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上传人:干*** 文档编号:1847540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0.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1-1-1 超声波的性质与声场特征量1-1-1-1 超声波的性质人耳能感受到的机械振动波称为声波,其频率范围为16Hz2KHz。当声波的频率低 于20Hz时,人耳不能感受到,这种机械振动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KHz时,人耳也 不能感受到,这种机械振动波则称为超声波。一般把频率在 2KHz 到 25MHz 范围的声波 叫做超声波。超声波是由机械振动源在弹性介质中激发的一种机械振动波,其实质是以应力波的 形式传递振动能量,其必要条件是要有振动源和能传递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实际上包 括了几乎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它能透入物体内部并可以在物体中传播。机

2、械振动 与电磁波有实质性的不同,电磁波是以光速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因此电磁波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而机械振动波则不能,因为没有弹性介质的存在。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1)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在许多场合可应用几何声学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指向性好,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2)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穿透力强。3)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反射与折射、衍射与散射、衰减、声速、干涉、叠加 和共振等多种变化,并且其振动模式可以改变(波型转换)。4)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达到一定程度的声功率就可在液体中的物体界面上产生 强烈的冲击,即“空化现象”。1-1-1-2 超声

3、波声场的特征量介质中有超声波存在的区域叫做超声场,涉及的特征量有声压、声强与声特性阻抗 (简称声阻抗)。声压: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质点承受的压强将超过无声波时的静态压强,声压就 是在有声波传播的介质中,某一介质质点在交变振动的某一瞬间所具有的压强与没有声 波存在时该点的静压强之差(附加压强),常用字母P代表。声强:声强是在声场中某点上一个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介质单位面积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平均声能量,即声波的能流密度,常用字母I代表。在自由平面波或球面波的 情况时,设有效声压为P,传播速度为c,介质密度为P0,则在传播方向的声波的声强为: I = P2/ P 0 C。声特性阻抗(简称声阻抗)

4、:在超声波检测中,为了便于表征介质的声学特性,把介 质的密度与声速的乘积称为介质的声特性阻抗(简称声阻抗),常用字母 Z 代表,即 Z= pc,式中P为介质密度,c为介质中的声速。Z越大,质点振动速度越小,反之则质 点振动速度越大。在超声检测中,常把两个声强之比或两个声压之比用常用对数值来表示,以便于表 示与运算,并以分贝(dB)为单位:声强 I1 与 I2之比:dB=10lg(I1/I2) 声压 P1 与 P2之比:dB=20lg(P1/P2)在超声波检测中,检测到的超声波信号幅度与声压成正比,因此在超声波检测仪器 上显示的回波幅度H1与H2之比也是:dB=20lg(H1/H2)1-1-1-

5、3 超声波声场的特性 超声波所占的空间称为超声场,对于圆盘声源辐射的情况下,其超声场结构如图1-1-1所示,它包括近场(N为近场长度)和远场两个部分。圆盘声源向自由场(均匀而各向同性媒质中,边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声场)辐射 时,声源附近声压和质点速度不同相的声场称为近场,在近场区中,中心轴线的声压分 布是不均匀的,我们把声轴线上最后一个极大值点至声源的距离称为近场长度,在近场 长度范围内,整个声束轴线上存在声压极大值和声压极小值的波动。大于近场长度范围的称为远场,在远场中, 声压和质点速度同相,声压随着距离的增大按指 数规律呈单调下降变化。根据连续波理论,近场长度N=(D2-入2)/4入,入1

6、.6S0=70 y图1-1-1超声场结构示意图为传声介质中的超声波长,D为晶片直径。当晶片直径一定时,随着检测频率的提高,波 长变短,近场长度加大。近场区内的声压分布变化是不均匀的,只有在远场时,才能利用声压反射规律评估 各种反射体的回波声压变化。由于超声波检测使用的是脉冲波,在叠加效应影响下,实际的近场长度要比按连续波公式计算的近场长度小一些,有资料介绍在脉冲波的情况下,实际近场长度约为计算 值的07倍左右。对于方形或矩形压电晶片,其产生的声场不是如圆盘声源那样的圆形横截面声场,而是成近似方形或椭圆形横截面的合成声场,在评估其近场长度影响时,可以依据上述 公式,分别用晶片的边长独立计算,然后

7、以最大的近场长度来考虑对超声波检测的影响。近场区的长度与压晶片直径和传声介质中超声波的波长有关,在近场区的超声波束 呈收敛状态,在近场区末端,亦即从近场区进入远场区的过渡点上声束直径最小(故也 将此点称作自然焦点),进入远场区后声束将以一定角度发散,声束边缘的斜度以半扩散 角(也称为指向角)9表示,声束的半扩散角同样与压电晶片直径和超声波的波长有关。扩散角越大,超声波束的指向性越差,对超声波检测中准确评定缺陷位置是不利的。在一般情况下,波长入,圆形晶片(直径D)的OdB半扩散角90=arcsin(122A/D)或 近似为90=70(A/D),其负3dB半扩散角9-3dB=29(A/D),负6d

