色埋藏土,底部的 黄土层中偶央小石粒,层理不清楚。化石:长鼻三趾马、三门马、中国貉和步氏大角鹿化石。啮齿 Q类化石较少。从化石看,早更新世的环境较为湿润,自中更新世以后才逐渐 变为干旱环境。2.中更新世(Qp2)离石黄土地点:山西离石县陈家崖离石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它是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 离石黄土直接覆盖在午城黄土之上,或覆盖在不同时代的其

28、它 岩层之上。离石黄土一般厚约100米左右。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普遍含有红色的埋藏土壤层。根据其中存在一显著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即 离石黄土上部和离石黄土下部。3.晚更新世(Qp3)马兰黄土马兰黄土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华北平原及山麓地带。岩性:淡灰黄色,较疏松,柱状节理发育,无层理,易产生陷 穴和天然桥。马兰黄土中的化石一般石化不深,含有较多的鸵鸟蛋及蛋碎片, 并含有方氏鼢鼠。F更新统元谋组地点:昆明西北方的元谋盆地岩相:厚层河湖相沉积厚度:约700米化石:元谋动物群,元谋人及石器岩性:分为四段28层,第一段,包括1 一 4层,厚109. 7米,以杂色粘土为主,并与 亚粘土层、薄层砂层呈互层,典型的湖相沉积。第二段,包括57层,厚314米,是一套杂色粘土层、亚粘土 层、粉砂亚粘土、粉砂层和砂层的交互沉积,韵律层十分明显。 砂层中发育有流水相和湖相交错层,有些砂层中夹有小砾石和 粘土球,钙质和铁质胶结以湖相为主的河湖交替沉积。第三段,包括第1823层,厚149米,为棕灰色、棕黄色粗砂层、中砂层、细砂层和棕色、灰棕色、棕红色粉砂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粘土层的互层沉积,以河流冲击相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第四段,包括2428层,厚层、亚粘土层和粘土层的互层, 米,是一套砂砾层、粉砂亚粘土 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