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18474526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0.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例题解析】例 1 请谈谈确定本实验研究课题的思路。解析: 从前几章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 态变化,是以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加速度又是描述物体 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个课题的确定就应是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而在相同力 的作用下,由于物体的惯性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所 以第二个课题的确定是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点评: 实验研究课题的确立,为科学探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注意通过观察分 析或逻辑推理,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例 2 在本探

2、究实验中,为什么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解析: 在本探究实验中,两车均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 v t + at2 ,02式中v0=O,且两车的运动时间t相等,故有a *x,即xa= -1 ,xa22可用两车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点评: 当问题探究的是某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可以不测出该物理 量的具体数值,只需测出不同情况下该物理量的比值就行了。例 3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3、.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 “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 平衡摩擦力时,不把悬挂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即不对小车施加拉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块,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拖在小车后面的纸带上 打出的点距均匀为止。设木板的倾角为0,则平衡摩擦力后有mg sin 0 = “ mg cos 0,即0 = arctan y, 0与小车的质量无关,故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实验时,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实验要求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 量,因为只有这样,重物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细绳

4、对小车的拉力。正确选项为 B。点评: 注意实验条件、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做法,以及打点计时器的规范操作。例4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用丄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m描绘a 丄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m解析: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 m 越大,加速度 a 越小。这可能 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 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与m成反比”。实际上“a与m成反比”就是“a与丄成正 m比”,如果以丄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图象是不是过原点 mm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是不是与质量m成反比。当然,

5、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 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 a-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那就容易多了。所以,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描绘a丄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m点评: “化曲为直”,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例5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有两位同学通过测量,分别作 出a一F图象,如图42一1 (a) (b)中的A、B线所示;试分析:(a)(b)图 4 2 1(1) A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2) B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0解析:(1) A线在F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达 到一定的值后小

6、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这是没有平衡摩擦 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引起的0(2) B线在a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为0即不加F时小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 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e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点评: 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原因,这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0例 6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木块和细绳去粗略测定木块与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此斜面的倾角e不大,不加拉力时木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1) 是否要用测力计称出木块的重力?(2) 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0(3) 推导出求“的计算式。解析:(1)要用测力计称出木块的重力(这从下面求“的计算式中即可看出)(2) 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用测

7、力计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1; 用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2; 用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o(3) 由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有F= “ G cos e + G sin e; 由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有F2=卩 G cos e_G sin e。两式相加得两式相减得以上两式平方得F Fsin 0 =2,2GF + FR =4G 2 + (F F )21 2点评: 运用给定的仪器,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实验探究能力。【基础训练】1、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施加

8、在物体上的 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2、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 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3、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往往利用它们的图像表示出来, 该关系图像应选用( )A. a-m的图像;B.m-a的图像;C.a/m的图像;D.mT/a的图像。4、如果a-F图像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物体的加速度a与施加在物体上的作用力是 关系。5、如果a-1/m图像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A.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C. 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的加速度a成正比;D物体的

9、质量m与物体的加速度a成反比。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 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气,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a=2 a B. a= a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C. a2=2 a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7、已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受力F及物体的质量m满足关系式a*F,a*1/m。在光滑 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力F作用,在t时间内由静止开始移动了 s距离, 今要使距离变为 4s, 可采用以下哪一种方法( )A. 将水平恒力增为 4F;B. 将物体的质量

10、减为原来的 1/4;C. 将作用时间增为 4t;D. 将作用时间增为 2t.8、如图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 加速下滑,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和米尺。(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L、d、h表示斜面截面的三个边的长度)(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 。(2 )、用记录的数据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3)、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在实验步骤中可采用的办法 是,能力提高】1 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a)(b)(c)(d)图 4 16过高,所得的 aF 图象为图416 中的()

11、A. (a)图B. (b)图C. (c)图D.图2再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个纸带的加速度后,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有关数值记入表中,如图,a(m/s2)1.984.065.958.12F(N)1.002.003.004.00a(m/s2)2.402.663.233.981/M(kg-i)0.500.670.801.00(1)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划出aF图像和a1/M图像。(2) 像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当F 定时,a与M的关系是。(3) 由a-F图像可知M=。(4) 由a-1/M图像可知F=.3.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

12、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 图(1)所示,图(2)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图 (2)(1)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2) 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 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4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回答下列各问。(1)本实验中探究的方法:。 。(2)在验证实验中实验仪器有:砂桶和砂子,小车和砝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 时器和纸带复写纸片,除了以上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A. 秒表B. 弹簧测力计C. 毫米刻度尺D. 天平E. 低压直流电源F. 低压变流电源5. 质量为m的物体放

13、在A处的地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 关系图线如图中A线所示质量为m的另一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得a-F的关系如图中B线所 示,A.B两线的延长线交Oa轴交于同一点,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由图可知A. m m , g V gB. m V m , g = gD. m m , g = gC. m = m , g V g6.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 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 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右图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 时

14、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 1、2、3、4、5、6、7 点到 0 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16.45、23.02、28.50、32.88、36.14、38.29.试根据这些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 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 力加速度 g=10m/s2)01234 5 6 7纸带运动方向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时,他把砝码和砝码的总重 量作为小车的拉力,并依次测出了小车的加速度。 然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该图

15、像虽 是一条直线,但不通过坐标原点。请你分析一下原因,应如何改进实验才能使实验得出的结果通过坐标原点?【开阔视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 五个方面。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科学思维是物 理学的生命。在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其坚实的买验基础, 任何物理理论的真理性都要以实验作为惟一的检验标准。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理论的基 础,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启迪物理思想的源泉,不少重要的物理思想就是在物理 实验的基础上涌现出来的。例如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16、基础是 P 粒子散射实验出 现的大角度散射现象;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假设则是在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时萌发出来的。 物理学的发展充分表明,实验不仅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而且是一种物理 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在物理学中,观察实验也离不开科学思维,无论是实 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还 是理论研究中的推理论证、概括和总结,都必须经过科学思维;同时,经过科学思维得出的 物理结论,又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由此可见,物理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物理模型的提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建立以及物理学中许多

17、重 大发现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的结果,科学思维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学科。物理学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 个完整的体系,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学科。自从伽利略开创了把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同数学方 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以后,物理学就迅速发展为一门精密的定量的学科。在物理学中,许多 物理概念和定理规律具有一定量的含义,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都是运用数学的语言予 以精确表达的,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定性描述与精确

18、的定量表达相结合是物理学区别 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此外,数学方法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推理论证的工具和手段。物 理学与数学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4、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 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 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物理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 重要基础,许多高新技术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历史上许多与物理学直接有关的重要的技术 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 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 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