8、B半扩散角 9-3dB=arcsin(051A/D);对于边长a的方形晶片,则有9。=57(入/a),负3dB半扩散角 93dB=25(入心在晶片尺寸一定时,选用较高的检测频率可因波长较短而获得较好的指向性(半扩散角小),从而提高检测时对缺陷的定位准确性。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考虑 选用小晶片、低频率的探头,利用其声束扩散特性探测倾斜取向的缺陷。例:已知钢中纵波速度=5.85xl06mm/s,铝中纵波速度=6.25xl06mm/s,圆盘形换能器直径为20mm,频率为2.5MHz,分别求钢、铝中的近场长度和指向角解:按照 N=D2/4 入,0=70(入/D), N=C/f,则:(1) 在

9、钢中有 N=202/4(5.85/25)=4274mm,0 =70(5.85/25)/20= 9.3(2) 在铝中有 N=202/4(6.25/25)=40mm,0 =70(5.85/25)/20= 8.75 1-1-2超声波的类型1-1-2-1 按振动模式分类 超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视介质质点的振动型式与超声波传播方向的关系,最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波型:(1) 纵波(Longitudional Wave,简称L波,又称作压缩波、疏密波):纵波的特点是传 声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平行(2) 横波(Shear Wave,简称S波,又称作Transverse wave,简称T波,也

10、称为切变 波或剪切波):横波的特点是传声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并且视 质点振动平面与超声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又分为垂直偏振横波(SV波,这是工业超声波检 测中最常应用的横波)和水平偏振横波(SH波,也称为Love Wave-乐甫波,实际上就是 地震波的震动模式)。横波只能在具有切变弹性的媒质中传播。(3) 表面波(Surface Wave):在工业超声波检测中应用的表面波主要是指瑞利波(Rayleigh Wave,简称R波),它是在半无限大固体介质(厚度远大于波长)与气体介 质的交界面上沿固体表面层传播,在介质上的有效透入深度一般在一个波长之内,传声 介质的质点运动轨迹呈椭圆形

11、,长轴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短轴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 只能用于检查介质表面的缺陷,不能像纵波与横波那样深入介质内部传播以检查介质内 部的缺陷。此外,水平偏振横波(SH波,也称为Love Wave-乐甫波)也是一种沿表面层 传播的表面波,不过目前在工业超声波检测中尚未获得实际应用。(4) 兰姆波(Lamb Wave):这是一种由纵波与横波叠加合成,以特定频率被封闭在特 定有限空间时产生的制导波(guide Wave)。在工业超声波检测中,主要利用兰姆波来检 测厚度与波长相当的薄金属板材,因此也称为板波(Plate Wave,简称P波)。兰姆波在 薄板中传递时,薄板上下表面层质点沿椭圆形轨迹振动,随

12、振动模式的不同,其椭圆长、 短轴的方向也不同。薄板中层的质点将以纵波分量或横波分量形式振动,从而构成全板 作复杂的振动,这是兰姆波检测的显著特征。根据薄板中层的质点是以纵波分量或横波 分量形式振动,可以分为S模式(对称型)和A模式(非对称型)两种模式的兰姆波。 在细棒和薄壁管中也能激发出兰姆波,此时称为扭曲波、膨胀波等。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的应用波型外,现在已经发展应用的还有头波(Head Wave)和 爬波(Creeping Longitudional Wave,又称作爬行纵波),特别是后者能够以纵波的速度 在介质表面下传递,适合用于检测表面特别粗糙,或者表面存在不锈钢堆焊层等情况下 的近表层缺

13、陷检测。图 1-1-2 示出了各种波型的示意图。1-1-2-2 按波形分类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介质中振动相位相同的所有质点所联结构成的轨迹 曲面叫做波阵面,某一时刻振动所传到距离声源最远的各点所联结构成的轨迹曲面则称 为“波前”。这里所说的相位是指:质点在其平衡位置的振动是一种周期变化量,在变量达到某 一值时,相对于原始值的变化量,就是此时的相位,对于简谐振动量按A=A0s in (st+) 规律变化,其中(3t+。)称为相位或相位角、相角,它确定了A在时间t时的数值,。是 t=0时的相位,称为初始相位,如果该振动从平衡位置(零位)开始,贝把=0。波阵面形状为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行平面的

14、称为平面波,波阵面为同心球面的称为 球面波,波阵面为同轴圆柱面的波称为柱面波。波阵面的形成与声源形状、尺寸有关,例如在理想的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中:点状球体振子发出的超声波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球面波波阵面,球面波的声强与距 离声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声压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成反比。无限长(远大于波长)的线状直柱振子发出的超声波形成柱面波波阵面,柱面波的 声强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成反比,即声压与距离声源的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无限大平面振子发出的超声波形成平面波波阵面,声压将不随距离声源的距离变化 而变化。事实上,由于介质中声能吸收现象的存在,声压是不可能保持为衡量的。当声 源平面的长、宽尺寸远远大于波长时

15、,就可以近似地认为它发出的是平面波。对于圆盘形辐射体,其发出的超声波波阵面介于球面波与平面波之间,称为活塞波。 图1-1-3示出了各种波阵面的示意图。1-1-2-2按振动的持续时间分类超声波检测中利用了连续波与脉冲波。连续波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作相同频率的连续谐振动,是一种连续地、不停歇振动 的超声波,通常具有单一的频率,一般用于穿透法、共振(谐振法,利用频率可调的超 声波)以及共振(谐振)法测厚。脉冲波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是有一定持续时间的间歇振动,其振动频率是多个不同 频率连续波的叠加,按一定重复频率间歇发射的前后不存在其他声波的很短的一列超声 波,一般用于脉冲反射法、脉冲穿透法检测。图1-1

16、-4示出了连续波与脉冲波的示意图。I波氏入纵波传播方向横浪传播方向瑞利波传播方向头波和爬波七丄+刁?-、”/非对称型兰姆波传播方向图1-1-2各种波型示意图球面波径向截面 柱面波(轴向俯視波源图 1-1-3TnTT波源平面彼活塞波各种波阵面的示意图图1-1-4连续波与脉冲波的示意图1-1-3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1-3-1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波长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与介质、波型等有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的超声 波波型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振动频率f (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以每秒一次 为1个赫兹-Hz)和超声波的波长入(超声波完成一次全振动时所传递的距离,或者

17、说相 同相位的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或者说一个特定点与相邻的相应点之间的距离)三者有如 下关系:C=A f,式中:入为波长(m), f为频率(Hz), C为声速(m/s)。应当注意C=Af式是一个数学量的关系式,不能认为增高频率或者加大波长就能增 大声速,因为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的超声波波型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例如在同一材 料钢或铝中,横波、纵波、瑞利波的声速差异有:钢:cs055cl; CrO92cs;铝:cs049cL; CrO93cs;式中:cL为纵波速度,cs为横波速度,cR为瑞利波速度。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是通过质点振动实现的,在超声波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 位置上往返振动的速度,即质点

18、自身的振动位移速度,这是质点振速,它远小于超声波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速,质点振速与声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声波传播不是把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1-1-3-2 超声波的叠加与干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发出的超声波同时在一个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些点相 遇,每个波不因其他波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相遇处质点的振动是各个波在该点激发 振动的合成,合成声场的声压等于各个超声波声压的矢量和,此即超声波的叠加原理。如果发生叠加的超声波波列具有频率相同、波型相同(相同振动方向)、相位相同 或者相位差恒定的波源,则合成声压的频率与各列相同,但是幅度不等于各列声波声压 幅度之

19、和,而与声波波列的相位差有关,在叠加区的不同地点出现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某些位置上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者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就 是超声波的干涉现象。1-1-3-3 超声波的反射、透射与折射(1)反射超声波从第一介质入射到具有不同声阻抗的第二介质时,在两种介质之间的界面上, 入射超声波改变入射方向返回第一介质的现象,称为超声波的反射,这包括是一部分超 声波被反射,而另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或者全部的超声波被反射(全反射)两种情况 这取决于超声波的入射角度和两种介质的性质。例如超声波从固体中入射到与空气的界 面上时,将发生全反射。如果超声波垂直入射到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异质界面

20、(声束轴线与界面垂直)时 超声波的反射状况可由声压反射系数和声强反射系数表征:反射波声压与入射波声压之比称为声压反射系数:r=Pr/p0=(Z2-Z1)/(Z2+Z1) 反射波声强与入射波声强之比称为声强反射系数: I=Ir/I0=r2=(Z2-Z1)/(Z2+Z1)2式中:r为声压反射系数,I为声强反射系数,Pr为反射波声压,P0为入射波声压,1为 反射波声强,10为入射波声强,Z为第一介质的声阻抗,Z2为第二介质的声阻抗。如果超声波倾斜入射到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异质界面时,超声波的反射状况要考 虑波型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素:纵波斜入射:sin a L/cL=s in a L/cL=s i

21、n a/cS,式中:aL为纵波在第一介质中的入射角, aL为第一介质中的纵波反射角,at为第一介质中的横波反射角(当第一介质为固体的情 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反射横波),cL为第一介质中的纵波速度,CS为第一介质中的横波速度。 横波斜入射:Sin a/CS=Si nat/cs=Si naL7CL,式中:at为横波在第一介质中的入射角, at为第一介质中的横波反射角,aL为第一介质中的纵波反射角,CL为第一介质中的纵波 速度,cs为第一介质中的横波速度。注意:当第一介质为固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横波存在。由式可见在同一介质中,相同 波型情况下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在超声波倾斜入射的情况下,声压反射系数和

22、声强反射系数将变成:声压反射系数:r =(Z2cosa-Z1cos3)/(Z2cosa+Z1cos3)声强反射系数: I=r2=(Z2cosa-Z1cos3)/(Z2cosa+Z1cos3)2式中:a-声束入射角,B-声束反射角,Z1-第一介质声阻抗,Z2-第二介质声阻抗。(2)透射超声波从第一介质入射到第二介质时,如果两个介质具有相同的声阻抗时,超声波将全部透射到第二介质中,但是如果两个介质具有不同的声阻抗时,则超声波在界面上 将同时发生反射与透射,超声波的透射状况可由声压透射系数和声强透射系数表征。在垂直入射的条件下:透射波声压与入射波声压之比称为声压透射系数:tp = Pt/P0 = 2

23、Z2/(Z2+Zi)=1 + rp透射波声强与入射波声强之比称为声强透射系数:ti=It/I0=(Pt2/2Z2)/(P02/2Zi)=4ZiZ2/(Z2+Zi)2在倾斜入射的条件下:声压透射系数:tp = 2Z2cosa/(Z2cosa+Z1cos3)声强透射系数:ti = 4Z1Z2cosacosp/(Z2cosa+Z1cosp)2,式中:tp为声压透射系数,Pt为透射波声压,P0为入射波声压,为声强透射系数,It为 透射波声强,I0为入射波声强,a为声束入射角,B为声束反射角,Z为第一介质声阻抗, Z2为第二介质声阻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I0=Ir+It,即入射声强等于反射声强与透射声

24、强之和。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的声阻抗不同,在有些情况下(例如Z1Z2)计算得到声压反 射系数为负数时,负号表示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反。( 3)声压往复透过率超声波从第一介质垂直入射到第二介质并在第二介质底面由空气界面完全反射后返回穿 过第一、二介质的界面时的返回声压与入射声压之比称为声压往复透过率,这在超声波 检测中是经常遇到的情况,因此是很实用的:声压往复透过率:Tp = 1-rp2 = 4Z1Z2/(Z2+Z1),式中:Tp为声压往复透过率,rp为第一、 二介质界面的反射声压,Z1为第一介质声阻抗,Z2为第二介质声阻抗。(4) 三层平界面时的反射与透射超声波在声阻抗为Z1第一介质中垂直入

25、射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声阻抗为z2的第二介质,再进入声阻抗为Z3的第三介质的情况下,从第二、三介质界面反射并穿过第一、二介质界面回到第一介质的反射声压与第一介质中的入射声压之比,即声压反射率绝对值有如下关系:式中:m为Z/Z2,5为第二介质(中间介质层)的厚度,入为超声波在第二介质(中间 介质层)的波长。当第二介质(中间介质层)厚度5,并且Z=Z3时,相当于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时 在被检测材料中遇到有一定厚度的缺陷的情况,则声压反射率有:5=n2时rp有最小值, 5=(2n+1)入/4时rp有最大值,这里n为正整数。这意味着缺陷厚度达到5=(2n+1)入/4时 能获得最大反射而容易被检测出来。当第

26、二介质(中间介质层)厚度5,并且当ZZ3时,相当于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 时对耦合剂层、保护膜厚度要求的情况,则声压反射率有:5=n2时rp有最大值, 5=(2n+1)入/4时rp有最小值,这里n为正整数。这意味着耦合剂层或保护膜厚度在 5=(2n+1)入/4时能有最大的穿透。声压透射率则有如下关系:式中:m为Z1/Z2,5为第二介质(中间介质层)的厚度,入为超声波在第二介质(中间 介质层)的波长。当第二介质(中间介质层)厚度5,并且Z1=Z3时,相当于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时 在被检测材料中遇到有一定厚度的缺陷的情况,则声压透射率有:5=门入/2时tp有最大值, 5=(2n+1)入/4时tp有最

27、小值。这同样意味着缺陷厚度达到5=(2n+1)入/4时能获得最大反 射而容易被检测出来。当第二介质(中间介质层)厚度5,并且当Z1Z3时,相当于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 时对耦合剂层、保护膜厚度要求的情况,则声压透射率有:5=n入/2时tp最小;5=(2n+1)入/4时tp最大。这同样意味着耦合剂层或保护膜厚度在5=(2n+1)入/4时能有最大的穿透。上述公式是以连续波为基础推导出来的,超声波检测中应用的主要是脉冲波,涉及 的波长是一个复杂的合成量,以实验为基础得到的数据表明,一般在5/入V0.001时绝大 多数声能透入工件,5/入0001时穿透声能减少,接触法检测时的耦合层和超声波单晶 直探头的

28、保护膜厚度应该越薄越有利于超声波的透射。(5)折射超声波从第一介质倾斜入射到第二介质,而这两种介质具有不同的声速时,在两种 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入射声波的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但是改变了原来的入射方向,这种 现象称为超声波的折射。当第二介质是固体的情况下,在发生折射的同时,还伴有波型 转换发生。超声波从第一介质倾斜入射到第二介质而发生的折射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速比(折 射率)和入射、折射角度(正弦函数)相关,即:sina/C1=sinR/C2,式中a为入射角, c1为第一介质中入射超声波的速度;B为反射或折射角,c2为在第一介质中反射或者在 第二介质中折射超声波的速度。该数学式也称为斯涅尔定律或折射定

29、律,它能反映入射 角、反射角、折射角与介质中的声速的关系。如图1-1-5所示,以纵波L倾斜入射为 例,由于在相同介质中相同波型有相同的波 速,因此L的反射角B与L的入射角a相反同,在同一介质中横波的速度小于纵波速图1-1-5超声波反射与折射时的波型转换 度,因此反射横波S的反射角B小于L的反入射角a,折射横波S的折射角小于折射纵波L的折射角。折折在超声波检测中利用超声波在界面上的折射特性主要用于达到波型转换的目的,例如把 一般压电晶体产生的纵波转换成横波、瑞利波、兰姆波等,以适应不同工件及不同情况 下的检测。但是在对形状复杂的工件进行超声波检测时,有时也需要注意超声波在被检 工件内由于型面反射

30、造成波型转换的现象,避免发生误判。斯涅尔定律的完整表达式可写为:sin入佗严i Bli/Cl严i门乂代严in山代严i门弟/匚二引门為佗式中:aL1-纵波入射角,as-横波入射角,Bl1-纵波反射角,Bs1-横波反射角,0L2-纵波折射 角,0s2-横波折射角。在倾斜入射的情况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加,相应一定波型(一定波速)的折射角也 随之增大,当达到 90的情况下,该波型的折射波将不能在第二介质中存在,我们把这 时的入射角称之为临界角,具体可分为:第一临界角:aI= arcsin (cL1/cL2),这时折射纵波的折射角达到90,第二介质中只留下 了折射横波。在超声横波检测中,一般要求采用纯横波

31、检测,因此入射角应该大于第一 临界角。第二临界角:aII= arcsin(cL1/cs2),这时折射横波的折射角达到90,第二介质中已没 有折射波存在,但可以在第二介质表层激发出瑞利波,可用于瑞利波检测,即激发瑞利 波的入射角大于等于第二临界角:aR= arcsin(cL1/cR) arcsin(cL1/cs2)第三临界角:aIII=arcsin (cs1/ cL1),这是在入射波为横波,倾斜入射到固体/气体界面的 情况下发生的,当未达到第三临界角时,有反射横波与反射纵波存在,一旦达到第三临 界角,则反射纵波的反射角达到 90,介质中只留下了反射横波。在对形状复杂的工件 进行超声横波检测时,有

32、时也需要注意超声波在被检工件内由于型面反射造成波型转换 的现象,避免发生误判。上面各式中:cL1为第一介质纵波声速,cL2为第二介质纵波声速,cs1为第一介质横波声速, cs2为第二介质横波声速,cR为第二介质瑞利波速度(在有机玻璃-钢界面的情况下,通常 取 aR 为 67。-72)。例:使用带有有机玻璃斜楔(纵波速度2.73xl06mm/s)的接触法斜探头检测钢质工件(纵 波速度5.85xl06mm/s,横波速度3.23x106mm/s),若入射角分别为20、30和45, 试求折射纵波与折射横波的折射角。解:a入射角 a =20。时,C/C2=si na/si nB, 2.73/5 85=s

33、i n20 / sin B,B=47.13,说明入射角小于第一临界角,故存在折射纵波与折射横波:纵波折射角B =47.13,横波折 射角:2.73/323=sin20 / sin B,B =23.87b入射角 a =30。时,C1/C2=sina/sinB, 2.73/585=sin30 / sinB,B90,入射角大于第一临界角,即不存在折射纵波,横波折射角:2.73/323=sin30 / sin B,B =36.27C入射角 a =45。时,C1/C2=sina/sinB, 2.73/585=sin45 / sinB,B90,入射角大于第一临界角,即不存在折射纵波,横波折射角:2.73/

34、323=sin45 / sin B,B =56.78(6)汇聚与发散一束声波从第一介质透射进入具有 不同声速的第二介质且界面弯曲的情况 下,会发生声束汇聚或发散,汇聚的现象 称为聚焦,扩散的现象称为发散,汇聚还 是发散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声速差异、界面的弯曲方向,汇聚或发散的程度符合折射平行声束在圆弧曲面上透射时的汇聚与发散定律(以曲面的法线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图1-1-6为平行声束在圆弧曲面上透射时的汇聚与发散示意图。超声波检测用的声透镜聚焦探头就是利用声波透过具有不同声速的第二介质弯曲界 面能产生汇聚或发散的现象。(7)侧壁效应与角偶反射与超声波的反射特性有关,在被检工件中常会因为工件形状影

35、响而产生一些特殊的反射及波型转换,有可能影响对超声波检测结果的正确判断。这里介绍典型的三种情况。1侧壁效应对于单晶直探头,其声束呈圆锥状,在其外圆周面部分碰到侧面时,将由于侧面的反射以及可能产生波型转换了的反射波(例如图1-1-7侧壁效应横波)与原来声束发生叠加干涉,使得原声束横截面形状变成非轴 对称,最大声压值的连线(即声轴线)发生偏斜甚至弯曲,偏向离开侧面的工件内部。探头越接近侧面,声轴线偏离的程度越大,此即侧壁效应干扰的结果。侧壁效应对于超声波检测最大的影响是使得靠近侧面的检测灵敏度显著降低,探头 越靠近侧面,检测灵敏度越低,以至难以甚至无法检出靠近侧面的缺陷,侧壁效应也影 响底面反射波

36、,在侧面附近的底面反射波也会显著降低。在超声波检测中,为了避免侧壁效应的干扰影响,对于钢而言,在探测缺陷时要求 单晶直探头距离侧面的最小距离有:dmin35(a/f)i/2 (mm),式中dmin为单晶直探头距 离侧面的最小距离,f为超声波频率,a为预定探测距离(即探头中心轴线上要评定缺陷 的埋藏深度)。在判定底面反射波时要求:dmin5(a/f)i/2 (mm),这里的a为被检工件的 厚度。在有些情况下,侧壁效应对于超声波检测反而是有用的,即在两个相距较近的相对 侧面情况下,例如检测螺栓上的周面径向疲劳裂纹,可以用单晶直探头从螺栓端面入射, 探头位于螺栓端面的一侧,利用侧壁效应使声轴线弯曲而

37、检测到对面的裂纹,具体实例 可参见第四篇第九章4-9-3节的“液压缸紧固螺栓的原位超声波探伤”2纵波的61反射如图1-1-8 (a)所示,在钢质试件的条件下,如果纵波入射到与入射面成61的斜 面上时,反射横波基本上垂直于斜面对侧壁面再反射回来被接收,而反射纵波则因进入 了多次反射状况甚至可能不能返回探头被接收。因此,在超声波仪器上接收到的回波实 际上包括一段纵波时间和一段横波时间,由于横波速度低于纵波速度,结果在仪器显示 屏上显示的回波位置就不准确了,会被误认为是从较深的位置反射回来的。对于这种回 波的判别有个特征,即探头位置左右移动时(按图平面),回波位置不变,即传播时间不 变,这是因为长路

38、径的纵波速度快,短路径的横波速度慢,两者可以达到平衡。如图1-1-8(a)中将试样的横断面补足为三角形,即可看到即使在短边上改变声束入射位置,其实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是一样的,并且反射波的视在距离等于长边aS。 u 入射到钢中$1無面 反射时的模式转换123图1-1-8纵波的61反射在铝质试件的情况下,也有同样的表现,但其斜 面与入射面的角度是64。在超声波实际检测应用中,这种情况主要涉及到 位于直角附近有圆柱孔的情况,例如高压泵缸体内壁 或模具等,如图1-1-8 (b)所示。在检查孔壁裂纹时,除了缺陷反射回波外,还有距离探测面d1的孔壁回波,当探头移动到某个位置时,会有 纵波在孔壁上以45反射

39、到侧壁的回波,这时该回波大约在距离:d+d2+2R(1-sin45 ) d1+d2+0568R,在移动探头到某个位置时,就会出现上述61(钢,如果是铝则为 64)反射波,其视在距离(按钢计算)为:d1+d2tanaL+R1-tan(90 - a l)/2= d1+1 82d2+0742R,当 d1=d2+=R 时,反射波的距离为1:2.57:356。实际上,还会有其他由形状引起的反射波以及上述反射波的多次反 射波等,在检测时应注意鉴别。3横波的角偶反射图1-1-9所示为折射角60的横波在端角侧面上反射的 情况,在端角侧面上的横波入射角为30,当探头位置为某 个适当位置时,会出现反射产生的反射纵

40、波L2比反射横波T2 提前被探头接收(因为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在超声波仪 器显示屏上出现L2在T2前面的情况,存在时间差 t,在判别缺陷回波时应注意这种情况,避免误判。图1-1-9横波的角偶反射例如采用折射角60的横波探头检测焊缝时,如果遇到较大的根部未焊透,或者检测例 如板材、型材的与表面垂直的较深的裂纹,如果它们的高度超过波长,就有可能出现这 种角偶反射现象,如果不做正确判别,就有可能导致对缺陷位置的评定发生错误。 1-1-3-4超声波的衍射与散射(1)衍射(绕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异质界面的障碍物(例 |IHU| 如缺陷),根据惠更斯原理,在其边缘会有衍射现象发生,Tllll

41、llll产生新激发的衍射波,从表观上看,能使原来的超声波绕 图1-1-10平面波的衍射(绕射) 过缺陷继续前进,波长对障碍物尺度的比值越大,衍射现象越显著,如果障碍物的尺度 远大于波长,虽然仍有衍射现象,但是在障碍物后面会形成声影区(没有超声波的空间 区域)。如图1-1-10所示。在超声波检测中,衍射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限制了超声脉冲反射法可检出缺陷的最小 尺寸(一般以缺陷垂直于声轴线方向的面线度尺寸为缺陷中二分之一波长作为最小可检 出尺寸,这与缺陷中的声速和超声波频率相关,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近似地取被检工件 材料中的波长估算,由于使用的是脉冲波,因此缺陷检出率能够达到更高),另一方面 则被利用于

42、测量缺陷的垂直高度(例如棱边再生波法或者TOFD法,以及焊缝检测中评估 缺陷长度的端部峰值法,参见后面相关章节)。(2)散射超声波在传声介质中遇到诸如材料中的晶粒、晶界、晶界析出物、相质点,甚至晶 内相组织等由于成分上的差异以及声速的各向异性,或者媒介物中的悬浮粒子、杂质、 气泡等声阻抗(数值上等于声速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哪怕是微小的差异)的区域时, 构成了超声波反射、折射的条件,成为超声波的散射体,因为发生反射或折射而使原有 的超声波束沿着长而复杂的路径连续不断地被分裂或分解,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散乱 地向各方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散射。散射状态与超声波在传声介质中的波长及散射质点(例如平均

43、晶粒直径)的大小有 密切关系。在金属材料中,按波长入和晶粒平均直径d之比,可以划分为三种散射状况: 瑞利散射:d入时,其散射程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aS=C2Fd3f4),这是金属中大多 数的情况。随机散射:da入时,其散射程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aS=C3Fdf2),例如通常在粗晶铸 件中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漫散射:dA时,其散射程度与e成反比(asaC4F/d),当晶粒平均直径大到一定程度 时,as反而变小,这相当于遇到了一个单个物体的情况,此时as与频率无关。对于粗糙 表面也是能对超声波产生漫散射的情况,这可以比喻为一束照明光柱(例如汽车灯光) 在雨雾中被众多小水珠所散射以致光柱的照射距

44、离大大减小,或者,一束照明光柱投射 到一块平板玻璃上将发生有规律的反射,但若投射到一片沙滩上,或投射到一张砂纸上, 则反射光就成为无规律的漫反射光一样了。上面式中的as为散射衰减系数(反映散射衰减能力的大小),C2、C3、C4为比例常数, F为各向异性因子,d为晶粒平均直径。由于散射现象的存在,使得垂直于声路上的单位面积通过的声能减少,亦即减弱了 原来传递方向上的超声能量,被散射的能量最终变成内耗损失,造成散射衰减。尽管在 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中这种散射现象的存在不但使得超声波的穿透能力降低,而且还 对回波判别带来干扰,但是也可以利用在金属材料中散射超声波的叠加混响返回到超声 波探头并被接收后

45、,在超声波探伤仪显示屏上以杂草状回波形式(如草状波、丛状波、 林状波等杂波)显示为杂波信号,根据杂波信号的形态与大小(杂波水平评定),也可 以作为判断和评价金属材料内部的显微组织形态的判据,如判断粗晶、过热、过烧、高 温合金中的碳化物、铁素体/珠光体钢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间距大小、及组织不均匀 等,特别是在航空工业中,杂波水平的评定已经成为例如钛合金锻件超声检测验收标准 中的一项重要指标。1-1-3-5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递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垂直于声路上的单位面积通过的声 能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声波的衰减。造成超声波能量衰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扩散衰减超声波在介

46、质中传播时,由于声束存在扩散现象,其自身的波前扩散会造成随着传 播距离(声程)的增大而垂直于声束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声束横截面)通过的声能逐 渐减小(声能密度减小),此即称为扩散衰减,这是超声波自身的传播特性特性所决定的, 其大小与声束扩散角29 (9为超声束的半扩散角)有关,即与声束的指向性有关,亦即 和探头尺寸及超声波在传声介质中的波长相关。扩散衰减取决于波的几何形状而与传声 介质的性质无关,因此不属于材料特性。( 2)散射衰减散射衰减与传声介质中质点的声阻抗特性均匀性有关,即与材料自身的成分、显微 结构特性相关,如与晶粒大小、晶界析出物、晶界形态、晶内相成分等显微组织形态有 关,并将最终

47、变成热能损耗,详见 1-1-3-4 节(2)散射。( 3 )吸收衰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递时,能量衰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吸收造成的衰减,它与传 声介质的粘滞性、热传导、边界摩擦、弹性滞后、分子弛豫等机理有关,使得超声能量 转变为热能、溶质原子迁移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被消耗掉,此外,还有位错运动(如位 错密度、长度的变化,空穴与杂质的存在)以及磁畴壁运动、残余应力造成声场紊乱 . 等等,这些都能导致超声能量的衰减,和散射衰减相对应,我们把这些原因所导致的超 声能量衰减统称为吸收衰减。吸收衰减的大小与材料自身的成分、显微组织结构等特性 相关,它一般随超声波频率的增大而增加,成正比例关系:aa=Cf 式

48、中aa为吸收衰减 系数(反映吸收衰减能力的大小),C1为与晶粒大小和各向异性无关的比例常数,f为超 声波频率)。超声波在材料中的衰减机理很复杂,很难逐一地进行因素分析,因此在超声波检测 中是以综合衰减来考虑,假定距离振源X=0处的声压振幅为P。,经过距离X后的声压振 幅为PX,贝h PX=P0-e-ox,式中的a称为衰减系数,它可以被分为两部分,即: a=as+aa, 式中的as为散射衰减系数,aa为吸收衰减系数。因此,以a表示的衰减系数是一个材料 的综合性参数,包括了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两部分,它一般会随超声频率的提高而增大。 材料衰减的大小还与材料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材料温度越高,衰减越

49、大,这可以用分子热运动使内耗增大的原理来解释。应当注意:脉冲超声波具有一定的频带宽度,一定的材料对脉冲波中各谐波频率分 量的吸收与衰减能力不同,从而表现在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会存在一定差异。超声波在材料中衰减现象的存在会使缺陷回波幅度降低,也会使检测信噪比降低, 影响小缺陷的可探测性和评定缺陷大小的准确性。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评定材料对超声 波能量衰减的大小变化来评估材料内在质量的均匀性(例如评估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形 态、混凝土的结构成分等),因此它在超声波检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超声波在材料中衰减的大小与超声波频率密切相关,实际上是与超声波的波长相关, 在同一材料中,即使频率相同而波型不

50、同,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亦即波长不同,则表 现出来的超声波衰减也不相同。此外,当声束直径不同、声辐射功率不同的情况下,所 测得的材质衰减大小也有一定的区别。超声波检测中,由于被检工件材质对超声波造成的衰减用衰减系数表示。在实际应 用中,多采用在具有上下平行表面的工件上进行多次底波法测定材料的视在衰减系数来 表示。详见“第三篇第二章3-2-1节(七)材质衰减”1-1-3-6超声波的速度特性同一波型的超声波在不同材料中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在同一材料中,不同波型的 超声波也有不同的传播速度。由于声速受材质的各向异性、形状及界面的影响,并且根 据超声波的振动形式不同而要分别采用各自的弹性模量,因此有:

51、无限固体中的纵波速度 Cl=7t(H2细棒(直径do. U)轴向的纵波速度无限固体中的横波遠度石石二 半无限固悴中的瑞利波遠度Ce=0L12cE掬介质的様氏弹性模量,G対介质的切变模量,。为介质的泊松比,口为介扃的密度不同的超声波振动模式对应不同材料中不同的弹性模量(杨氏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切变弹性模量)以及材料的泊松比(材料在力的方向上出现纵向应变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也会产生横向应变,它们之间的比率称为泊松比,这是材料的物理特性之一), 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在测定了声速并已知其中另一参数时, 即可计算得到其他的参数。利用超声波的速度变化特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测量

52、,并已经成为声学测量技术中 的主要测量方法,例如通过超声波速度的测量确定液体的粘度n根据切变声阻抗z与 (n p)i/2 5为液体的粘度,p为液体的密度)存在正比关系,而声阻抗z=p C,因此 通过测量声速并确定了液体的密度后,即可确定液体的密度。又例如通过时间差异与多 普勒技术对超声波速度测量的超声流量计,能够实现对金属、塑料或水泥管道中的所有 类型的液体,包括水、液压油、冷冻剂、石油产品以及许多其他液体的流速、流量、水 平高度、浓度、密度以及热能等流体物理特性的测量。利用超声波速度与介质温度之间 的关系,还可以实现对介质温度的测量。利用超声波速度与传声介质组分的关系,可以 用于对液体、气体

53、的成分分析等等。1-1-3-7超声波的谐振特性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同频率、同波型的超声波在传1丽亦厂换入射液辰魁遮声介质中如果反射波与入射波方向相反相遇时,就有可能因为劃二相互干涉而形成驻波,这是在空间分布固定的周期波,其特点是具有在空间固定的波节(此处声场特性为零)或波腹(此处 声场特性为极大值),它是局限于某区域而不向外传播的波动现 象,波腹和波节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振动的能量也不随时间图1-1-11试件中的驻波逐点传播。利用驻波现象,可以利用超声波谐振仪把频率可调的超声波(主要利用纵波)入射 到被检工件中,当超声波与工件的固有频率发生频率共振时,相向传播的入射波与反射 波互相叠加形成

54、驻波,即纵波垂直入射的厚度共振,可以应用于工件测厚: 如图1-1-11所示,试样厚度为d,在其中传播的超声波波长为入,则在发生谐振时得到: d=A/2=2入2/2=3入3/2=n 入n/2,式中n为任意正整数,亦即此时被检工件的厚度等于 谐振超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当试件材料的超声波速C为已知时,根据声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C=A f,可 以得到在厚度共振时的超声波频率:fn=C/入n=n C/2d,当n=l时,f=C/2d,这f】就是 厚度共振的基频, 由于任何两个相邻谐波的频率之差等于基频, 则有: fn-fn-1=nf-(n-1儿=1,因此可以利用谐振仪确定厚度共振时两个相邻谐波的频率,则工件 厚度为:d=C/2(fn-fn-1),或者在两个不相邻谐波的频率分别为fm和fn时,由于:fm-fn=(m-n).,因此 d=(m-n) C/2(fm-fn)。在胶接结构和复合材料的超声波检测中,也常利用超声波的谐振特性检测胶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